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联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2022-11-15王宇
王 宇
(山东省临邑县中医院,山东 德州 251500)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肢放射性疼痛、无力,颈部疼痛麻木感,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及生活[1]。西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采用止痛、牵引及理疗等方法,但仅能获得短期疗效,且复发风险较高[2]。神经根型颈椎病病机为筋骨劳损、外伤,或机体气血不足,筋脉失养,或风寒湿热等邪气痹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项部经络不通,发为本病[3]。本研究主要观察针刀联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12月临邑县中医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1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男35例,女23例;年龄36~68岁,平均(51.94±11.14)岁;病程1~7个月,平均病程(3.62±0.92)月;病变节段:单节段14例,双节段30例,三节段14例。观察组男33例,女26例;年龄38~67岁,平均(52.34±10.19)岁;病程1~6个月,平均病程(3.56±0.89)月;病变节段:单节段12例,双节段31例,三节段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批号:〔2020〕35号)。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颈椎病的分型、诊断及非手术治疗专家共识(2018)》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制定:根性刺激症状显著,表现为神经支配区域疼痛及麻木;神经根型颈椎病体格检查为阳性;颈椎磁共振检查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特点[4]。②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风寒湿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制定: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5]。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18~80岁;意识清晰,治疗依从性及耐受性均良好;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近1周内接受过类似治疗或既往接受过颈椎手术治疗者;合并结核、肿瘤、严重骨质疏松、强直性脊柱炎者;合并其他颈椎病变者;合并感染性病变且未得到有效控制者;手术指征明显,不适于采用保守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基础治疗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辽宁福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4046,0.1 g/片)口服,每次1片,每日两次,餐后半小时服用;甲钴胺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30812,0.5 mg/片]口服,每次1片,每日3次,餐后半小时服用。连续治疗1个月。
2.2 对照组 采用针刀治疗。患者取俯卧位,完全暴露颈肩部,医者按压患者颈肩部以确定结节部位及痛点,并在以上部位铺巾、消毒,选取5 m L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071,20 m L∶0.4 g)注射于痛点处。选择4号针刀(北京华夏针刀医疗器械厂,京械注准20152200422),按照定位、定向、加压分离、刺入流程进行操作,顺肌纤维走向进行纵行、横向剥离,如遇到硬结或条索状组织直接实施铲剥。术后持续按压止血3 min,伤口用无菌敷料覆盖并固定。术后3 d内保持伤口干燥。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4次。
2.3 观察组 采用针刀联合推拿治疗。针刀治疗方案同对照组,推拿采用通督强脊手法,具体如下:①医者先用拇指推按督脉(从百会到至阳),再推按两侧夹脊穴(从哑门到大椎),最后推按两侧胆经(从风池到肩井),以上操作反复4次,以患者皮肤微热、潮红、酸胀为度。②医者在患者项肩背部行掌擦法,以患者项肩背部有透热感为度。③医者对患者颈椎行复式间歇拔伸。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头顶与床沿平齐。医者立于患者头侧,先随意放松患者颈项部肌肉及韧带,再将双手交叉,托住患者枕颈部,用双手食指轻扶患者颈椎病变节段,用双掌掌根尺侧夹住患者双侧乳突,双手向上将颈部轻轻托起,保持颈椎稍后伸,再行纵向拔伸,力量以不引起患者身体移动为度,维持10 s后慢慢放松。每日1次,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1个月。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估两组患者颈椎功能,评分项目包括疼痛程度、个人护理、提起重物、阅读、头痛、集中注意力、工作、睡觉、驾驶、娱乐,每项1~6分,总分10~6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颈椎功能障碍越严重。②炎症因子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两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液3 m L,离心分离血清(离心半径14 cm,离心转速3 000 r/min,离心时间10 min),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试剂盒由广州申弘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③血清丙二醛(MDA)、内皮素(ET)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两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液3 m L,离心分离血清(离心半径为14 cm,离心转速3 000 r/min,离心时间10 min),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MDA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内皮素(ET)水平。④复发情况。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持续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随访期间复发率。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时,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时,以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M(Q1,Q3)]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ND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N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评分 治疗后评分观察组 59 43.26±5.94 17.13±4.11△▲对照组 58 41.95±6.23 27.84±5.42△
(2)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各项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1、IL-1β、IL-6、TNF-α、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注:1.IL-1,白细胞介素-1;IL-1β,白细胞介素-1β;IL-6,白细胞介素-6;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hs-CRP,超敏C反应蛋白。2.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IL-1(ng/m L) IL-1β(pg/m L) IL-6(ng/m L) TNF-α(pg/m L) hs-CRP(mg/L)观察组 59 治疗前 0.72±0.16 89.75±7.81 1.95±0.33 72.29±8.46 25.13±8.91治疗后 0.18±0.11△▲ 23.13±3.82△▲ 0.43±0.18△▲ 20.31±2.19△▲ 6.12±2.84△▲对照组 58 治疗前 0.74±0.18 88.61±7.16 1.96±0.35 72.23±8.15 25.42±8.49治疗后 0.37±0.13△ 31.62±5.33△ 0.62±0.21△ 28.64±3.23△ 10.12±3.67△
(3)血清MDA、ET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MDA、E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DA、E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丙二醛、内皮素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丙二醛、内皮素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丙二醛(nmol/L) 内皮素(ng/L)观察组 59 治疗前 7.42±2.16 98.86±8.19治疗后 3.81±1.19△▲ 56.94±6.13△▲对照组 58 治疗前 7.48±2.23 97.16±8.53治疗后 4.95±1.24△ 68.94±7.45△
(4)复发情况 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5.08%(3/59),低于对照组的18.97%(1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机制复杂,通常认为与自身免疫反应、神经根炎性反应、机械压迫有关。西医常用药物止痛、物理牵引、关节松动术等方法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与物理牵引仅能短期内缓解症状,停止治疗后易反复;关节松动术存在部分患者无法耐受的情况,因此,临床上仍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可归属中医“痹证”“颈肩痛”范畴,《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痛,故卒然而痛。”因此,中医治疗本病以止痛散寒、通络舒筋、活血行气为主。针刀疗法源于中医“通气利血、疏经通络”理论,通过切割颈肩等处粘连的软组织,减轻局部肌肉痉挛,消除神经根卡压,使颈椎生物力学平衡得以恢复。李瑞国等[6]应用针刀“三步缓推分层松解法”治疗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结果显示治疗总有效率达96.67%。本研究所用推拿方案为通督强脊手法,该手法融合通督强脊、调理脏腑、扶固阳气理念,结合推、按、擦、揉,以及颈椎复式间歇拔伸法等多种手法,可达到整复错位、强脊通督、解痉止痛、舒筋活血的效果。罗发展等[7]采用推拿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结果显示推拿疗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根受压情况,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关节活动度。贺广权等[8]研究显示,针刀联合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其他单一疗法。
NDI评分涵盖与颈椎病症状相关的生活、工作多个方面,反映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N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针刀联合推拿治疗可缓解颈椎功能障碍,改善患者颈椎功能。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生后机体炎症因子表达会明显升高,且升高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MDA是一类膜过氧化的产物,MDA会导致膜损伤加剧,其水平升高表示膜系统损伤程度增加[9]。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项部经络痹阻不通,气血运行不畅,膜系统会受到比较明显的损伤,因此MDA水平会出现异常升高[10]。ET是人体内源性多肽,分泌过量会引起脑血管大动脉强烈收缩,使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间通道受阻,因此患者肩颈臂会产生明显疼痛[11]。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IL-1、IL-1β、IL-6、TNF-α、hs-CRP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MDA、E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针刀联合推拿可降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炎症因子及MDA、ET水平。此外,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刀联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远期疗效较好,有利于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针刀联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颈椎功能,降低炎症因子及血清MDA、ET水平,优于单纯针刀治疗,且远期效果更满意。本研究存在纳入样本量偏少的不足,且未采用完全随机对照设计,因此需要在今后研究中加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