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羊场疫病科学防控问题
2022-11-16刘宝毅
刘宝毅
长岭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长岭 131500
养羊业近年在我国发展速度很快,这与我国有着辽阔的地域、丰富的牧草原资源和大量的粮食秸秆有着很大的相关性,我国养羊数量、出栏数量、羊肉等产品种类以及其产品数量均已经居于世界前列。在规模化养羊生产中,必然会出现各种疫病的发生,给养羊场户带来一定的生产压力,对所饲养的羊群健康生产造成一定的危害,同时对养殖户的经济收入造成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学习和生产实际,主要对我国养羊业目前的发展情况、常见羊的疫病流行特点、养羊场疫病防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介绍,并归纳提出了羊场疫病流行的一些有效防控建议和对策。
1 科学选址与建造
羊的健康生长对羊场的环境有一定的要求,为了满足该要求,保证羊场的环境适宜,避免羊场产生疫病,养殖人员需要依据羊的生长需求,科学选择场址,并合理建造羊场。干燥的环境不易滋生病菌,并且适合肉羊的生长,因而在选择羊场的时候,养殖人员应保证环境干燥。羊的养殖条件是保证羊群健康的关键,因而在建造羊场的时候,工作人员应处理好排水排污的问题,避免污水排放不及时导致病菌滋生。同时,羊舍应有较好的通风条件,并能够采光充足,在季节温差较大的地区,工作人员还应在建造羊场的时候,充分考虑温度的问题,尽量使羊舍冬暖夏凉,以此避免环境温度对羊的健康产生影响。在设计羊场的过程中,设计人员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包括水电供应问题、交通问题等,在此基础上科学设计羊场环境。除此之外,为满足羊的运动需求,羊场应配备运动场,为切断病菌传播路径,羊场应科学布局草架、粪尿沟及饮水槽的位置。一些外界环境中可能会有病菌,存在污染羊场的可能,比如屠宰场、主干道、其他动物养殖场等,建造羊场的时候需要与这些污染源保持一定距离,通常应控制在1 km以外。
若羊舍羊群密度过高,那么羊舍的通风便容易出现问题,这就为病菌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因而在肉羊的养殖过程中,对于不同阶段的羊群,养殖人员应合理控制其密度。对于羔羊而言,其生存所需面积应为0.6~0.8 m2,对于成年羊而言,其生存所需面积应为0.8~1.0 m2。与羊舍相比,运动场应更加开阔。在羊舍中,地面应处理成2~3°的坡度,以此避免积水,同时地面还需硬化处理。为使羊场远离外界环境,在羊场的周围,养殖人员应设置围墙,并建造隔离带。
2 建立科学的防疫制度
肉羊场的疫病防控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养殖人员应做好全面的防控工作,只有这样,疫病防控效果才能够得到保障。防疫制度是防控工作的科学指导,只有建立完善的防疫制度,养殖人员才能够更有条理、更加全面地开展防疫工作。在制定防疫制度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一方面应考虑肉羊场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还应借鉴其它羊场的优秀经验,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防疫制度。通常情况下,防疫制度中应包含多方面的内容。首先,为规范肉羊场的养殖工作,同时切断病菌的传播,在进出肉羊场的时候,工作人员应进行登记,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还应更换衣物,并完成相关的消杀工作,以此避免将病菌带入羊场。其次,实施全进全出制度,防止病毒循环传染。最后,为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进行,肉羊场应明确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比如在消毒工作中,哪些人应负责哪些具体的工作,在饲养过程中,哪些人应负责哪个阶段的工作,若工作出现失误,哪些人应承担责任。
3 合理养殖,减少疫病传播路径
在肉羊场的日常养殖过程中,羊群与外界环境会有不同程度的接触,当羊群与外界环境接触时,病毒就有可能传播到羊群中。因而在肉羊场的养殖工作中,养殖人员应采取合理的养殖措施,减少羊群与外界环境以及外界生物的接触,以此切断疫病的传播路径,进而降低羊群的染病概率。一方面,肉羊场的养殖工作会涉及到羊群的繁殖,对于羊群的繁殖,养殖人员可以选择多种模式,在不同的养殖模式中,羊群与外界动物接触的概率不同,为了减少与外界动物的接触,养殖人员可选择自繁自养的模式,以此避免病菌由外界传入;另一方面,在肉羊场的养殖工作中,有时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工作人员会对羊群的品种进行改良。在这个过程中,肉羊场不可避免的要引入外界的羊,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疫病传播的风险。为有效防控疫病,降低疫病传播的概率。在引入外界羊群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对选种羊群进行排查,尽可能在与疫区距离较远的地方选种。对于所选羊只,在进入肉羊场前需要隔离观察,待隔离结束确定没有疫病后,工作人员便可以将羊只引入肉羊场。
4 严格消毒
消毒是切断病菌传播的有效措施,因而在羊场中,工作人员应足够重视消毒工作,并严格执行消毒任务,以此落实消毒工作。首先,在羊场入口处,养殖人员应设置消毒池,并在其中放入足量的消毒药物,由于此处与外界接触频繁,因而工作人员应合理选择药物,避免使用易挥发的药物,从而保证用药效果。在羊场入口处,更衣消毒间同样不可缺少,人员进入羊场时,衣服和鞋子需更换,同时还应消毒并记录;其次,在羊舍中,对于环境和各类用具,正常情况下每周应消毒一次,若疫病发生,则应消毒三次。对于消毒药物,工作人员可选氢氧化钠,并保证2%~4%浓度;最后,若有病死的羊,工作人员应与兽医合作,解剖病羊尸体,以此检查病因,剖检之后,病羊尸体应科学处理,并对相关区域进行彻底消毒。
5 定期驱虫
肉羊养殖过程中,寄生虫也是导致疫病传播的重要因素,因此羊群需要定期驱虫。羊的驱虫工作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为体内驱虫,其二为体外驱虫。若进行体内驱虫,羊就需要服用一些药物,比如伊维菌素、丙硫咪唑等。用药的量是决定用药效果的关键因素,因而在用药的时候,工作人员应结合羊的体重,确定合适的药量,若用0.1%的伊维菌素注射液,则应保持0.2 mL/kg的用量,若用丙硫咪唑,则应保持15 mg/kg的用量。驱虫1~3 d后,应发酵处理羊群的粪便,也可消毒处理,从而消灭虫卵。若进行体外驱虫,则需使用药浴的形式,工作人员应结合药物的性质,调节好浓度,在羊群剪毛后1~2周内,实施药浴。在大范围药浴前,应进行小范围的试验,以此保证用药合理。若在药浴过程中有病羊存在,应及时治疗,若发现中毒现象,应尽快抢救。
6 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提高羊群免疫力的重要方式。在春秋季,针对羊猝疽、羊快疫等疫病,羊群应接种三联四防苗。除此之外,对于口蹄疫、羊痘等疫病,同样需要接种疫苗。疫苗接种后,往往不能立刻生效,养殖人员应明确这一问题,并据此制定科学的接种规划,以提升预防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羊存在健康问题,应避免疫苗接种。接种疫苗之后,给羊佩戴耳标,做好免疫标记。
7 合理使用防治技术
7.1 测量羊体温
在肉羊场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应定期测量羊体温,以此检测羊体温是否异常,对于体温异常的羊,养殖人员应采取进一步的检查工作,确定这些羊所感染的疾病。在确定疾病后,养殖人员便可以采取相应的治疗与防控措施,以此避免疫病的进一步传播。测量羊体温时,养殖人员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其一,羊群运动过后,体温会有所上升,因而为测量准确的羊体温,养殖人员应选准测量时机,确保羊处于正常状态。同样的,在羊群饮水过后,羊体温测量结果也会受到影响,养殖人员可先让羊群休息一段时间,通常为0.5 h,之后便可以测量羊体温;其二,在每天的不同时间段内,羊群的体温会有所不同,下午羊的体温往往比较低,羊全天的体温差一般会在1 ℃以内。因而为准确测量羊体温,养殖人员应选择合适的测量时间。在上午测量时,养殖人员可选择9:00~10:00,下午测量羊体温时,养殖人员可选择15:00~16:00。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在哪个时间段内测量羊的体温,养殖人员都应避免在羊体温波动时测量,以此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7.2 羊保定
在疫病防控工作中,养殖人员需要对羊群进行保定。羊保定的方法较多,养殖人员应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保定方法。首先,在没有器械的情况下,养殖人员可以选择人工保定,即徒手固定羊角,并在其鼻子上挂上鼻环。若选择这种方法,工作人员应具有较高的体能,同时应注意防范风险;其次,养殖人员可以选用卧倒保定法,即先用绳子绑定羊角的底部,然后把绳子从另一侧拉到羊身后,接着固定羊头,同时向侧面推羊,并向后拉绳子,经过这样的操作之后,羊就会躺倒。这种保定方法安全性较高,但需要较多的工作人员;最后,养殖人员还可以选择环抱保定法,即从羊的后面环抱羊只,限制其行动,以此实现保定。因为人的力量有限,因而这种方法能够适用的范围较小。通常在力气较小的羊群中,工作人员便可以选用这种保定方法。而对于力气较大的羊群,这种方法便难以适用,若坚持使用这种方法,那么工作人员就会面临一定的安全风险。
8 结语
总体而言,肉羊养殖过程中,疫病的出现会严重影响羊的健康,进而影响养殖场的效益以及食用者的安全。对此,肉羊场的经营者应该科学选址、合理建造羊场,在日常养殖中,严格消毒,对羊群进行定期驱虫,并根据防疫需要接种相关疫苗。只有开展科学的疫病防控工作,才能够有效避免疫病的产生和传播,保证羊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