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采编怎样做到贴近民众生活
2022-11-15□李可
□李 可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交流和传播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媒介格局被打破,新媒体的诞生和快速发展,给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主流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走进民众生活,做到急民众之所急,反映民众之所需,真正成为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已经成为当前电视新闻改革与创新发展中的一个重大任务。在采编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切实提升电视新闻采编质量,提供优质的电视新闻内容,切实增强对社会公众的吸引力,以贴近民众生活为要义和核心。之所以强调电视新闻采编要贴近民众生活,根本目的就在于增强电视新闻的生命力和引导力。要知道,新闻舆论既能够反映民众诉求,又是社会道德的重要风向标,在促进社会和谐定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闻舆论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党和政府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因此电视新闻采编要保持与党和政府工作步调的协同性和一致性,坚持走群众路线,保持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谊,全方位掌握人民群众的难事和急事,从而找准新闻报道的方向和切入点,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新闻服务,真正承担起为人民服务的职责,促进电视新闻事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一、电视新闻采编贴近民众生活的重要性
1.增强电视新闻的感染力
电视新闻采编做到贴近民众生活,不仅“走近”民众,更要“走进”民众。走进基层,贴近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才能更好地展示生动且精彩的中国故事。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其采编内容来自泥土,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只有贴近人民群众生活,才能真正了解和表达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才能写出真实的时代篇章。新闻采编人员只有心怀群众,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好文章,才能切实增强电视新闻的感染力。比如范长江深入中国西北地区进行考察采访,深切感知西北人民群众的困苦,才创作出力透纸背的《中国的西北角》。再比如穆青为了写好代表边区工人旗帜的赵占奎这一人物,亲身体验主人公的生活,观察赵占魁半月之久,才塑造出这一淳朴高大、令人敬爱的模范人物。放眼新时代的中国,各地基层一线到处都有感人的故事和蓬勃的奋斗气息,作为电视新闻工作者,更应当将视野放宽,深入基层,深入人民群众,这样才能创作出更有温度、更有时代价值和更有鼓舞力与感染力的新闻作品。
2.展示新闻工作者的大众情怀
从根本上来说,新闻工作的本质就是群众工作,新闻生产和创作的最终目的就是服务群众。因此在进行新闻采编的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增强电视新闻的群众情感,切实贴近民众生活,从而更好地展现电视新闻工作者的大众情怀。从侧面来讲,电视新闻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电视新闻中书写人民、讴歌人民,真切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在人民群众中寻找不平凡的新闻人物,这样能够拉近人民群众与电视新闻之间的距离,并且能够反映出当下民生政策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更加有利于进行有关民生政策的推广,可谓是一举多得。
3.提升电视新闻的竞争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络的普及,我们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各类新媒体平台层出不穷,并且以其独有的快捷性和便利性优势,迅速获取了一大批的忠实用户,给以电视新闻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电视新闻面临着收视率下降、受众群体流失等问题。要尽快走出电视新闻发展的瓶颈期,在探索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同时,必须更加贴近民众生活。一讲到电视新闻,可能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其庄重和严肃的节目风格,相比于网络新闻来说,可能生动性和娱乐性不强,也就缺乏吸引力,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对新鲜感的追求。但是通过推出“走基层”等特色专栏和系列节目,使新闻内容更加生动鲜活,并且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充分发挥电视新闻联系群众的优势,急群众之所急。而这些恰巧是网络新闻所不能达到的高度。在当今这个信息流量时代,许多网络新闻并不是真正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为人民群众发声和帮助群众解决棘手的急事和难事,更多的只是为了博人眼球,赚取流量和点击量,从中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电视新闻本就是服务于人民群众的一种大众传媒形式,也是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窗口,因此强调电视新闻采编要贴近民众生活,真正立足于人民群众,做出有口碑、有社会影响力的电视新闻栏目,是确保电视新闻在融媒体时代仍然保持自身主流地位的关键和秘诀。
二、电视新闻采编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鲜明的民众立场
要使电视新闻采编更加贴近民众生活,就必须有鲜明的民众立场。但是就当前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些节目的民众立场还不够鲜明。不少电视新闻没有设立专门的民生专栏或新闻板块,电视新闻采编的内容大多是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地方经济及社会话题等,缺少与人民群众生活关联紧密的内容。有的即使进行了民生问题的采编和报道,内容也不够深入,涉及民众真实生活的内容比较少。这就导致电视新闻与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之间存在脱节,并且使新闻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这样自然不能吸引社会公众的关注,无法提升电视新闻的可读性和感染力,也不能很好地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和热议的民生问题,使得电视新闻更加枯燥和空洞,久而久之必然会丧失民众的信任和关注,进而影响电视新闻的健康发展。
2.忽视本土文化
当前,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之所以没有很好地贴近民众生活,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对本土文化的关注。要知道我国地域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区孕育了不同的文化,不同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习惯、风俗和文化认知都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比如少数民族地区有着独有的地域文化,那么在进行电视新闻采编的过程中,就要更加关注这些地方文化。但是就实际采编工作情况而言,不少新闻采编人员并没有认识到本土文化在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中的重要性,没有很好地将本土文化融入新闻采编中,也就失去了一个拉近与人民群众之间距离的契机,难以很好地唤起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民生新闻采编范围存在局限性
当前,在进行电视新闻采编的过程中,其民生新闻的采编范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经常是立足小民生,但却忽略大民生。电视新闻采编要真正反映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在选题过程中,必须选择那些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议话题。虽然小民生话题也能引起人民群众的关注,但这只是满足部分人的需求。要知道电视新闻的传播对象是大众,因此在进行民生新闻采编与策划的过程中,要求相关采编人员必须扩大民生报道范围,寻求一些能引起社会公众广泛共鸣的民生话题来进行报道,这样才更能展现电视新闻的社会价值。
4.缺乏与民众之间的深入交流
一些电视新闻工作者在进行采编工作的过程中,缺乏与民众的深入交流。电视新闻为保证其权威性、公正性和客观性,一般都有着严格的制作和审核流程,新闻采编只是其中的部分环节,记者所提供的新闻稿件还要经过层层的审核和修改,才能成为最终的电视新闻报道。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是电视新闻向人民群众进行单向的信息传递,人民群众被动接收新闻信息,没有很好地参与到电视新闻中来。相比于互动性极强的社交媒体,人民群众在电视新闻制作中缺乏足够的参与感和话语权。
三、电视新闻采编贴近民众生活的策略
1.站在平民视角进行内容思考
在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中,要真正做到贴近民众生活,就要求有关采编工作人员必须有鲜明的工作立场,这个立场就是立足民生、关注民生。首先,要调整新闻板块结构,在电视新闻的重要时段和重要位置播发民生新闻,不断提升民生新闻在电视新闻中的占比。就拿央视的《新闻联播》来说,从2012年开始,新闻联播大幅提升了国内民生新闻的占比,同时会针对一些新出台的民生政策发表评论,这就极大地提升了电视新闻采编的活力,做到了紧贴人民群众生活实际,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和共鸣。把百姓的事情放在电视新闻采编的重要位置,是电视新闻贴近民众生活的必由之路。其次,在优化和调整新闻板块结构的基础上,还要求新闻采编人员更多地站在平民视角来进行新闻内容的思考。在以往的新闻采编工作中,新闻采编人员多以个人视角来进行新闻采访和编辑,难免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就要求采编人员做到角色和立场的转换,站在大众的角度,与百姓零距离接触,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真实感受,真正为人民群众发声,这样才能增强人民群众的信任感,赢得民众的喜爱,进而彰显新闻的力量。最后,要求电视新闻采编人员不断丰富新闻内涵,充分发挥电视新闻的社会价值和舆论引导力。真正贴近民众生活的电视新闻,一定是有深度、有思考、有内容的新闻。这就要求采编人员不仅仅是站在民众视角进行有关事件的报道,更应当发表评论、进行反思,不断提升节目的温度和深度。仍然以《新闻联播》为例,在2013年《新闻联播》就连续7天进行PM2.5的报道,在新闻画面中展示城市中的雾霾现象,并且深刻揭示了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这就很好地发挥了电视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引起民众的共鸣和关注,进而引发社会各界的深思,也在侧面推动了环境整治工作。
2.充分发挥本土文化的引领作用
电视新闻采编要做到贴近民众生活,还要充分发挥本土文化的引领作用。本土文化扎根于本土地域,这是电视新闻采编的肥沃土壤。如果电视新闻采编忽视本土文化就很难引起民众的情感共鸣。因此,电视新闻采编人员一定要充分且深入地了解地域文化和地方民俗知识,做到在采编中尊重民俗。
3.扩大电视民生新闻的采编范围
在进行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过程中,还要不断扩大民生新闻的采编范围。要求电视新闻采编必须同时关注小民生和大民生,不能厚此薄彼。小民生采编视角主要放在百姓生活和民众个体生活上,大民生则是将新闻采编视角放在与民众生活紧密相关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在开展采编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展现真实的民众生活场景,还要在解决民众热议问题的同时融入相关政策,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新闻诉求的同时很好地进行国家大政方针的宣传和普及。
4.创新新闻采编形式
要做到电视新闻采编贴近民众生活,还要求采编人员实现新闻采编形式的创新。当前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其精神文化生活也日渐丰富,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人们浏览和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也日益多元化。为此电视新闻要结合当前人民群众的阅读习惯,逐渐实现碎片化、通俗化以及多渠道的新闻信息传播。比如在互联网时代,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借助各类新媒体平台来进行新闻信息的检索和浏览,因此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可以通过新媒体账号来进行新闻传播。再比如在新闻语言上,要更多地采用群众语言,也就是新闻报道要更接地气,通过学习群众语言、积累群众语言,来增强电视新闻报道的通俗性和亲切性,打破传统电视新闻在人民群众心中晦涩和死板的印象,增强新闻趣味性,提升电视新闻的吸引力。
5.增强与民众的沟通和交流
要实现电视新闻采编贴近民众生活,还要在新闻采编工作中进一步增强与民众间的沟通和交流,将传统的单向信息传递变为双向互动。这就要求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善于借助各类新媒体平台打通与民众沟通交流的重要通道。比如针对某一社会热点新闻事件,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可以利用官方的新媒体账号发起话题互动讨论活动,鼓励民众积极留言和评论,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可以切实了解民众关心的问题和关注事件的角度,以此为参考和依据来进行采编方案的调整,既能够满足民众的新闻需求,又能够提升民众的参与感,凸显民众在电视新闻采编中的重要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电视新闻采编必须贴近民众生活,真实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电视新闻的社会价值,提升电视新闻在融媒体时代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实现电视新闻媒体生存空间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