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编辑的人文关怀
2022-11-16戴彬彬
□戴彬彬
一、人文关怀的含义
西方学术界对人文关怀下过一个定义,所谓人文关怀就是指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照,对人类解放的追求。而我国媒体也提出过人文关怀的理念,通俗而言就是指在新闻报道全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在报道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伤害到人的利益,践踏了人的尊严。
二、新闻编辑如何做到人文关怀
随着新媒体平台的飞速发展,传统媒体受到较大冲击,生存空间日渐萎缩。很多媒体平台为了获得更多流量,对事实真相进行夸大甚至扭曲,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若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新闻编辑应多编辑出接地气、反映民生的优质新闻报道,介绍新闻事件背景,分析问题症结,给人们相应的启迪,以得到更多人的青睐,推动媒体平台的更好发展。
那么,新闻编辑要从哪几方面努力呢?
1.稿件选择
新闻编辑在选择稿件时切忌一味追求“大”,而是要接地气,优先选择那些能够反映百姓生活、反映人们喜怒哀乐的充满人情味的内容。这些内容离老百姓距离较近,能够引起老百姓的共鸣,是百姓关注的焦点。
在选择稿件时,新闻编辑要多关注身边普通百姓的生活。看似平凡的生活中有很多故事值得新闻编辑去挖掘,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值得人们去深思,增加这方面的报道,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以被复旦大学破格录取为博士生的锦州人蔡伟的报道为例,蔡伟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中年人,从小家庭条件不好,高中毕业后摆过摊、骑过三轮拉脚,但他出于对语文的热爱和执着,把所有的业余时间全部花在了读书上,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终于,实现了人生的逆袭,成为复旦大学的一名博士生,毕业后当上了大学教师。该报道一经发布就在受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为社会带来了一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2.标题制作
现在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自媒体上的报道数量都非常多,在短平快的生活节奏下,受众没有耐心去一一阅读。若想抓住受众的眼球,新闻编辑就必须制作出一个“亮眼”的标题,瞬间激发出受众的阅读兴趣。有些新闻编辑违背了职业道德,制作出的标题充满噱头,也带有较大的话题性和争议性,的确能够起到抓人眼球的效果,但是触及了别人的隐私。新闻编辑在制作标题时要能够反映报道的主要内容,既要做到新奇巧,又要做到充满人文关怀。
例如,新闻编辑在编辑一篇中学生犯罪案例的报道时,就要斟酌再三,切忌起《一中学生心理变态向舍友伸出魔手》之类的标题,可以起《迷失的你,谁来挽救?》这样的标题,既能够反映出中学生的迷失,也能够侧面反映出媒体对受害者和犯罪的中学生的惋惜,让人警醒。
再如,有新闻标题为《女博士因延误登机现场掌掴工作人员》,这里可以把“女博士”改为“一女子”,因为讨论的重点是个人素质问题,而原标题使人们的关注点聚焦在了高学历上,容易造成对博士群体特别是女博士群体的偏见。
3.图片展示
新闻图片是新闻报道必不可少的一大元素,是否能选择合适的图片对报道质量会产生重要影响。很多新闻编辑在选取图片时往往片面追求图片的视觉效果和冲击力,忽视了人文关怀。
为此在今后的具体工作中,新闻编辑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凸显图片的视觉冲击效果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受众和新闻事件的主体是否能够接受;其次,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新闻照片主体是未成年人的、主体明确提出保护隐私要求的,要进行特殊处理。
例如,几年前有媒体曾经轰轰烈烈地发起过“随手拍——解救流浪儿童”活动,网友上传了大量图片,这就是不顾当事人隐私的一种做法,缺乏人文关怀。新闻编辑应多展示新闻事件主体的正面形象,以起到弘扬正能量的效果。
4.版面设计
很多编辑在进行版面设计时,往往只考虑版面设计是否富有创意,很少考虑能否体现人文关怀。为此,在今后的编辑过程中,新闻编辑要通过颜色、字体等元素的合理运用,来体现人文关怀。比如,在编辑一些沉重题材的报道时,新闻编辑不要用视觉冲击力较强的鲜艳颜色,要尽量用黑白色。在编辑重大节日庆祝活动的稿件时,可以适当运用艺术字体。
5.内容编写
在进行内容编写的时候,新闻编辑在措辞及段落设置上都要尽量体现出人文关怀,以朴实生动的语言来体现新闻人物特点,突出主题,让人读完之后内心有所触动。
三、结语
新闻编辑在新闻传播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保护被采访者的合法权益,新闻编辑要恪守职业道德,从稿件筛选、标题制作、图片展示、版面设计、内容编写五个维度入手,发扬人文主义精神,更好地体现“人的安危、人的情感、人的尊严,比收集新闻更重要”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