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伴肠坏死1例
2022-11-15黄艺文黄白沙岑龙李鹏乐盛麟
黄艺文 黄白沙 岑龙 李鹏乐 盛麟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小儿普外科,广州 510000
急性肠梗阻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常见原因如肠套叠、嵌顿疝、消化道畸形、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等,而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所致的急性肠梗阻临床上少见,该病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术前难以确诊,短时间内可发生肠绞窄、肠坏死、休克,甚至危及生命[1]。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小儿普外科于2021年1月收治1例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伴肠坏死患儿,现报道如下。
病例资料
患 儿,女 性,4岁3个 月,因“腹痛 伴呕 吐1 d”于2021-01-12入院。开始腹痛以脐周为主,呈阵发性,每次持续3~5 min不等,可自行缓解,间隔10 min不等发作1次,后腹痛转为持续性,呈全腹痛,疼痛剧烈,伴呕吐8次,均为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有黄绿色胆汁样液,伴腹胀,遂来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急诊儿科就诊,行肠套叠超声、阑尾超声检查提示小肠充气扩张,腹腔积液,未见明显同心圆包块,肠管充气干扰,阑尾显示不清,行腹部CT示:考虑低位小肠梗阻,回肠肠壁间广泛积气,下腔静脉局部积气,大量腹水,右侧胸腔少量积液。建议到小儿普外科门诊就诊,门诊拟“肠梗阻”收入院。既往史:否认外伤史、手术史。入院查体:体温36.7℃,脉搏175次/min,呼吸40次/min,血压98/56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淡漠,嗜睡,蜷曲被迫体位,双侧眼睑结膜、口唇黏膜苍白。腹膨隆,可见肠型,无腹壁静脉曲张,无皮下瘀点及瘀斑,全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1次/min。截石位肛诊:入指顺利,有裹手感未触及包块,退指后可见大量果酱样腥臭味血性便排出。辅助检查:2022-01-12门诊随机血糖12.8 mmol/L,血常规提示白细胞24.18×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9.95×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2.5%,血红蛋白82 g/L,血小板325×109/L。血生化提示钠、氯、钾离子正常,淀粉酶正常。2021-01-12门诊肠套叠超声检查提示:腹腔肠管扩张,腹腔积液声像,未见同心圆包块征象(图1);门诊阑尾超声检查提示阑尾显示不清,未探及明显包块回声;门诊腹部CT提示:考虑低位小肠梗阻,大量腹水(图2);2021-01-12门诊腹平片提示:中腹部密度增高,肠管充气不均(图3)。入院后考虑:(1)绞窄性肠梗阻;(2)感染性休克;(3)失血性贫血。有剖腹探查指征,紧急完善术前检查评估,急诊送手术室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探查见:腹腔内见淡红色血性腥臭味腹水约300 ml,无胆汁样液及粪渣样液,距离回盲部50 cm处小肠系膜有一5 cm×4 cm裂孔,小肠疝入系膜裂孔内并顺时针扭转720°,疝入肠管淤黑,明显扩张,腥臭味,予以复位,并松解肠管,温盐水热敷淤黑肠管30分钟,血运仍未恢复,术中诊断:肠系膜裂孔疝伴肠坏死(图4、图5),肠扭转,坏死小肠150 cm,予以切除坏死小肠,近端剩余小肠70 cm,远端小肠剩余50 cm,予行小肠端端吻合,检查吻合口无瘘,关闭系膜裂孔,予生理盐水、甲硝唑冲洗腹腔,并留置盆腔引流管。术后转儿童重症监护病房进一步监护治疗,术后第2天病情稳定,顺利撤离呼吸机,转回小儿普外科病房,继续抗感染、补液支持、伤口换药治疗,术后病理回报提示小肠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图6)。术后第12天病情恢复良好,痊愈出院。
讨 论
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是一种腹内疝,是腹腔内脏器(通常是小肠)通过先天缺损的系膜裂孔组成,没有疝囊。与其他部位的疝一样,如疝入的内容物血运障碍时,可导致肠梗阻、肠绞窄,进而发展为肠坏死[1]。肠系膜裂孔是先天肠系膜发育缺损畸形,于1778年由Henerman首先在尸检中发现报道,系膜裂孔多发生于回肠系膜[2]。在本病例中,术中发现系膜缺损位于距离回盲部50 cm处回肠系膜,与文献报道一致。先天性系膜缺损出生时即存在,如无疝内容物疝入,患儿终身可无症状。目前先天系膜缺损的病因尚不明确,研究认为,胚胎发育时期,在中肠完成旋转后,脏层腹膜与壁层腹膜融合形成肠系膜,而当融合不全或背侧肠系膜的部分退化不全,则形成裂孔。而也有研究认为,裂孔发生在系膜血管化不充分的区域,局部缺血,导致裂孔的发生。另有学者认为,当两个上皮层与缺乏的结缔组织支撑基质相对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合并,形成系膜缺损[3]。先天性系膜缺损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多在2~10 cm之间[4]。而本病例中,术中明确裂孔直径为5 cm,与文献报道一致。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的发生,应具备以下条件:(1)肠系膜存在先天性缺损;(2)腹腔内压力增大及肠管的异常活动。各种原因如高强度运动、咳嗽、便秘等导致腹腔内压突然增高,使肠管进入系膜裂孔形成疝,疝入的肠管异常蠕动,重力作用下,使更多的肠管疝入,发生嵌顿并肠梗阻,肠管绞窄,最终发展成肠坏死[5]。
儿童肠系膜裂孔疝的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以机械性梗阻症状为主,与系膜缺损直径的大小、部位,疝入内容物部位、多少,是否发生肠梗阻、肠绞窄、肠坏死关系密切。通过本病例及文献总结有以下特点:(1)既往无腹部手术史;(2)多在饱食、剧烈活动后出现;(3)早期症状与腹部体征不相符,症状重,体征轻;(4)病情进展快,很快即有绞窄性肠梗阻、肠坏死、休克表现[6]。这与一般的肠梗阻不同,由于较长的肠管嵌顿,发生肠绞窄,大量体液丢失,随着病情进展,发生肠坏死,肠黏膜出血,大量毒素吸收,导致休克发生。本病例中,患儿由阵发性腹痛转为持续性,伴有呕吐黄绿色胃液,伴有腹胀,查体可见腹部膨隆,有肠型,是典型肠梗阻症状,入院时神志淡漠,嗜睡,贫血貌,肛诊可见大量腥臭血便,查血常规有中度贫血,考虑有肠绞窄、肠坏死、感染性休克。而这术前症状难以与其他原因所致的绞窄性肠梗阻、肠坏死相鉴别,因而极易误诊、漏诊,延误病情。
肠系膜裂孔疝的术前影像学非常重要,主要有腹平片、腹部超声、腹部CT、消化道造影等。腹平片可见气液平,或仅见肠管充气不均。有学者认为,肠系膜裂孔疝患儿腹部超声表现为局限性肠管扩张,以小肠居多,疝入肠管较短时,可表现为“C字征”,疝入肠管较长时,为“香蕉串征”,若有输入端肠管受压,则呈多层线样表现,有肠绞窄时,可见腹腔大量积液[7]。亦有研究认为,腹部CT可提高系膜裂孔疝的术前诊断,表现为:(1)螺旋形小肠聚集,或呈香蕉串样于前腹壁聚集;(2)肠系膜血管异常牵拉、扭转,系膜血管的缺如[8]。在本病例中,患儿腹平片仅为肠管充气不均,超声检查可见大量腹腔积液,未见肠套叠征象,可排除肠套叠引起的肠梗阻。腹部CT仅报小肠低位梗阻,大量腹水,但术后回顾腹部CT图片,可见香蕉串样征,有助于系膜裂孔疝的诊断。然而尽管有腹平片、超声检查、CT等影像学检查,但目前仍无肠系膜裂孔疝特异的影像学特征,术前难以做到明确诊断,最终需剖腹探查术中明确[9]。
目前治疗肠系膜裂孔疝,唯有通过手术治疗,一经确诊,需及早实施手术,避免延误病情,及时地开腹探查,至关重要[10]。本病术前明确诊断不是关键,关键在于手术指征的把握,大多数情况下,肠系膜裂孔疝术前不能明确诊断,患儿表现为急性肠梗阻,伴或不伴有腹膜炎体征,或伴有休克症状,短时间抗休克、扩容治疗,未见好转,则应在抗休克的同时,积极手术探查。当肠梗阻不能明确病因,而怀疑是系膜裂孔疝时,更需要把握手术时机,避免延误病情,错失良机,急性肠梗阻伴腹膜炎,经短时间抗休克治疗未见好转,伴感染中毒或休克者,腹腔穿刺抽出淡血性腹水或出现血便怀疑肠绞窄时,应立即安排手术探查,避免错过手术时机,造成肠坏死[11]。手术方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肠管的活力。如果卡压肠管复位后无坏死,则将通过简单修补系膜缺损即可;如果疝出的肠管坏死,则需要切除坏死肠管,行一期吻合术或肠造瘘术或肠外置术[12]。本病例中患儿入院即边抗休克边紧急安排手术,得到最及时的手术治疗,挽救了生命,术后恢复良好,痊愈出院,随访1年余,恢复良好。
儿童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是小儿罕见的急腹症,然而病情凶险,进展迅速,治疗不及时,则危及生命,术前难以明确诊断,最终需手术探查明确诊断,术前超声、腹部CT有助于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而及时的探查手术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