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安全文化探索实践与高质量发展

2022-11-14

活力 2022年2期
关键词:生产建设文化

张 虎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公司汝箕沟无烟煤分公司,石嘴山 753004)

引 言

安全文化是存在于企业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安全文化的概念最早是由国际核安全咨询组于1986年针对切尔诺贝利事故而提出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 9004-2008)中对企业安全文化的定义为:被企业组织的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的统一体。2006 年,原国家安监总局发布了《“十一五”安全文化建设纲要》,提出了要大力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安全生产的舆论氛围。2010 年,原国家安监总局发布了《关于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示范区企业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决定在全国开展安全文化示范区企业的创建活动。多年来,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工作在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稳定安全生产形势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安全环境建设是安全文化创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文化的基础。安全环境建设主要包括对安全生产环境的改善,加强安全环境管理与宣教活动,形成企业安全可视化管理,建立高效的安全生产信息畅通机制,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等。

一、企业安全文化概述

企业安全文化是全体员工的安全价值观、安全意识、安全目标和行为守则的总和,是企业和员工安全素质和态度的总体体现。安全文化的本质是安全人性化。安全文化反映了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的理念。企业安全文化从形态上包括企业安全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机构)管理文化和安全行为文化;从目标系统的角度来看,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决策者、企业各级生产管理人员(职能部门负责人、车间主任、团队负责人等)、企业安保专业人员、企业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家属是安全文化的主体;从区域系统分析来看,由于生产方式、工作特点、人员素质和区域环境等因素不同,不同行业、地区和企业的安全文化有着不同的内涵和特点。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们活动的产物,因此企业的安全文化没有区别,只有利与弊。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意味着企业和员工共享安全价值观,商定行为守则,关心生命,关心每个员工的安全,并将安全生产作为最终目标。

二、安全文化的重大意义

安全文化的概念源于20 世纪80 年代的国际核工业。当时,核电厂的安全概念达到了四个安全屏障水平,核电厂决策、管理和运营方面的科技安全能力和质量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但缺乏安全文化是事故根源的概念。只有解决人的安全文化的根本理论和方法问题,如认识、思想和行为问题,才能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广义上的安全文化是指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领域的安全文化,其核心是以人为本,首先强调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一切隐患都是可以控制的。为此,安全责任必须适用于企业的所有成员,必须通过促进所有员工接受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守则,并通过促进自律、管理自主和团队管理,在企业内部建立安全文化,这是最终目标。在企业安全方面,技术措施只能提供较低的基本安全水平,而监管和法治措施能够提供较高的安全水平,因此安全文化能够提供较高的安全水平。

三、安全环境创建的要点

安全环境建设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安全文化创建中,安全理念是灵魂,安全行为是根本,安全制度是保障,安全环境是基础。创建有利于安全生产的环境氛围极其重要,企业的安全环境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温湿度、照明、噪声、气味、色彩、振动、整洁、位置、其他因素(有毒、有害物质等)。企业的作业环境因素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要求,并且有利于安全生产。②安全布局。安全布局主要包括周边情况、总体布局、设备布局等。安全布局应合理,安全间距应符合要求,有毒有害与无毒无害物品应分开设置,高风险与低风险物品应分开设置。③生产装备。生产设备应运行可靠,无跑冒滴漏现象,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生产设备,优先使用具有领先地位的生产设备,优先使用本质安全型的生产设备。④防护设施。防护设施包括本质防护设施、附加防护设施、应急防护设施等。防护设施的设置应齐全、有效、符合标准要求,优先使用本质安全的防护措施。⑤作业岗位。岗位定员及其设置合理;配备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及应急装备等;制定操作规程,并且上墙;工作人员熟悉操作规程;作业岗位的警示、提示标识元素明显。⑥安全可视化管理。安全可视化管理主要包括安全标识设置、安全告知管理、安全标语口号等。作业场所、岗位等应按国家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设置必要的安全标识、警示标识、安全风险告知及安全标语口号,设置必要的着色分区等。⑦安全宣传。采取各种载体开展安全宣传工作。⑧安全资料及档案管理。设置与本企业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等,建立台账,定期更新;设置图书资料阅览室等;设置安全档案室,建立安全档案管理制度,规范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安全生产档案齐全、有效。⑨安全科技与创新。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工作,具有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管理制度,鼓励发表文章、论文、著作等,开展与安全生产有关科技工作,发展智能化安全生产。⑩安全信息化。鼓励采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建立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

四、企业文化与企业安全文化的关系

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辅相成。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于企业文化的各个方面,对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树立企业形象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企业文化具有重视生命的情感观、重视安全效益的经济观,对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有着积极的、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安全文化又受制于企业文化,包括发展理念、战略决策、管理思维、资源分配、执行力等要素,重点表现在企业决策层如何处理生产与安全的关系协调、安全技术力量配备和统筹安全资金投入,以及控制隐患重复率。当前,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主要矛盾是:企业坚持“生产效益第一”,不能正确处理安全生产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的辩证关系,使得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和发展水平与生产经营工作不能协调发展,导致轻视安全生产工作成为最大的事故隐患。

五、培育安全文化的路径

(一)强化安全观念的引领作用

安全观念是安全制度、安全环境、安全行为的价值引领、思想导向,是安全文化的核心。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为指导,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红线意识”“安全发展”等先进的安全观念文化,并将此观念融入企业的安全文化愿景、核心价值观、安全目标等文化核心理念中。安全文化本质上就是“一把手文化”,“一把手”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第一设计者、第一身体力行者、第一宣传者,企业决策层对安全文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要用先进的安全观念武装员工的头脑,牢牢树立“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安全观念,形成本质安全的安全意识,这是安全生产过程中的指导思想,是企业安全文化直接的文字表达。安全观念应贯穿企业安全生产体系建设中,贯穿企业管理的全过程。

(二)建设社会安全管理文化

1.安全法律建设

强化安全法律建设,运用法律的手段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本上就是尊重人权、尊重人的生命权。安全法律建设的方向是系统化。2021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取代了原有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婚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等,使人权在立法上系统设计,衔接协调,有机结合。此方法可以为安全法律建设所借鉴。通过法律手段增加安全违法的成本,是遏制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

2.安全法规建设

安全法规建设应在安全理念、去“碎片化”、追求本质安全等方面予以加强。安全理念是安全法规建设的第一要务。所谓“碎片化”,是指一些安全法规的系统性、延续性、前瞻性不足,造成安全法规建设出现零散或重复制定的现象。一些安全法规应完善可操作性,追求本质安全,而非“形式”安全。

3.安全技术规范与标准

当前国家对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完善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对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应优先赋予强制执行等级。

(三)建立企业文化建设考核评价办法

建立企业文化建设考核评价办法,从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和企业文化建设效果评价体系两个维度进行考评和评价。①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主要考察各党支部按照公司党委要求,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思想认识和责任落实情况,联系实际制定并实施企业文化建设规划情况,构建企业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情况,以及在推进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制度行为文化建设、建立和完善企业文化体系等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②企业文化建设效果评价体系:主要考察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各项工作的实施,在增强企业向心力、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培育高素质员工队伍,塑造良好企业形象,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四)发挥安全制度的保障作用

安全制度是将安全观念转化为安全行为和安全环境的桥梁和纽带,将先进理念固化于制度,提升安全生产执行力,是安全观念落地见效的重要方式和载体。把无形的安全文化通过有形的制度载体固定下来,在有形的安全制度中渗透出安全文化的内涵,以安全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促进企业安全管理体制和制度的创新,这是让安全文化落地的关键。安全制度建设的过程,也就是把企业“安全第一”的价值观及企业安全文化理念转化为安全管理制度并得到广大员工认同的过程。当制度内涵已被员工接受并自觉遵守,制度就变成了一种文化,通过规范的员工行为得以体现,这时渗透的安全理念就成为员工主动参与文化建设的软约束。

(五)以顶层设计作为指引,全面搭建企业文化体系

企业文化建设是系统工程,需从推动集团战略转型、组织变革、人才机制创新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聘请专业团队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和精神层四个层次进行系统打造。抓好企业文化战略规划启动、基础体系构建、企业文化推进、评估改进提升的“四个关键步骤”。构筑目标体系、保障体系、识别体系(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培训体系、传播体系、激励体系、融入体系(战略、团队、采购、生产、服务、营销及品牌、创新)和评估体系“八大子体系”的闭环式企业文化建设体系。集团总部要加强文化制度输出中心建设,系统性设计企业文化传播体系模型,调查分析集团及各公司现状、行业态势、竞争状况、公司战略目标等。归纳总结公司愿景、公司使命、公司理念等,设计企业行为规范、服务规范、典礼礼仪等,明晰集团操作流程、梳理内部规章制度。

(六)推进安全行为文化的转化落地

安全文化建设要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安全文化建设最后的落脚点,是将安全理念转化为思想和行动。安全行为是员工安全观念文化的外显,是员工安全素质的具体体现,是良好安全行为习惯的方法、手段。无论是企业的决策层还是基层员工,都要积极响应并参与。因为,在“人—机—环—管”四要素中,人才是最活跃的一环,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大部分事故的直接原因。企业安全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员工是否主动参与、执行,是否真正使安全理念转化为行动自觉,使安全文化入脑入心,使安全技能切实提升,实现安全文化的引领、凝聚、辐射作用,为构建本质安全型企业注入文化软实力。

(七)创新价值引领

国家能源集团的宗旨是“为社会赋能、为经济助力”,这从根本上反映了国有企业经营的基本原则和态度,是对全员的精神动员,也是对社会各界的公开承诺。这就需要我们每项工作环节、每个团队形象、每名员工个人都必须树立诚信的意识,忠诚履职、敬业奉献,以良好的诚信让社会各界认可,赢得企业良好信誉,从而铸造企业的金字招牌,提升企业竞争力,永固于市场主导地位。这种价值取向和精神的树立:一是要加强企业文化的培育,要针对企业内不同群体、不同层级的人员进行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式的文化培训和培育,保证将不同认知的群体都能深刻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从而形成统一的企业文化认知和核心价值观;二是要坚持与时俱进,结合企业发展的时代背景、内外部新环境等进行文化创新,将企业先进的战略理念融于企业文化之中,让企业文化融于企业发展全过程,与时俱进、历久弥新,创新企业文化价值引领,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结 语

五年的企业靠机遇,十年的企业靠管理,二十年的企业靠战略,而基业长青的企业只有靠文化。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永远没有终点。通过确立、规范和完善国有企业安全文化体系,可以使企业员工的素质进一步提高,使企业形象进一步提升,使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猜你喜欢

生产建设文化
多部门:建设农村公共厕所要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过度建设
阿宽的生产小组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2017年农药生产企业新增生产地址备案名单
食品与水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