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有声读物的录制

2022-11-15□高

记者摇篮 2022年4期
关键词:麦克风读物

□高 远

自2000年以来,互联网产业在我国不断普及推广,人们的阅读方式也逐步发生转变,从阅读纸质书籍发展到看电子书,网络时代的来临更是让有声读物这一产业实现了“重生”。

不难发现,近年来有声读物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并迅速占领数字出版市场,发展势头愈来愈盛。在我们熟知的几大有声平台,如喜马拉雅、蜻蜓FM、懒人听书、荔枝FM等,受众能听到的早已经不仅限于音乐和广播。除各大音频平台之外,阅读应用、视频网站甚至是传统出版行业也都尝试进入有声书市场。有声读物刚一上市即发展良好,用户群体日益剧增,“听书”瞬时成为现代生活中主流的阅读方式之一,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到耄耋老人,都是各大有声平台的“忠实听众”。

一、设备的选择

很多从事声音工作的朋友,虽然经常接触一些录音软件与硬件设施,但是真正能做到深入了解这些软硬件设备具体工作原理的并不多。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进行有声读物创作时,首先需要的就是对现有的或是即将采用的录制设备有所了解。如今声音工作者常用的麦克风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电容麦和动圈麦。两者结构和原理皆不相同。

根据笔者个人经验,如果录制环境比较理想,房间混响(后简称“房混”)与能影响录音的杂音较小,则可以选择收音效果灵敏的电容麦来更好地放大自身声音特点,提升作品质感。

电容麦按振膜的大小不同分类。“大振膜”表示振膜直径为1英寸或更大;“小振膜”表示振膜直径为0.5英寸或更小,而对于中型振膜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大振膜麦克风的优点是声音还原度高,语音细腻柔和,噪声小,适用于录制人声。缺点则是因为其内部硬件非常精密,容易损坏,且易受口水、潮湿等因素影响,所以保养成本较高。

小振膜麦克风优点是在中高频区有良好的清晰度、灵敏度,日常保养相对简单,对环境适应性强,常用在现场或者语音收录。而缺点是灵敏度较低,在录制的过程中一般含有较多的气流声,其润色修饰功能要比大振膜和中振膜话筒略逊一筹。

关于中振膜麦克风的概念,目前业界也存在较大争议,到现在也没有明确的标准来定义振膜直径的具体范围。而从严格的专业角度上来看,一般定义振膜直径在0.625英寸至0.75英寸之间的麦克风即属于中振膜范畴,这也是目前行业间默认的中振膜麦克风的定义范围。中振膜麦克风的振膜直径介于大振膜麦克风与小振膜麦克风之间,其性能也介于两者之间,收音效果相对小振膜麦克风来说更加圆润饱满,更添醇厚质感。

如果录制环境相对嘈杂,房混较为明显,就需要选择自身有一定抗干扰能力的动圈麦作为录音设备,这样录制出来的声音作品才会相对清晰干净,不会过多地收入其他杂音,从而达到有声书录制的基本要求。通常来说,动圈麦效果较好,人们常见的晚会主持、现场演唱等使用的较高级的设备绝大多数都是动圈麦。动圈麦优点突出,厚实的金属外壳使其更加耐用,与其他麦克相比,动圈式麦克风性能稳定,有时无需直流作业电压,所以有很多动圈麦是无线的,操作简单方便,自身噪声较小,指向性佳,不会收入过多的杂音,也不会因为断线导致故障,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空间、舞台的限制。当然,动圈麦也有一定的缺点,其中比较明显的就是它的收入的声音细腻程度不及电容麦高,传播范围、声音频率采集的情况也不如电容麦效果好,灵敏度相对较差,反应较慢。

二、如何挑选作品

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作品。我国早在1994年就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有声书的发行。在其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从业人员较少,大量作品突然涌现,导致出现了很多“文不对题”的作品,即声音创作形式和作品本身风格有差异,影响受众收听享受。随着有声读物市场的不断发展,从业人员的数量和专业性不断提升,各大平台对有声读物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如果是初次接触有声读物创作,首先要了解自身的声音条件,这样才能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作品。例如:如果发声位置偏前,音调较高,可以选择少儿类、科普类等内容活泼、形式新颖的作品;如果发声位置偏后,音调较低,可以选择历史类、人文类等内容厚重、有年代感的作品。有稿播音创作不能偏离自身的声音特点,本末倒置。

三、对作品要有深刻的理解,实现以情感人

由于需要录制的作品往往字数较多,工期较紧,几乎没有足够的时间可以静下心来通读全文、细细揣摩作者的意图。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学会一些技巧方法,比如通过了解作品创作背景、查阅作品内容概览及相关资料等方式,让自己快速了解作品、理解人物。在录制中,只有让自己进入角色,时刻保持第一视角来观察作品,仿佛身临其境,才能融入其中,进行从文字到声音的二次创作。只有沉浸在作品内,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声音状态,自然而然地模仿、创作出符合作品情境的声音、语气等。

比如在录制儿童读物《彼得·潘》时,需要让自己置身于童话故事中,仿佛真的看见了彼得·潘,在部分章节中感觉自己就是小飞侠,带着故事中的人物自由地飞翔。这时声音很自然地就表现出发音位置偏前、音调活泼,也就符合了录制童话故事的要求。

四、要科学地有技巧地发声

有声读物的播读不同于以往工作中的有稿播音。有声读物录制形式一般包括旁白、男女主角、男女配角。声音位置和状态会随着角色、时空的变化不断地发生改变。如果是初次录制或者经验还不够丰富时,应尽量选择“旁白”形式来增强自身的感受。初学者往往受内外的多种因素影响,语速快、声音虚,节奏感不强,往往“情不达意”。在播读作品时,如果一味地追求技巧也会导致录制的作品不尽如人意。这样的作品经常被听众批评为“假”“做作”,无法带动听众的情绪。只有气随情动、声随情变才能真正给人以代入感。因此声音弹性、气息的训练尤为重要。在进行声音弹性练习时,我们要有综合运用的意识,做到有感而发,情动于内发于外,要根据内容具体表达,不要只注重形式。对于声音弹性的把握不要为高而高,为强而强,以情造声,否则就本末倒置、误入歧途了。

在练习发声的时候,应多注重技能的练习,包括绕口令、贯口、快板书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选择练习稍长的句子、诗词、歌词、寓言故事等,巩固强化播音主持的发声训练。日常的训练可以逐步加大练习的难度,多选择富有情感、情节清晰的作品,例如内容相对完整的短篇小说片段。这些情节跌宕起伏的文章可以很好地锻炼声音的可塑性,并在诵读的过程中发现吐字发音残存的小问题,使声音指向性更强、更完美。这样系统地练习一段时间之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就可以再选择难度更大的文章来练习声音的适应性,比如一些情感丰富的台词、经典话剧的片段等具有不同感情色彩的文字,让自己的声音做到“声情并茂”“引人入胜”,为有声读物的演播打下坚实基础。

无论诵读什么类型的作品,除了基本功扎实以外,还要做到“字字有依据、句句有感情”,把自己完全带入到作品中,不断强化专业技能。

五、有声读物播讲存在的误区

1.过于机械化,忽略情感的表达

有些人在演播有声读物时过于“一本正经”,虽然我们强调吐字归音要相对工整,但在实际操作中切忌机械理解,应该根据文章题材、内容和感情色彩的不同,有计划、有规律地运用吐字归音的技巧,不要过于强调“字正腔圆”而忽略了正常表达中语音语调该有的高低起伏、跌宕变化,要时刻记住:吐字归音固然重要,但表达的需求是第一位的,不要走入只顾发音、不顾表达的误区。

2.过分追求速度,缺乏“对象感”

有些初学者为了追求时长,时而过分地拖延语速,节奏拖沓,让人听了昏昏欲睡,时而语速过快,让人不知所云。这样的演播往往语气平淡、毫无生机,缺乏对象感。对象感不是单单设想对象的一般情况和个性要求,还要解决好传者与受众的关系问题。他们之间是息息相通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传者不能“居高临下”“装腔作势”,也不能迎合媚俗。

3.刻意、过分强调特殊音色

有很多人主观地认为声音明亮、厚重,甚至“气泡音”“金属音”“娃娃音”才更好听,于是在日常练习或演播中就习惯捏着、提着嗓音,乐此不疲。前面我们就强调过,任何违背自身声音条件和特点的方法都是不可取的,在播讲有声读物时,我们只需要在日常用声的基础上加强声音控制,确保吐字发音标准,音色自然真实,切忌过度塑造声音或人为改变声线,刻意强调的音色会显得特别生硬,听起来不舒服、不自然,缺少圆润、柔和的元素,反而弄巧成拙。

4.虚声过多,声音的表现力大打折扣

有一些主播非常擅长运用虚声,在很多作品里过多地使用虚声,而这些作品往往呈现出气多声少、虚多实少的问题,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表现丰富的情感,实则不然。过多的虚声会限制声音原有的表现力,让听众觉得略显单调,如果是男性主播更会让人感觉阳刚不足,甚至会过于油腻、做作。真正好的作品一定要虚实结合得当,这样才更加富有情感色彩的变化,才有利于增强声音的表现力。

5.过度练习,急于求成

声带就好像是一台高度精密的机器,用嗓过度很容易让这台机器“罢工”,具体症状有声音嘶哑、充血、甚至失声。严重的可能会长期发炎、脓肿导致声带小结或息肉。所以在日常的练习或播讲中,每个人都应该量力而行、适当发声,由易到难、由浅至深地安排练习时长和内容,根据自己的能力逐渐加长练习时间,合理控制练习力度。练习时尽量遵循声音从小到大、由低到高、从弱至强的方法,避免过度喊叫使声带受损,要知道,也许一次高亢的大喊就会造成发声器官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用声的持续时间也不提倡过长,音量尽量不要超负荷,对音域的控制也要量力而行,注意用声适度。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嗓音条件,了解声音最舒适的区域,运用合适的音量,再加以正确的方法控制声带,放松呼吸,掌握播音主持发声技巧,控制共鸣,使播讲更加自然,让发声更为科学,为受众带来良好、舒适的听觉体验。

6.缺乏领悟,盲目模仿

有很多初学者在接触有声读物的最开始,喜欢模仿自己觉得“专业”的声音。对于一些名家的有声作品,多多欣赏和借鉴是值得提倡和鼓励的。但是,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正如我们每个人的发音器官都不同。一味地模仿别人的声线,追求自认为“甜美”“浑厚”的音色,不仅有悖于自己本身的生理机能,而且很容易将别人的缺点也盲目模仿了,长此以往,养成习惯,就很难有自己对专业的领悟,也将失去自己的特色。

我国著名播音艺术家齐越先生就多次提出“播音创作不能模仿”的观点。每个作品的演播方式、演播技巧、声音位置皆因人而异,切忌一味地单纯模仿,这一点对初学者或者初次接触有声读物录制者尤为关键。在吐字归音的练习中,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发声原理,鉴别发声位置,从自身出发,提高对声音的控制能力,充分发挥自己声音的长处,在对作品的理解和掌控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风格,这样才能获得进步和提升。

六、要符合大众审美,紧跟主旋律,不能过于标新立异

我们都知道,有声读物的创作不同于电影、电视剧,受众无法通过画面来观察作者创作的人物属性。所以在录制有声读物或者配音时,正面人物的声音一定要光辉正义、义正辞严,声音相对浑厚、沉稳;反面人物的声音则必须要奸诈狡猾、油腔滑调,音色可稍靠前,调值升高。只有这样,受众才能更好地区分角色,分清善恶,从而更好地被带入作品,身在其中,“声”临其境。

现在有一些主播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摒弃专业,违背操守,不仅断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更是给国家和社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对此,一定要引以为戒,决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流量和曝光度而忘却初心、摈弃专业要求、哗众取宠。截至2019年,我国有声书用户数量已经超过4.8亿人,随着受众的不断增加,未来这一数字也必将会不断创新高,我们创作的声音作品一定要紧跟时代主流,弘扬正能量。

七、结语

总而言之,在这个数字化大爆炸的时代,作为声音工作者、大众传播者,我们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同时也肩负着更加光荣的使命。我们应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思想上应时刻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多创作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好作品,进一步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要旗帜鲜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创新,使正面宣传质量和水平有明显的提高。用声音传播正能量,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保持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唱响奋进凯歌,凝聚民族力量,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麦克风读物
GRAS发布新12Bx系列、支持TEDS的测量麦克风电源模块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工会干部案头 读物推荐
喜闻《论持久战》成为“最热读物”
Binaural Rendering based on Linear Differential Microphone Array and Ambisonic Reproduction
基于数字麦克风的WIFI语音发射机
对外汉语分级读物的几个重要问题
讯飞输入法也能离线语音输入
身边的儿童历史启蒙读物——发现《三字经》的别样功能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