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2022-11-15惠慧吴光鹏廖梅李光智

山东医药 2022年29期
关键词:变异性颈动脉功能障碍

惠慧,吴光鹏,廖梅,李光智

1海南省中医院心病科,海口 570000;2海南省中医院心功能室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其发病率逐年增高。据报道,我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已超过三分之一,患病人数已高达2亿[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是指血压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坐位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占所有高血压的20.0%以上,占6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50.0%以上[2]。与舒张压(DBP)相比,收缩压(SBP)与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更密切,故ISH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更大。有研究认为[3],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有关,24 h血压变异性参数和血压的昼夜节律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有密切关系。为此,本研究采集了170例ISH患者的动态血压数据,分析其血压变异特点,并应用彩超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分别评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认知功能,探讨ISH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动脉粥样硬化和认知功能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22年1月—6月于海南省中医院住院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30~70岁;②高血压诊断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4];③无明显口语及书面交流障碍,能够配合认知功能检查;④尚未进行降压治疗;⑤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疾病史,长期服用抗癫病或抗精神病药物;②有痴呆、亨利综合征、帕金森病等引起中枢神经损伤的疾病史;③曾有脑出血、脑缺血及脑外伤病史导致高级功能异常;④资料不完整;⑤既往应用影响认知功能的药物;⑥颈动脉置入支架;⑦有严重睡眠障碍或昼夜睡眠颠倒。共收集符合标准患者200例,其中170例ISH患者为ISH组、30例收缩/舒张双期高血压患者为SDH组。ISH组男101例、女69例,年龄(63.15±5.33)岁;SDH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63.64±5.55)岁。两组性别、年龄具有可比性。

1.2 动态血压与血压变异性观察两组患者24 h佩戴式动态血压监测仪,收集其动态血压相关数据,包括全天平均收缩压(24 h SBP)、全天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SBP(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24 h SBP变异系数(CV)、24 h DBP CV。CV=血压波动标准差/血压平均值。动态血压监测仪夜间(22:00~6:00)每60 min、白昼(6:00~22:00)每30 min自动充气测压并记录1次,SBP有效读数70~260 mmHg,舒张压有效读数40~160 mmHg。

1.3 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查ISH组采用高分辨率多普勒超声,选择高频线阵探头结合低频凸阵探头,测量颈动脉血管内膜上缘与中膜下缘之间的垂直距离即为IMT。当管壁平整光滑,IMT<0.9 mm时为正常;当IMT≥0.9 mm时,为颈动脉内膜增厚,即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

1.4 认知功能检查ISH组采用MMSE评估认知功能状态,由经过标准化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量表的检查。MMSE最高分为30分,≥27分为正常,24~27分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取Bartlett方差齐性检验与S-W正态性检验,呈正态分布以±s表示,两组数据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两组数据比较行χ2检验。连续数值的自变量,参考均值或中值进行分层,转化成两分类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因素与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明确各指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效能。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动态血压情况比较ISH组24 h SBP、dSBP、nSBP、24 h SBP CV高于SDH组,24 h DBP、dDBP、nDBP低于SDH组(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动态血压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动态血压指标比较(±s)

注:与SDH组比较,*P<0.05。

?

2.2 ISH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情况及其与动态血压的关系ISH组中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102例(60.00%),未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68例(40.00%)。合并与未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比较,24 h SBP、dSBP、nSBP、24 h SBP 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以是否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否=0、是=1)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SBP≥150 mmHg(OR=1.782)、24 h SBP CV≥12%(OR=2.716)的ISH患者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性大。见表3。

表2 ISH组合并与未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比较(±s)

表2 ISH组合并与未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比较(±s)

注:与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比较,*P<0.05。

?

表3 ISH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2.3 SH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及其与动态血压的关系ISH组中存在认知功能障碍28例(16.47%),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142例(83.53%)。两组24 h SBP、dSBP、nSBP、24 h SBP C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以是否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否=0、是=1)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 h SBP≥155 mmHg(OR=2.985)、dSBP≥160 mmHg(OR=3.600)、nSBP≥150 mmHg(OR=4.211)、24 h SBP CV≥12%(OR=3.336)的ISH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性大。见表5。

表4 ISH组存在与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比较(±s)

表4 ISH组存在与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比较(±s)

注:与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比较,*P<0.05。

?

表5 ISH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3 讨论

临床上针对ISH患者单纯降压治疗不仅可以降低SBP,同时也降低了本来并不高的DBP,进而导致DBP过低,脉压差增大,对心脑血管的负面影响更大,因此ISH更被关注。本研究发现,与SDH组相比,ISH组患者的dSBP、nSBP、24 h SBP CV均增加,提示ISH患者的SBP波动性更大。血压变异性也称血压的波动性,是用于描述在一段时间内血压波动程度的量化指标[5]。血压波动越大表明机体的血压调节功能越差,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相互作用的失衡,压力感受器反射敏感性降低,对机体靶器官的损伤越大[6-7]。

本研究发现,ISH组170例患者中有60.00%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可见ISH有较高的动脉硬化风险。多因素分析显示,nSBP≥150 mmHg、24 h SBP CV≥12%的ISH患者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性大。颈动脉较表浅,易被超声检测到,是超声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最常用的部位[8-9]。血压CV主要反映迷走及交感神经调节心脑血管的动态平衡,CV增高则表明血压波动增加,对管壁的损伤也越大,越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10]。本研究显示,ISH组nSBP增高表明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减少;夜间血压水平较高可使心血管系统长时间处在高负荷状态,有较高的血压机械力作用于血管内皮,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功能紊乱、脂质沉积,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11]。24 h SBP CV增加表明SBP波动较大,SBP波动增强了血管内压力对血管管壁的损伤作用,血压CV越大,波动也越大,对管壁的损伤也越大,越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12]。

临床上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占所有认知功能障碍原因的30%左右,高血压是引起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13]。本研究发现,ISH组170例患者中有16.47%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且24 h SBP≥155 mmHg、dSBP≥160 mmHg、nSBP≥150 mmHg、24 h SBP CV≥12%可增加ISH患者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有研究将SBP分级后发现,高血压患者记忆障碍的发生率与SBP水平呈正相关,SBP等级由3级至1级的记忆障碍发生率分别为69.7%、62.5%、36.4%,提示SBP水平增高会增加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14]。国外一项ASCOT-BPLA研究发现,SBP CV越大,脑卒中的风险越高;与平均SBP相比,SBP CV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大,且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强预测因子[15]。另有研究发现,SBP CV与年龄呈正相关,年龄越大SBP CV越大,两者相互作用对60岁以上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损伤更严重[16]。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ISH患者具有脉压差及SBP CV更大的特点,且脉压差及SBP CV增大会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因此,临床应高度重视ISH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治疗,以降低其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及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

猜你喜欢

变异性颈动脉功能障碍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预防和治疗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高血压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治疗近况
清肺止咳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0例
冬病夏治止咳贴贴敷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