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完善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探讨
2022-11-15宋彦平
宋彦平
(南京软件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12)
会计监督职能,也就是会计控制职能,就是监督检查特定主体经济活动、会计核算的合法性以及真实性。国有企业属于国家资产经营者,管理资产属于国家所有,管理目标是优化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国家战略结构、发展国有经济,实现资产保值。因此,建立健全的内控机制、完善会计监督体系,也是实现国家资产管控目标的关键策略。从企业内部发展角度进行分析,优化企业会计监督机制,可以保证资产、资金的安全性,还可以避免出现国有资产流失风险,确保会计信息全面性与完整性,并为国有企业做出经营决策提供关键信息来源,做好全面会计监督工作,避免产生违法违纪行为,优化与建设会计监督机制。
一、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建设现状
(一)缺乏切实有效的内控机制
国有企业建立切实有效的内控机制,主要是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落实制衡管理机制,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独立性,保障资产安全性,通过开展合法经营管理活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基础目标。国有企业的会计监督核心职能,就是遵循各项会计准则,做好经济业务会计核算的工作,保障信息真实性。实施科学化的内部会计监督,需要以健全的内控机制为核心,对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促进会计监督工作顺利推进。就现状而言,首先,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对内控工作认知不全面,有些管理人员认为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就是制定一套内部管理制度,约束管理者的行为与权力,限制决策行为,缺乏激励机制,导致综合管理效率降低,对后续的运营活动开展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有些企业管理层存在仅仅关注生产经营任务达成情况、经营目标增长情况,忽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风险管理工作的情况[1]。其次,国有企业长期存在政企不分的情况,监督管理职责不清晰的问题较为突出。虽然国有企业根据各项法律法规、企业章程,建立企业治理结构体系、议事规则,形式上区分了经理层、监事会的核心职责与权限。但在执行的环节中,一般都是总经理复杂管理,政府部门任命经理层成员负责管理工作,监事会流于形式,很难落实完善的职责分工、制衡体系,这种内控环境不利于达成基础的国有企业会计监督目标。内部审计监督属于内控五要素的关键位置,国有企业没有发挥出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效用。做好内部审计监督的工作,主要就是促进内控制度顺利实施。虽然有些国有企业根据组织架构的基本要求,设立了内审部门,但是管理人员存在忽视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情况。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无法保障,仅仅是对日常工作进行审计跟踪,也没有通过会计资料透视经营业务,无法展示出真实存在的内控缺陷问题,与内部审计监督的初衷相背离。
(二)忽视会计监督职能
国有企业的会计核心职能,主要体现为会计核算职能、会计监督职能。财务人员做好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和简单审核工作。年度终了,利用外部审计的方式,达成基础的会计监督目标。由于外部审计存在固有限制,会计监督方式滞后,监督模式较为被动,无法达成核心的会计监督目标。有效的会计监督工作,主要是对风险问题进行把控,通过经济指标分析、成本费用测算、税收风险评估等要素分析,提供可行方案,促进管理人员做出合理的经营决策,对经营活动的合规性与合法性进行监督[2]。此外,国有企业外部审计的成本属于必要支出,许多国有企业都以完成外部审计作为实现会计监督目标的关键,需要减少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岗位、内部会计监督层级,出现内部会计监督职能被弱化的情况,相关人员忽视实际的会计监督职能,导致会计监督作用无法发挥出来。
(三)内部会计监督主体缺乏独立性
我国在会计法中明确提出,会计人员、会计机构需要结合会计法的各项规定,做好全面的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实际工作中,企业会计人员、内部会计机构属于公司重要岗位、重要职能部门,会计监督职能的全面落实,可能存在许多矛盾问题。首先,国有企业的会计人员、会计机构作为企业管理的关键部分,需要维护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为企业管理服务,从而协助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其次,会计人员、会计机构是会计法的关键监督主体,需要依法做好经济活动、会计核算监督工作。所以,会计人员、会计机构独立性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对会计监督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
(四)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基于国家经营体制优化、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国有企业的经济活动呈现出了复杂多变的形式。会计人员在履行会计监督职能的时候,需要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过硬的职业技能。现阶段企业会计从业人员中,存在人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基础会计人员数量较多、复合型人才缺乏的情况。加上企业缺乏对会计人员的有效激励,会计人员的工作态度不积极,甚至引发人才流失的风险问题,无法顺利履行会计监督的核心职能。
二、完善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有效建议
(一)提升管理层对会计监督工作重视程度,创新监督方式
国有企业的领导层要进行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形成良好的经营管理意识,不要将会计工作仅视为简单的记账工作。从人力、财力角度,支持会计工作顺利开展,创设良好的工作氛围,提升对会计工作的关注度,并将会计监督管理的实际作用发挥到最大,促进各项经济活动开展,提高经营效率。在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转型发展的背景下,会计监督职能也从原先向监管人员负责,转变为向出资人负责,会计监督关注股东的实际利益,提升监督效率与质量,顺利履行会计监督职能。在创新会计监督理念的基础上,优化监督体系。首先,国有企业需要紧跟企业改革转型发展的方向,对会计监督存在的矛盾问题进行梳理,创新会计监督核心理念,落实现代化的财务管控体系。尤其是规模较大的国有集团企业,更需要转变传统分散式会计监督模式,合理化地利用云处理技术、大数据技术,实现集团集中管理目标,确保获取真实的财务数据,保证日常会计监督管控工作落实到位[3]。其次,国有企业需要根据制定的制度需求,进一步优化法人治理结构体系,了解会计监督的实际权责关系,搭建互相监督制衡的监督机制,为企业顺利开展会计监督工作提供相应的支持。国有企业会计人员需要加强学习,积极探究会计监督职能,了解其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作用,并落实到全面管理活动中,将会计监督在管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凸显出来。例如,国有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需要为管理层提供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评的数据,促进会计监督融入各项管理活动中,促进国有企业高效使用资金,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
(二)将日常会计监督工作融入内控体系建设中
国有企业做好会计监督工作,是促进内控制度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两者不仅是相互依存、互相辅助的关系,还具有共同的监督目标。因此,国有企业需要将会计监督的职能发挥到最大化,与内部控制工作互相配合,实现与其他监督机制联动发力,促进会计监督效用渗透到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注重风险点的控制,确保各项管理活动互相沟通、互相监督,从而全面优化内控体系的建设。国有企业为了顺利达成这一目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出管控策略:第一,适当加大企业内控制度建设力度,遵循新会计准则、会计法等规定,结合企业自身情况,优化会计监督体系建设,夯实会计核心工作职能,并推进会计监督工作的外延,使其他职能部门人员了解会计监督的内涵。在建设内部控制制度的时候,需要参照企业颁布的内控基本规范,并遵循适应性、重要性的核心原则,加强企业关键业务、重要环节的把控力度。对于相关会计监督制度设计来说,不能仅关注会计核算的工作,而是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核算载体,了解企业目前经营活动的真实现状,对企业经营目标、经营行为进行总体把控,使企业朝着合法合规、完整真实的工作方向发展,确保会计监督质量显著提升。第二,促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工作顺利开展。因为内部审计属于会计监督的再监督工作,做好完善的内部审计工作,可以促进国有企业监督工作实现高质量、科学化发展目标[4]。要想提升管理成效,企业就需要设立单独的内审机构,保证内审工作的独立性,同时还需要搭建高素质内部审计人才队伍,并推行与合理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信息网络平台,促进内部审计监督工作顺利开展。
(三)提高会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
国有企业做好会计核算工作,需要对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把控,开展全阶段、动态化的管理与价值监督工作,促进各项经营活动朝着正规的循环轨道推进。为了顺利达成这一基础目标,除了需要保证会计核算数据的准确性与真实性,还需要一支专业性强的高水平国有企业会计队伍。基于此,企业需要更加重视会计人员专业能力提升工作,注重在职会计人员后期继续教育工作、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创设良好的财务知识学习氛围。会计人员需要主动学习与掌握新财税知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丰富自身工作经验,优化综合专业知识体系,成为现代财务管理者,尽快适应国有企业会计监督的核心要求。此外,会计人员执业独立性,也是切实提升会计监督质量的关键。国有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薪酬奖惩、考核工作,不依赖于会计监督对象公司的领导人员,而是保证会计人员执业独立性,才能切实发挥会计工作的核心监督职责。而对于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来说,可以建立集团公司会计委派制度,并针对委派会计目标进行奖惩管理。若会计人员尽职尽责的完成履职目标,就可以获得更高的薪资待遇。采用这种方式,引导会计人员履行监督职责,促进会计监督工作的高效率、高质量发展。
(四)明确岗位人员职责,健全奖惩制度
国有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奖惩体系,并针对为企业经营活动做出巨大贡献的员工,提供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等,针对会计、内审等岗位的失职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利用权责清晰、指标明确的考核体系,优化国有企业内部资源,吸引更多专业能力突出、有抱负、有责任感的青年投入到国有企业发展进程中。在做好会计监督工作的同时,优化企业内部结构体系,促进长效发展目标与各项监督工作相融合,使经济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国有企业完善会计监督体制,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合理化设置人员岗位,落实岗位不相容分离机制,对各个流程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优化分配,保证各部门职能互相补充、互相制约,相互分离[5]。对于关键事项的经济决策与分析来看,要优化监督体系,梳理内部审计程序,才能避免出现数据造假事件、经济犯罪的风险问题,为相关人员提供真实的会计参考信息。国有企业在优化内控监督机制的基础上,要提出切实有效的内控方法与策略,做好规范化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地激发会计监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逐步优化与落实内部监督控制制度。
三、结束语
国有企业除了做好内部监督工作,还要接受外部监督,主要包括证券监督管理、税务、审计、财政等部门的政府监督,债权人、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监督,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监督,但是外部监督机构职能不同、监督重点不同,存在一定局限性。所以,国有企业要将会计监督职能充分发挥出来,优化监督机制与内控体系,将会计监督与企业发展相融合,顺利达成基础的会计监督目标,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基础目标。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发挥核心监督的职能,优化法人治理机制与监督体制,共同支持与配合开展各项会计监督工作,促进会计监督融入全面内控体系建设环节中,强化监督控制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