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财政的作用”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2-11-15甘肃文县第一中学746400张海涛

中学教学参考 2022年19期
关键词:总需求财政支出国民经济

甘肃文县第一中学(746400)张海涛

“财政的作用”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八课第一框的重点知识,也是历年高考的高频考点,常见于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不论是选择题还是材料分析题的考查,都要求学生对财政的几点作用做到正确理解和区分。

我们先来看一下教材对财政的作用的相关表述。教材对财政的作用做了三点较为简单的阐述: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了解到学生对财政的前两点作用比较容易理解,但对财政的第三点作用,即“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理解比较困难,尤其是对为发挥国家财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而运用的两种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的理解更为困难。为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财政的作用,现笔者将自己的粗浅认识阐述如下。

一、适当简化财政第一点作用的教学

由于财政第一点作用的理解难度不大,因此其教学应适当简化,不必深入探究。那如何开展简化教学呢?我们先来看课本的相关内容。财政的第一点作用是作为“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教材的相关表述为: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财政的第一点作用,实际是从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的角度阐述的,凡涉及居民收入分配的调节、加大财政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加大财政在公共教育方面的支出等,都体现了财政的第一点作用。

二、财政第二点作用的教学重在区分

由于财政第二点作用的理解难度同样不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只需帮助学生进行正确区分,不必过分深入探究。如何区分?我们还是先来看课本的相关内容。财政的第二点作用是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教材的相关表述为: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行业的建设,支持某些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财政的第二点作用,实际是从财政与基础设施行业建设的关系角度阐述的,凡涉及财政支持基础设施行业的建设,都与财政的第二点作用有关。那么财政支持基础设施行业的建设,如在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等方面投资,为什么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教师在讲解中需要列举恰当的例子加以说明,以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在教学中是这样举例的:家乡文县山大沟深,交通极为不便。受交通条件的限制,家乡当地的一些资源,如纹党、花椒、茶叶等土特产不能及时运往外地,造成这些资源价格低迷、过剩甚至是浪费,而家乡人民需要的一些外地资源也因为交通不便,不能及时运进家乡,影响了家乡人民的生活和家乡的生产建设。对于家乡和外地来讲,其资源都没有实现合理配置。假定国家为了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对家乡交通基础设施进行了必要的财政投资。几年后家乡的交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家乡的资源能够及时运往外地,外地的资源也能够及时运入家乡,这样两地资源的作用都得到了充分发挥,即实现了两地资源的合理配置。而资源能够得到合理配置,是因为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因此,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这样举例,相信能让学生很容易就理解财政的第二点作用。

三、财政的第三点作用应作为教学的重点、难点

由于财政的第三点作用即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尤其是学生对为发挥国家财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而运用的两种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的理解更为困难,因此教师需要进行重点讲解和分析,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帮助学生厘清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与国民经济正常运行之间的关系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向学生阐明,对一个国家来讲,宏观经济要想平稳运行,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应保持基本平衡。关于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这两个概念,教材中是这样表述的: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由社会生产活动实际可以提供给市场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总量;社会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 年)由社会可用于投资和消费的支出所实际形成的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力总量。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类似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的供求之间的关系:供求平衡,物价稳定;供过于求,物价下跌;供不应求,物价上涨。同样的道理,如果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表明在这一时期整个社会能够提供的产品和劳务总量不能满足人们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最终会造成整个社会物价总体水平上涨,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正常发展;如果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表明在这一时期整个社会能够提供的产品和劳务总量超过人们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最终会造成整个社会物价总体水平下降,从而影响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总之,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出现失衡,会造成整个社会物价水平的波动,影响国民经济健康运行。

(二)重点分析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失衡所造成的影响、政府的应对策略,以及实施相应策略的原因

可分两种情况进行讲解。

第一种情况:通货紧缩。

先看通货紧缩的影响。如果一个国家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此时该国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需求不足,会导致商品销售困难,企业生产缺乏动力,物价持续下跌,经济增长滞缓,容易引发通货紧缩。这里,学生可能会陷入一个误区,以为物价持续下跌是件好事。这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认真分析物价持续下跌会带来的负面影响。短期来看,物价持续下跌,表明以同样的收入,人们可以购买到更多的生活资料,因而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从长远来看,物价持续下跌,会严重影响生产者获取利润,降低生产者生产的积极性,进而会导致生产下滑,国民经济萎缩,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关于这一问题,要引导学生站在长远的角度、整体的角度来分析,否则会得出错误的结论。由于通货紧缩危害巨大,世界上不管哪个国家,只要发生通货紧缩,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应对。

再看应对通货紧缩的办法。应对通货紧缩,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逆向调节。具体做法是增加经济建设支出(财政支出),减少税收。这样做可以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那么为什么要增加经济建设支出(财政支出)?这是因为财政支出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增加财政支出,相当于增加了产品和劳务需求总量,从而刺激总需求,改善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的局面,促使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趋向基本平衡,最终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运行。那么为什么要减少税收?这是因为减少税收,对消费者来讲相当于降低了消费成本,而消费成本降低会刺激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对生产者来讲,税收减少,意味着生产成本下降,而生产成本下降会刺激生产者增加投资需求,拉动生产,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总之,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增加,都会改善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的局面,促使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趋向基本平衡,最终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平稳运行。

第二种情况:通货膨胀。

先看通货膨胀的影响。如果一个国家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此时该国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即总供给不足,总需求过于旺盛,容易导致经济过热,物价持续上涨,引发通货膨胀。经济过热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由消费引发的“消费推动型经济过热”,另一种情况是由投资引发的“投资推动型经济过热”。消费推动型经济过热,是由人们的消费需求过于旺盛引起的。消费需求过于旺盛,会造成生活资料价格上涨,容易引发通货膨胀。投资推动型经济过热,是由人们的投资需求过于旺盛引起的。所谓投资需求过于旺盛,实际就是“过度投资”“盲目投资”。“过度”“盲目”的投资势必造成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引发通货膨胀。由于通货膨胀的危害同样巨大,世界上不管哪个国家,只要发生通货膨胀,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应对。

再看应对通货膨胀的办法。应对通货膨胀,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逆向调节。具体做法是减少经济建设支出(财政支出),增加税收。这样做可以抑制总需求增长,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那么为什么要减少经济建设支出(财政支出)?这是因为财政支出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减少财政支出,相当于减少了产品和劳务需求总量,也就是抑制了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总量。抑制总需求,可以改善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不足制约的局面,促使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趋向基本平衡,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那么为什么要增加税收?这是因为增加税收,对消费者来讲就相当于增加了消费成本,而消费成本的增加会抑制消费者对生活资料过于旺盛的消费需求,从而达到稳定生活资料价格、给经济“降温”的目的。对生产者来讲,税收的增加,意味着生产成本的上升,而生产成本的上升有助于改善生产者“过度”投资、“盲目”投资的局面,从而达到稳定生产资料价格、给经济“降温”的目的。总之,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减少,都会改善经济运行中供给不足、需求过于旺盛的不良局面,促使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趋向基本平衡,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平稳运行。

(三)通俗解释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两个概念

为了方便学生理解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和物价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对“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两个概念进行较为通俗的解释。“通货”,即流通中的货币;“膨胀”,即“过多”了。流通中的货币过多,会加大消费和投资方面的需求,引发物价上涨。“紧缩”,即“太少”了。流通中的货币太少,会造成消费和投资需求不足,引起物价下跌。通过这样通俗的解释,相信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和物价之间的内在关系。

(四)通俗解释财政支出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

对于“财政支出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学生同样难以理解,需要教师为学生进行通俗解释。财政支出,通俗一点来讲,就是政府为发挥其自身的职能,对其手中掌握的货币进行支配和使用。增加财政支出,实际上也就是增加社会上流通的货币总数,而社会需求受社会上流通货币的数量和实际购买力的制约,因此财政支出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例如,国家为促进甘肃农业生产的发展,财政支出一亿元人民币,用于甘肃农业生产建设。这笔资金,实际上增加了甘肃对农业生产资料的社会需求,因为需求离不开货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向甘肃农业生产方面增加财政支出,使甘肃对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增加,因此财政支出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而不是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通过这样通俗的解释,相信学生不难理解这一知识难点。

(五)记住“逆向调节”和“方向相反”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提醒学生在把握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财政政策时注意两点:一是“逆向调节”,即应对“通紧”要采取“扩张”的办法,应对“通胀”要采取“紧缩”的办法。二是同一财政政策中,财政支出和税收变化的方向正好相反,即财政支出增加,税收一定减少,反之亦然。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最好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以上两点,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难点分析结束之后,为了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财政的作用,教师可进行如下总结:凡是涉及国家财政在民生方面的投入的材料,都体现了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凡是涉及国家财政在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方面的投入的材料,都体现了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凡是涉及国家增加或减少税收的材料,都体现了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猜你喜欢

总需求财政支出国民经济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建议
论中国当前供需结构性改革思路
完善我国财政支出监督的法律建议
宏观经济学中金融市场影响经济的分析
对党在20世纪60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中总结经验教训的反思——以云南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