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高职院校数控教学改革初探

2022-11-15陈晓斐

科技与创新 2022年12期
关键词:生源校企实训

陈晓斐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酒泉 735000)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1]。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明确提出了“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中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1]的目标。数控技术作为制造业中的关键技术,对制造业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中国目前虽有大量的数控设备操作工,但是既能熟练操作机床,又掌握工艺及编程知识,同时具有简单维护维修基础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却及其短缺,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阻碍了中国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必须加快推进高素质技术型数控人才的培养工作。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新型数控人才的主力军,尤其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在制造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必须根据市场的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高素质技术型数控人才的培养工作,以满足市场需要。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由于生源、岗位定位、课程设置、实训条件、师资水平以及实践条件等方面的原因,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进行教学改革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则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西部高职院校数控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提出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 数控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生源结构多样化

按照国家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目前,公办高职院校高职生的来源主要有3个,分别是普高生、职业高中生及通过3+2、2+3考试的中专和职中生。随着招生方式的变化,使得高职生源结构更加多样化,学生中既有只学过文化课的普高生,也有以技能为主的中专生、职中生,还有既学习文化课又学习技能的职业高中生,使得同一个专业、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各不相同,采用一种培养方案培养同专业所有学生,很难达到培养效果。

1.2 岗位定位不明确

职业教育在中国主要分为初、中和高3个阶段,各阶段有各自的侧重点,初、中级职业教育的重点是培养生产和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初中级的技能型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既具有大学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的技术型人才,相比于初、中等教育更强调综合能力的提升。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很多高职院校岗位定位不明确,出现了与初、中职培养重复的情况,仍然把一般操作技能作为培养重点,在专业应用能力的提升方面却不足,造成培养的学生的基础操作技术没有经过大量实操训练的初、中职学生熟练,专业技术掌握程度不高,又达不到企业要求的情况。

1.3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不能满足企业实际需要,部分课程和教学内容往往是参照同类院校课程或本科来设置的,没有与学生实习就业的主要企业、地区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而且课程及内容相对固定,不能及时更新,造成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技能应用到企业。

1.4 实训设备不足

实践是职业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进行数控教学必须要有相应的数控设备。而数控加工及检测设备相对于其他教学设备,价格和维护成本较高,而且更新速度很快,使得学校购置设备数量、种类有限,造成学生独立进行实践操作的时间较短,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5 专业教师匮乏

因市场对数控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增加,很多高校都加大了培养数控专业技术人员的力度,但培养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的数控专业教师的难度却很大,使得数控专业教师严重不足。现在很多高职院校担任数控教学的教师主要是新招聘的大学生以及由机电类专业转行过来的教师,往往实际操作经验不足,数控专业理论知识也不系统,严重影响了数控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1.6 校企合作力度不够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一种非常有效的合作方式,可以实现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以下一些问题:①校企合作的企业质量参差不齐,对学生能力培养作用有限;②真正让学校培养的学生直接参与到生产难题解决、科研项目攻关及企业技术革新等工作当中很难,因为刚毕业学生的实际技术能力及工作经验都很欠缺,且企业一般都有这方面的人才,往往只把高职学生作为一般劳动力,不愿意花心思去培养;③双方互动不够,很多时候从合作的策划、组织、问题的解决都是由学校单方面来做。校企合作很多都停留在表面,主要是解决企业劳动力紧缺及学生的企业实习问题,深层次的合作没有进行,如开展企业项目攻关、科研课题调研及教师培训等。

2 数控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2.1 分析生源特点

在现行的国家招生政策的规定下,多样化的生源结构是高职院校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同一专业内的不同生源,文化基础、职业技能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情况都有所不同。以课程为例,如制造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机械制图”中的内容,职高生及中专、职中生在职高以及中专已经学习过或学习了一部分,而普高生没有学过;公共基础课程“工程数学”中的内容,普高生在高中时已重点学习过,有较好的基础,而职高生及中专、职中生虽然也已学习,但大部分学生掌握的较差,导致在学生培养方案制定及教师授课方面出现问题。以“机械制图”课程为例,如果开设该门课程,职高生及中专、职中生在职高以及中专已经学习过,再去学习学生没有积极性,如果不开设,因为后续课程需要这方面的知识,普高生很难进行后续课程的学习。为保证培养效果,需从学校的现有情况和生源特点上寻找办法。

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生源类型学生的数量,采取相应的方法去解决。如果同一专业招收的各类学生人数较多,可以将同一生源类型的学生单独组班,或相近生源类型的学生合班,并针对这一类型学生的学情制定对应的培养方案,这样学生的特点类似,不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弥补不同学生之间知识、技能的差异,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也不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果同一专业招收的各类学生人数较少,没有单独成班或相近类型合班的条件,那可以尝试采取“课程+兴趣小组”或“课程+专业社团”的方式,除统一的课程以外,以兴趣小组或专业社团作为补充,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可以成立兴趣小组或加入专业社团,安排专门的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制定培养计划和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发挥自身优势,有针对性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

2.2 明确岗位定位

对学生主要就业的行业、区域进行深入调查,掌握该区域内行业技术及发展趋势、人才结构现状、不同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岗位对工作能力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要求、现有课程在企业实施情况以及毕业生就业时间长短等情况,通过分析研究,准确定位,确定适合高职学生的工作岗位及相应的工作能力。

根据生源情况确定培养方向。针对高职学生生源多样化的特点,确定培养方向,发挥不同学生知识及技能优势。对于有一定理论知识基础、综合素质较高,但动手能力不强的普高生,可以重点向理论要求更强的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培养,侧重于培养数控编程、工艺设计等方面的技能;而对于动手能力较强,但文化基础薄弱,综合素质不高的职高生及中专、职中生,可以重点向动手能力要求更强的生产岗位培养,侧重于培养数控加工、设备维修等方面的技能。根据生源特点确定不同的培养方向,在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不同生源类型学生的优势,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出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2-3]。

2.3 深化教学改革

按照学生培养目标,优化和整合现有课程,建立适合高职学生的课程体系,编写对应校本教材。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以“必须、够用”为度,重点突出与操作技能相关的专业知识,并配套设置相关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习效果。定期召开专业研讨会对专业培养目标及开设课程进行研讨,根据行业发展及时进行调整。

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将企业技术人员和行业专家加入到现有教材的修订团队当中,根据对企业的实际需求、行业发展等方面的分析,开发出符合企业实际生产需要的数控教材,使培养的学生能更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革,改变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按照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的指导思想,采用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具体、完整的工作过程中,掌握企业工作的方式方法,增强学生对企业工作环境适应性和解决工作当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4 合理建设数控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作为训练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实践技能等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在学生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很多学校都面临着建设经费不足的问题,怎样才能把有限的经费合理配置,选购到适合学校的教学实训设备,增加学生的实训机会和提高学生实训效果,是摆在实训室建设中一个困难的问题。建议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行业发展情况选购有代表性的实训设备,以小型、通用型数控机床为主,适量选用高档机床,选购的设备应功能齐全,尤其是数控系统。而且可通过充分利用数控教学仿真软件和企业实训实习的机会加强实践教学。

2.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采用以老带新的形式,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作用,利用老教师丰富的教学及实践经验对年轻教师进行培养;邀请企业、行业专家来校进行讲座或讨论活动,带领专业教师一起进行数控课题研究等,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技能。

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参与技能大赛、专业技能培训、企业挂职锻炼等活动,通过与企业、行业专家、相关院校进行交流,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聘请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和具备实践能力的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参与教学过程,尤其是实训实习指导,加强实践教学。

2.6 推进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要能够良好发展,国家、政府和企业的支持与配合至关重要。目前,国家积极鼓励校企合作,制定了很多支持政策,但相应的政策制度及法律保障不到位,很多时候校企合作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企业缺乏合作办学的动力,学校自己组织实施,既是策划者,也是组织者,同时也是问题和困难的主要解决者,校企合作推进难度很大。因此,国家与地方政府应尽快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保障校企合作能够健康快速发展。

校企合作以校企“双赢”为目标,因此,应明确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合作过程中,双方应就市场需求、人才规格、专业方向,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培养规模等方面加强沟通,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协调机制。

学校应转变办学理念,根据市场及企业需求情况主动对教学体制进行改革,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和实习就业企业实际的校企合作模式。根据市场、行业的发展趋势[4],有针对性培养人才,不断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培养出技能强、素质硬、符合企业需求的技术人,真正解决企业的人才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社会、企业的信任与支持,提高企业参与教育培养人才的积极性,把校企合作工作做成校企“双赢”的项目。

3 结语

总之,随着中国制造业不断发展,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多,综合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企业认可的合格数控技术人才,是每一个数控专业技术人员培养者需要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需要围绕培养目标从多方面入手,结合实际不断调整,进一步促进教学工作的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数控专业技术人才。

猜你喜欢

生源校企实训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两类生源高职生的比较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①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