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闻采访与写作
2022-11-15熊兴佳
□熊兴佳
随着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信息时代。新型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促进了新闻采访以及新闻写作的优化。纵观全局,主要的变化在于获得新闻素材的路径得以拓展,从而增强了新闻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提升了新闻传播的速率。传统新闻采访模式主要强调人和人之间的沟通,记者达到所在媒体的报道要求即可,通过对新闻采访素材的整合及分析,将新闻呈现在报纸、广播和电视等多种媒介上。而在媒体融合时代,记者采访的内容更加全面、具体、丰富,信息的展现方式越来越多元。
一、现阶段我国新闻采访及新闻写作现状
1.融合媒体背景下新闻采访及新闻写作发生的改变
媒体融合给新闻媒体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新闻采写人员需掌握新的信息技术,及时进行新闻的传播。这是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新闻记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采访、写作能力,熟练掌握采写技巧,从而为受众提供更加真实、准确、全面的新闻信息。
比如,现在很多记者都习惯通过网络进行视频采访,或现场采访结束后,立即写作稿件、编辑视频,将新闻实时传输出去,这些都说明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访及新闻写作发生了改变。
2.新闻采访及新闻写作的发展趋势
以往新闻采集、制作、传播的过程比较复杂。首先是新闻记者到达实地,对采访对象进行面对面的访问,采集信息,记录在采访本上,或者拍摄现场图片、视频。接着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全面的、多角度的分析、整合,以严谨的态度进行写作,必要时需要补充采访,进一步核实细节,确保信息的准确性,稿件提交给编辑,经过层层审核把关后,才能进行新闻的传输。
而在媒体融合以及互联网+时代的新形势下,受众接收新闻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基于此种情况,以往信息制作、传输的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新时代。在新形势下要着力提升新闻记者专业素质,不断升级媒体采编技术,优化采编流程,提高采写新闻的效率,增强新闻传播效能。
二、新时代下促进媒体融合的因素
1.人们对新媒体的需求日益提升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在稳步提升,大量的电子信息设备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与乐趣,电子设备的出现逐渐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递模式,让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了解到各种信息。时效性较差的传统媒体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当可选择的平台逐渐增多,人们希望接触到更多样的信息表现形式。这无可厚非。
传统媒体之所以未被时代淘汰,自然也有原因,它有独特的优点,因此应当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进行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媒体融合的含义不仅仅是单纯地让二者携手合作,更是要从媒介功能、资源共享、人员协作等方面来促进二者的融合。融媒体的一大特点就是包容性较强,新旧媒体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促进全面融合,不仅仅是简单捏合在一起,更是要保证融合质量,二者融合起来起到1+1>2的效果,从物理反应变成化学反应。
2.融媒体与新时代的发展道路更接轨
新时代的到来使得媒体行业有了新的发展方向,而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于一身的融媒体就成为媒体行业的顶梁柱,这是时代的必然选择。如今我国正处于大数据时代,大量信息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价值也具有了更多的商业属性。为了帮助人们更轻松地获得需要的信息,改变传播模式就成为媒体行业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虽然传播模式发生了改变,但是传播目的没有变,都是为了让人们及时获得更多的权威新闻信息,提高民众对新闻的了解程度。为了确保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真实性,融媒体需要进行全方位的信息获取与认真的识别,而这一点是传统媒体所擅长的。在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要发挥自己这方面的优势,在大量的信息里面筛选出合适的新闻并公之于众,保证信息的全面性与真实性。
新时代,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与制作者,因此有必要提升国民的媒体素养,抵制用虚假新闻博眼球的行为。融媒体兼具传统媒体的公信力与新媒体的高效率,是符合新时代发展趋势的媒体,其优势肉眼可见。
3.融媒体能够产生更为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融媒体的优势毋庸置疑,结合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点,再加上其载体的优势,能够让人们更方便地了解信息,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使人们与世界的关联更加密切。时代车轮滚滚前行,融媒体倡导的就是让人民群众参与到传播活动中来,享受融合媒体带来的信息盛宴。而融媒体的出现丰富了信息内容,拓展了信息传播渠道,能够实现传播效能的最大化。新时代就是信息的时代,信息也是一种财富,融媒体能够让这份财富体现出最大价值。
三、我国媒体发展的现状
1.传统媒体无法满足新时代人们的需求
如今的社会环境较为复杂,信息化社会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出现了变化,信息传输渠道变得更多,信息传播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尤其是依靠互联网传播能够实现传统媒体所不能实现的很多事。新的媒体不断冲击着传统媒体的地位。由于传统媒体的局限性较大,在互联网新媒体的不断挤压下,想要站稳脚跟,就得主动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在媒体融合中发挥出自身的作用,稳定自身的地位,避免被时代所淘汰。传统媒体通常将采集的信息记录在实物载体上,依靠文字、声音、图片传播。过去信息技术不发达,电视并不普及,更别说拥有手机、电脑了,人们大多只能依靠报纸来获取信息,看电视都称得上是少有的娱乐活动。而新时代到来后,人们有了更加方便的随身设备,买报纸的人少了,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也无法避免地受到了打击,想要延缓自身的衰落,就要以现代的眼光改造自身。
2.传统媒体的劣势非常明显
与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的劣势非常明显,从传播渠道到传播效率都比不上新媒体,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内容的专业性。以电视为例,央视《新闻联播》是家喻户晓的电视新闻节目,播出至今从未停过,是极具影响力的传统媒体新闻产品之一,有较强的品牌号召力。但《新闻联播》不足之处就是播出时间都是固定的,这就意味着人们需要在固定时间观看,不太方便。而新媒体利用网络平台,信息传递速度极快,可以弥补传统媒体的不足,因此二者相融合才是最有效的措施。
四、新闻采写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优化措施
1.丰富采访手段,守住看家本领
要实现多媒体报道。在媒体融合的新形势下,既要应用传统的采访手段做好新闻素材的速记和拍摄,也要学会应用新型的采访手段,以视频、音频、图片、文字、数据等多种形式报道新闻。在新闻采访中注意创新采访视角,满足多媒体传播的要求。在正式实施新闻采访之前,要掌握不同媒体新闻传播的差异性,做好周密计划和周全考虑,制定好采访方案,抓住最关键的素材细节,切忌主观臆测性地开展采访工作,否则将会导致新闻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客观性受到影响。
随着媒体融合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布局新媒体。新闻不再只见诸报纸和电视,它有了更多的呈现载体: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但对于传统媒体来讲,内容始终是核心竞争力,优质、真实的新闻内容向来都是传统媒体吸引受众关注的关键。从传统媒体的实践来看,好的内容永远不会被新兴业态所抛弃,反而有了更旺盛的生命力。所以传统媒体记者不能丢掉自己的看家本领,应坚持以内容制胜,做精做强“内容+服务”,助推传统媒体内容战略布局,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比如,传统媒体开设了短视频平台账号,但其不能靠一味转载别人的视频吸引流量,而是要坚持以原创新闻短视频为主。谁拥有了优质内容,谁就拥有了市场,内容审核是传统媒体的“生命线”,它决定着用户看到的视频内容的质量,体现了媒体的价值取向、经营理念和用户定位。在融媒体时代,优质内容必须符合三个条件:用户喜闻乐见,内容丰富且雅俗共赏,传播正能量和弘扬主旋律。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辅助内容审核,可以提高审核效率和准确性。但优质内容仅靠技术上的审核是不够的,人工审核也必不可少。
2.随时待命,保持工作激情
新闻的“新”,体现在它的新鲜度和时效性上。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人人都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者,因此作为专业新闻记者要更快地到达现场,更迅速地获取新闻线索和素材。记者要尽量时时刻刻携带便捷的移动采访设备,以便随时接受采访任务。记者也要密织人脉网,交更多的朋友,培养更多的线索人,拓展新闻信息获取渠道,提升采集新闻效率。
3.提高新闻采访的针对性
新闻记者要想使新闻采访有更理想的效果,就要对新闻传播目的有明确的认知,提高新闻采访的针对性。在采访前,可以通过网络征求目标受众意见,收集、分析他们的阅读偏好,围绕受众需求去设计采访提纲,不做无意义的提问。
4.运用好云采访、云直播手段
手机联网、多地同步、多屏合一、云端互动、实时直播,这些都是新的采访、传播手段。
比如,2020年,人民网《两会云客厅》搭建虚拟演播厅,代表、委员“一键入厅”,与主持人实时对话;《代表委员云调研》让代表、委员与网友实时连线互通;《两会夜归人》通过“连麦”开启直播……为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需要,人民网以创新应对变化,推出了一系列重磅的“云采访”栏目,从“面对面”到“屏对屏”,不一样的“云端约会”给网友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为开播《两会云客厅》,人民视频利用5G低延迟、高画质、强互动的技术手段搭建起一个虚拟演播厅,通过三维实景建模、平面动画结合实景拍摄的线上立体虚拟场景,让代表、委员和专家学者不受场地制约,实现“一键入厅”,与主持人进行实时对话。在传播阶段,运用交互技术推出含场景、海报、视频等丰富素材的H5产品,用户可直接收看节目。“画质清晰、流畅,声画同步。”关注并收看了《两会云客厅》的著名学者曾祥敏告诉人民网记者,节目创新了制作与传播形式,通过远程方式多角度采访与主题相关的政府工作人员及学界和业界专家,这种“云端对话”打破了信息传播的时空局限性,节约了时间成本,增强了大家的“共同体意识”。“节目运用5G和可视化技术,综合了图文、视频、动画等形式,丰富了用户的视听体验,推动了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5.加强使命意识,构建多层次立体化产品创新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新闻记者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积极改进创新,不断提升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积极探索媒体融合发展之路,借助科技手段大力推进新闻传播创新,构建多层次立体化产品创新体系。要努力做到“三个加强”:在思想上加强使命意识,在实践中加强探索意识,在方法上加强创新意识。
比如,在写作和传播手段上进行创新探索,推出“动新闻”“数据新闻”等一批新栏目,用动漫视频短片和图表漫画的方式,对严肃新闻进行更为鲜活生动的解读。新闻记者也要学会动手制作H5、全景VR,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传播。
6.具备精品意识和匠人精神
新闻记者不可有浮躁之气,要沉心潜力,在打磨精品中赢得口碑。新闻舆论工作如果不讲求艺术性,就不可能实现传播的有效性。采写新闻报道,只有做到精品意识加匠人精神,才能像精彩的电影大片那样,以唯美的音画、引人入胜的故事、发人深省的主题去赢得受众、赢得口碑。在媒体融合时代,传统媒体记者必须掌握最新的传播技术。比如,要学会用手机直播,研究如何利用手机进行全景拍摄,如何在直播的时候与受众适时进行互动,在采访现场如何利用手机等移动媒体终端进行拍摄,如何把内容分发到官方网站、手机APP、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可以说以记者采访现场为圆心展开一系列工作,记者得有三头六臂,没有技术加持是无法胜任新任务的。
在人人都拥有麦克风的时代,对新闻人专业素养和能力的要求更高了,对新闻传播人才的政治性和专业性的要求也更高了。记者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生产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实现有效的价值引领,时刻绷紧新闻舆论“阵地意识”“堡垒意识”这根弦,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让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彰显生机和活力。
五、结语
总而言之,新闻采访及新闻写作是媒体记者的基础工作。媒体融合时代下,新闻记者要根据时代发展新趋势,结合受众的新需求,创新新闻采访形式,掌握新旧媒体融合的技巧。在今后工作中,将砥砺前行,以创新促发展,力争闯出融合发展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