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og+新闻”视角下主流媒体的传播方式转型
2022-11-15□刘冉
□刘 冉
一、“Vlog+新闻”视角下主流媒体的介绍
Vlog早期被用来代替文字记录心情、观点等,发布在微博、抖音等网站上,是网生代进行社交的一种手段。新闻的时效性和新兴媒体的互动性Vlog都具备,因此它被运用到新闻领域,创新了传统新闻报道的模式,演变发展成为“Vlog+新闻”。
“Vlog+新闻”本质上是利用短视频的形式进行新闻传播,属于短视频新闻的分支,但它又具有自己独特而鲜明的特点。Vlog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对追求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新闻记者在视频中以自身的活动为线索,把要报道的新闻事实联系起来,对相关的信息加以整合,给受众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比如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推出“两会Vlog”,用“Vlog+新闻”的模式进行两会报道。
2018—2021年中国Vlog用户规模数据显示,2018—2021年用户规模呈现持续上升趋势。2018年Vlog用户规模为1.26亿人,2019年用户规模为2.49亿人,2020年用户规模上升至3.68亿人,共增长2.42亿人;2021年用户规模达4.88亿人。近年来,数字化变革推动新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的出现,激发了年轻群体的消费潜力,“Vlog+新闻”以生动自然的叙述方式吸引了大批年轻消费群体,展示出个性化的生活品位和审美方式,成为引领潮流的风向标。
二、“Vlog+新闻”视角下主流媒体的优势
1.表达方式亲切,报道生动有趣
Vlog最大的特点在于有人对着镜头讲述,当它与新闻结合起来的时候,讲述感会更强,让新闻更有温度。“Vlog+新闻”这种灵活化、生动化的新闻报道方式,消除了传统新闻报道带给受众的距离感和严肃感,运用一种平视的交流手段,极大地满足了受众对记者、主播日常工作的好奇心。此外,“Vlog+新闻”镜头以第一人称视角前进,口语化的语气和语调、肢体动作的运用,让受众在观看时更有代入感和亲切感,使新闻更加“接地气”。
2019年11月,央视新闻官方微博推出主持人康辉的“Vlog+新闻”,以前在屏幕前正襟危坐的康辉采用一种十分亲切、口语化的方式向网友介绍他的行程以及采访中的细节;行李箱、公务护照等个人物品的曝光,满足了不少网友的好奇心;央视总台这些地方在Vlog中出现,让网友获得了现场感;报道中还多次有外国主持人抢镜,有网友直呼“新奇,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追央视”。
康辉的“Vlog+新闻”以勇于开拓创新、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新模式,占领舆论高地。在充分发挥Vlog各种优势的基础上,提升了内容深度并且增强了传播效果,打造了充满特色的报道。可见,将Vlog的形式与时政类主题报道相结合,用年轻化的传播方式挖掘新角度,融合热点,顺应时代趋势,会吸引更多的年轻受众关注时事政治,引发对相关话题的热烈讨论,俘获了一大批年轻受众的心。
2.增强互动性,更容易产生共鸣
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单向传播,媒体发布的内容受众只能被动接受,无法对内容进行评论和修改,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生产信息,而媒体也无法感知受众的态度,无法接收受众的反馈。而“Vlog+新闻”互动性强,受众的情绪很容易被带到新闻现场,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报道的沉浸感与体验感,从而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受众会通过点赞、评论、发弹幕、转发等形式与Vlog发布者或其他受众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可以向发布者提出自己的建议或需求,对发布的内容进行实时反馈,这些反馈意见又帮助创作者对内容进行修正,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创作者与受众的统一。
这种互动形式,不仅让受众群体产生情感上的联结,也形成了二次传播,实现裂变式增长。同时,发布者也会积极与受众进行互动,如在Vlog中向受众提一些小问题,回复一些评论。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充满新闻细节和极具个人风格的对话式视频作品满足了大家精神需求,引起广泛的共鸣。
在2020年年初,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张竣用Vlog的主观视角讲述武汉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的温暖故事,他的武汉观察Vlog获得了褒奖。张竣的短视频以快节奏的剪辑为特点,从武汉的街景到网民关心的热点,从医院实况到社区服务,从物资保障到普通群众的生活,让外界了解真实的武汉人的生活状态。在武汉观察Vlog系列报道的弹幕中,许多网友亲切地喊张竣“叔”,并叮嘱他注意自身安全;有些细心的网友发现张竣“憔悴了”“瘦了”,直呼心疼。可见人格化的系列报道形式,为网友与发布者营造了良好的对话契机,澄清了网络上一些有关疫情的谣言,缓解了疫情给社会成员带来的恐惧感,凸显了“Vlog+新闻”系列报道独特的互动化特征。
3.符合网生代需求
“Vlog+新闻”可以在微博、哔哩哔哩、小红书、抖音等多种网络平台上传播,吸纳不同平台的粉丝,加大信息传播力度,将主流媒体权威的内容和新媒体的便捷性完美地做到了统一。这对网生代而言,无疑是一种接受主流媒体新闻的新方式。当今社会发展节奏较快,网生代核心群体主要是上班族和学生,大多背负工作或学习的压力重担,生活空闲时间呈现碎片化状态。因此,网生代希望获得的是准确、便捷的新闻,既能增长见识又不至于耽误日常行程安排。此外,“Vlog+新闻”还契合了大众传媒受众逐渐低龄化的趋势,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迎合了网生代的视听需求,把完整新闻中的精华部分抽取出来,进行互联网传播的精加工,制作成适合在移动状态下观看的视频内容。
当然,平台上的“Vlog+新闻”还会利用众多明星以及他们背后专业化的团队来推广和宣传,既能报道权威准确的新闻内容,又能利用便捷多元的新媒体。如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王俊凯探秘最高检第二季Vlog在微博、爱奇艺、腾讯新闻、豆瓣等网络平台上一经发布,就迅速获得了网生代大量的阅读和讨论,抓住了网生代追逐新鲜感的心理。
当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加速发展,传播渠道不断扩大和传播平台不断增加,网生代可以通过多途径和多平台获取信息。当某个媒体发布的内容不能满足网生代的需求时,他们便会选择其他渠道和途径获得信息。因此主流媒体需从“以传者为中心”的传统思维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兴思维,如可以采用“Vlog+新闻”的形式,巧妙地把新闻性与实用性、趣味性相融合,更好地为网生代服务,以增强网生代对媒体的忠诚度,从而使得传播效果更加理想。
三、“Vlog+新闻”视角下主流媒体的传播方式转型
1.建立专业的Vlog制作团队
“Vlog+新闻”通过时间线和镜头语言推动受众观看,这意味着创作者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摄影、镜头语言、配乐、剪辑节奏等有深刻的把握。虽然现在手机的功能日益强大,剪辑软件层出不穷,普通人也能剪辑出质量较高的Vlog作品。但在作品水涨船高的情况下,受众对“Vlog+新闻”的期待也提高了。所以,为了保证短视频新闻的内容质量和传播效果,可以建立专业的制作团队,出策划写脚本,采用专业摄影器材,防止画面抖动,保证画面质感,以专业的拍摄思维和剪辑技术提升Vlog的质量,进而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
此外,“Vlog+新闻”不同于传统的新闻,不能简单进行采访写作,而是要把新闻以视频的形式,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现出来。这不仅要求记者有深厚的文字功底,还要从幕后走到台前,需要记者尽快改变思维,随时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所以说,要做好一条新闻短视频,可以将Vlog制作中的复杂环节交给专业团队,如剪辑内容的取舍、节奏的把握等方面。
媒体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打造优质媒体,培养人才是第一步。Vlog创作者要提高业务能力,勤学习、多实践,努力成为全媒型人才,不断发布有思想、有深度的“Vlog+新闻”作品。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舆论引导、思想引领和文化传承。
2.将AR、VR等技术应用到Vlog的制作中
在全媒体时代,受众的感知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延伸,受众已经不能满足于传统媒体的图片、文字及视频等传播载体,其“进入”新闻现场的诉求日益强烈。短视频新闻可以借助AR、VR等媒介技术,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创建虚拟世界,将一个新闻现场真实投影还原在另一个时空,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受众可以站在自己的角度感受完整的新闻事件,利于其向传播者反馈个人意见,营造更为深入的沉浸感。将前沿的媒介技术、创新的方法手段与新闻传播规律相结合,切实提高“Vlog+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Vlog+新闻”要想继续发展,就必须深入融合,加强创新,它可以与AR、VR、直播、动画等多种技术进行融合,从而给受众提供更好的观感,提高受众的观看兴趣。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央视网将AR技术与Vlog相结合,推出了人民日报小编AR第一视角看两会的Vlog,小编佩戴AR眼镜,采用手控或声控的形式,用AR眼镜拍摄现场活动,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视频更符合新媒体语态,也更能得到受众的欢迎。
此外,这种依靠AR技术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信息和真实世界结合起来的Vlog,带给人们在真实世界中无法看到的信息,将两会场地直观地呈现在受众眼前,为受众提供一种全新的体验。它打造出来的在场感也使传受双方的信息处于平衡状态,让受众更好地理解与接受与两会主题相关的时政新闻,提升内容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从而扩大受众覆盖面,增强传播影响力。
3.叙事结构的优化
“Vlog+新闻”采用第一人称视角进行叙述,叙述者不但包括主播和记者,还包括非专业人士,遵循客观、真实叙述的原则,讲好新闻故事,将新闻真实性与故事性融合,给受众带来新的观看体验和心灵感悟。除此之外,“Vlog+新闻”在叙事结构上并不像传统新闻那样完整和规范,而是更加关注某个细节,直面矛盾,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短视频新闻口语化、趣味化的语言,更契合平台特性并满足了受众需求。
当然,仍有部分发布者没有掌握“Vlog+新闻”的报道规律:以第一人称“我”的身份开场,却以第三人称“他”的角度进行报道,叙述不清晰明了;没有把握好叙事节奏、陷于冗长琐碎叙事,使受众的耐心被消磨;在叙事新闻层面,存在内容同质化、新闻内容重点跑偏、叙述焦点模糊等问题。
因此,“Vlog+新闻”的创作应把叙述和议论融为一体,使其新颖,摆脱新闻同质化;阐述广大受众关心的热点话题和难点问题,紧紧围绕新闻核心,进行正向的舆论引导,使受众产生共鸣;灵活运用Vlog和各大平台,使受众通过新兴媒体关注时政新闻并参与进来,扩大发声空间和受众覆盖面;不断优化叙述方法,创新性地运用互联网思维,建成新型主流媒体,扩大影响范围。
4.建立健全相应的规范机制
“Vlog+新闻”的确可以拉近受众与新闻的距离,但是我们在制作Vlog时要注意把握度,不能一味地迎合受众,注意展示个性化同时,更要保护个人隐私。随着互联网监管理念的日渐理智与成熟,与短视频相关的个人隐私方面的法律法规也应不断完善,平台也需合理合法地进行审查和监管,降低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网络隐私保护问题越发受到关注,尤其是重视保护网络用户的个人信息,比如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网络浏览记录、消费记录等。
在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更应坚持思想深度,将正确的观点传递给受众。为了实现主流媒体的可持续发展,打造优质的“Vlog+新闻”品牌产品是至关重要的。近段时间“Vlog+新闻”虽然受欢迎程度较高,但是很难持续保持创新活力和维持创新步伐,所以为了确保它能不断地高质量输出,建立“Vlog+新闻”品牌刻不容缓。
Vlog创作者应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作为Vlog创作者,每一名创作者都有其独特的风格,从不同的角度报道新闻事件,其个人素质能力影响着作品的最终呈现效果。基于此,每一名Vlog创作者必须提高自学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挖掘自身潜能,将更优质的Vlog呈现给受众。尤其是在媒体融合不断深化的过程中,Vlog创作者需要向全媒体从业者转型,做好技术创新、业务创新以及内容创新。
四、结语
“Vlog+新闻”的出现,符合网生代对新闻报道的需求,因为它表达方式亲切、报道生动有趣、互动性强、更易产生共鸣,且适合在移动状态下观看。但随着5G时代的到来,技术迭代更新,“Vlog+新闻”也面临着很多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地完成转型,应建立专业的Volg制作团队,将AR、VR等新兴的媒介技术应用到Vlog的制作中,优化叙事结构以及建立健全相应的规范机制。总体而言,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Vlog+新闻”会朝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多元化的方向发展。“Vlog+新闻”也一定会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更好地传递主流声音,凝聚社会共识,丰富大众生活,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