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2022-11-15韩彦林
韩彦林
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韩彦林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基础部,河北 石家庄 050035)
聚焦专业学习共同体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明确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在凝聚学习群体、促进教师发展、优化教育资源和发挥育人功能等方面的现实意义。通过建立名师工作室和教师团队,发挥专家和名师的引领作用,创设网络学习平台,完善学习共同体的共享机制,提供资源保障,优化学习共同体的生态环境等途径,能更好地建设高校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
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专业发展;教师团队;智慧教育
一、引言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将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推进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夯实教师发展之基”,要“以高质量教师队伍支撑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1]。1995年,美国教育家博耶尔在《基础学校:学习的共同体》中描述学校是有目的的、开放的、合理的、有纪律的、充满关怀的“学习共同体”,认为有效的学校教育就是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2]1。专业学习共同体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校教师在自愿、合作、共享的原则下,组成具有共同愿景、营造平等氛围、实现深度互助、搭建共享平台、形成集体合力的学习群体,通过合作互惠的专业学习共同体,提高自身教学理念、教育智慧和专业素养。
二、构建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
2018年,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开启了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九个坚持”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搭建校级教师发展平台,组织研修活动,开展教学研究与指导,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加强院系教研室等学习共同体建设,建立完善传帮带机制”[3]。202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整合优势学科的学术力量,凝聚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发挥专业优势,开设厚基础、宽口径、多样化的教师教育课程[4]。同年,《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2020版)完成修订,对提升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的育人素养、学科素养、教学素养、信息素养和科研素养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对推动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5]。2022年伊始,教育部长怀进鹏强调:教育系统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探索创造富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数字化治理标准[6]。综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正在往深处走、往实处走、往细处走[7]。具体到大学英语教育领域,要充分认识到大学英语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5],在全人教育中承担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凝聚学习群体,夯实教师专业发展体系;二是提升专业素养,实现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三是整合教育资源,打造全人发展的大学英语教师团队;四是发挥育人功能,培养具有前瞻思维、国际视野的人才。
三、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设路径
(一)教师专业发展与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历史进程
2002年,我国首次使用“教师专业发展”概念[8],此后,教育部基于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战略高度,颁布了一系列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举措,中国教育学会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成为全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引领和专业支持。《国家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中“以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大理念规范和引领教师专业发展进入快速道。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实验以“为中国基础教育探路”为己任,经过20年的实践探索,构建了“职业认同+专业发展”的教师成长模式,促进了教师自身的成长与发展。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双高计划”),教师首当其冲地成为推进“双高计划”的第一资源和关键主体,教师专业水平关乎“双高计划”建设的进度和效度,教师专业发展又与“双高计划”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在我国作为教育改革成功核心要素的教师专业发展,其理念和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同和积极推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多以个体在职进修或校本专业培训、主题研讨等模式为主,限于个体学习或单次、片断、零星的团体学习。21世纪以来“旨在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战略举措和培训项目应运而生,教师专业发展内容愈加丰富(详见图1),呈现出终身性、自主性、合作性、开放性以及多样性等特点[9]8-9,而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范式——专业学习共同体为不断发展专业能力、追求同侪合作的教师群体提供了连贯的、系统的资源和支撑,创设了实践、合作与反思的平台。
图1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9]13
教师学习共同体源于社会学概念中的“共同体”,最早出现在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他认为共同体具有基于某种自然关系的封闭性,其核心是成员间的一致性与合作性,强调了人与人的紧密关系、归属感与认同感。马克斯•韦伯在《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中进一步阐述:参与者主观感受到的(感情的或者传统的)共同属于一个整体概念的感觉,这时的社会关系,就应当称之为“共同体”[10]42。1997年,美国学者霍德提出“专业学习共同体”(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简称PLC),认为专业学习共同体是以致力于促进学生学习为目的的具有共同理念的管理者与教师构成的团队,进行合作性、持续性的学习,这种组织形式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途径,能够成为学校变革和发展的有效策略[11]。有研究显示,PLC形成的团结互助的氛围为教师开展教学创新、教学反思和教学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不同形式的集体学习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交流互动的机会,寻找到了共同的兴趣和相互的支持[12]。
20世纪80年代,我国出现了教师集体备课、教师校本教研、教研员与教师共同协作、专家引领、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等教师学习共同体雏形,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10]89-92。目前,构建高校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应着力塑造全新的教学文化氛围,建立伙伴信任关系并达成共同愿景,激发教师合作意识和教学科研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师发展的终极目标,教师应聚焦学生学习,通过反思、研讨、合作等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13]。
(二)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设路径
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学习、反思提升专业素质和完善信念系统的动态过程,专业学习共同体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之一,有助于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提升英语教师教学智慧。近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紧紧围绕专业发展的途径展开。同伴观摩、校本教研、教学反思以及建设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成为研究者探讨的主要内容。有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考察,证明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能够很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14]。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教学实际,认为可经由以下路径,建设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
1. 建立名师工作室、教师团队,发挥专家、名师的引领作用
2002年,上海宝山区教育局命名18个名师工作室,首开我国基础教育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模式。随后,各地纷纷创建本土化、特色化的名师工作室,力图使其发展成为教师群组创新实践、教学科研、技能提高的基地。截至2022年2月24日,中国名师工作室网有18 116个工作室加入,为推动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作为实践研究专业平台,为基础教育名师工作室搭建了展示交流、相互学习、资源互享、优势互补的桥梁,推动了区域教育领军人才专业化和创新性发展,契合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指南》(2020版)建议高校重视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系统提升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的实力和竞争力[5]。文秋芳教授一直率队致力于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理论研究,构建了“由成员、目标、中介和机制四要素”组成的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理论框架(详见图2),打造出“金牌外语教师团队”[7],通过两轮校本英语院系、跨校、跨院系不同类型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实践互动,证明这一理论框架在我国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和广泛的应用性[15]。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组成的基本合作学习单元,其目标在于通过团队协作学习将获得的经验共识转化为实践行动,促进教师的共同成长和进步。结合教师个人兴趣、教学专长、发展方向和研究领域,创建教师团队可以引领大学英语教师学习持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河北大学大学英语教师团队运用“核心辐射式团队建设模式”,通过“合作学习——团队文化建设”“反思性教育实践——团队实践能力建设”“教师领导力——团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16]等有益尝试,成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理念与团队建设实践有机融合的范本。
图2 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理论框架[15]
2. 创设网络学习平台,完善学习共同体的共享机制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为高校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构建大学英语智慧学习支持环境和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智力支撑[17]。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等教育门户网站,发挥专家团队优势,研发设计出涵盖高校教师培训、教学方法与能力提升培训等九大领域的定制培训项目方案,通过诊断测评、专家设计、精准施训、线上辅修、效果评估、成果反馈、定期回访等环节,满足高校教师发展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构建了一体化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拥有共同愿景、实现深度交流是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基本特征,共享智慧、协同发展是其突出特点。在信息化与智能化时代,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突破时空限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重要的外语教育教学手段,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借助网络交互的开放性,集体探究、批判性反思和电子资源等核心要素,为信息共享和团队合作提供专业平台和多元途径,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与思想碰撞。大学英语教师共同体成员的开放、共享、共建观念,利用技术支持下的泛在化、智能化的学习资源,促进共同体模式的变革和重构。网络的交互性和共享性赋予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学习的更大空间,基于网络的共同体成员在时空上可以分离,既可同步交流,又能异步沟通,提高了学习和交流效率。在积极构建大学英语教师的智慧学习环境时,依托国家终身电子学习档案等信息技术,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为基础,促使教师批判性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3. 提供资源保障,优化学习共同体的生态环境
《指南》(2020版)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应努力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和国家战略发展需求。”[5]优化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外部环境,需要国家、学校和学习共同体制度的多层保障。
首先,通过创新机制、设立网站、资金扶持、远程服务等国家战略的政策指引,促进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健康快速发展。2021年3月,教育部发布《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从整体上增强英语教师队伍的实力和竞争力,组建教师创新团队,形成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的教研机制和专业发展机制[18],为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其次,平等融洽的学校活力,为释放和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活力创造了适宜的、良好的环境。石中英教授倡导的“学校活力”让整个学校充满自由的精神,让全体师生充满生机。构建大学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需要高校消解权威,从实际出发,做到提供经费保障、搭建智慧平台、弘扬主人翁意识,优化学习共同体的生态环境。相对于传统管理模式,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应采用“涵养个性,和谐共进”的民主管理模式,充分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能够生动发展,促进学习共同体的积极建构[19]。无论是校本建立伙伴信任关系、形成共同愿景,还是跨校创建共同体文化、培养团队精神,都需要高校将教师个体能力汇聚成强大的、富有活力的共同体智慧,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生学习品质、形成优良教学文化保驾护航;再次,夯实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制度建设:一是明确目标。构建大学英语教师学习共同体应做到长短期结合、微宏观兼具、动态发展、多方拓展。目标是被用来评价共同体学习成果的可测量的里程牌,可将共同体愿景转化得更具体、更真实。合理的机制运作是共同体建设的保障,能够让成员、目标、中介三要素之间形成高效运作模式,实现互惠协作,共同进步。二是注重协作。团队协作学习能够加强共同体成员的有效合作,是专业学习共同体重要的学习形式,也是专业学习共同体实现目标的必要手段。共同体成员教师在实践中进行反思的协作学习,则是一种更可靠的团体能力,能有效地促进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三是科学评价。激励评价机制是促进大学英语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内部动力,建立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学习档案袋等,纵向、动态比较分析共同体成员的专业发展水平和潜力,及时把握专业发展程度和瓶颈,实现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样,从组织统一安排走向自主建构,从被动接受走向互动共享的模式。
[1] 教育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2022年工作要点[EB/OL]. (2022-02-24)[2022-02-27].http://www.moe.gov.cn/s78/A10/tongzhi/202202/t20220225_602341.html.
[2] 詹泽慧,李晓华.美国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对话美国迈阿密大学教学促进中心主任米尔顿·克斯教授[J].中国电化教育,2009,30(10):1-6.
[3] 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18-01-31)[2021-12-16].http: //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l.
[4] 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2020- 06-01)[2021-12-1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5] 何莲珍.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修订依据与要点[J].外语界,2020,41(4):13-18.
[6] 教育部.教育部举行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暨教育信息化首场辅导报告会[EB/OL].(2022-02-21)[2022-02 -28].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2202/t20220221_600942.html.
[7] 文秋芳.外语“金课”与“金牌外语教师团队”[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原名《中国外语教育》),2019,2(4):3-10.
[8] 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EB/OL].(2002-02-06)[2022-02-12].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58/200203/t20020301_162696.htm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9.
[9] 穆肃.中小学教师终身学习能力提升的方法与实践[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10] 魏会廷.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11] 杜静,常海洋.专业学习共同体视阈下教师专业发展的遮迷与重塑[J].现代教育管理,2018(6):59-63.
[12] 王京华,韩红梅,崔鑫.基于专业学习共同体理论的教师团队建设实践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38(2):139-142.
[13] 江萍.大学教师专业学习社群建设的行动研究——基于A大学的研究个案[D].南京:南京大学,2018:55-58.
[14] 郭燕,徐锦芬.我国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研究[J].外语界,2015,36(5):79-87.
[15] 文秋芳.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理论框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7,42(3):1-9.
[16] 李丽娟,王京华,李瑞,大学英语教学团队的建设模式与路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6(5): 151-153.
[17]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EB/OL].(2018-04-18) [2022-02-12].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18] 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 [EB/OL].(2021-04-10)[2022-02-12].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4/10/content_5598801.htm.
[19] 崔迪.美国早期教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7:58-70.
The Construction of Shared Learning Community for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HAN Yan-lin
(Department of Basic Education, Shijiazhuang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Shijiazhuang 050035, China)
Focusing on the importance of shared learning commun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teachers, the study clarifie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shared learning community for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in cohesive learning group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ptimiz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the nurturing of students. The shared learning community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can be better built by establishing a famous teacher studio and a team of teachers, giving play to the leading role of experts and famous teachers, creating an online learning platform, improving the sharing mechanism of the learning community, providing resource security, and optimiz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learning community.
college English; shared learning community for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eaching team; smart education
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15(2022)05-0138-05 DOI:10.3969/j.issn.1009-9115.2022.05.026
2022-03-22
2022-06-20
韩彦林(1968-),男,河北平山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
(责任编辑、校对:韩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