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

2022-11-16苗府伟

记者摇篮 2022年2期
关键词:舆论价值观核心

□苗府伟 李 朋

新闻出版、传播信息、传播思想、普及知识和提供公共服务是媒体的重要职能。利用新媒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共同的价值观必不可少。共同的“价值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将国家和民众凝聚在一起。它们帮助定义一个社会所支持和所反对的东西”。“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当前,我国传媒技术飞速发展,信息传播速度得到提高,传媒手段也更加多元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工作同新媒体技术结合是必然趋势,符合我国的国情社情。

一、新媒体传播技术优势带来的变化

如今,信息覆盖范围发生变化。传统媒体主要是依赖于电视、广播、报纸进行信息的传播和宣传,而新时代,新媒体主要是依靠网络技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各项信息的传播交流,其传播速度是传统媒体所不能企及的。正因为新媒体有这样的技术优势,因此在信息覆盖范围上,新媒体几乎覆盖到社会大众的每个人,并且受众愈来愈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在2012年11月提出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概括,将整个价值体系分为三个层面,并指出了每个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21世纪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形成的,其阐述和传播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意义。

首先,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深化改革过程中维护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当今时代的重要任务。但改革过程中不同意识形态的冲撞,容易使人丧失精神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有助于促进社会平稳。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有助于建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有助于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概括和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了中国人民对自己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自己民族的热爱。

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意识形态在社会存在中的能动作用表明,意识形态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不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为广大中国人民所认同和应用的价值规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目标提供精神支持。

三、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条件

1.超时空性:进一步提高传播速度,扩大传播范围

当前,我国社会转型速度较快,政府出台政策措施和改革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基于此,为进一步促进政策、措施的落实,传媒单位应该提高新闻宣传工作质量,用最快的速度准确传递政策信息内容。当前的新媒体技术具有超时空性能,可以利用技术优势实现短时间内的信息传播,甚至连国外的信息都能以最短时间传递给国内社会大众,打破了信息障碍壁垒。另外,我国当前正逐步深化改革开放,同国外的交流愈来愈多。而利用新媒体技术的超时空性能,可以打破地域界限,加强不同国家的信息沟通和交流,让我国社会大众能够进一步了解国外其他地区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动态。

2.个性化传播:凸显“以人为本”理念

当前,我国社会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城建、教育、医疗等方面,都体现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本理念。而新媒体技术已经具备明显的个性化特点,能够满足社会大众的个性化信息需求。新媒体利用互联网技术以及大数据,能够帮助人们有针对性地检索和选择信息内容,从而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随着人本理念的贯彻落实,社会大众从“仰视”传统传媒,到现在的“平视”传媒,说明新媒体已经普及到社会大众生活中,信息障碍已经破除。

四、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挑战

1.不良信息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主导地位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现代传媒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大众很容易接收到其他地区的信息,很容易受到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一旦新媒体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任由这些消极信息广泛传播,很容易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不利于社会稳定发展。今天的社会是多元化的,在这种社会背景的影响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播过程中容易受到干扰。因此,要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顺利进行,首先必须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主导地位。

2.负面消息的过度传播,削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根本目的,在于为社会大众树立良好的价值标准,进一步突出榜样作用,促进社会发展。但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部分新媒体会出于博眼球的目的,利用“标题党”等手法进行信息传播,这不利于信息的有效传播,不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养成。长期下去,会进一步削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作用,不利于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一些人出于猎奇心理,对负面新闻更感兴趣,负面新闻往往会引起社会动荡,影响社会稳定。长期大肆报道负面新闻的新媒体显然是别有用心的,没有站在大局高度正确看待社会问题,其运营人员和监管人员显然丧失了社会责任心。

3.新媒体资源浪费

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应该在新媒体中占核心地位。但是目前虽然有很多学校、社区等有自己的网站、微信公众号,但没有及时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充分利用新媒体的资源;也有个别网站和公众平台内容长期不更新,导致资源浪费,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

五、应用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

1.加强自律和监管,完善传媒生态环境

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需要传媒人员立足于网络环境,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积极传播有价值的正能量内容。对此,传媒工作者应该认识到自身工作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意义,主动遵循规范和规则,减少负能量信息的传播。完全依靠新媒体自律,难以净化网络环境。因此,还应该积极依靠社会各方面开展网络监管。发挥技术优势,一旦在网络上出现不良信息,则立即追查发布者的IP地址。但是,技术是永远无法彻底封堵网络虚假信息的,最关键的还是应该加强价值观的引导,将惩罚作为辅助手段。

2.注重人才培养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提高了传媒信息的传播速度,也提高了我国传媒行业的现代化程度。同时,对专业技术人才的技能要求也愈来愈高。

首先,各媒体应该积极加强对新媒体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让其不光具备新闻理论知识,还应该具有较强的政治素养,能够对各种网络信息进行分辨、判断,避免不良信息的快速传播。

其次,各媒体也要把好“进人关”,不仅考察应聘人员的网络技术、业务能力,还要了解应聘人员的道德水平和政治素养。

3.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媒体选择新闻的标准与其价值取向有关。我国的媒体应该始终遵守党管媒体的原则,正确引导舆论。通过媒体向人民群众传播正面信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进行宣传,帮助群众理解和消化,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媒体的教育和引导功能。例如,《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打造的一个品牌栏目,由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社会专题部活动直播组承办,每年2月前后推出,已经连续举办多年,通过多种投票方式选取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和团队。《感动中国》节目向全国观众推出了许多人物,其中有濮存昕、刘翔、姚明、郎平等光彩耀人的文体明星,也有巴金、钟南山、袁隆平、叶嘉莹、屠呦呦、钱学森这样的睿智学者,更有张荣锁、魏青刚、黄久生、王锋、田世国、王顺友这样的普通百姓。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感动中国》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每一位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都以他们的人格力量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节目播出后,这种给人以启迪和温暖的力量迅速在社会上传播开。

此外,要利用自媒体宣传身边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通过点滴之间折射人性的光芒。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

4.积极打通两个舆论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百姓头脑

目前,我国的舆论场主要有两个:一是主流媒体,积极宣传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依托互联网兴起的民间交流论坛,讨论热点时事等。为了更好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积极打通两个舆论场。

反映人民群众心声,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把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新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群众心声的一致性。

因此,“主流媒体舆论场”同“网络舆论场”立场也应该是一致的。“网络舆论场”虽然热闹,但受众对“主流媒体舆论场”的期待其实更大。主流媒体应自觉地按照“三贴近”新闻原则,坚持开展“走转改”新闻活动,并在活动中寻找党心和民意的结合点、共鸣点。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成为舆论传播的重要平台,极大地改变着舆论存储、舆论表达和舆论引导的格局,同时也对传统的舆论引导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新形势下,必须在认识和把握新媒体传播特性和规律的基础上,认清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积极主动打通“两个舆论场”,让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

5.坚持“内容为王”,深入挖掘基层感人事件

新媒体给人们带来了大量的信息,信息过载使人们感到不堪重负。为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人员应精心选择新闻内容。媒体报道必须贴近人们的真实生活,贴近群众,积极报道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和事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同时,媒体要深入挖掘基层群众的感人事迹。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要润物细无声,运用各类文化形式,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形象地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例如,《人民日报》和《经济日报》设立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栏目,通过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故事来感动人们。中央电视台推出了《家风是什么》特别节目,海量采访、精心选编,造成了极高的素材淘汰率。各路记者共采访4000多人,视频素材长达175个小时,而最终得以播出者只有百余人,平均采用率不到1%。但,节目组仍觉得值。“观众的关注是最大的回报。另外,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特点。一次次采访,就像一次次照镜子,让我反思:我有没有让父母失望?是不是无愧于我的家风?”采访记者表示。这种“反思”,也正是节目希望传达给观众的东西——“追问家风,就是寻找一个家庭的主流价值观。采访中有些人没有当场给出回答,但回头会思考;有些观众对当时的回答不满意,但会去总结自己的家风,这都是一种触动。只要达到这个效果,我们的努力就有意义”。

六、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成为当前新闻传播的主要方式。传媒单位应该借助新媒体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力量。同时,还应该尽可能避免网络消极信息和煽动性信息的出现,保证社会环境的稳定。

猜你喜欢

舆论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