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新闻采访报道如何更加贴近听众
2022-11-16姜秀梅
□姜秀梅
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媒体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广播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之一,在新媒体环境下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也面临着转型与创新的新机遇。在新媒体环境下,海量信息涌向民众,让民众无所适从,因此,为民众提供优质内容则成为现代媒体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内容为王”的背景下,广播电台要想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取得竞争的胜利,就必须重视新闻报道的贴近性,加强对新闻内容的把控,让新闻报道更加贴近听众。新闻记者作为新闻报道的主体,是沟通媒体与受众的重要桥梁。广播新闻记者应主动走进群众,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并运用专业技巧开展报道,让新闻报道更加贴近听众,提高新闻传播的影响力。
一、广播新闻采访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获取新闻渠道更加多元,能够使用的技术手段也越来越先进,但是,报道的整体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广播新闻采访报道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受传统新闻报道模式的影响较深,缺乏对采访报道程序的灵活调整。目前广播电台新闻采访报道依然受传统模式的束缚,对最新信息反应比较迟钝,对民众关心的问题缺乏回应,导致内容缺乏温度,无法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第二,新闻报道内容缺乏听众视角,忽视了与听众的互动。例如,一些新闻记者对于当前新媒体背景下民众参与新闻互动的需求缺乏准确的认知,导致受众的反馈得不到回应,削弱了广播新闻在民众心中的权威形象。
第三,新闻报道内容千篇一律。新媒体环境下,海量信息充斥网络空间,许多媒体平台推送的新闻也是大同小异。广播新闻报道在这种情况下难以推陈出新,甚至复制粘贴其他平台的信息,无法提供更加优质的新闻内容,导致广播新闻报道与听众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二、新闻记者如何使广播新闻采访报道更加贴近听众
1.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确保广播新闻采访报道贴近听众
新闻记者应树立正确的群众观,这样才能深入到群众中倾听群众的声音,并通过报道为群众发声。在广播新闻采访报道中,新闻记者的群众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把根扎下去,关心群众的疾苦。新闻报道不是说官话、套话,而是应该真正报道群众关心的问题。基于此,新闻记者应该把心沉下去,把握住听众的所思所想。唯有如此,才能避免新闻稿件的生搬硬套。新闻记者绝不能成为高高在上的单向传播者。一些新闻报道语言相对死板生硬,缺乏生动的故事情节,所以在海量的信息中,很容易被忽略。而事实上,记者在传达信息的同时,应把握细节,直击听众关心的关键点,让新闻真正反映出群众的疾苦,这样才能与听众产生共鸣,吸引听众关注。
第二,替群众提问。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丰富,一些记者失去了跑新闻的动力,干脆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形成报道。这样的新闻最终只能淹没在海量信息中,而得不到听众的关注。对此,记者应主动接触群众,倾听群众呼声,把群众的意见反映出来,甚至替代群众向相关部门提问,这样才能拉近媒体与群众的关系。
第三,深入基层。身为新闻记者应扎根基层,经常到社区走一走,和居民聊聊天,在与群众的接触中锤炼出选题,找到新闻报道的新角度。只有积累了这些活生生的个例,新闻稿才会避免干巴、晦涩,才能更加贴近听众。
2.明确新闻节目定位,确保新闻选题贴近听众
广播新闻应在坚持“高举旗积、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上,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倡导主流舆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将话筒对准基层群众,关心群众冷暖、反映社情民意,对人们关心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解疑释惑、化解矛盾、凝聚力量,以公信力和影响力赢得听众。
服务群众是广播新闻采访报道的基本宗旨。新闻记者的职责就是将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具有社会热点的新闻真实、完整、客观地呈现出来,让群众及时获取信息的同时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广播电台设置的节目类型各不相同,这些节目的听众群体自然也会有所差异。而要想确保听众能够关注广播新闻报道,就要求新闻节目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并根据定位要求选择题材。对广播新闻节目而言,准确定位是吸引听众、提高节目收听效果的重要途径。
广播新闻节目通常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因此,在节目定位中应充分考虑这一点,同时也应注意新闻类型的不同,如娱乐新闻和社会新闻的受众是不同的,其定位自然也会有所差异。
无论如何,广播新闻采访报道应该以听众的偏好为出发点,定位应最大程度贴近听众,用通俗但是不媚俗的方式展现新闻内容。同时,重视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让新闻在服务大众的同时,承担必要的社会义务与社会责任。
目前,一些广播新闻采访报道在找寻定位的过程中,存在为获取流量而刻意迎合受众的倾向,这种定位只强调了贴近某些听众的娱乐心理、猎奇心理,忽视了听众对优质新闻内容的需求,更忽视了新闻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对此,广播新闻节目应明确地域特点,根据节目类型定位听众群体,在明确听众对优质新闻内容需求的基础上,认识到新闻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真正制作出贴近听众的新闻报道。
3.树立广播媒体的公信力,拉近媒体与听众的距离
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纷繁复杂的信息环境让一些媒体尤其是自媒体为了获取流量而不断生成垃圾信息甚至虚假信息,导致媒体的公信力受到质疑,一些民众对媒体的报道会产生不信任感,这样自然也就失去了听新闻的兴趣。因此,广播媒体要想保证新闻内容贴近听众,就应该提升自身的公信力。
广播作为一种传统媒体,本身具有一定的公信力,听众对广播电台也保持一定的信任。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强势发展,公信力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而要想在新媒体时代中获得竞争优势,提高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提升广大听众对广播新闻的信任感,就需要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报道的过程中运用一些技巧与手段,提高新闻传播效果。
例如,新闻记者可以利用现代录音设备对现场进行报道,通过直播的方式增强新闻效果,让听众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并全面了解信息内容,增强公信力,从而最大限度获得听众的信任。
保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新闻媒体提升自身公信力的关键。身为新闻记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还原事实真相,同时也应该考虑如何提升新闻内容的吸引力,让新闻变得更加可听。与其他媒体不同,广播是一种以声音为主要介质的传播载体。广播新闻虽然没有画面,但是能够与听众直接互动,让听众能参与到新闻中来。在与听众的互动中,广播报道显得更加真诚。双方不仅仅是进行语言的交流,更是进行心灵的沟通,在这种沟通中慢慢会增加彼此的信任感,广播媒体的公信力自然也由此产生。基于此,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报道的过程中,应该重视新闻公信力的构建,贴近听众的情感,满足听众对新闻内容的情感需求。
4.合理运用采访和宣传技巧,保证新闻报道贴近听众
专业的技巧和方式是新闻记者获取信息、传播新闻的必备素质,也是保证新闻质量的前提条件。广播新闻采访报道要想在内容上更加贴近听众,就应该重视新闻制作传播技巧的运用,满足听众需求。
第一,合理运用采访技巧。新闻记者的现场采访是广播新闻采访报道的开始,而这一环节也是记者接触新闻真相的关键。时效性是优质新闻的必备品质。作为新闻记者,为“抢”第一手新闻往往会第一时间赶到新闻现场,并利用专业手段高效率地收集信息、发布信息,以保证新闻的新鲜度。
因此,这对新闻记者的专业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确保新闻报道质量,新闻记者运用观察能力和采访技巧不断丰富新闻信息,抓住关键信息,让新闻更能抓住听众的耳朵;记者应走进第一现场进行深度挖掘,在获取众多信息后运用逻辑思维对内容进行梳理,保证在最短时间内找到事件的关键,保证新闻准确性的同时,展现出新闻的亮点,为听众提供不同的新闻视角;记者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新闻时,要保持自己的本心,用负责的态度对素材进行筛选,清晰新闻内容的主次关系,让新闻更加贴合听众所需。这样不仅能够体现出新闻记者的专业素养,也可以提高听众的收听率,从而制作出更能贴近听众的广播新闻报道。
第二,做好对新闻的合理宣传。在制作了一篇内容生动、翔实的报道后,如何将其呈现给听众,是新闻记者要重点考虑的事情。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宣传对新闻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例如,我们在看一篇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常常会被醒目的标题吸引,作为广播新闻,听众虽然看不到标题,但是依然能够通过主播对主题内容的概括表达,产生对新闻内容的好奇和关注。基于此,新闻记者应利用广播媒体的优势,做好宣传,增强新闻传播效果。
5.重视新闻现场报道,增强新闻内容的感染力
新闻记者应该通过自己的专业素养将看到的、听到的,经过思考然后进行播报。新闻记者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很强的信息搜索、分析与归纳能力,能在众多的信息中提炼出对新闻听众最有价值的信息,从而通过客观的报道引起听众对事件的关注,调动听众的情感,增强新闻内容的感染力。
广播的现场报道需要新闻记者亲临事件现场,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客观的采访报道。现场报道通常由记者的口述和现场的音响组成。新闻是要将发生的事情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受众,新闻采访报道只有在新闻事发地进行报道,通过现场各种音响的配合,才能增强事件的真实性,才能增强对听众的吸引力,同时也能让新闻内容更加贴近听众。
广播新闻采访报道最好要结合现场的音响,如采访一些突发事件时,要对事件现场的一些人员进行采访,通过他们的嘴说出来更有说服力。在做恶劣天气报道时,可以录下风声雨声,能增强现场感。总之,新闻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时要善于利用技术手段,利用外部环境,通过个性化的典型的音响,提升新闻报道的现场感,只有增强现场感,才能增强新闻的贴近性,使新闻走近听众,影响听众。
6.优化新闻报道内容,提高听众对新闻的接受度
在广播新闻采访报道中,新闻记者在获得第一手资料后应注重对新闻的编辑和呈现,用听众习惯的方式表达内容,并进行适当解说,加深听众对新闻报道的理解程度。具体来讲:
第一,重视新闻报道语言的设计,运用通俗易懂的解说词来降低听众接收新闻的门槛。广播新闻的解说是稍纵即逝的,听众一旦出现听不清、听不明白的地方无法重复听,这样会增加他们的理解难度,导致内容脱节,影响传播效果。对此,记者在广播新闻采访报道过程中,应重视对语言的设计,采取平民化的语言,也可以运用一些网络上的流行语,这样听众能够快速理解报道内容。
另外,新闻记者在广播中对新闻进行解说的时候,应尽量避免官话、套话的使用,增加报道的亲和力,让报道更“接地气”,真正做到为听众服务。
第二,重视对新闻报道内容的准确解读,强化价值导向,向听众传递正能量。广播新闻报道尤其是一些时政新闻报道,其内容具有较强的权威性与严肃性,其中的关键信息如果没有被有效解读,会出现理解误区。对此,广播媒体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其中的关键词进行准确解读,还需要围绕某一关键词进行专题阐述,配合相关案例,让听众更加准确地接收报道内容,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例如,在有关脱贫攻坚的广播新闻报道中,新闻记者对典型事例进行详细报道,这样的报道内容与当地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更容易引起听众共鸣,吸引听众的关注。
三、结语
总之,一篇广受好评的广播新闻报道是在新闻记者的辛勤努力下产生的。作为一名广播新闻记者,其首要的职责就是真实、全面地还原新闻事件真相,满足听众获取真相的需求,同时还应加强舆论导向,传递正确的价值理念。因此,广播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应重视听众需求,并运用专业的方法与技巧来贴近听众,为听众提供有温度的新闻,这样才能真正履行新闻记者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