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潮汹涌:运动国货能否迈进千亿时代?

2022-11-15孟倩

中国新闻周刊 2022年41期
关键词:阿迪达斯耐克李宁

孟倩

9月17日,一场以“致敬冬奥”为主题的安踏服装秀亮相2022北京时装周。图/视觉中国

双十一混战已经打响,运动鞋服已经成为每年最重要的战场之一。近日,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发布预售战绩,耐克、安踏、李宁、阿迪达斯等运动鞋服品牌交战激烈。上榜的前20个品牌中,国货品牌有安踏、李宁、特步、361度、鸿星尔克以及匹克等多个国货品牌。各大电商平台专业跑步和其他专业运动装备销售火爆,篮球鞋、跑步鞋、运动羽绒服预售订单额呈现数十倍增长。

运动鞋服市场火爆,是国际品牌和国内品牌在中国市场竞争越来越白热化的表现之一。

2022年上半年,中国运动鞋服市场格局被彻底改写。继2020年超过阿迪达斯(中国)后,安踏今年上半年以259.65亿元的营收打败了耐克(中国)236.81亿元的营收,夺得了中国运动鞋服市场第一的位置。李宁也以124.1亿元的营收领先阿迪达斯中国121.91亿元的营收,坐上了中国运动鞋服市场第三的位置。

去年,国内四大运动品牌安踏、特步、李宁和361度共实现营收878亿元,净利润达到137亿元,今年上半年营收合计为477.11亿元,随着第三季度业绩继续上扬,营收基本都达到双位数增长,全年有望突破营收千亿大关。这意味着运动国货千亿时代正在到来。

从2020年第二季度开始至今,国内运动品牌的季度流水增速始终高于国际品牌,开始打破耐克、阿迪的双巨头“铁幕”,实现突围。但在高速增长的另一面,是中国运动鞋服人均花费远低于欧美国家,行业渗透率有较大提升空间。

近两年,随着国潮兴起、消费升级,多元体育需求暴涨。骑行、飞盘、陆冲等小众运动广受欢迎,中国运动鞋服市场从大众化向专业化、细分化发展。对中国企业来说,这既是超越的机会,更是从“要速度”到“求质量”的巨大挑战。

只有拿出真正的杀手级产品,才能进阶到更高量级的擂台上,和巨头对垒。这背后需要企业找到核心技术品类,保持长期持续的研发投入,筑造更强大的护城河,做面向未来的品牌。

如何順应运动消费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实现有质量的增长,正在考验着中国运动鞋服企业。

对身处中国市场的运动品牌来说,2008年的夏天,是个值得期待的夏天。

那一年,所有运动品牌都在做一件事:押宝奥运会。决胜2008,已经成为行业的共同默契。事实上,早在2001年7月,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后,中国体育行业就迎来快速发展,行业里早已是热火朝天。

退役体操王子李宁创办的运动品牌李宁,在1989年创立,接连在亚运会、奥运会上露脸。经历了最初10年的摸索期后,在21世纪初迎来高速发展,在中国运动鞋服市场逐渐走向核心位置:2002年李宁营收不到10亿元,2009年达到了83.87亿元,每年增长率基本达到35%以上。

耐克、阿迪达斯则分别于1980年和1997年进入中国,外资品牌因中国运动鞋服市场发展不充分,在中国区最开始表现并不理想。1999年,二者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仅仅为3亿元和1亿元人民币。但在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后,耐克和阿迪达斯经历了高速发展期,2003年耐克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超过李宁,随后阿迪达斯也超越李宁。

这期间,李宁从产品、渠道和品牌上综合发力,对标国际运动品牌,试图抢占市场。李宁通过批发模式快速扩张门店,门店数量从2003年的1985家迅速提升到2009年的7915家,一直位居中国运动品牌第一位,其中加盟门店比例一度高达95%。

一位资深从业人士指出,中国运动鞋服市场真正高速发展的第一个时期其实是2004年到2008年期间,这个阶段国际运动品牌耐克、阿迪和国内运动品牌李宁、安踏等,都在发力,主要是通过批发模式,大开门店,并试图谋求上市资本化。“这种方式最简单,也最有效”。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04年到2008年中国运动服装行业的年复合增速达到了25%。2008年北京奥运会当年行业增速达到了32%,这个数值也达到了行业高峰。

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赞助争夺中,当时国产品牌与耐克、阿迪达斯实力相差较远,赞助基本都分给了这两家国际品牌,阿迪达斯以13亿元击败李宁成为TOP赞助商(即奥林匹克全球赞助商),耐克则赞助了28个参赛项目中的22支中国国家队,李宁则只赞助了中国的跳水、体操、射击和乒乓球4支金牌队伍。不过李宁本人在开幕式上点火,让李宁作为国民品牌一时盖过这两家巨头的风采。

“当时大家都看好体育运动的崛起,押宝奥运会。”鞋服行业独立分析师程伟雄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耐克、阿迪在北京夏季奥运会赞助方面投入很大,李宁为夏季奥运会投产很多,算是各个品牌中较为激进的一个。

不只是李宁,当时不少国内运动品牌都在备战奥运。“2008年奥运会到来的时候,整个运动市场都为之疯狂,当时大家都觉得这会带来后续全民的运动狂欢。从需求端来说,市场理所当然地认为民众有了空前的运动热情,大家未来都要去加强运动。在生产端,这造成了一个结果,就是企业开足马力去生产,批发商加大备货。”安踏相关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讲述当时的情景。

事实上,不少品牌因奥运会而短期受益,当时的业绩达到峰值。2009年,李宁在国内运动鞋服市场的市占率达到第二名,仅次于耐克。李宁对当时整个市场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持续进行扩张。另外,以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品牌Kappa为例,2006年到2009年,在中国营收从8.6亿元狂增到39.7亿元,2010年这一数字达到42.62亿元,门店数量高达4000家。

然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过后,理想中的繁荣情况并未出现。随之而来的是整体市场的低迷,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在2008年中国运动鞋服市场规模增速达到32%后,2009年中国运动鞋服市场增速出现断崖式下滑,直到2012年、2013年整个市场规模依旧同比下滑1.8%和3.3%。

“当一个行业发展热度来到最高点的时候,也就是崩塌的时候,‘盛极而衰’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上述资深从业人士谈到,运动鞋服市场变天后,整个市场陷入库存危机。

(资料图片)2008年4月,河南郑州街头的广告牌。图/视觉中国

左图:李宁2021秋冬系列发布秀。图/视觉中国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北京奥运会后李宁经历了两年的业绩增长,2010年营业额接近百億,但是到了2011年,库存危机进一步加重。2011年公司库存11.3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40.6%,库存营收占比从8.5%迅速提升至12.7%,平均存货周期则由2010年的52天增长到73天。这一年,李宁出现数十亿亏损。

不只是李宁,当时整个行业都迎来一场深重的危机。当时红极一时的高端运动品牌Kappa营收骤降,2013年营收只有14.1亿元。相对较为保守,对奥运会期待值并不高的安踏,也没有幸免,2012年安踏营收为76.2亿元,同比下降14.4%。

程伟雄指出,很多企业押宝北京奥运会,认为奥运会对市场产生催化作用,实际上市场并没有真正被催化出来。企业的预期过高,投入过大,造成的库存风险也比较大。那时候运动生活方式并未成为主流,人们的生活方式还是以休闲为主,并没有真正对专业运动有多强的意识。

“很多企业主观上认为这个市场是无限大、无计划的,本质上是因为大家对市场不够敬畏。”他进一步指出,那时候很多商业模式的问题、产业升级换代问题都还没有解决。“这次库存危机实际上给中国运动品牌集体上了一课,那就是运动鞋服企业一定要注重提升内部效率,要对渠道进行强力把控。”

2012年,后奥运时代,中国运动鞋服行业因前期过度扩张带来的大幅收缩,引爆了库存危机,运动市场也受到沉重打击,各大运动品牌进入长达五年的调整期。

2013年5月,李宁、丁世忠、丁水波等几位运动鞋服品牌掌门人曾齐聚一场行业论坛,在这个论坛上交流了行业面临的现状,并就如何解决行业危机达成共识,要摒弃过去的经营模式。

魔镜市场情报高级分析师王怡然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库存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供给过剩,门店扩张速度远高于行业增长需求,零售管理能力偏弱,企业处理存货渠道尚未发展成熟,导致清理库存时间过长。此外运动品牌长期以来“只管批发,不管终端”的理念是根本原因。实际上,在2012年库存危机后,各大运动品牌都制订了相关调整计划,集中调整渠道。

李宁在2012年正式提出由批发式经营向以零售(直营)为主导的模式转型,一方面关掉低坪效的门店,另一方面加快自营门店建设。特步自2012年开始由于库存问题,导致净利润持续下跌,从而在2015年也开始调整其渠道,以“扁平化分销层级”“实时监控”“提升门店形象”及“运用大数据”等方式来提升零售经营效率。匹克通过渠道整合及产品策略调整,经营方式持续由粗放走向精细,提升单店绩效,加强研发。此外,361度、贵人鸟等品牌均有自己的渠道策略调整,最为核心的都是在对批发业务模式去中心化。

2017年4月18日,在中国(晋江)国际鞋业暨国际体育产业博览会上,一位客商在了解安踏运动鞋。图/新华

361度“触地即燃”系列赛事2022年总决赛。图/受访者提供

王怡然指出,当时运动品牌迎来关店潮。以李宁为例,截至2013年12月31日,李宁的常规店、旗舰店、工厂店及折扣店的店铺数量为5915家,较2012年12月31日净减少519家。同年,匹克授权经营零售网点数目净减少471家。361度公司关店最多,其成人运动服装零售点减少783家,特步的关店数量最少,零售店净减少150家。

“李宁实际上在2015年才慢慢缓过劲来,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场库存危机中李宁面临的挑战比较大,这和他们的订货机制相关,对加盟商的把控很弱。”程伟雄表示,最初国内运动鞋服品牌均是模仿耐克、阿迪达斯搞特许加盟,只做品牌、产品,不做渠道。这种方式在市场景气的情况下,出多少货就能卖掉多少,但是一旦市场不理想,库存问题就会越来越大,一旦库存去不掉,将影响新品开发,企业会因此陷入恶性循环。

实际上,耐克、阿迪在这场库存危机中也并未达到预期业绩,相继做出了调整。阿迪达斯实际上在国产品牌这五年的调整中,将线下零售店从550个城市扩展至1400个,并新增2500家门店。耐克同样也实施了渠道下沉,大开工厂店的措施,来解决库存问题。

“批发模式行不通了。一方面是收集信息滞后,另一方面则是隔层太多,无法及时调整生产,当时整个运动行业品牌离消费者太远了。”安踏相关人士分析,当时一个品牌商和消费者中间隔了太多层级,对整个消费者终端需求的变化非常不敏锐。上述负责人强调,当真正出现库存危机的时候,已经有大量货品积压在仓库了,积重难返,卖都卖不掉。

安踏相关人士透露,2012年后,安踏意识到必须从品牌批发转向品牌零售,那时候就迈出了DTC(直接触达消费者的品牌商业模式的简称)的第一步,积极对零售端进行改革,由品牌直接对到门店,了解库存情况。当时,安踏将8000多家门店改成单独订货模式,及时做出调整。“一旦发现哪个产品卖不动,马上就停止生产这款产品”。

观察中国运动鞋服市场份额和排名,在2012年到2019年间,能较好处理库存危机的耐克、阿迪达斯和安踏的市场份额基本都在提升,受库存危机影响较大的李宁、特步、361度的市场份额则徘徊不前。

“运动品牌实际上一直处在周期性发展阶段中,此前这个周期可能长达18个月到两年时间,如今缩短到一年时间。”懒熊体育创始人黎双富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2012年的库存危机中,安踏借助危机提升了整个经销体系的效率。当时,安踏也趁此机会抓住窗口期,反超了李宁。

2011年,安踏的营收基本追平李宁,2012年,安踏的营收则首次超过李宁,高出10亿元左右。抓住机会后,安踏趁势崛起,不断将盘子拉大,到2019年,全年营收已经超出李宁20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财报数据显示,安踏2022年上半年DTC业务收入的占比高达一半,电子商务营收占比为34.2%,传统批发及其他业务收入占比为16.1%。而在上一年,这个数据分别是35%、34.1%和30.95%。

两年前,安踏宣布推动DTC转型,核心在于将经销商门店转变为直营门店,财报中显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安踏主品牌门店数为6600家,一半为品牌直营。

从数据来看,中国运动品牌抓住了线上电商的机会和优势,电商渠道在各大品牌业绩中的贡献占比基本都能达到三成左右,并且还在不断大幅攀升。王怡然表示,运动品牌一般会有品牌官网、App和第三方电商等线上经营方式,

DTC核心理念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商业思维。DTC的核心优势主要体现在更接近消费者,更关注消费行为的研究,更重视消费者生活形态的把握。从消费者角度看,他们可以享受到无中间商赚差价的价格,从品牌方角度看,由于直接与消费者沟通,他们能够得到更为及时有效的数据反馈。

程伟雄谈到,对中国运动品牌来说,来到了全渠道经营时代,这是中国企业在消费端的商业创新,这方面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越了国际品牌如耐克和阿迪达斯。

微盟曾为部分运动鞋服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5年前,一些传统企业对数字化抱着“试水”的心态,大部分企业处于观望状态。但近2~3年,尤其是在疫情的冲击之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普遍共识和重要生产力,运动鞋服行业也不例外。

当下,运动鞋服行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问题有不少,比如在数据层面,业务环境快速变化,企业內部容易形成数据孤岛;在运营层面,品牌需配合电商模式频繁的促销节奏和购物旺季,频繁处理进货、退货、调货等,对于以经销模式起家的品牌商而言,数字化运营难度更上一个台阶;在人才层面,品牌从业人员众多,传统模式下的管理较为粗放,难以培养从业者的数字化思维等。

上述负责人指出,在渠道方面,传统模式下的中间渠道冗余,数字化让品牌有了渠道变革的基础,一些国货品牌从传统的分销/经销商转向DTC 模式,以此来提升用户体验和运营效率,最终实现品牌直面消费者。

7月30日,北京一家购物中心内耐克和阿迪达斯的标志。图/视觉中国

程伟雄则观察到,在中国运动鞋服市场中,一二线城市和低线城市消费水平差异很大:在一二线城市,本土运动品牌面临国际品牌激烈的竞争,不好扎根;再往下走,到了三四线城市,基本就是国际品牌和本土品牌二分天下;如果走到县级市,那么就是本土品牌的天下。因此数字化布局极为重要,如果可以实现这三四个层级的消费者覆盖,那么中国运动品牌将会很有优势。

“以往耐克、阿迪基本都是靠批发商和经销商来做,很多品牌是没有实力和他们这种网格力量对抗的,但现在依靠DTC,很多运动品牌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睿意德策略总监夏爽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耐克、阿迪在一二线城市以直营为主,剩下的市场都会依靠经销商去布局,尤其是下沉市场。

滔搏运动是耐克、阿迪达斯在中国内地最大的经销商,其2022年中期财报显示,营收为132.2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5.1%;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减少19.9%;净利率为8.7%,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对业绩下滑,滔搏表示:“突发与多变的疫情持续在全国多地造成影响,零售环境的波动仍在多个维度上持续对日常经营带来挑战。”

事实上,耐克、阿迪达斯都属于滔搏的“主力品牌”板块。上一财年,这一板块收入同比下降12.3%,这也造成了滔搏全年总营收下降。

近年来,中国运动品牌纷纷开启了大店,根据不完全统计,从9月底到10月初,全国新开超百家李宁门店。不过值得关注的是,这些门店的面积有一半左右超出300平方米,结合关店数量来看,2022年李宁店铺总数量变化不大,但是总面积不断在增加。

夏爽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近年来,随着李宁、安踏等国内运动品牌势能不断显现,他们逐渐从整体战略出发,为打造更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开始铺设旗舰店和形象店,这种渠道的把控也反映了近年来DTC发展趋势,通过大店吸引更多的人流,并通过消费者数据进行更加有效的店铺管理,追求品效合一。

王怡然进一步分析,开设大型门店已经被验证为一种能够促进品牌长效增长的有效方式,这些大店不仅是交易的场所,更是品牌方展示自身形象、体现品牌文化和精神来吸引消费者的方式。与电商改变消费者行为不同的是,线下零售空间的娱乐和社交属性显著变强。

9月9日,鸿星尔克以“星创中国鸿”为主题,在中华世纪坛举行中国国际时装周星创秀。图/受访者提供

在消费者端的创新,同样造就了国产运动品牌在把控用户方面的优势。

在运动社区中,虎扑用户对国产品牌的关注度也空前高涨,对国产品牌李宁、安踏的讨论热度超出国际品牌耐克和阿迪达斯。

与国内运动品牌的业绩上扬不同,耐克和阿迪达斯近两年在中国频频受挫。2020财年以来,阿迪达斯最新一季财报净利润同比下跌62.6%,在中国市场连续6个季度业绩下滑,大中华区市场录得双位数下滑,此前两个季度均同比下滑35%。2022财年四季度,耐克销售额下降1%至122亿美元,大中华区销售额下降近20%。

“与以前相比,如今的中国消费者,喜欢有一种‘中国的感觉’”,阿迪达斯CEO罗思德公开提出,阿迪达斯没有找到这种“中国的感觉”。近年来,耐克、阿迪达斯等巨头在中国市场失去昔日的优势,这与此前新疆棉事件后,消费者情绪涌动不无关系,加之近年来国潮崛起,国内品牌正在试图借助这股东风攻城掠地。

在一些研报中,对国潮的解释为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到服饰设计当中而形成的潮流风格。一份调查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里,中国消费者对国潮的关注度涨了528%,远超对国外品牌的关注度。

在运动鞋服领域,较为突出的表现是在2018年,李宁首次登陆纽约和巴黎时装周,在以禅宗哲学、阴阳和中国山水画为灵感的中国传统元素中,吸引了不少国内年轻人的眼球。在“中国李宁”系列的推动下,李宁运动时尚品类流水实现快速增长,销量和新品售罄率大幅提升。2018年到2020年,李宁运动时尚营收占比从25%提升到39%。

王怡然指出,国潮趋势的核心原因是中国消费者的文化自信大大提升,因此核心把控还是消费者心智。优良的设计与过硬的品质固然是基础,把控消费者心智的主要手段在于营销,这包括但不局限于利用名人效应、用户激励等途径。

此前,老牌运动鞋服品牌鸿星尔克因向河南捐款5000万元物资引发粉丝“野性消费”,数百万人涌入直播间,一夜之间鸿星尔克爆红。不过摆在鸿星尔克面前的是如何把短期红利变为长期利好。特步、361度等品牌均在国潮产品方面有所跟进,这些举动是为了强化年轻消费群体对品牌的认知。

中国广告协会广告代言人委员会秘书长张志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新疆棉事件发生后,国内运动品牌实则起势更快,也更符合国人心智,特别是在国潮影响之下,这种消费本质是一种情怀。不过这种潮流的运用需要和品牌的定位、基因等方面相结合。

近日,李宁因一组新品羽绒服饰遭到舆论的口诛笔伐。在9月底的秋冬新品发布会中,这款新品造型被指疑似日本军服。沉默几天的李宁回应,称高度关注近日网络上出现对于“逐梦行”秀款部分产品的讨论,并对此次相关产品的设计及造型给大家带来困惑和疑虑表示诚挚的歉意。李宁还解释此次引发争议的飞行帽设计源于中国古代头盔、户外防护帽及棉帽。

“企业的核心愿景、价值观和使命感,这些都非常重要,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围绕着内核理念进行表达,传递自身品牌精神,扎扎实实地规划自身品牌发展尤为重要。”张志鹏强调,“为了获取流量,标新立异,做出很多脱离核心精神的事情,就容易走弯路。”

程伟雄表示,一个运动品牌做时尚的延伸,前提是这个品牌需要有运动基因,如果在功能性、技术性方面没有进一步提升,那么讲再多中国文化也是显得苍白。即便是在国潮之下,品牌依然要找到核心运动品类的支点,以此来支撑溢价。他进一步指出,“各类联名、元素,实际上对大众来说相对陌生,这些文化内容要体现在设计、版型、面辅料上,潜心研究运用到核心品类中来,才能立稳脚跟”。

回溯过往三十年,中国运动鞋服企业经历了从低端加工、模仿生产到自主研发三个发展阶段。庞大的人口规模、多元的消费土壤以及结构性的增长机会,促使消费者对产品的功能需求和场景需求不断切换,运动国货经历了兴起、成长、危机、变革和复兴的艰辛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运动品牌在专业运动方面的重点投入基本围绕着篮球和跑步等核心品类。在专业运动产品方面的投入和研发,令李宁、安踏等收获实打实的销售额之外,也逐渐拉进了与耐克、阿迪达斯等的技术距离。李宁的李宁䨻、安踏的Nitro-Speed等运用在运动鞋上的尖端科技不容小觑。

以李宁为例,2018年开始篮球系列快速发力,并逐渐成为李宁专业运动中贡献最大的品类。在篮球鞋领域,缓震回弹科技是各品牌差异较明显且对于整体性能至關重要的核心科技。2019年李宁推出全新的轻弹运动科技——䨻;匹克于2018年底推出的自主创新科技——智能自适应鞋中底“态极科技”,可以根据不同运动状态,实现自适应性缓震与瞬间回弹功能,多品类销售跻身行业前五;361度有ENRG-X科技、QU!KBALANCE等核心科技。

匹克SPHERE (源型)获2022德国红点奖Best of the Best奖。图/受访者提供

一位国际运动品牌球鞋设计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十多年前,阿迪达斯推出的Boost系列运动鞋,也就是“爆米花”科技,基本是目前中国市场运动鞋的底层技术来源。这位设计师强调,国内运动鞋品牌很多都是依附在这种EVA材料之上,改变鞋的形态而已。“如果没有这个突破,那么基本所有的中底科技是不存在的,就好比做菜的配方没有变,配料不一样了而已”。

“以专业运动跑鞋为例,经过产品研发、专业运动员测试以及大赛测试,再反馈意见修改生产,这种顶级款设计一般需要22个月。”上述设计师也指出,近些年来,很多人也会抱怨阿迪达斯太慢了,跟不上市场反馈。

该设计师强调,国内运动品牌基于小红书、抖音等种草經济优势,并且离供应链更近,产品设计周期较短,他们可以迅速感知到流行色、流行趋势和流行款式。“举个例子,最近流行洞洞鞋,从去年夏天到今年都很火爆,每个品牌都在做,但是耐克和阿迪达斯到现在都没有做。耐克、阿迪达斯实际上反应比较慢,这是基于自身品牌及影响力的综合考量,在设计中思考更多的是‘驱动力’,这意味着要去引领新的东西,而不是‘跟随流行’。”

一份公开报告曾表示,耐克专利总数达到了4534项,约为安踏的8倍,价值5000美元以上的专利数量达到了661项,约为安踏的22倍。上述设计师指出,耐克有着全面的专利保护,包括材料、技术和碳板工艺等。在国际市场上,耐克和阿迪达斯一直在专利上进行角逐。但国内运动品牌在这方面的专利设计主要集中在实用性,也就是所谓的形态设计专利。

“运动品牌对技术性要求比较高,中国品牌目前在核心品类的把控上还不够,拿来主义比较多,流于对款式的研究,发展路径还没有那么清晰。”程伟雄认为,想要真正成长起来,还是要回归到技术能力,构建真正的护城河。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柯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国内运动品牌不只是在运动鞋履与国际品牌有差异,在服饰面料特别是高端面料层面没有优势,核心突破点是材料。目前国内运动品牌的服饰大多是追求款式加上一些功能性成分,但是国外高端专业面料工厂都已经与耐克、阿迪达斯等巨头绑定更紧密,很难突破原有格局。

“耐克、阿迪达斯某些特有竞技服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专业运动员的成绩,相应的这类服饰的研发成本也会更高,随着人们对专业运动需求提升,国内企业对舒适性、功能性关注越来越多。像Lululemon这样做瑜伽的品牌,在专业性方面做到了极致,这也是消费者需求塑造产生的运动场景。但国内企业面临的问题是核心技术的缺乏,同质化比较严重,很多时候就看哪个品牌市场反应快,反应快就可能占领这一领地,这也是一种生存之道。”柯莹谈道。

不过黎双富指出,国内运动品牌的拳头产品近年来也可以在NBA等顶级赛事中出现,因此这从产品的研发和矩阵上来看,说明中国产品在这方面已经紧跟上了耐克和阿迪达斯的步伐。对做品牌出身的国际巨头来说,只需要做品牌和研发两件事即可,对国内品牌来说,则需要做全能厂商,从产品设计、供应链、物流到营销等,全要把控在手中。因此,在研发方面必定不会像耐克、阿迪达斯那样投入巨大,目前还无法拿出海量的资金来做这个事情。

中国人口基数大,对运动鞋服有稳定的需求。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运动鞋服整体市场规模达3718亿元,2015年到2021年复合增长达到14.28%,有望在2024年突破5000亿元,这个速度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位置。

尽管在中国市场取得了优势,但是国内运动品牌与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的体量仍有不小差距。耐克2022财年营收达到467亿美元,阿迪达斯2021财年营收则是212亿欧元。正如安踏相关人士所言,中国市场的体量目前还有限,想要持续增长,需要走到世界舞台上。

中国运动品牌的国际化之路开始于本世纪初。从2005年开始,匹克陆续赞助美国NBA休斯敦火箭队、雄鹿队主场、欧洲全明星赛、斯杯、钻石杯等多项国际赛事。匹克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相比其他行业,中国体育品牌的国际化算是比较早的。两个奥运周期,也为中国品牌带来了机遇和增长。

2012年10月10日,北京一家李宁专卖店,李宁与NBA球星韦德在“韦德来了”球迷见面会上。图/视觉中国

李宁曾经也在十余年前开始国际化之路,曾经在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开设李宁羽毛球旗舰店和专卖店,还将门店开到了美国波特兰市,并且以高额营销在国际化头部赛事中展露头角,赞助顶级球星韦德。不过时至今日,国际化之路也并不通达,根据2022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李宁的收入构成当中,中国市场的营收占比为98.5%,而其他地区的占比则只有1.5%。这意味着中国市场的营收占了大部分,海外市场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安踏则以“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战略,将“买买买”贯彻到底。2009年,为了提升在市场上的地位,安踏从百丽集团手中花了3.32亿元收购意大利品牌FILA。收购当年,FILA的营收是负增长,到了2022年上半年,FILA的收入达到107.77亿元,成为安踏的现金牛业务,对整体营收和毛利率贡献极大。此外,安踏还瞄准了一系列中高端运动品牌:2016年安踏收购英国户外品牌迪桑特,2017年收购滑雪品牌可隆,2019年则将拥有始祖鸟等品牌的亚玛芬集团收入麾下。

不过,安踏2022年上半年财报显示,FILA的营收同比下滑0.5%,第三季度虽然实现低段增长,但仍然很难保持往年的业绩飙升。安踏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接下来要做一些长期主义的事情,代表中国品牌在世界舞台上和耐克、阿迪达斯掰一掰手腕”,上述负责人强调,安踏目前正在走一条多品牌策略之路,在此之前并没有成功案例。

实际上,市场上很多人对此表示质疑,近期安踏收购的品牌始祖鸟引发行业关注,来源于高管曾表示要将始祖鸟全面对标奢侈品。安踏集团财报显示,除了安踏主品牌和FILA之外,目前来自迪桑特、可隆等品牌的营收,目前只占安踏营收的8%左右。安踏相关人士提到,如果算上包含始祖鸟的亚玛芬体育流水,中国市场以外的海外业务占比已超过40%。不过财报显示,到了2022年,亚玛芬体育全球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1%至96.7亿元,依旧有亏损。想要通过押注户外国际品牌找寻到与巨头掰手腕的方式,恐怕仍要下苦功夫。

程伟雄观察到,耐克、阿迪达斯过往有持续的技术投入期,在这个过程中不一定能够看到希望,有可能需要交学费,但最终一定要构造出产品金字塔,这其中有主推款、有技术款还有形象款。“要攻克具备引领性的技术,我们做产品是做未来,哪一天未来来的时候再做就来不及了,不能只给消费者快餐文化”。

“真正高端化、具备顶尖科技含量的运动鞋服产品中,目前国内还没有能够在世界主流市场与耐克、阿迪达斯竞争的产品。”程伟雄认为。

实际上,近年来除了耐克、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失速,但斯凯奇、Lululemon等品牌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这些品牌无一不是从“小众领域”脱颖而出,目前都在加码中国市场业务。

除了放眼海外,中国运动鞋服市场本身也在发生着变化。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马丕波分析,未来运动服饰是以人为本,“一家想要基业长青的企业需要有一定的定力,着重科技创新,以原创式创新、突破式创新、迭代式创新的创新需求为导向,推动高端运动产品未来高质量持续创新。”

猜你喜欢

阿迪达斯耐克李宁
回望祖山图
No.2 阿迪达斯×麦当劳推出篮球鞋,灵感来自蘸酱
披头士乐队的一首《革命》如何帮助耐克成为价值亿万美元的品牌
Progress in quantum well and quantum cascade infrared photodetectors in SITP∗
北京耐克活动展厅
隆力奇牵手阿迪达斯
跌宕起伏“李宁”
阿迪达斯全球首个零售学院在上海揭幕
赶不走的“小耐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