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电视新闻主持形态的变化

2022-11-16郑博文

记者摇篮 2022年2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肢体主持人

□郑博文

大数据背景下,电视新闻在节目策划、内容采编及新闻报道手段等方面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并且发生了较大程度的改变。而电视新闻主持形态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现阶段,传统的电视新闻主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为了更好地提高电视新闻主持效果,形成更具特色与魅力的主持风格,就需要结合大数据背景采取有效的策略。

一、大数据背景给电视新闻主持形态带来的影响

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着各个行业的不断改革与进步,信息的迅速传播及演变也在不断促进新事物的产生。在大数据技术的推动下,电视新闻主持形态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电视新闻的报道方式发生了变化。

在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中,报道方式相对单一,通常情况下主持人都是端坐在椅子上,并且桌子上会放上相关稿件。在整个新闻报道的过程中主持人都规规矩矩,没有过多的肢体动作和神态表情,并且几乎不会与观众进行互动。因为受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新闻节目主持人自主发挥的空间较少,再加上不能与观众进行有效的互动,也就无法为观众提供更多个性化信息,难以满足新时代背景下观众对新闻信息的多样化需求。

然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电视新闻报道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多数新闻节目主持人在进行新闻报道时从坐姿转为站姿;其次,新闻播报过程中,主持人身后的背景也由传统的背景板变成了新时代的动态大屏幕背景;最后,主持人报道的过程中也能够实现与观众的实时互动。

从以上的变化可以看出,在大数据背景下新闻节目主持人在新闻报道过程中自由展示的空间更大,肢体动作也更多,而且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互动能力及应变能力。主持人不需要循规蹈矩地进行稿件内容的播报,而是可以实现更灵活的主持。节目组可将稿件内容提炼出来,直观呈现在屏幕上,让观众可以直接观看,与此同时为了加深观众对内容的理解,增强观众的观感体验,还可以运用虚拟造景技术,运用动画的形式将新闻报道内容呈现出来。

在大屏幕面前,主持人的主持语言样态,要更符合日常口语要求,语速降低,重音凸显,肢体语言得到充分调动,合理运用手势和步伐,对各种新闻关键词的传播较为明确,而且信息量巨大。

比如《朝闻天下》是一档非常优秀的新闻节目,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在进行改革和优化,如今《朝闻天下》主持人虽然仍然是以坐姿进行播报,但是其背景已经改为全媒体演播室,在新闻播报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切换大屏幕内容,给观众呈现各类新闻信息,主持人随时对大屏幕上的信息进行讲解,新闻播报形式更加灵活,观众获得的新闻信息也更加全面。

相对于传统的电视新闻播报形式来说,大数据背景下的电视新闻报道方式的改变也间接地对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肢体语言明显增多,在进行电视新闻播报的过程中主持人常常需要一边报道一边用手滑动、点击、圈画大屏幕中的相关信息,或者使用翻页笔来完成大屏幕内容的切换。除了这些基本的操作动作之外,电视新闻主持人还需要在讲解新闻内容的同时,做出一些简洁有力的肢体动作来呼应所讲的内容,使得新闻播报整体看起来更加生动。

其二,大数据背景对电视新闻主持人的素质和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时代中,电视新闻主持人在报道新闻的过程中常常需要站在动态大屏前,实时传递最新的新闻信息,也需要进行屏幕操作,而新闻播报时间有限,这些都对电视新闻主持人的素质和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比如,节目组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将热点新闻信息及时传递到导播室,相关人员加工和处理后,将相关的图片及文字信息传递到大屏幕上,电视新闻主持人对信息内容进行快速概括和总结,并给观众进行准确的讲解,最终完成新闻播报。

由此可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播报的过程中报道信息可能会随着事态的发展而有所调整,需要及时更新,因此对电视新闻主持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电视新闻主持人具备较强的临场应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信息概括能力,以提高电视新闻时效性。另一方面要求电视新闻主持人经过大量的学习、训练,从而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丰富自身的语言知识积累,能够合理利用有声语言及肢体语言来提高电视新闻报道的质量。

其三,大数据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交互性更强。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观众观看新闻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获取相关的新闻信息,而是希望更多地参与新闻节目、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通常情况下,传统的电视新闻播报信息都是单向流通,再加上传统电视新闻报道技术有限,无法满足观众实施参与、交流互动的需求。而在大数据背景下,新的技术改变了新闻报道形式,弥补了传统电视新闻报道的不足,为观众在观看新闻的过程中进行评论及发表意见看法开辟了途径,使电视新闻传播的交互性更强。

在新时代下,观众观看新闻的途径也不仅仅局限于电视这一种,还可以通过手机APP、网络直播等方式来观看电视新闻、获取新闻信息,在这些途径中,观众可以一边观看新闻一边通过网络渠道进行信息反馈。全媒体演播室也可以推送观众提出的意见看法,这样电视新闻主持人也能及时了解观众的需求,通过大数据分析来及时了解观众的想法,并及时作出回应。如果新闻报道时间有限,不能在播报过程中直接为观众解决所有的问题,可以在新闻节目结束之后,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与交流。信息交互性的增强对提高电视新闻主持人引导舆论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不仅如此,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启发电视新闻主持人,使其更能了解观众的思想,有针对性地提高新闻播报的质量。

二、大数据背景下适应电视新闻主持形态变化的措施

1.合理使用肢体语言

从大数据背景下电视新闻主持形态的变化中可以看到,电视新闻主持人在进行新闻播报的过程中,肢体语言明显增加。因此,作为电视新闻的主持人就要研究肢体语言的运用技巧。虽然在大数据背景下,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肢体语言明显增加,但是也不能过度使用肢体语言,而是要适当地使用,在播报关键处通过肢体语言的使用来更好地向观众传递信息。

在使用肢体语言的过程中电视新闻主持人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其一,肢体语言要大方得体,要不断规范新闻播报过程中的肢体语言动作。播报中的肢体语言与主持人日常的肢体语言习惯会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主持人也要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身的言语行为。在自我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对着镜子训练,或者将自己练习的过程录下来,回放时认真观察是否存在不得体的小动作,有意识地进行纠正。此外,也可以与其他有经验的主持人共同交流探讨,不断优化在新闻播报过程中的肢体语言,借鉴别人的经验和长处,不断提升自身的肢体语言运用能力,给观众带来良好的视觉感受。

其二,电视新闻主持人要注意合理使用肢体语言。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之功效,如果过度运用则会让观众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主持人身上,进而影响新闻播报的效果。

因此,电视新闻主持人需要加大对肢体语言运用的研究,能够根据新闻报道内容,合理设计肢体语言,恰到好处地加以运用,以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效果。尤其是在面对大屏幕时,电视新闻主持人要注意,除了操纵屏幕画面,尽量不要有多余的肢体语言,防止给观众的视线造成干扰。

2.科学分配注意力

在大数据背景下,电视新闻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越来越多元化,比如在电视新闻载体除了传统的文字信息,还包括了图片及视频信息,另外在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还要实时关注观众的反馈,并且及时作出回应。

此外,电视新闻主持人在新闻播报的过程中除了进行语言的表达还要配合肢体动作,同时还要进行屏幕的滑动操作等。这些都会使主持人的注意力发生分散,因此,作为电视新闻的主持人要能够科学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对整个新闻播报的流程做到心中有数,到哪个环节,注意力应该放在哪里,要有合理的安排。避免因注意力过度集中在某一个位置或者注意力无法有效集中而导致电视新闻播报过程出现混乱,从而严重影响新闻播报的质量,不能向观众传递有效信息。要想合理分配注意力,就需要电视新闻主持人熟悉全媒体演播室的空间环境,并且能熟练使用各种设备。

3.不断提高媒体素养

提高电视新闻主持人自身的媒体素养也是适应大数据背景下电视新闻主持形态变化的关键。作为电视新闻主持人,应该对大数据背景下电视新闻主持形态的变化有充分的了解,并结合新时期电视新闻受众的需求对自身的媒体素养进行不断地提升。在新时代下,电视新闻主持人的媒体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其一,提高自身语言组织能力。

电视新闻播报主要是依靠主持人语言的表达来进行信息的传递,因此,电视新闻主持人语言组织能力及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电视新闻报道质量。语言组织能力包括有声语言及肢体语言,肢体语言的运用能力前面已经做过详细说明,需要表达准确且运用得当。而大数据时代也对电视新闻主持人有声语言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大数据背景下电视新闻内容不断丰富,而且新闻时效性要求也更高,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给观众有效传递更丰富的内容就需要提升主持人的语言组织能力,能够用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进行新闻内容的陈述。

其二,提高应变能力及事件的归纳概括能力。

传统的电视新闻播报过程中,主持人通常按照稿件按部就班报道即可,基本上不会出现较大的变动,对主持人个人能力和素养的要求也相对较低,只要能够流畅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播报即可。而在大数据背景下,电视新闻报道是实时进行的,不仅播报的内容增多,而且需要电视新闻主持人负责更多工作内容,比如操作大屏幕、与观众互动等。

此外,由于对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主持人及时根据新闻事件的发展实时更新报道信息,意味着在报道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突发情况。这就要求电视新闻主持人在没有提前准备的情况下临场应变,根据大数据传递的信息及时有效地进行核心内容的更新与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新闻播报。

其三,提高综合协调能力。

从传统的电视新闻主持人播报的形式上来看,通常情况下,电视新闻主持人只需要端坐在椅子上,面对摄像机镜头就可以。然而,在大数据背景下,电视新闻主持人在进行新闻播报的过程中不仅要完成基本的新闻内容讲解,还要配合多方面的工作。在进行电视新闻播报的过程中,主持人的交流对象明显增多。除了摄像人员及现场的观众,电视新闻主持人还要与自己的搭档配合,与现场的嘉宾配合,甚至需要与虚拟画面中的人物配合。再加上大屏幕中的新闻信息含量较大,且不断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视新闻主持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电视新闻主持人不断调整自己的视角及身体位置,合理地与各个对象进行沟通和交流,给观众传递完整准确的信息。

电视新闻主持人素质及能力的提升,一方面需要其具备自我提升意识,能够时常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并结合新时代的发展及时发现、了解自身的不足,通过有效的途径进行学习和训练。

另一方面,社会在人才培养方面要进行改革和创新,比如各大高校需要根据新时代对电视新闻主持人提出的新要求来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保障有针对性地进行电视新闻主持人才的培养,满足新时代发展的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背景下电视新闻主持形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包括新闻报道形式、新闻内容及对新闻主持人的素质要求等。

为了更好地适应大数据背景下电视新闻主持形态的变化,作为电视新闻主持人要合理使用肢体语言、科学分配注意力、不断提高自身的媒体素养。作为传播最后一个环节的执行者,主持人除需适应新变化,更需要具备较强的文字和语言驾驭功力,改变之前依赖提示器来完成主持的工作模式。站在动态大屏前的主持人必须对新闻数据有统筹概括能力,有机敏的反应能力和短瞬间的语言组织能力。对屏幕展示出的大量关键信息数据,以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进行立体化绘声绘色的准确表达。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肢体主持人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肢体语言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肢体写作漫谈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