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地方党报新闻摄影创新路径探析
2022-11-16□吴杰
□吴 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媒体的生存环境发生巨变。一方面,手机媒体、网络媒体等迅速发展普及,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丰富人们信息渠道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的地方党报有被边缘化的风险,这也对在新形势下党报如何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出了新的课题。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对党报图片报道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党报的摄影人应该不断变革创新,坚持以受众需求为导向,发挥自身优势,拍摄“有温度”的新闻图片。
一、新时代党报新闻摄影面临的冲击与机遇
1.面临新媒体的冲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包括报纸在内的传统主流媒体,其传播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以传播者为主的模式转变为以受众为主的模式,由以往的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传播,受众在传播过程中成为重要的一环。在传播学界,也有学者将这些变化的产生视为新的传播时代的开始。
对媒体变革与发展而言,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新的传播载体等硬件的普及,毫无疑问具有里程碑一般的意义。与纸媒对比,新媒体在信息的传播载体上,文字、视频、音频等传播手段都可以汇集起来为传播服务,由此打破了传统纸媒空间方面的局限性。
过去,传统纸媒的传播要经过记者采写、新闻编辑、印刷发行等比较冗繁的环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闻的时效性。在效率为王的时代,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让手机直播成为可能,也让受众从等待新闻报道变为能随时随地主动关注新闻事件,也就是说,在时效性上,新媒体也有着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另外,由于传播技术的进步,“无评论不新闻”的理念也日益被广大受众所接受,受众与媒体之间的互动也日益密切,信息传播行为由传者本位转向受众本位,这也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媒体—受众”的单向传播模式。
2.新媒体发展给党报新闻摄影提供了全新舞台
新媒体时代到来后,传统主流媒体受众分流,关注度逐渐降低。专业新闻摄影也受到了极大冲击。专业新闻摄影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自媒体的迅速发展让摄影变得更加平民化,网络传播平台的大量涌现也让非专业新闻记者拍摄的作品能通过便捷的方式快速传播到受众手中,甚至在网络大数据平台的支持下,实现了有针对性的推送,方便受众“快餐化”阅读,新闻摄影也不再是新闻记者的独家专利。如何让传统新闻摄影焕发新的生机,通过摄影理念、传播模式的再造,探索发展全新之路,是当下新闻摄影从业人员必须下功夫解决的重要课题。
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后,其自身也暴露出新闻传播的随机性和随意性的不足。
一方面,为博得受众青睐,加之自身自律意识差,新媒体往往坚持流量为王的价值观,这也给虚假新闻传播提供了机会。
另一方面,新媒体往往是以碎片化、简单化的新闻传播模式直接将新闻传递给受众,缺乏深入的思考分析过程,这也让受众只能关注到新闻事件本身,无法进行进一步的挖掘。
与之不同的是,党报在资源配置和传播公信力方面有着新媒体不可比拟的传播优势。在人员组成方面,党报历经多年发展,有着自己成熟且专业的采编队伍,人员有着丰富的采编经验;在新闻报道题材上,地方党报有时政信息等方面的独家资源,并不是泛泛而谈,深度报道、连续报道都极大彰显了党报社会影响力。地方党报往往图文并茂。不同于文字报道,摄影报道抓取的是新闻事件中不可复制的一瞬间,更直观地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或传递信息。
近年来,随着党报改革的迅速推进,更多的党报从一味追求文字信息量的丰富,变得更注重“图文平衡”,图片在报道中所占的比例也日益加大。如何通过手中相机去深刻表达新闻主题,传递新闻当事人的思想情感,需要地方党报摄影记者加强探索与创新。
总体而言,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新媒体异军突起。这些变化也给传统新闻摄影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读图时代”受众对图片新闻的需求与日俱增。面对竞争与挑战,传统的纸质媒体必须提出自己的应对策略,不断创新,更好地把握时代赋予的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赢得主动。
二、重新定义新闻摄影
1.注重策划,讲好新闻故事
“一图胜千言”是人们对新闻摄影的普遍认识。图片新闻作为新闻的一种呈现形式,较之一般的文字新闻具有简明、鲜活、冲击力更强的特点,特别是好的图片新闻,高超的摄影技术配以恰到好处的文字解读,往往能迅速抓住读者的眼球。新闻图片是对文字的补充,用图片的形式记录和表达,与文字内容相互呼应。
不同时代的报纸新闻应该满足不同时代人的精神需求、生活需求,在这个注意力经济时代,报纸需要以最快的时间抓住读者的眼球,就需要以更快捷、更鲜明的方式将新闻信息呈现给读者,图片新闻正是在充当着这个角色。
在全媒体时代,受众更愿意“读图”,这也赋予了新闻摄影全新使命。那就是给受众更多的人文关怀,让新闻图片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全媒体时代,纸媒需要不断强化新闻摄影策划。新闻摄影需要精心选择主题,对新闻价值进行深度挖掘。通过精心的组织和安排,进行客观、准确的摄影报道,引起受众共鸣,而不再是对新闻的简单配图。更注重新闻策划,用摄影语言讲好新闻故事,是新媒体时代新闻摄影肩负的重要职责和使命。
2.更注重摄影语言表现力,突出图片报道的新闻性
传统媒体时代的党报新闻版面中,多报道党政会议、领导视察讲话等,图片也大都为各领域的成就展示,达到宣传目的。但在新媒体时代,受众获取信息除了纸质媒体,还有网络视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介,受众有了更多的选择。媒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与这些表现形式丰富的新媒体相比,传统的纸质媒体如果仍采用刻板的宣传模式,必然造成受众的大量流失。提高纸媒的可读可看性,迎合受众的口味和需求,就要不断发挥新闻图片的作用,做好新闻摄影改革,抓取新闻事件中最具吸引力的瞬间,用图片讲好新闻故事,赋予新闻图片最大的视觉冲击力,使纸媒内容更贴近百姓生活,贴近事件本源,使人过目不忘,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用摄影语言打动读者。
在报纸新闻制作中,有一些人的认知是:副刊作品不需要体现新闻性。与报纸新闻版相比,副刊作品更强调要表现人们的真情实感,更注重与读者心灵之间的沟通和情感的共鸣。但在新媒体时代,副刊的图片也要增强新闻性。一般来说,新闻版的新闻照片强调图片的时新性和事新性,是“硬”新闻。副刊的新闻图片则更寻求美学意蕴和浓厚的人情味,讲究通过使用强烈的摄影语言所带来的视觉效果,图片对事件或人物进行叙述和表达,时效性要求不是很高,是“软”新闻,但要求能艺术地引人思索、发人深省。副刊版面可通过组照的形式反映新闻事件的多个细节、多种情节,使主题表现更为全面立体。与此同时,强调副刊刊头照片的新闻性不是要与新闻版面的新闻照片一争天下,而是要体现副刊作为报纸一部分所要承担的责任。为副刊引入新闻观念,用文字抓住公众的思维兴奋点、关注点;通过副刊式的文学方式来表现思想、立场、观点时,引入新闻性的图片,以增加动态的信息含量、文化含量和科技含量,带给读者一份鲜活的、优美的、可视的精神美餐。
3.更注重图片质量,吸引读者关注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摄影,具有摄影主体大众化、摄影工具现代化的特点,为新闻图片的质量优化提供了便利条件。党报摄影记者要基于技术和设备的便利化条件,实现新闻图片质量的不断提升。
其一,要丰富新闻图片的采集渠道,结合版面需求,购买合适的新闻图片。同时,可以举办专题新闻图片征集活动,鼓励广大新闻受众和摄影爱好者参与活动。
其二,要善于运用现代化技术设备开展新闻图片创作,增强图片的新闻性和艺术表现力,凸显新闻摄影的效果。
其三,大力增加图片的数量,努力做到图片报道的精品化,力争使每天的报纸都要有收藏级的图片。既要充分用好原有的图片库,也要向全国各地党报媒体同行发出号召,携手打造和拓展新的图片库,也可以尝试与摄影家协会合作,切实发挥协会会员的专业摄影优势。
4.努力实现图片的“新、深、美”三重境界
“新”是指时效性、新闻性,以真正具有新闻价值的图片来提高对读者的视觉冲击力和情绪感染力;“深”是指有深度、有思想,通过加强主动策划,及时反映政策、聚焦社会热点,同时力争做到情节化处理和故事化表达;“美”是指精美、精致,努力做到不仅要求图片画面美观,而且在版面表现上也富有美感,以艺术化手法扮靓版面。
三、提升图片报道“温度”和“含金量”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
媒体竞争加剧,对地方党报新闻摄影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党报摄影记者要苦练内功,做好媒体融合,最大程度地彰显新闻摄影的魅力。
从受众角度看,党报新闻摄影的受众是党政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知识分子和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社会成员。这群读者需要的是高质量的新闻。因此,党报摄影记者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舆论导向的正确。要时刻从政治的高度去审视新闻选题,讲究摄影内容的思想性,弘扬主旋律。同时,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将镜头对准群众火热的生活,彰显党媒担当。
2.推进与新媒体的融合
传统新闻摄影与新媒体进行融合,一方面有利于现代传媒的发展,使人们获取图文信息更加便捷;另一方面,也丰富了新闻图片的传播渠道,纸媒新闻图片可通过各类网络媒体实现快速广泛的传播,不再局限于有限的版面。随着新媒体与现代摄影的不断融合,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得到了满足。
党报摄影记者要树牢全媒体意识,推动摄影技术革新,借助新媒体传播让新闻事件得以全景式展现。要增强创新意识,采取文字、视频、图片融合的方式,进行立体式传播,体现新闻图片的鲜活性和现场感。
3.聚焦重大题材和热点事件
党报内容通常来说政治性强,常给读者严肃的形象。要让严肃新闻内容更有“亲和力”,就得改变以往说教的模式。摄影报道内容要更多地聚焦重大题材和热点事件,用图片展示宏大题材,将镜头对准新闻价值高、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遵循新闻摄影规律,从而实现新闻图片价值的最大化。
4.提高现场应变能力
除了计划中重大事件的拍摄,新闻摄影记者还要随时准备着奔赴各类突发性新闻现场。很多突发的事件是没法想象的,这个时候就考验一个记者的应变能力和处理事件的能力。无论现场情况再怎么瞬息万变,背起相机时,摄影记者脑海中想得最多的就应该是如何记录宝贵的瞬间。
5.练就过硬的全能功夫
新媒体时代为摄影记者的发展提供了新空间,对摄影记者的技术技巧提出了更多新要求。一个优秀的摄影记者,除了熟练掌握摄影技术,还必须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善于在复杂多变的新闻现场抓住最有新闻价值的瞬间。面对新媒体的挑战,摄影记者要具备采拍编写的全能素质,不但要完成前期的选题、拍摄、采访,还要很好地完成后期的图片编辑,具备图片编辑的业务素质,以“版面语言”对图片进行设计排版。摄影记者只有树立全媒体思维,才能胜任新媒体时代的拍摄工作,以自身素质的提高带动图片报道质量的提高。
6.坚持摄影记者的职业标准
新闻摄影不断面临新技术的挑战。技术革新改变了大众的阅读习惯,严肃新闻摄影逐渐失去了阵地。面对技术的挑战与现实的无奈,曾以记录历史为己任的党报摄影记者应牢记自己始终是一名记者,一名提供确凿事实、客观观点的记者。也许照片并不能等同于全部事实,但作为社会变迁的参与者,影像是展示社会现实的有力工具。要坚持摄影记者的职业标准,坚信静态新闻照片的力量,当然也要看到更多新拍摄理念带来的新变化。要积极拥抱新技术、接受新理论,但关键还是要坚持自己的方向,专注做好优质的内容。
四、结语
新闻摄影是新闻报道的重要体裁之一,它既能使受众直观地了解到新闻内容,又能让受众享受到视觉上的美。时代发展推动着传播方式的变化,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新闻传媒的发展格局,对党报新闻摄影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新闻品质依然是媒体的生命力,也是新闻从业人员的立身之本。党报摄影记者要坚守职业道德、牢记使命担当,正确引导舆论,用图片语言表现“真善美”,用创新手段加强地方党报与新兴信息传播媒介的融合,同时提升自身新闻素养,让图片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