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电视记者采访技巧

2022-11-15□张

记者摇篮 2022年4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广播电视广播

□张 烨

一、广播电视记者采访技巧提升的背景和意义

当前,整个媒体生态呈现出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若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就必须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力争为广播电视台制作出更为精彩的节目,提高广播电视台的核心竞争力。在融媒体大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唯有切实提升采访技能,坚持节目以质取胜,才能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

广播电视记者提高采访技巧具有以下几方面意义:

首先,是提升节目水准的重要保障。采访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采访质量,没有高质量的采访做保证,新闻记者难以获得高价值的新闻信息和线索,无法为编写稿件、制作节目提供资料支撑。唯有当新闻记者从采访中获得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才能从中找到好的切入点,制作出别具一格的新闻节目。

其次,有助于拓宽新闻记者的职业发展空间。倘若新闻记者依然固守于原有的采访技能,不仅无法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更不利于今后的职业发展。当新闻记者具备了一流的采访技能,成为媒体领域不可或缺的人,那么新闻记者的价值也会随之增长。

最后,是促进媒体平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媒体平台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从业人员的支持。如果新闻记者都提升专业能力的话,势必会成为一股强大的推动力,促进所在媒体平台的发展。

二、影响广播电视记者采访技巧的因素

据调查,多种因素会影响到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首先,新闻记者主观因素。新闻记者的情绪以及能力都会影响到采访技巧的发挥。倘若新闻记者情绪不良,势必会大大降低采访的兴趣和激情,无法在采访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能力,降低了采访效果。还有一些新闻记者尽管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和激情,但因采访经验及能力不足,所以采访质量不高。唯有当新闻记者具备扎实的采访技能,才能独当一面,通过采访获得重要的信息资料。

其次,广播电视台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广播电视台永远是新闻记者干事创业的强有力后盾。在新闻记者采访过程中,广播电视台要为新闻记者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尤其是在采访条件较为艰苦的情况下,广播电视台更是要对新闻记者予以大力支持,确保新闻记者的采访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最后,被采访人的配合度等因素。采访工作并非是新闻记者单独能完成的,需要被采访人的积极配合。倘若采访过程中,被采访人因为情绪等因素不愿意接受采访,势必会导致采访工作难以顺利进行,最终降低了采访效率和采访质量。新闻记者若要高效完成采访,必须正确把控以上几个因素,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三、广播电视记者应具备的采访技巧

作为一名媒体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采访技巧,才能切实提升采访水平。

第一,新闻记者要有敏锐的感知力。新闻记者唯有具备了敏锐的感知力,第一时间发现新闻事件所含有的报道价值,才会有效出击,从采访中获得重要的新闻信息和线索。

第二,新闻记者要有共情能力。所谓共情能力就是指新闻记者能够时刻站在受众的立场去考虑问题,最终编制出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节目。在融媒体时代,这是新闻记者一项必备的能力。例如,新闻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很多受众更喜欢观看一些接地气的新闻节目,这些节目能够引起受众的共鸣。新闻记者就紧紧围绕受众的这些需求,制作出反映民生、表达民意的新闻节目,帮助群众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第三,新闻记者要有较强的抗压能力。新闻记者的采访工作是一项较为艰苦的工作,尤其是到偏远地区采访时,采访条件相对恶劣,不仅需要长途跋涉,而且采访的难度、编写稿件的紧迫等都会给新闻记者造成无形的压力,这就需要新闻记者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唯有具备了健康的体格、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才会胜任一些较为繁重的采访任务,保质保量完成工作。

第四,新闻记者要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采访工作需要双向沟通,倘若新闻记者没有较好的沟通能力,那么很难在采访中获得重要信息。新闻记者唯有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才能在采访过程中找到较好的切入点,掌握好采访的时机,根据被采访人的情绪来适当调整采访的进度,切实提高采访效率,保证采访的各个环节都不出纰漏。例如,新闻记者在采访某位当事人时,谈到连续多年不能回家过年这一话题,对方情绪出现了波动,潸然泪下,新闻记者赶紧暂停采访,让对方平复一下情绪,待其情绪稳定后,再继续采访。

四、广播电视记者采访技巧提升的策略

鉴于提升采访技巧的重要性,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精准定位自己的问题,对症下药,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新闻记者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

新闻记者最终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在工作过程中一定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切实提升采访质量。首先,新闻记者要有服务精神。新闻记者要始终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工作过程中始终秉持奉献精神与牺牲精神。为了多写几篇优质的稿件,新闻记者就要多深入现场搜集资料,加班加点编写稿件,多消耗脑力去挖掘更好的角度,多策划几个更好的选题。其次,新闻记者要有职业幸福感。一些新闻记者之所以服务意识不强,究其原因是内心的职业幸福感不强。新闻记者要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是一份崇高的职业,不仅能够利用手中的笔来弘扬正义、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还能够帮助更多的人解决困难,合理维权。看到自己编制的节目备受好评时,新闻记者自豪感会倍增,认识到自己的职业价值。最后,新闻记者要恪守职业道德。采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诱惑,新闻记者必须时刻恪守职业道德,坚守正义,不为诱惑所动。

2.新闻记者要提升观察能力与辨别能力

好的观察能力和辨别能力是提高采访质量的重要保障。作为媒体从业人员,新闻记者要从这两方面着手,切实提高自己的采访技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第一,新闻记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新闻记者如同蚂蚁,唯有具备了敏锐的触角,才能在行进的路上获得重要的信息,捕捉到更鲜美的“食物”。每当社会上发生新闻,新闻记者就要第一时间分析该新闻事件的报道价值。这就需要新闻记者对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有一个清晰的了解,随时关注国家的时事动态。例如,某村贫困落后,交通不便,后来驻村第一书记去了以后,因地制宜,发展山楂产业,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新修的村路宽敞平坦,小小村子旧貌换新颜。新闻记者得到这些信息后,及时到该村调查、访谈、搜集资料,最终撰写出《小村的蝶变》一文,经新闻编辑加工制作后播出,该节目备受好评,不仅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认可,也引起了群众的共鸣。

第二,新闻记者要有较高的辨别能力。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与客观性是新闻记者的必备素养之一。有的新闻记者为了搞噱头,达到吸睛之效,会使用一些虚假的信息,夸大事实,不仅违背了职业道德,降低了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也是对党和政府以及群众的不负责任。为此,新闻记者要时刻擦亮自己的“火眼金睛”,杜绝使用虚假信息,对一些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信息要加大核实力度,切实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例如,在采访某位经济学专家时,经济学专家提供了自己学术成就方面的信息,其中有一项是出版《经济学概论和通识》一书,但是新闻记者在网上搜集到的信息是《经济学概论与常识》,为此该新闻记者专程到图书馆进行核实,最终确定了该书名为《经济学概论与常识》,这种严谨细致负责任的态度正是新闻记者所要坚持的。

3.新闻记者要提升应变能力

良好的应变能力是新闻记者提升采访技能的先决条件。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倘若新闻记者不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必然会影响到采访进度和采访质量。为此,新闻记者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第一,新闻记者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遇事不慌、处变不惊、及时作出应对之举是新闻记者的高素质体现。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新闻记者若要掌握如此本领,需要长时间的历练。每次历练之后,新闻记者要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最后立足自身实际情况,总结出一套高效的处事办法。例如某新闻记者采访过程中遇到被采访人不配合等情况,会出现情绪失落、焦躁等现象,最终导致采访无法顺利完成。多次碰壁之后,该新闻记者寻求应对之策,听从心理专家建议,渐渐地掌握了一些处理技巧。

第二,新闻记者要掌握一定的应急救生技能。新闻记者可能会到一些偏远山区或者条件较为恶劣的地域采访,难免会出现身体受伤等状况,这就需要新闻记者及时自救,避免情况恶化。例如,某新闻记者去深山采访“悬崖采药人”,结果不小心被毒蛇咬伤,好在该新闻记者学过排毒、止血、包扎等技能,避免了毒素的扩散。

4.新闻记者要强化创新思维

创新是强大的驱动力,尤其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更是要发挥创新的驱动作用,推动广播电视台的发展。为此,新闻记者要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新闻记者要创新新闻内容。比如,某民生新闻记者采编的内容多为停水断电等琐碎信息,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受众的审美疲劳,为了突破这一瓶颈,新闻记者可以在撰写这类生活服务信息时,转换语气语态,打造服务小灵通的卡通形象,以卡通人物的语言来播报服务新闻,增强新闻内容的新颖性,并采访专业人士,探究近期停电的原因,给受众合理的解释。所提的问题要具有较强的贴近性,增强受众的代入感。

第二,新闻记者要创新采访形式。以往一般采用面对面采访,这种方式会受到时空的限制,效率不高。新闻记者可以丰富采访形式,不仅可以电话采访,还可以微信采访、远程视频连线采访等,这些采访形式打破了时空限制,提高了采访时效性,让新闻记者及时获得更多的新闻信息。

5.新闻记者要站在受众的立场

当前,传媒行业正处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大环境中。随着受众获取资讯方式的变化,广播电视台在“传统阵地”想把故事讲好,越来越难。只有顺应信息时代、全媒时代的变化,开辟全新的传播路径,才能全方位地把故事讲深讲透,赢得受众青睐。新闻记者的服务对象是广大受众,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时代,广播电视台若要提高市场占有率,就必须精准掌握“客户”需求,投其所好,适销对路。为此,新闻记者在今后的采访中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第一,精准定位采访的内容与对象。“写谁谁看、谁写谁看”,一直是让新闻界痛心疾首的一个顽疾。究其原因,主要是采访不深入,甚至根本不去采访,拿来一份材料抄一抄、删一删就交差。不下功夫,不掌握大量的新闻素材,便无法从受众的角度来讲述新闻,自然难以引起受众的共鸣。这样的新闻,何谈亲和力?受众的需求就是新闻记者努力的方向,新闻记者要充分调查,摸清受众的观看需求,根据受众的需求来确定采访对象及内容,避免无的放矢。科学、权威、准确的内容能够带来阅读和观看,进而形成二次传播、三次传播,甚至衍生产品,才称得上精品。

第二,新闻记者要重视受众的意见建议。广播电视台可以开设受众热线,让受众针对新闻记者采访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广播电视台将这些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新闻记者,新闻记者要对号入座,对一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要予以采纳。例如,一些受众反映某播报气象新闻的出镜记者采访时过于刻板,广播电视台将这一问题反馈给该记者后,该记者反躬自省,向一些经验丰富的出镜记者学习,渐渐地形成了具有个人风格的“聊天式”采访,很受受众欢迎。提建议的受众也能感受到广播电视台很重视自己的意见,增加了对该媒体的黏性。

第三,通过对自身感受的准确描述让受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以出镜记者为例,出镜记者是连接现场和受众的重要桥梁。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不仅仅将镜头对准新闻发生地、灾难现场,记者的感受也是可以报道的内容,尤其是对自己感官的描述。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人体感官能力的延伸和扩展。出镜记者就是受众的心理替代者,记者可以积极调动自己的感官去听、去看、去闻、去尝、去触摸,让观众立体感知现场的情况。

五、结语

鉴于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提高采访技巧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广播电视台记者要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重要任务,从树立服务意识、提升观察能力与辨别能力、提升应变能力、强化创新思维、站在受众立场等五个方面来切实提升自身的采访能力,助力广播电视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广播电视广播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