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动态演进

2022-11-15周红瑞

关键词:区域间高质量区域

刘 涛,周红瑞

(河南理工大学 财经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融合的持续推进,各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不同地区农村之间的收入绝对差距在持续扩大,而相对差距保持在高位[1]。除了收入差距扩大外,不同地区间农村发展面貌也呈现出巨大差距,东部地区农村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领域都全方面超越中西部地区。发达的东部农村与衰败的中西部农村的巨大差异逐渐成为当前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共同富裕的进程。当前我国各地区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结构性特征如何?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其动态演进趋势如何?深入探究我国各地区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差异来源以及动态演进规律,对于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缩小农村区域差异、实现农村共同富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学术界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由来已久,学者们在探讨农村资源配置[2]、农村公共产品供给[3]、农村可持续发展[4]、新农村建设[5]、美丽乡村建设[6]等都涉及丰富的农村高质量发展思想。随着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发展的主导方向,直接探讨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文献越来越多。这些研究大致分为两种研究视角:定性研究视角和定量研究视角。从定性研究来看,学者们比较深入地探讨了我国农村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7-8],并提出应该从城乡关系[9-10]、产业融合[11-13]等层面推进农村高质量发展。相对来说,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定量研究比较少。具体来看,一些学者在定量评价农村发展进程状况[14]、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状况[15]、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16]、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17]、农村现代化建设[18]、乡村振兴实施状况[19]等都涉及了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某些维度。在此基础上,另有一些学者尝试对我国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张鸿等[20]基于就业质量、教育环境、医疗卫生、养老保障、生态环境、食品安全、政府治理等7个方面,设计调查问卷测度分析陕西省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状况。沈秋彤等[21]基于产权、市场化、规模化、现代化4个层面探讨了中国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综上,现有文献从不同层面推进了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但有些内容需要进一步探讨:第一,现有文献没有充分认识到农村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包含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多个维度,所构建的评价体系大多只涉及新发展理念的某些维度,没有全面反映新发展理念和国家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第二,既有文献未将缩小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纳入共同富裕的框架探讨,更没有深入探讨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结构性特征、区域差异来源及其分解以及动态演进规律。

鉴于此,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界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构建包含“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维度的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度分析2014—2020年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探讨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及其来源,使用核密度估计刻画其动态演进规律。

二、实证研究设计

(一)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22]。推进农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过程。为此,本文根据新发展理念的核心要义,借鉴现有参考文献[23-24],将农村高质量发展界定为:以新发展理念为评价标准,以农村创新发展为核心动力、农村协调发展为内生要求、农村绿色发展为普遍形态、农村开放发展为必由之路、农村共享发展为价值导向的发展状态。

(二)农村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本文构建了包含“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5个维度31个基础指标的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1.农村创新发展

创新发展是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农村创新发展体现为创新基础和创新效率两个层面。其中农村创新基础体现在人力支持、财力支持和物力支持3个方面,分别用农村劳动者教育水平、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农业机械化程度来衡量;农村创新效率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效灌溉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来衡量。

2.农村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是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要求。农村协调发展不仅包括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也包括农村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用城乡居民收入比、城乡居民支出比和城乡二元结构强度表示,农村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用第一产业比较生产率、农村产值结构比表示。

3.农村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普遍状态。农村绿色发展包括资源节约、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3个层面。其中,资源节约状况用农田节水灌溉面积比表示;环境污染状况用单位面积化肥、农药和农膜的使用量来衡量;环境保护状况从林业保护、水土保护、生活环境保护3个视角来建立评价指标,具体包括森林覆盖率、林业病虫灾害防治、农村人均绿地面积、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水平和农村污水处理程度等指标。

4.农村开放发展

开放发展是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农村开放发展主要体现在农村经济开放和农村物流效率两个方面,其中农村市场化程度可以反映出一个区域农村经济开放程度,而农村投递线路长度占比可以反映一个区域的农村物流效率。

5.农村共享发展

共享发展是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导向,是共同富裕的最终体现。农村共享发展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体现:一是农村经济福利水平,本文用农村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农村居民消费份额来衡量;二是农村公共服务,农村居民可得医疗资源的多寡、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农村教育娱乐支出的丰富与否、农村供水服务的普及率以及农村人均道路面积的大小等,可以体现农村公共服务质量,充分反映一个区域农村共享发展水平,为此本文将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农村教育娱乐支出比、农村供水服务和农村人均道路面积等纳入农村公共服务评价体系。

表1 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三)研究方法

1.熵值法

熵值法是一种客观赋权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根据各指标的联系程度或提供的信息量来决定指标的权重,避免了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等主观方法确定权重时造成信息重叠、影响评价结果的情况,在多元指标评价中被广泛应用[25]。具体公式见表2。

表2 熵值法相关公式

2.Dagum基尼系数

Dagum提出按子群对基尼系数进行分解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样本间交叉重叠且无法揭示总体差异来源的问题,弥补了传统基尼系数和Theil指数的缺陷[26]。定义如下:

(1)

第j个区域的基尼系数Gjj及第j个区域和第h个区域之间的基尼系数Gjh分别可表示为:

(2)

(3)

总体基尼系数G可分解为区域内差异贡献GW、区域间差异贡献Gnb和超变密度贡献Gt三部分,且G=GW+Gnb+Gt。公式如下:

(4)

(5)

(6)

在模型GM(1,1)中,参数-a为发展系数,b为灰色作用量;-a反映了及的发展态势。一般情况下,系统作用量应是外生的或前定的,而GM(1,1)是单序列建模,只用到系统的行为序列(或称输出序列、背景值),而无外作用序列(或称输入序列、驱动量)。GM(1,1)模型中的灰色作用量是从背景值中挖掘出来的数据,反映数据变化的关系,其确切内涵是灰的。灰色作用量是内涵外延化的具体体现,其存在是区别灰色建模与一般输入输出建模(黑箱建模)的分水岭,也是区别灰色系统观点与灰箱观点的重要标志[16]。

(7)

(8)

(9)

式(7)~式(9)中,Fj(y)和Fh(y)分别表示区域j和区域h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累积分布函数,djh表示区域j和区域h的总影响力,是区域j和区域h内所有满足yji-yhr>0的样本和的数学期望,pjh表示区域j和区域h的超变一阶矩,是区域j和区域h内所有满足yji-yhr>0的样本和的数学期望。

3.核密度估计

核密度估计用连续的密度曲线描绘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动态分布及演进态势。核密度曲线分布的位置反映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高低,其中波峰的高度和宽度反映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在区域间的聚集和分散程度,波峰数量反映极化程度,分布延展性用来刻画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和其他省份之间区域差异的大小,拖尾越长,则差异越大[27]。

(10)

(11)

(四)数据来源

由于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以及西藏的数据存在缺失,本文主要对2014—2020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各评价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中国社会统计年鉴》《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和各省统计年鉴。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格局与结构性特征

1.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时序演变与结构性特征

从整体上来看,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态势明显。如图1所示,2014年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上为0.287,此后在国家各种支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增长,到2020年达到0.386,较2014年增长了34%。

图1 2014—2020年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及其分维度水平

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主要得益于农村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而受制于开放发展、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从推动力来看,农村创新发展表现强劲,由2014年的0.350增长到2020年的0.526,成为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与此同时,在国家生态文明战略的推动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农村发展的主旋律,农村绿色发展水平稳定增长。从抑制因素来看,在国家区域平衡发展战略和共同富裕战略的推动下,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仍然明显低于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平均水平。此外,受制于农村市场分割、基础建设滞后等各种因素, 2018年以后农村开放发展水平有所下降,抑制了我国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

2.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格局与结构性特征

图2呈现了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格局,主要包括东中西部地区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态势及其各区域间的相对差异状况。其空间格局与结构性特征表现为:

(1)农村高质量发展状况表现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各地区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2014—2020年,东部地区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由0.341上涨到0.443,上涨幅度约为30%,中部地区由0.290上升到0.374,上涨幅度约为29%,西部地区由0.232上升到0.337,上涨幅度约为45%。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格局始终未改变,一直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态势。

(2)由于增长趋势不同,农村高质量发展格局呈现东部高速发展、中部发展“塌陷”和西部快速追赶的特征。从增长率的表现来看,东部地区农村高质量发展始终保持高速发展态势,而西部地区由于农村发展的基础差,在国家各种战略叠加效应和东西协作帮扶机制的推动下,保持了快速追赶的态势,其增长率是三个地区最高的。反观中部地区,由于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其农村高质量发展表现比较低迷,不仅赶不上东部地区,而且正在逐渐被西部地区追赶超越,即中部地区农村高质量发展出现“塌陷”。由此可见,受国家战略与自身发展动力的影响,东部地区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高速发展、中部地区农村高质量发展“塌陷”和西部地区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快速追赶成为当前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特征。

图2 2014—2020年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区域间差异

从省际层面来看,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密集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各省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如图3所示,2014年排名前五的省份是上海、福建、江苏、浙江和山东,都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而排名后五位的省份是宁夏、四川、甘肃、贵州和青海,均在西部地区。到2020年,排名前五的省份转变为浙江、北京、福建、江苏和天津,仍位于东部沿海地区,而排名靠后的省份为云南、四川、贵州、山西和甘肃,分布于中西部地区。其中,2014年排名第一的上海(0.443)和排名最后的青海(0.190)相差0.253,2020年排名第一的浙江(0.552)和排名最后的甘肃(0.268)相差0.283,通过对比发现,省份间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绝对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注:基于自然资源部标准地图服务网站下载的GS(2019)1822号的标准地图制作。

(二) 农村高质量发展区域差异及其来源

为了更深入地探讨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差异及来源,本文利用Dagum基尼系数法,对我国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进行分解,结果见表3。

1.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总体差异

从总体差异来看,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基尼系数呈波动下降趋势,但仍处于较高水平。2017年以前,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基尼系数有所下降,由2014年的0.114下降至2017年的0.101,降幅达11.4%。“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乡村振兴政策,直接推动了农村的高质量发展,2018年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基尼系数下降到0.089,但近两年该系数略有提升。这表明各个地区虽然都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但是由于各个地区农村高质量发展的资源禀赋、财力资源等差异明显,再加上乡村振兴政策实施效果显化的迟滞性与渐进性,全国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差异仍处于较高水平。

表3 2014—2020年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分解

2.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总体差异来源

从总体差异来源看,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差异主要源于区域间差异,但区域间差异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区域内差异和超变密度的贡献率有所上升。

2014—2020年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总体差异的来源依次是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超变密度,其平均贡献率分别为73.085%、21.515%和5.401%,区域间差异的贡献率呈现下降趋势,区域内差异和超变密度的贡献率呈现上升趋势。2014年区域间差异的贡献率为77.470%,远大于区域内差异和超变密度的贡献率。到2020年,区域间差异的贡献率下降到68.932%,下降了12.4%,与此同时,区域内差异(23.593%)和超变密度(7.475%)贡献率的增幅分别为20.6%和151.5%。这说明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区域差异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区域间差异,但区域间差异有所改善。因此,要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重点在于缩小区域间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差异,但同时也要关注日益扩大的区域内农村高质量发展差异。

3.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来源分解

为了进一步探究农村高质量发展总体差异的根源,需要深入分析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的来源。

图4 2014—2020年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区域差异

从区域间差异来看,中西部与东部的差异是农村高质量发展区域间差异的主要来源。如图4所示,2014—2020年,西-东差异对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区域间差异的贡献最大,其次是中-东差异,最后是中-西差异。2014年西-东差异为0.192,远高于中-东差异和中-西差异,虽然此后持续下降,2020年绝对差异下降到0.139,但其差异仍然处于最高水平。此外,由于中部地区农村高质量发展缓慢,与东部地区的差异在2017有所下降后又不断上升,而西部地区农村高质量发展的迅速提升,进一步缩小了中-西差异。这些都表明东部地区与中西部的巨大差异成为区域间差异的主要来源。因此,大力推进中西部地区农村高质量发展,是缩小我国农村高质量发展区域间差异的重要抓手,也是缩小总体差异的重要途径。

从区域内差异来看,居高不下的东部地区内部差异是我国农村高质量发展区域内差异的主要来源。2014年东部地区内部差异为0.091,2015年上升到最高点后虽有所下降,但2020年又恢复到0.091,与2014年的水平持平,远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内部差异。与之相比,西部地区内部差异在研究初期比较高,2014年时区域内差异为0.061,随着国家大量财政资金向西部转移,西部地区的区域内差异有所缩小,到2020年下降到0.045。而中部地区内部差异呈现出显著扩大趋势,由2014年的0.016上升到2020年的0.034。日益扩大的中部地区内差异将会成为我国农村高质量发展区域内差异的重要来源。

(三)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动态演进

本文使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刻画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时间动态演进特征,重点关注核密度曲线的分布位置、分布形态等关键属性,具体结果见图5。

图5 2014—2020年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动态演进

从全国层面来看,其分布位置显示全国分布曲线中心和变化区间存在右移趋势,说明全国农村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分布形态呈现主峰高度上升、由“主峰+侧峰”向“单峰”演变的趋势,说明全国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离散程度有所下降,两极分化现象逐渐消失。但全国分布曲线总体宽度变大,说明农村高质量发展极差呈现扩大趋势。从演变进程来看,与2014年相比,2018年峰值大幅上升,变化区间略有增大,“双峰”分布仍然存在,表明该阶段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地区差异有所扩大。与2018年相比,2020年峰值略微下降,变化区间持续扩大,波峰形状从“双峰”转变为“单峰”分布,意味着该阶段全国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地区差异呈扩大趋势,但极化现象逐渐消失。

从区域层面来看,东中西部地区核密度估计的曲线中心和变化区间均存在右移趋势,表明各区域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均趋于上升。各区域分布形态有所不同,其中东部地区主峰高度呈现先上升后有所回落,变化区间明显增大,说明东部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离散程度有所扩大,且波峰表现出明显的“双峰”分布,表明东部农村高质量发展呈现出两极分化现象。中部地区呈现主峰高度上升、“双峰”分布特征逐渐突出,说明中部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离散程度有所扩大,多极分化特征持续显现。与此同时,中部地区分布曲线总体变化宽度一直较大,说明中部地区农村高质量发展极差维持较高水平。西部地区呈现主峰高度先下降再上升、由三峰向双峰演变的趋势,变化区间轻微扩张,波峰主要呈现为“三峰”分布,意味着考察期内西部地区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地区差异呈扩大趋势。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视角构建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2014—2020年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采用Dagum基尼系数测算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使用核密度估计刻画其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

(1)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由2014年的0.287上升到2020年的0.386,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主要得益于农村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而受制于开放发展、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其空间格局呈现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结构性特征表现为东部地区高速发展、中部地区发展“塌陷”和西部地区快速追赶,且农村高质量发展较高的省份密集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农村高质量发展较低的省份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

(2)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呈现波动下降态势,但仍处于较高水平。总体差异主要源于区域间差异,但区域间差异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区域内差异和超变密度的贡献率有所上升。具体来看,区域间差异主要源于中西部与东部的差异,区域内差异主要源于居高不下的东部地区内部差异。

(3)全国及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其中,全国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离散程度有所下降,两极分化现象逐渐消失,但极差呈现扩大趋势;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离散程度有所扩大,多极分化特征持续显现;东部和西部地区极差呈现扩大趋势,而中部地区极差一直维持较高水平。

以上分析呈现了我国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差异来源及其动态演进特征,为了进一步缩小我国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地区差距,推进农村共同富裕,需要进一步深化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农村协调发展战略,提高乡村振兴绩效。第一,认清当前全国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发展态势与空间格局。虽然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乡村振兴政策,推动了我国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但是由于各个地区农村高质量发展的资源禀赋、财力资源等差异明显,再加上乡村振兴政策实施效果显化的迟滞性与渐进性,全国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差异仍然很大,而且呈现不断反复、有所扩大的态势。第二,由于中部农村高质量发展“塌陷”成为区域间差异的重要来源,为此需要加大对中部地区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支持,通过中部崛起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等叠加效应,加快中部地区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快速提升。第三,要特别关注居高不下的东部地区内部差异,各地区要结合自身区域特征及资源状况,选择不同着力点,出台更有针对性的驱动战略,不断提升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

猜你喜欢

区域间高质量区域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分割区域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常喝茶减缓认知能力下降
常喝茶减缓认知能力下降
试说幼儿园区域间各个区角学具制作与环境布置
区域发展篇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