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档案史史料电子资源组成及其应用*
2022-11-15丁海斌赵锦涛
丁海斌 赵锦涛
(1.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广西南宁,530006;2.广西数字档案管理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层面对于史料整理的重视,中国古代档案史史料电子资源近30年来呈现几何式增长。电子资源的产生不仅改变了传统史料的整理与保存方式,也极大地提高了史料搜集和利用的效率。目前,学界尚未对中国古代档案史史料电子资源进行深入专门的研究。由此,本文着重对中国古代档案史史料电子资源进行专门研究,对其类型、特点、优势和应用情况进行探析,以展现中国古代档案史史料电子资源的概貌和独特价值。
1 中国古代档案史史料电子资源概述
电子资源已成为中国古代档案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史料来源,对档案史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为中国古代档案史的教学和科研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古代档案史史料电子资源主要存在于档案馆官网和在线数据库中。
1.1 重要档案馆官方网站类史料
对我国31个省级档案馆和国家级档案馆进行网络调查发现,共有13个保存有中国古代档案史史料电子资源的网站,多以明清档案史料为主。多数档案馆仅能提供目录查询,其中只有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清实录》和《清会典》能够实现全文查询。在这些档案馆官网电子资源中,涉及中国古代档案史史料最多的是清代档案,其次是明朝和唐朝的档案史料,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和四川省档案馆,均保存了大量史料,且数字化后开放利用的规模和程度较高(详情见表1)。
表1 重要档案馆史料电子资源介绍
1.2 重要在线数据库类史料介绍
20世纪90年代后档案数字化整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截至目前,中国古代档案史史料数字化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各种类型的档案史史料数据库也纷纷建立。通过调查发现,现阶段档案史史料数据库以检索型数据库为主,包括爱如生大型古籍数据库、国学宝典(网络版)、中华古籍资源库、中华再造善本库、中国方志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等。以国学宝典(网络版)和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为例,前者收录了从先秦至清末所有以汉字作为载体的历代典籍。后者收录了包含较多与中国古代档案史史料相关的内容,如专业词典、国学宝典等。量化型数据库仍在不断地探索,成果相对较少,包括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台湾历史数位图书馆等。其中集合台湾史一手史料的台湾历史数位图书馆收录了与中国古代档案史史料相关的明清台湾行政档案、古契书等。
2 中国古代档案史史料电子资源的特点与优势
2.1 中国古代档案史史料电子资源的特点
通过对调查所得的重要档案馆网站和在线数据库进行分析,可以总结出史料电子资源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建设主体。我国史料电子资源建设主体主要包括档案馆、公共图书馆、学术机构和古籍数字化企业。[1]档案馆和公共图书馆主要以建设馆藏史料电子资源为首要目的,主要解决馆藏、保护以及利用三者之间的矛盾;学术机构以教学和科研为首要目的,主要解决科研的需要;古籍数字化企业主要以营利为首要目的,以市场需求为指导原则。各种建设主体之间虽然出发点和目的不同,但是也相互合作、各取所长,共同构建更加完整的档案史史料电子资源。第二,资源内容。在资源建设内容上,中文古籍类和馆藏档案类史料数字化资源较多。档案馆电子资源主要是清代档案史料,其次是明代和唐代档案史料。如一史馆的《清实录》和《清会典》全文数据库。公共图书馆、学术机构和古籍数字化企业电子资源主要以纸本古籍为主。其中公共图书馆根据自身馆藏特色建设和开发史料资源;学术机构根据科研需要,以史学类和方志类资源建设为主,建设的资源内容重复性较小。[2]第三,资源类型。在所调查统计的电子资源中,各主体提供的均是专题数据库。在档案馆官网中其主要功能是检索,提供档案史料目录查询;公共图书馆和古籍数字化企业提供的是古籍全文数据库,但是古籍数字化企业提供的产品需要付费才能使用。量化分析型史料数据库建设主要以学术机构为主,能够提供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展示等综合分析功能。[3]
2.2 中国古代档案史史料电子资源的优势
史料电子资源具有检索便利性、使用快捷性、内容精准性等特征,不仅能够促进档案史料的永续保存和充分利用,对于档案史及档案史史料学的发展也大有裨益。其应用使中国古代档案史研究向跨学科、精准性和科学性的方向发展[4],相对于传统史料资源,电子资源具有巨大的应用优势:第一,电子资源使史料检索更加便捷,不仅提高了研究者查找史料、校勘和考订史料的效率,而且打破了中国古代档案史史料保存和用户利用之间的时空阻隔;第二,相较于传统史料研究,电子资源拓宽了史料搜集范围,研究者可以进行整库与全网检索和统计,使其研究范围更加开阔,数量关系更加准确、全面,在长期梳理事实、观念、词汇源流等方面具有传统史料无可比拟的优势[5];第三,任何用户可通过互联网平台使用电子资源,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科和技术间更好地融合与发展,而且能够催发“新文科”和“数字人文”等新学术形态的产生。
3 中国古代档案史史料电子资源在档案史研究中的应用
3.1 应用的主要内容指向
(1)数据统计,探究源流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历史语言学和计量语言学的进一步发展。研究者可通过对关键词进行聚类检索以统计字频和出现的次数,分析词族的相同和相异之处,并将这些信息共同呈现给读者;还可以通过查找关键词以追踪词字历史演变的轨迹。这也是近年来电子资源在中国古代档案史研究应用中比较常见的方式。如,笔者主持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文档名词发展演变史”,其中古代部分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学宝典数据库”和“四库全书数据库”,后期亦使用了“爱如生基本古籍数据库”,与其他数据库相互参考、对比、补充。该系列文章以电子资源文本检索和数据统计为基础,应用数量分析的方法了解历史上文档名词应用的频次与范围等。[6]
(2)E考据——档案史料的“立体”应用
E考据是黄一农教授提出,意为充分利用电子资源进行考据。其在中国古代档案史领域应用中,研究内容以明清时期档案史较多,这与明清时期史料保存和公开的电子资源较多有很大的关系;研究重点在考疏历史渊源、探究档案史相关内容的功能演变及历史特殊性等方面;研究类型较多集中在档案名词、文书档案研究以及对档案史研究的评介与综述等方面。
(3)数字人文与特殊档案史料资源开发
数字人文带来了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助力电子史料资源的分析和利用,对研究中国古代档案史某一个专题具有重大的意义。数字人文与社会人文历史领域的融合促进了研究者对历史人物—事件间关系的关注,海量的电子资源和数据分析技术为高效厘清人、事、物之间复杂的关系提供全新的范式,为中国古代档案史史料的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此外,中国古代档案史史料的形式多样,除古籍文本外,被应用较多的还有碑文档案、图画以及地图档案等。研究者通过对这些特殊档案史料进行研究能够窥探某一地区变迁的情况或者某一事物的全貌,更好地还原当时的场景。
3.2 应用的不足
中国古代档案史史料种类繁多,资源结构和类型各不相同,史料数字化和数字人文研究方式的应用以及各种数据库的出现,有利于对大量史料的检索,辅助实证研究,但史料电子资源的应用尚存在不足。
(1)史料数据库自身的信息服务功能需要完善
古籍全文数据库可分为三类:图文型、图像型、文本型。图文型数据库不仅能提供文本检索,还能对照古籍原文内容,避免文字自动识别出现错误。[7]而文本型数据库,如常用的国学宝典数据库[8],需要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把查到的古籍电子版本与古籍原始版本进行对比以确保引用的准确性,这无形中增加了用户的时间成本。这类数据库应完善信息服务功能,增添古籍影印版,从而使用户能够在线完成对比、提高效率。此外,在纠错勘误功能上,目前常用的数据库中仅有中国基本古籍库、瀚堂典藏、中华经典古籍库具有该功能,亟须加强对该功能的建设与完善。
(2)存在以检索代替研究的问题
“电子史料资源给研究带来很大便利,但是‘搜索式’文章,缺乏对史料上下文语境的考察,从而忽视了史料真正价值。”[9]研究者在享受电子资源便利性的同时,还应把史料电子资源当作技术手段辅助研究,不能“买椟还珠”,忽略史料本身的价值。
(3)对特殊载体的电子史料资源应用关注度低
中国古代档案史史料电子资源应用多以古籍文本为研究内容,进而作实证分析,但中国古代档案史史料资源丰富、题材众多,如地方文献类、碑文类等,还未受到研究者的较多关注。重视对特殊载体类史料电子资源的应用,对中国古代档案史史料的研究大有裨益,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中国古代档案史史料电子资源更加完整。
4 结论与展望
电子资源是中国古代档案史史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时代人们最常检索、阅览的史料形式。一方面,电子资源的出现和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拓宽了中国古代档案史史料的应用场景,也实现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但另一方面,技术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应以更加严谨的态度,对史料电子资源进行科学鉴别、筛选和分析,提升电子资源的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