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领学,深度教学
2022-11-14王阳
王阳
[摘 要]深度教学的实现需要有效的问题引领,把握学习起点和知识本质,以结构化问题和梯度化问题为抓手,深入浅出地引领学生思考。文章以“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为例,论述如何以“关于小数,你知道些什么?”这一问题为主线,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关键词]小数;深度学习;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26-0072-03
郑毓信教授在“数学教师应当特别关注的基本问题”中提到: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实行深度教学,可以从问题引领的角度对深度教学再思考。对于这一点,笔者深有感触:学生只有在有效问题的引领下才能深入思考,从而发展数学思维,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笔者在教学苏教版教材的“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尝试以“关于小数,你知道些什么?”这一问题为主线,以层层推进的结构化问题和逐步深入的梯度化问题为抓手,开展深度教学。
一、把握学习起点,问题预设更精准
师:在过生日的时候,爸爸妈妈都给你准备了些什么?
生1:长寿面、蛋糕、书籍、玩具……
师(出示图1):童童快要过生日了,妈妈准备了一些物品,谁能读一读它们的价格?
生2:鸡蛋面2.3元,蛋糕120元,贺卡1.4元,发圈0.1元,乐高59元,椰汁5.8元。
师:能将这些数分类吗?
生3:120、59为一类,2.3、1.4、0.1、5.9为一类。
师:请说明理由。
生4:120、59是整数,整数为一类;2.3、1.4、0.1和5.9都是小数,小数为一类。
师:真棒!我们今天要认识一种数——小数。关于小数,你知道些什么?
生5:小数都有小数点,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
生6:我知道2.3元就是2元3角,5.9元就是5元9角。
……
深度教学的前提是教师要知道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哪些认识。小数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懂得读商品价格就是学生最直接的生活经验。从学生喜欢的话题切入,创设“童童过生日”的情境,在情境中抛出“读数”“分类”的数学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从生活情境引入学习中,从而揭开学习主题:认识小数。
显然,由教师直接告知也能完成“小数组成”这一知识技能上的教学目标,但只做到这一点,谈不上深度教学。而通过问题“关于小数,你知道些什么?”,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对小数已经有所了解,比如小数的组成(小数点、整数部分、小数部分)。但学生的这些“了解”并没有抓住知识的关键和内涵,他们对整数部分、小数部分的认识也是模糊的,这样的认识是浅层次的。要想实现深度教学,教师就要通过一系列新问题,打破学生的认知,帮助学生重构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数学思维。
二、挖掘知识本质,问题结构更科学
师(出示图2):我想买这个0.1元的发圈,我该怎么付钱?
生1:只要付1角。
师:也就是说0.1元就是1角。如果用这样一张纸条(出示图3)来表示1元,你能从中找到0.1元吗? [ ][1元]
图3
生2:应该能。
师:我们一起来“寻找0.1元”。
生3:这张长方形纸条被平均分成了1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角,也就是0.1元。(生3也说边指)
……
师:这样将一张纸条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1份,让你想起了那个数?
生4:我想起了分数[110]。
师:像这样的1份就是[110]元,也就是0.1元。那么,你能在这张纸条里找到0.2元吗?
生5:0.2元就是2個[110]元,即其中的2格就是0.2元。
师:你还能找到其他的零点几元吗?
生6:我找到了0.5元,5个[110]元就是0.5元。
生7:我找到了0.9元,9个[110]元就是0.9元。
师(出示图4) :大家一起读一读最后一行的数。
生(齐):零点一、零点二……零点九。
师:0.9再往后数呢?
生8:0.9再往后数就是1。
生9:数到第10个0.1元,就是1元。
师: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分数和小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生10:分数的分母都是10,零点几的这个数字就是分数的分子。
师:小数和分数有着这么奇妙的联系!
张奠宙教授说过:“小学里,小数的意义所承载的数学思想方法在于扩充自然数,可以用数来表示小于单位‘1’的量。”虽然小数意义的内容被编排在五年级的教材中,但“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学习小数的起始课,即使是在三年级,教师也要把握知识结构,从小数的本质出发,主动引领学生从小数与整数、小数与分数两个角度更完整地建构知识。
学生在学习小数之前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借助分数这一载体能自然地体验整数1“退一当十”的过程,理解这里的小数是表示小于单位“1”的量。因此,在“寻找0.1”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对于0.1元有不同的看法。有学生找的0.1元在纸条的最左边,有学生找的0.1元在纸条的最右边,还有学生找的0.1元在纸条的中间。学生在共享和讨论的过程中发现,只要是把这1元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就是0.1元。学生对于0.1元的认识由模糊变得清晰,随后,寻找0.2元、0.5元、0.9元的过程就是对0.1元“累加”的过程。最后通过分数和小数的对比,学生初步理解一位小数都可以转换成分母为10的分数,这样就为后续学习分母是100、1000……这类分数打下基础。
小数这一数系的扩充同整数一样,都是使用十进制位值原则计数的,遵循“满十进一”原则。华罗庚说过:“数来源于数。”小数的学习也要经历数的过程。当学生自信地从0.1、0.2数到0.9时,对于问题“0.9再往后数呢?”,大部分学生脱口而出:“0.9再往后数就是1了。”在思维的拔节处,学生的思维自然引向纸条:再数1格就把这张纸条上的格数都数完了,也就是1元。纸条和小数的数形结合,将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既为学生后续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做好了算理上的准备,也为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做了铺垫。
三、延展思维深度,问题聚焦更核心
师(出示图5):生日当天,妈妈给童童写了一封信,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你知道童童现在的身高吗?
生1:1米4分米。
师:那用小数怎么表示1米4分米?
生2:1.4米。
师(出示图6):现在你能在这条表示1米的线段上找到1.4米吗?
生3:不能。
师:为什么?
生4:因为1.4米比1米长。
师:那该怎么办?
生5:再添一段线段就好了。
师(出示图7):好,再添一段。
师:让我们一起“寻找1.4米”。
生6:我先找到0~1之间的0.4米有多长,再到1~2的这一段里找到相同长度的0.4米,最后与1米合起来就是1.4米。
生7:我把1~2这一段也平均分成10份,从1往后数到第4格的位置就是1.4米(如图8)。
师:大家都准确地找到了1.4的位置,你们觉得哪一步最关键?
生8:把1~2这一段平均分成10份。
师:看来,1.4就在1和2之间。
師:用小数怎么表示2米3分米?
生9:2.3米。
师:在这条表示2米的线段上能找到2.3米吗?
生10:不能,还要再添一段。
师:怎样准确找到2.3米的位置?
生11:要把2~3这段也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0.3米,与2合在一起就是2.3米。
师:我们已经找出了0.1、1.4和2.3,那5.8又该标在哪里呢?
生12:还要添3段,只要把5~6的这一段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8份,和前面的5合起来就是5.8。
师:谁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再来说一下1.4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是多少?
生13:1.4的整数部分是1,小数部分是0.4。
师:请你说说为什么1.4的小数部分是0.4呢?
生13:因为1.4是由1和0.4组成的,小数部分都是小于1的数。
郭华教授在《深度学习指向核心素养》一书中指出:深度学习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有难度、有挑战的学习任务面前,如何让学生感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体,能够独立操作这些内容,发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寻找1.4米”的学习活动,就将学生刚建构的“零点几”的知识自然迁移过来,使学生从中发现1.4就是由1和0.4组成的。对于2.3米和5.8米,学生能够借助数轴找,因而对小数有了直观的理解。“谁能说说1.4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是多少?”这个看似回到起点的问题,实则是引领学生的思维重构新认知,此时就是对小数核心意义的再认识。
好的问题是实现优质对话的前提,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种子,是实现深度教学的利器。但课堂是瞬息万变的,如何能在变中保持不变,在不变中巧妙地转变,这需要教师不断深入思考,在坚持不懈的实践中夯实教育智慧,实现自我提升,实现真正的深度教学。
[ 参 考 文 献 ]
张齐华.好问题:揭开深度学习的密码[J].教育视界,2019(04):24-27.
(责编 黄 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