APP下载

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价值研究

2022-11-16马学玲陈艳李海江

中国科技纵横 2022年1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保护监测

马学玲 陈艳 李海江

(1.佳县环境卫生所,陕西榆林 719299;2.榆能集团精益化工有限公司,陕西神木 719300)

0.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以及各个行业的发展,我国对于环境质量的需求也逐渐提升,为此我国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环保策略来解决当前面临的各种问题。在环境保护的各个环节里,环境监测环节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科技在促进时代发展的基础上也对环保事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而环境监测更是因为新技术的引入而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在环保工作中尽可能充分地发挥环境监测的作用,便可以切实有效地解决当前面临的各种污染问题。

1.环境监测基本概念与特征

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活动当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能够将物理技术与化学技术结合在一起,针对日常生活中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有害物质展开跟踪监测,其中主要为噪声、放射物质、粉尘等。同时可以结合环境监测中获得的数据对有害物质成分进行详细分析,然后将此作为依据,针对环境变化呈现出的规律进行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环境保护科学措施,对生态环境和环境污染进行有效管理。通过环境监测能够使环境保护相关部门针对环境污染相关问题制定完善监测系统,落实各项监测工作,强化环境污染问题跟踪,使环境保护规划与策略的制定获得有效依据。环境监测专业性比较强化,严谨性也比较明显,其中主要体现在这几方面:首先,环境监测过程中会涉及自然科、社会科学多个方面,专业性明显。其次,监测工作的实施,能够使社会获得良好保障,结合实际数据,安排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开展,并且针对污染问题与污染物进行详细分析[1]。

2.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价值

2.1 降低成本投入

近年来,环境保护工作逐步得到了人们的重视,环保部门也颁布了相关政策和制度,诸如大气污染防治、噪音污染防治以及环境影响评估等,使得我国环保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另外,在法规实施方面,环境监测也有相应的作用。监测活动能够通过一些更具现代性特点的先进设备和安全性方案,对特定区域内的污染物展开测定,了解其类型和排放总量,从而为未来环保工作的正常推进创设了良好基础,提供了更多的数据。

2.2 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引导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深入,涉及的内容也逐渐增多,当前环境保护面临的重要工作和重大挑战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在治理这些污染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准确的监测数据和先进的监测手段为支撑,治理工作将难以达到既定的目标,难以完成既定的任务。而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环境治理技术也随之发展,先进的环境治理技术需要以环境监测为依托,才能发挥出更好的作用。环境监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定污染物质、污染源等,为环境治理工作提供依据,使环境保护工作有序开展。采用环境监测技术可以对各地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情况进行实时分析,所得到的监测结果为环境监管和环境治理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同时,可以利用环境监测技术创建环境质量监测平台。这样做可以使环境保护工作系统化,也更具针对性,当出现环境问题时可以及时提供治理方案,并能根据实时数据不断优化和调整方案,确保环境治理方案的准确性,从而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与效果[2]。

2.3 生态平衡保障

环境保护在实施过程中,不仅应解决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造成的环境破坏,也需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对区域当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规划,特别是一些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区域。保护生态环境工作在实施时,需获得环境监测有效支持,运用环境检测对生态环境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同时对今后生态环境发展规律以及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使区域当中生态环境平衡得到充分保证,为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3.环境监测现在应用的现状

3.1 环境监测的法制建设不足

我国有关环境监测的法制建设较为欠缺,环境监测没有法律条文进行保障,目前为止,中国没有一部比较正式的法律为环境监测做保障,在生态环境检测方面也是一片空白。法律的不完善是环境监测难以广泛推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没有坚实的法律后盾,环境监测的正当性就会受到质疑,环境监测也就无法正常地进行下去。环境监测的法制建设不足还导致了检测手段无法统一的问题,各种各样的检测手段是否正当都没有依据。我国是法治社会主义国家,在我国任何公众行为的执行都要有法可依,没有法律作为环境监测的保障,环境监测很难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持续推广下去。环境保护需要科学的环境监测提供帮助,科学的手段使用则需要法律的严密监控,只有这样,环境保护与科技发展才能共同进步[3]。

3.2 环境监测领域有待拓展

目前我国环境监测的主要对象包括大气污染、噪音污染以及水污染等,而环境监测虽然已经涵盖了大部分的生态领域,但依然无法对其实现全面的覆盖,在针对一些污染因素进行监测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其质量的提高,同时对环境的实时监测也应深化推进。

3.3 不同地域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发展不均衡

环境监测保护工作对于各类配套设施的依赖性很高,并需要从业人员定期对环境数据信息进行采集与处理,而这一过程都需要配备足够的资金支持,如果区域经济条件不好,那么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将很难成型。在我国东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环境监测保护工作体系发展十分顺利,各类技术设备也能及时到位。但在我国西部地区,受经济因素的限制以及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不重视,环境监测技术工作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地区居民以及相关部门也没有真正认识到环境保护工作对于其日常生产生活的影响,无论是资金层面还是组织思想层面,都未能对环境监测工作形成有效补充,环境保障体系发展受到严重限制,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4]。

4.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4.1 注重环境监测系统完善

开展环境保护时,较为重要的便是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提出有效治理方案,环境保护与污染处理问题要想获得有效实施,就应注重环境监测体系的完善。环境监测实施时技术性比较强,监测工作开展时候需在合理位置运用监测系统展开监测工作,在此基础上,才能针对环境监测进行准确、全面分析,因此全面监测系统的建立十分必要。通过监测系统构建,能够进一步提升监测效率以及监测效果,使监测准确性得到比较充分保证。监测体系在制定过程中,需加强环境保护相关政策制定,重视工作人员体系意识增强,使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将知识向经验与技能转化,不断提升自身环境保护工作水平,树立良好责任心。同时需针对工作人员实际工作情况展开检查与监督,形成科学奖惩制度,不断提升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动意识。

4.2 对环境监测技术进行优化

在环境监测过程中,相应的监测技术、监测设备和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会提升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进行环境监测时,应对监测技术进行不断优化,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同时,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监测技术进行进一步研发,确保监测技术可以得到有效应用。例如,在环境监测过程中,采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对环境变化范围、环境污染情况和监测区域中人员活动情况进行调查,从而确保环境监测工作可以顺利完成。在此应注意,环境监测技术与监测设备的使用、人员操作能力等有直接关系,应根据需要引进先进的设备并做好技术人员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水平,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因而,在进行培训工作时,应重点关注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培训,这样在环境保护过程中就可以更好地运用监测知识,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能力,构建起一支专业能力强的环境监测队伍,最大限度保证环境监测工作水平与质量。

4.3 加大环境监测的资金支持力度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增速,有关部门需要更加明确地认识到环境监测对于开展环保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大力度发展该项技术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进一步提升环保意识。因此,有关部门应当提升其对于环境监测的资金投入。为此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要提升在环境监测技术开发方面的资金投入,为其设置专项基金,并健全环境监测设施,引导研究人员积极研发更加先进的新技术;其次要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并提供更多的与环境监测相关的投资与融资渠道;最后要对环境监测的重要意义进行宣传,使得社会公众都能够充分意识到环境监测的积极作用并以此来进一步提升群众的环保意识。

4.4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充分发挥环境监测管理在保护生态环境中的积极作用,根据所属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的生态环境检测与防护制度。环境保护部门要针对不同环境区域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原则,积极出台与当地气候特点相符的,适合实际地理位置的环保政策。最关键的是完善环境监测方法,按照足够的、专项的资金为环保监管部门环境监测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支持。同时,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建立统一的、科学的监管污染物排放的管理体系,赋予环境管理部门独立执法的权力。通常情况下,环境监测体系的法律法规主要分为3个部分,这3个部分对应的法律法规不同,因此无法实现统一指挥和处理。为此相关部门要将这3个部门有效整合在一起,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框架,以此提升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增强其实际监测能力,从而为所属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提供有效保护。

4.5 合理分析并应用环境监测数据

环境监测可以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所需要的数据,并可以在环境污染来源、类型、程度等方面的判断上提供有力的依据,从而保证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在进行环境监测的过程中,应对监测数据进行确定、分析,并从环境监测方面对环境保护工作治理效果进行评价,从而为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工作提供依据。在实际的环境保护工作中,可以将环境监测作为基础,确保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可比性和准确性,有效提高环境保护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环境监测技术可以保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时性、动态化,并可以对污染情况及相关指标进行跟踪处理。环境监测可以应用到不同的领域中,主要包括水污染监测、土壤污染监测和大气污染监测等,不同监测工作的监测内容和指标也有不同,所以,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设计监测工作方案并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信度。在实际工作中,应及时收集、整理、分析和存储环境监测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将其与环境治理标准、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保证环境监测效果。

4.6 重视物理技术和化学技术的运用

环境问题当前比较突出,环保工作在实施时面临的环境与内容更为复杂,因此环境监测应积极运用多样性手段,在此过程中,应加强对物理技术与化学技术的运用。环境监测虽然在内容上比较复杂,但是从整体上对其进行划分,分为化学监测与物理监测2种,监测工作在实施时,通过这2种技术对污染源、发生地点等展开监测,并详细查找污染发生原因。

5.结语

环境监测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中是不可缺少的。推动环境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环境监测信息网络,整合利用环境监测信息,建设有关环境监测建设的法律体系,推动有关部门进行统一的环境保护规划与监测,推动环境监测技术进一步的发展与变革,落实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环境的监测与保护对于一个需要长久发展的社会来说至关重要,环境与生态是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切实保证生态环境的优良发展状况,有利于落实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我国城市现代化稳步前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环境保护监测
环境保护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