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亲民爱民的行事作风
2022-11-15□孟红
□ 孟 红
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党和人民的领袖邓小平一贯平易近人,他心中始终装着群众,把群众安危冷暖挂心上,保持着亲民爱民的政治本色。热爱人民,是他一生最深厚的情感寄托,也是共产党人坚守的力量源泉,值得永远发扬。
视太行百姓为亲人
1937 年11 月,邓小平同杨勇率领八路军一个补充团来到山西省襄垣县,团部驻在县城南关的樊家大院。院里有家外来户、60多岁的米通全,因积劳成疾却无钱医治和缺乏营养,瘫痪在床两年多,生活不能自理。为了不拖累家人、自己也少遭罪,他多次试图寻短见,幸亏被人发现而得救。为养家糊口,其子米义精每天起早贪黑去上工,儿媳妇则在家侍奉老人。
邓小平听说米家的遭遇后,便登门开导鼓励老人要振作精神活下去,他说:“眼下,日寇侵犯中国,灾难更加深重,这就需要全国人民动员起来积极抗战,赶走侵略者。我们共产党八路军就是要帮助像您这样的穷苦人都能过上好日子。老大爷,要顽强地活下去呀!”
抗战时期的邓小平
翌日晨,邓小平让警卫员给老人送去热腾腾的饭菜,一连3天都按时送来。老人实在有些过意不去,第三天终于拖住警卫员硬让端了回去。当晚,邓小平又来看望老人。老人说:“你们同志连俺的一口水都不喝,说是群众纪律,可我怎么能天天吃你们的饭呢?你们有你们的纪律,俺家也有自己的家规呀!”邓小平忙说:“大爷,您年老多病,这是特殊情况,可以例外嘛。再说,我们吃的穿的还不是人民群众给的?这也叫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吧。如果您加强点儿营养,恢复了健康,说不定还能为抗战出把力呢!”老人听后激动地说:“首长想的,真比对你的亲人还周到啊!”邓小平说:“大爷,您就是我们的亲人。”
后来,邓小平又把军医派去,给老人诊断、治疗。不几天,老人病情好转,再也不动辄就寻短见了。
转眼间严冬降临,为感谢八路军首长帮助治病一事,米义精挑选最好的羊毛,花20 多天纺成线,精心织成3 双长筒袜相送。邓小平说:“军民一家嘛,一家人就别见外,行军打仗需毛袜,我们收下啦。你身体不好,送你个能充气的橡皮枕头,睡觉舒服些。还有个小铁箱我们带着用处不大,留给你们可以装点儿东西,也应当收下。”米义精笑道:“这不成了交换礼物了么?”邓小平风趣地说:“这叫互赠礼物,情深意长嘛。”
1940 年6 月,八路军129 师从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进驻河北省涉县常乐村。当时财政经济及军需民食都极困难,为减轻人民负担,师首长决定让部队利用战斗间隙开荒生产自给。
师直属队首先行动,在刘伯承、邓小平带领下耕种闲散地。邓小平工作虽忙,却每天都挤时间同大家一起劳动。大家把一块块石头搬走,又从别处挑来一担担活土,修成大小30 多块、约3亩的菜地,并种上新引进的良种白菜,适时间苗、浇水和锄草。
这年11 月,眼看绿油油的大白菜即将收获时,师部决定要移驻涉县赤岸村。那一片辛劳种植丰收在望的大白菜怎么办?有人主张带走。而邓小平果断决定,让事务科科长找到村长刘伟江,把3 亩大白菜全部无偿留给常乐村群众。
当年冬天,常乐村群众共收获大白菜1 万余斤。他们吃着鲜嫩的大白菜,高兴地奔走相告:“邓小平这些共产党的领导同志,真是咱群众的贴心人哪,从未见过这样好的军队啊!”
当年12 岁的赤岸村村民张福善家离邓小平住的院子不远。一天,他去拾柴时,路上遇到刘、邓首长,他们热心地帮他把长树枝撅断放进筐,又捡了些干树枝堆起来不少。这时,一群战士背着树枝从山里走了过来。邓小平发现树枝是湿的——有的战士把树上正长的树杈也撅下来当烤火柴,他当场批评说:“以后一律只能捡拾地上干柴,不能上树撅绿枝。”
赤岸村后的山上有一条漳南渠,1942 年涉县大旱,刘、邓首长决定把漳河水引上太行山,将旱地变成水浇田,便率领军民大干起来,直到1944 年工程竣工。水渠宽2.33 米、深1.66 米,全长15 公里,赤岸、温村、会里等8个村受益,2000 多户的3500 多亩旱地变为水浇田,每年增产粮食35 万多公斤。
对此惠泽百姓的丰硕成果,乡亲们自编歌谣称赞道:“水流南山头,吃饭不发愁。没有八路军,这水怎能流?”老百姓还形象地称漳南渠为“救命渠”。该渠后来延长30 公里,受益村庄增加了一倍。
严明军纪爱护群众
1947 年,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阶段,刘、邓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中原,以大别山为依托,在蒋介石统治的心脏地区作战。
在强渡黄河时,指挥部驻在山东省阳谷县蒋家庄。群众为照顾好首长,专门腾出一座两层小砖楼。邓小平打量了一下小楼,恳切地说:“我们是为老百姓打天下的,不是来享福的。大家的心意我们领了,这小楼还是乡亲们住吧。”几句朴实真诚的话令大家十分感动。见首长执意不肯住小楼,村干部商量后又安排他们住进农民孔月仙家。
老实厚道的孔月仙急忙把堂屋打扫干净迎接贵客。邓小平进院环视一圈后问:“你们一家住哪里?”孔月仙说:“我们搬到东屋和西屋去住。”
与堂屋相比,东屋和西屋又矮又小,略显破败。邓小平看后说:“你们不要搬,我们住东屋和西屋。”孔月仙一听忙去阻拦:“那咋行?这西屋脏乱,火辣辣的天里面还闷热。”但是,刘、邓首长坚持同随从人员打扫起西屋来。其间,尽管工作战事繁忙,邓小平总要抽空儿对房东和村里乡亲嘘寒问暖。为感谢这家人的照顾,邓小平临走前还将自己用过的文件箱留作纪念。
下楼房,位于大别山商(城)麻(城)金(寨)三角地区中心,现为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沙河乡楼房村。1947 年12 月30 日 至1948 年2 月24 日,刘邓大军的临时指挥部就设在这里。1947 年12月31 日,鄂豫皖区党委会议在下楼房的周宅召开。
1945 年,邓小平和长子邓朴方在河北武安
邓小平亲切地说:“我们从这里路过,顺便找大家来谈谈,你们先讲讲,到大别山后给群众做了哪些好事?这里的群众发动得怎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汇报金寨县各区发动群众、建立农会和清匪反霸、改造政权的情况。
交谈中,邓小平插话问漆店区委书记江川:“你们那位陈科长把老乡的牛送回去了没有?”江川忙回答说,已由陈科长亲自去送还并当面向老乡道歉。
原来,几天前的一个晚上,邓小平、李达与江川在一起研究土地改革问题时,警卫员来报告:漆老汉来告状说他的耕牛被解放军牵走了。邓小平亲自询问了漆老汉丢失耕牛的前后情况,安慰说:“要真是解放军牵了你的牛,一定会还给你的。”他心想此事定有误会,便叫江川和区武装工作队好好查查。
翌日中午,江川回来向邓小平把调查情况作了汇报:“前天夜晚,2 纵13 团在黑河村和抢劫老百姓财物的土匪打了一仗,耕牛是民团抢去又被13 团同志夺回来的,因当时不知耕牛是谁家的,所以仍在13 团养着,他们准备开个群众会,要群众来认领被土匪抢劫的财物。”邓小平听后释然地说:“13 团考虑得很好,要他们在群众会上好好地宣传一下人民军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欢迎人民群众监督人民军队。”
当晚,漆老汉提了一篮糍粑和一袋红芋来找邓小平说:“我是来请罪的,你们军队这么关心老百姓,我却冤枉说你们军队牵了我的牛,全家都埋怨我不该冤枉人民军队,非要我来请罪不可。”邓小平说:“一点儿误会,没关系,你丢了耕牛向我们报告,说明你老人家相信我们。”漆老汉一定要邓小平收下糍粑和红芋。邓小平说:“我们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不准随便收老百姓东西的,望你老人家理解我们。”漆老汉坚持说:“你要是不收,就是看不起我们穷人,你们不是说军民一家吗?”邓小平看一时难以说服他,又见他满脸惭愧,便说:“我们收下你的东西,但必须付钱。”他叫警卫员取来一块银圆。漆老汉说:“长官,这点儿东西最多也值几十文,你给我这么多钱我不能收。”邓小平说:“军民一家,算我们互赠礼物,你的东西我们收下,这一块银圆算我们赠礼。”
听完江川的汇报,邓小平说:“这样就很好,不要认为这是件小事情。严守纪律、关心群众,这是关系到我们能否在大别山立足生根的大事。破坏纪律、脱离群众,是自掘坟墓。记住,这是个教训。苏联有一本小说《不走正路的安得伦》,你们看过没有?可以看一看,看看搞地方工作,单凭热情、武断蛮干会闹出什么样的恶果来!”
主政西南心念人民
解放战争后期,刘邓大军挥师解放云南、贵州、四川等,邓小平随即全面领导西南局的开创工作。主政西南的两年零八个月时间里,邓小平反复强调“我们党是依靠劳动人民,替劳动人民谋幸福的”,并明确提出“政府是人民的,也是为人民的”。
邓小平的第一项重大决策,就是向党中央反映四川人民的心声:“以修建成渝铁路为先行,带动百业发展。”
刘伯承(左一)、邓小平(左二)在大别山
成渝铁路开工后,所需第一批器材分配给私营机器厂制造的就有500 余吨,使得重庆停工已久的几十家大中型钢铁厂、机器厂重新开工,并带动相当数量的小型工厂陆续复产。
1952 年7 月,成渝铁路顺利建成通车,不仅大大改善了成渝两地的交通状况,而且为沿线农副产品和矿产等的开发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
邓小平不仅在经济建设上立足“人民观”行事,在社会文化建设上也一心为民。在西南军政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他亲自提议修建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重庆解放了,劳动人民翻身作了主人,打上了‘肉牙祭’,但这还不够,还要让重庆人民打上‘文化牙祭’。”
根据这一指示,重庆市委、市政府很快制订出修建劳动人民文化宫的计划,并专门成立了修建委员会。邓小平亲自点将,让重庆市市长曹荻秋任修建委员会主任。随后,重庆市政府在财力极紧张的情况下拨出专款,在中山二路修建文化宫。
1951 年7 月1 日,文化宫正式开工奠基。其间,邓小平亲自审查工程图样和模型,并多次到工地上视察进展情况。文化宫从选址到设计、从活动设施到园林绿化的具体分布,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他强调,要多听听人民的意见,要走群众路线,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大力发挥工人阶级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修建委员会遵其指示,先后召开10 余次座谈会,分别邀请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各界人士代表、先进模范人物和工会工作者等,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这对文化宫的修建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1952 年5 月1 日,邓小平再次来到施工现场了解进展情况,曹荻秋邀他为文化宫题名,他愉快答应。8 月5 日,在他所题“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几个醒目大字的映衬下,文化宫竣工典礼隆重举行。
邓小平多次强调,要把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当成一件大事来抓,要让人民在节假日有休息游玩的地方。
为此,邓小平对重庆市委、市政府占用可供市民休闲游玩的花园别墅就很有意见。当时市政府就在如今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叫“曙楼”。考虑到地方太小,只得把原国民党重庆市市长杨森的公馆“渝舍”,也就是如今少年宫的一半,作为市政府办公地。市委机关的办公地一开始设在学田湾大溪别墅“潜园”,后因地方狭小又搬到“王园”,即如今的枇杷山公园。
就此事,在一次会议上,邓小平严厉地问:“你们的群众观念哪里去了?那么大一个重庆市,连个像样的公园都没有,你们居然把这么大片非常适合人民游玩的场所占了。”
随即,重庆市委、市政府陆续从“王园”“渝舍”迁出,又拨出专款将“王园”扩建成绿意葱茏、景色宜人的枇杷山公园,“王园”里的原办公房屋则都交给了西南博物院(重庆博物馆前身)。1955 年,市政府又在“渝舍”建成西南地区首座大型少年宫。
外出视察为民着想
邓小平很注意深入各地调研视察,但每次外出都要事先向地方“约法三章”:不要影响群众;不搞特殊化;轻车简从,不要搞前呼后拥的陪同。在吃饭方面,每到一地他都事先声明,不要当地干部陪吃陪喝。饭菜也很简单,一般是四菜一汤。
1980 年6 月30 日至7 月23 日,邓小平先后到陕西、四川、湖北、河南等地视察。出发前,他指示中央警卫局通知各地,不搞迎送,不请客;外出参观、考察,不断绝交通,不坐小轿车,一律乘面包车。
7 月1 日、2 日,邓小平参观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碑林博物馆。参观中,他始终把自己当作普通观众,不搞前呼后拥。他一再叮嘱不要影响接待单位的正常工作、干扰群众的参观,还让警卫秘书专门到大门口查证是否对广大游客开放。7 月5 日,他到峨眉山游览,特意对中共四川省委负责人和接待人员交代:这次上峨眉山是参观休息,不谈工作,不要影响地方上的工作,不许封山,大家都是游客,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互不干扰。
1979 年7 月,邓小平在安徽视察期间兴致勃勃地去登黄山。当时正值黄山旅游旺季,游山的人很多。事前他对陪同的万里特别规定几点:“第一是不清场,不能因为我来黄山而妨碍群众游山。”万里补充道:“那就和群众一起同行吧。”邓小平听了连连点头称许,接着说:“第二,我这次是利用休假时间来登黄山的,对外不宣传、不报道。第三,我坚持步行走上去。”
邓小平(右三)、刘伯承(右二)、贺龙(右一)等在研究西南的有关问题
尽管邓小平再三嘱咐,保卫人员为安全起见还是想悄悄控制一下人数。他发觉后严肃地说:“要让群众上山,不要搞得戒备森严。”
适逢暑假,很多学生都来黄山旅游,偶遇邓小平后个个惊喜不已,围拢近前说:“我们非常想见见您老人家。”有的想同他合影,他欣然同意,并提出“以百步云梯为背景”;有的还掏出学生证或笔记本,请他签名题字,他一一给予满足。
1988 年年初,由于食用毛蚶引起甲肝病流行,上海有几十万市民患病。春节期间,甲肝病的流行正是猖獗之时,很多人不愿意到上海去,生怕感染上此病。工作人员向邓小平请示,是不是过一阵再去上海。邓小平却果断地说:“我要和上海人民共同过春节,‘毛蚶病’有什么了不起啊。”
得知邓小平要来上海过年,上海春节联欢会筹备小组严肃地宣布了一条纪律:演员就在舞台与后台活动,不要到台前去,更不要与场内的领导接触和握手——这是为了防止甲肝病的传染。
根据事先决定,联欢会之后,全体演员谢幕,在舞台上列队鼓掌,欢送邓小平等离开剧场。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演出结束后,邓小平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向台上健步走去。他这样做,出乎演员的意料,也出乎警卫人员的意料。邓小平主动热情地趋前同站在前排的演员一一握手,对大家的辛苦工作表示诚挚慰问。在走到表演杂技的小演员、上海马戏学校学生金恣面前时,他还俯下身子在她脸蛋上亲了一下。全场顿时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