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差异视角下中西医治疗肿瘤的协同优势*

2022-11-15赖桂花王菲周芳聂多锐曹建雄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西医肿瘤疗效

赖桂花,王菲,周芳,聂多锐,曹建雄,2

1 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长沙 410208 2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7

近年来肿瘤病死率逐年上升,据统计2018年约有1810万新癌症病例和960万癌症死亡病例[1],2015年我国新发癌症病例数约392.91万,癌症死亡人数约233.76万,如何实施高效的抗肿瘤治疗是亟需解决的问题[2]。近年来随着西医诊疗技术的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也大大延长,但西医本着“无瘤生存”的理念,在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并发症,且容易耐药导致病情进展和复发[3]。中医治疗肿瘤以“带瘤生存”为治疗理念,以“整体观念、治未病、三辨论治”为特色和优势,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且中医药治疗肿瘤贯穿肿瘤的预防、治疗及预后各个环节,但单纯应用中医防治肿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4]。本文从多角度探讨中西医诊治肿瘤的差异,最后笔者认为中西医各有所长亦有所短,应将两者有机融合,互相补充,协同治疗以获得诊治肿瘤的最佳疗效,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中西医理论认识肿瘤的差异

1 中医理论对肿瘤的认识

中医学强调整体观,认为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为阴阳失衡,治疗上通过调整人与自然、生理与心理、脏腑经络之间的关系,达到阴平阳秘的目的。中医防治肿瘤历史悠久,数千年来历代医家通过不断探索,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也对肿瘤的治疗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并探索出独特的诊治方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5]。从古至今各中医经典著作丰富了肿瘤的记载,《黄帝内经·灵枢·上隔》中最早出现“瘤”的描述,并记载了关于“瘤”的病因:“喜怒不适,食饮不节,寒温不时……下管虚空则邪气胜之,积聚以留”, 肿瘤在中医学中属于“积聚”的范畴,关于中医学对肿瘤形成的原因历代医著记载众多,如《灵枢·百病始生》曰:“积之始生,得寒乃生”;《难经·五十五难》曰:“积者,阴气也”;其中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记载:“阳化气,阴成形。” 这句话是对阴阳作用的高度概括,肿瘤的发生在于阴阳失调,阳气不足,“阴成形”太过,使有形痰、湿、瘀等邪气停留堆积而成,这是对肿瘤病因病机的高度概括,对有效指导中医防治肿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6]。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肿瘤的发生是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导致正气亏虚,外邪侵袭、饮食失调、内伤七情等多种因素造成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障碍,气机不利,血行受阻,津液失于输布,津聚为痰,痰凝气滞,气滞血瘀,瘀阻络脉,最终导致痰气瘀毒胶结,日久形成肿瘤[7]。

2 西医理论对肿瘤的认识

西医学产生于实验医学时代,注重分析与还原,属于纯生物医学模式,注重局部,立足于直达病原,解决病灶的治疗方法。西医学认为肿瘤是机体在各种内在和外在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掉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常形成了局部肿块[8]。关于肿瘤的病因病理,西医认为肿瘤病因分为内在和外在致癌因素:外在致癌因素包括化学因素(如甲醛、黄曲霉素、烟草、饮酒等)、生物因素(真菌、细菌、病毒等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物理因素(如紫外线、电离辐射、热辐射、长期机械刺激、纤维及异物刺激等);内在致癌因素主要是机体内部的因素,如遗传、精神因素,特别是遗传的多态性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机体自身的基因决定了肿瘤的发生与否,研究表明,癌症是细胞中多种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不同基因突变与不同强度的基因突变形成了不同的肿瘤[9]。另外,年龄也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年龄增长是引起肿瘤病死率升高的根本原因之一[10]。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对肿瘤的发生、浸润、转移乃至复发和治疗耐药的重要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多环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肿瘤微环境中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起到了重要作用,如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的交互作用则参与了肿瘤的进展、治疗逃逸和耐药[11]。西医学认为肿瘤具有三大特点:①肿瘤不具有传染性;②肿瘤细胞的无限增值;③肿瘤细胞具有转移、扩散的特点,可发生局部和远处转移。

中西医治疗肿瘤的优势与局限

1 中医治疗肿瘤的优势

1.1 整体观念 中医学的特点是以“整体论”为中心,中医学认为世界是有机的,看待健康的人体和疾病状态下的人体都是有机和整体的,并且认为人体与自然、社会环境是统一的。中医防治肿瘤最大的优势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带瘤生存:中医认为肿瘤的发生是阴阳失衡所导致的,治疗以恢复人体“阴平阳秘”的状态为主,在论治过程中, 不限于瘤体局部, 并不一定以消灭肿瘤为最终目的,而是注重人的整体平衡的恢复[12]。早在《医宗金鉴》提出肿瘤若能够早期发现并且施治得法, 患者可以“带疾而终天”,这与近代医家提出的“带瘤生存”的观点十分接近,这也是中西医治疗肿瘤理念差异的主要特点之一[4]。②心身同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篇》中就记载“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因此,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与情志相关,情志影响肝的疏泄功能,气机失调,进而导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造成肿瘤的发生;现代医学研究也显示肿瘤患者普遍存在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一方面情绪问题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肿瘤患者一旦被确诊,会造成重大的心理打击从而有可能加重肿瘤[13]。中医在治疗肿瘤从整体出发,基于“治瘤治人”的理念,重视患者情志的调节,实施“心身同治”的个体化方案,不仅可以治疗肿瘤还可有效缓解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

1.2 三辨论治 “三辨论治”是中医防治肿瘤的另一大优势所在,是指辨证论治结合辨病论治和辨体论治在肿瘤中的应用。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体系的特色与核心,临床上大部分医家均根据四诊合参的方法,根据肿瘤的切入点不同相应的选用脏腑辨证、三焦辨证、八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六经辨证、病因辨证、经络辨证及气血津液辨证等辨证方法得出相应的证型,再予以治法和方药。辨病论治是指针对不同部位的肿瘤,根据现代药理实验及临床经验选用不同的软坚散结、清热解毒、通络化瘀等祛邪中药,以消除病理产物,提高对肿瘤的控制效果。如根据肺癌的病理特点及变化,以及中药的性味归经、现代药理研究,常辨病选用鱼腥草、金荞麦、藤梨根、前胡、僵蚕、紫石英、露蜂房等中药;肝癌辨病选用柴胡、金钱草、蒲公英、败酱草、莪术、鳖甲、七叶一枝花、石见穿、郁金等中药;胃癌辨病多选用甘松、藤梨根、半枝莲、浙贝母、海螵蛸、乌梅、皂角刺、蒲公英等;乳腺癌治疗中常辨病选用猫爪草、丝瓜络、青皮、陈皮、浙贝母、土贝母、穿山甲、白花蛇舌草等以提高疗效;脑部肿瘤多用蜈蚣、全蝎、 地龙、僵蚕等虫类药。另外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体质决定了个体对病邪的易感性和倾向性,这也是某种体质易患肿瘤的重要原因,同一类型肿瘤由于体质不一样,表现的证型也有一定的差异,相应的治疗方法就不同;不同肿瘤由于体质相同其辨证论治也大致相同[14]。如常见的肿瘤乳腺癌以气郁质居多,鼻咽癌以阴虚质居多,淋巴瘤以痰湿质居多,宫颈癌以湿热质居多[15]。另外在临床上若患者术后表现出“无瘤可辨、无证可辨”的情况,但患者需要进行身体的康复,此时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诊治,以预防肿瘤的复发转移[16]。临床上大部分肿瘤患者除了肿瘤疾病还兼有慢性炎症、三高、或者情绪障碍等慢性疾病,采用三辨论治的方法在治疗肿瘤的同时还可以治疗兼发慢性疾病,体现出了三辨论治肿瘤的优势在于不局限于肿瘤疾病本身,而是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质等整体情况来综合治疗,以达到“瘤人同治”的效果[17]。

1.3 治未病 在肿瘤的防治中,预防肿瘤的发生和肿瘤的复发极其重要,《难经》言:“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 则知肝当传之与脾, 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 故曰‘治未病”,治未病思想是中医理论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其核心内涵用于指导肿瘤防治,是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特色及优势[18]。西医对于肿瘤高危人群、癌前病变患者以及术后无瘤患者,均是予以观察和随访处理,而在中医看来,这部分人群的机体处于阴阳失衡的状态中,需要通过中医的干预来调和阴阳,恢复平衡,以消除引起肿瘤发生的致病因素、逆转癌前病变,使肿瘤消于萌发之初以及预防肿瘤的复发,从而达到治未病的目的[19]。

总的来说中医治疗肿瘤具有三大优势:第一,在中医的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采取综合整体疗法兼顾整体和局部,兼顾宿主和病症,兼顾疗效和副作用;第二,在治未病的治疗理念的指导下能有效地预防肿瘤的发生、转移和复发;第三,三辨论治肿瘤体现了中医的多方面治疗领域,如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配合放化疗增效减毒;改善机体内环境,提高免疫;当肿瘤患者已接受手术或放、化疗缓解后,运用中药防止其复发或转移。另外,三辨论治肿瘤不仅可以抑制肿瘤的发展,还可以通过改善体质,并且兼治患者的各种慢性病,不治癌却达到了治癌的目的。

2 中医治疗肿瘤的局限性

中医治疗肿瘤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①缺乏先进的诊疗技术和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但对于肿瘤这种复杂性疾病,传统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仅依赖于人体感觉器官的固有能力,难以对疾病做出精准的诊断,特别是对于肿瘤早期患者,尽早用现代影像检查技术和病理检查对患者做出精准的诊断和分期采取现代医学的干预,否则有可能会贻误病情。因此在现代科技背景下显示出中医的局限性在于在诊断治疗上缺乏明确的具体的、完备的技术规范与操作程序,在确定治疗的效果上缺乏明确具体的疗效标准,以及判定疗效的具体操作程序,影响了中医诊疗技术的发展。要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就必须借用现代信息科学与医学诊疗技术,改进传统的四诊方法,不断创新诊疗技术。②中医抗肿瘤疗效缓慢:由于中药的作用较缓和,疗效较缓慢,对于进展迅速的肿瘤若单纯采用中医抗肿瘤,可能中医的抗肿瘤速度赶不上肿瘤的进展速度,此时则需要配合西医的干预快速控制肿瘤的进展。

3 西医治疗肿瘤的优势

西医治疗肿瘤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上。诊断上借助影像学和病理性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分期及病理类型,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上有手术、化疗、放疗、靶向及免疫等多种治疗方法,手术是西医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尤其在早期肿瘤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化、放疗也是西医治疗肿瘤的有效手段,可直接杀灭肿瘤细胞从而抑制其生长繁殖;另外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研制出针对部分基因突变的分子靶向药物,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相关单克隆抗体等,在肺癌、肝癌、乳腺癌、淋巴瘤等多种恶性肿瘤治疗中取得了确切的疗效[20]。随着现代医学对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的不断深入,肿瘤免疫治疗通过重新启动并维持肿瘤-免疫循环,恢复机体正常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实现对肿瘤细胞的清除,在多种肿瘤治疗上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21]。

4 西医治疗肿瘤的局限性

西医治疗肿瘤虽然定性明确,作为一种系统的抗肿瘤方法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但其治疗以局部肿块定位,并长期以“无瘤生存”为治疗目标,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22]。西医的治疗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毒副反应大:西医的治疗理念是以消灭肿瘤为目标,关注的是局部瘤体的大小和生存状态,通过采用化疗、放疗、手术、生物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但这些治疗方法给机体所带来的毒副反应从而影响机体的整体状态西医并没有考虑,很多患者往往因无法耐受毒副作用而被迫终止治疗,甚至有些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因毒副作用减少了生存期。②治疗作用有限:西医的抗肿瘤作用是有限的,如手术只能对于肿瘤早期患者,病灶比较局限的时期手术切除效果好;但在临床上很多患者就诊时已是中晚期,已不适合手术治疗;其他局部治疗方法如介入、射频消融、放射治疗等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另外化疗有效率并不高,只有小部分肿瘤患者能从中获益,而靶向及免疫治疗由于相关机制的复杂性,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③耐药、促进肿瘤转移:由于肿瘤细胞的异质性、化疗靶向或免疫等治疗药物的外排、及代谢失活、肿瘤微环境的变化、DNA损伤修复失调等多种因素,肿瘤细胞的耐受、进化和逃逸机制易被激活,从而导致肿瘤的耐药甚至发生进一步转移,这也是抗肿瘤失败的主要原因。④对于癌前病变和不良预后乏术:西医治疗肿瘤的另一个局限性在于“中病即止”,在肿瘤患者的癌前病变时期,或者患者的机体已经发出肿瘤发生前的信号时,但西医的一系列检查结果中未发现异常,此时西医并没有针对性的治疗;另外在抗肿瘤治疗后,如实施肿瘤切除术后,此时患者身体是无瘤状态,而西医的治疗也随着肿瘤的去除戛然而止,但此时患者的机体使处于免疫低下的状态,且后期也有可能继续发生肿瘤的复发或者病情的进展等不良预后。因此,西医对于癌前病变和肿瘤的不良预后基本上束手无策。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优势

大量研究表明中西医协同治疗肿瘤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中医药配合放化疗治疗肿瘤,可以增加放化疗的敏感性,减轻放化疗引起的毒副作用;②中医配合手术治疗肿瘤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及减少术后并发症;③中医药联合免疫治疗,可通过多系统、多靶点、多环节、整体性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对提高免疫治疗效果发挥积极作用;④经过根治性治疗后的肿瘤患者,可以应用中医维持治疗以预防肿瘤的进展和复发[23];⑤中医药作为个体化治疗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临床上遇到的一些特殊患者,如晚期患者肿瘤已经扩散转移,既失去了手术机会,又对放、化疗不敏感,或者因年高体弱无法耐受放疗、化疗的患者,或者不愿意行西医治疗而对中医治疗有信心、依从性好的患者,单纯应用中医药治疗,也取得了明显的疗效,很多患者症状减轻,生活质量改善,生存时间延长,肿瘤生长减缓、缩小甚至消失。

结 语

古人云:“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善谋势者必成大事。”西医擅长“谋子”,而中医则擅长“谋势”,虽然从抗肿瘤的时效性来看,西医具有明显的优势,但考虑到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同时也是一种慢性病,无法速战速决,必须打持久战,否则欲速则不达,反而加速患者的死亡。所有若从长远看,中医审时度势,攻补结合,进退有方的治疗模式更为深邃、睿智。本文从多角度分析了中西医抗肿瘤的差异,两者在恶性肿瘤的防治方面虽均有一定的优势,但又有各自的局限性,如果能找到很好的契合点,中西医是可以相互融合的两门医学。

猜你喜欢

西医肿瘤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致命肿瘤忽然消失
两手
滚蛋吧!肿瘤君
“饿死”肿瘤的纳米机器人
洪昭光:中西医将相和
肿瘤标志物正常不等于没有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