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方法探讨
2022-11-14陈美琴
陈美琴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广西南宁 530023)
一、引言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事业单位提高了对财务内控的重视度,内控水平也有所提升,但在财务内控制度的构建和财务内控的实施上还存在不足,急需一套完善、全面的内控体系。科学、有效的财务内控方法能够防范和降低内部财务风险,也能客观评价财务内控工作,以便事业单位更好地完成财务管理工作。
二、事业单位实施财务内部控制的意义
(一)保障单位资金完整和安全
近年来,我国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政策支持,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以便事业单位构建完善的财务内控体系,避免出现资金分配不当、随意浪费等情况。单位内的员工能认真对待财务内控工作,端正思想,保障资金的完整性、安全性,更好地开展财务活动。
(二)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事业单位想要制定出正确的决策,就需要依靠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重视财务内控工作,清晰划分员工的岗位职责,合理分配财务管理人员,各岗位员工才能相互牵制,避免员工出现违规行为,这样也能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可以使会计信息更加透明、可靠、真实,充分发挥财务信息的作用。
(三)预测各项风险
事业单位开展财务内控工作,会主动接受相关部门的审查和考核,从而发现各项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并合理规避,还可以从财务角度对各项风险进行预测、评估,采取针对性措施,科学地规避、化解风险。
三、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机制不完善
事业单位实施财务内控的目的是减少财务活动中的风险,做好财务管理工作。虽然近年来国家针对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出台了许多文件,但事业单位对此方面的重视仍不足,内控机制还不完善。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事业单位认为财务内控的实施便是做好预算工作,加强预算管理,没有重视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第二,事业单位为了应对上级部门的检查,会制定操作复杂、条例众多的内控制度,但这样的制度不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形同虚设;第三,事业单位的各部门未与财务部门充分沟通和交流,难以为财务人员提供详细、准确的数据,使得财务人员很难全面把握各方面的数据信息,制定的预算目标与实际花销有较大差距,资金的使用效能也有所降低。
(二)内控意识缺乏全面性
当前事业单位的部分领导对财务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全面,没有从本质上看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在建立财务内控体系时存在不认同的思想,认为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流程复杂,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这一背景下,财务内控工作的价值很难得到充分体现。事业单位的领导在开展财务内控工作时,习惯运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注重基础性的财务工作,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财务核算、数据整理上,财务内控意识薄弱,较少遵循财务内控制度办事。财务内控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还需要其他部门与财务部门沟通协作,间接或直接地参与其中。当前事业单位各部门缺乏沟通意识,主动参与财务内控工作的积极性不高,认为参与其中会浪费自己的精力,因此无法有效落实财务内控,也无法实施精细化、系统化的管理。
(三)内控执行力弱
实施财务内控的关键便是执行力度要大。当前一些事业单位虽然会响应上级号召,制定财务内控规章制度和应急方案,但在制定这些制度后,便将其束之高阁,并没有严格执行。财务人员在开展财务工作时也没有按照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办事,在开展财务内控工作中存在许多不足,使得内控制度未得到有效落实,存在“催一下,动一下”的情况,财务内控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一些员工认为财务内控制度较为复杂、烦琐,不习惯执行这一制度,出现不认可甚至抵触情绪,执行力较弱,导致财务内控工作面临困境。
(四)管理人员经验有限
新时代,大批90后进入事业单位,这会使财务团队更加年轻化,这批员工大多接受过系统的教育,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可顺利通过考核,担任财务管理人员。他们虽然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但在财务内控管理上缺乏经验。财务内控工作内容复杂、工作量大,管理人员要同时具备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专业能力。如果管理人员只具备专业知识,缺乏工作经验,就会影响管理的成效,也会弱化实施财务内控管理的力度。财务内控的质量与管理人员的经验有很大的关系,事业单位要采取措施引导财务管理人员积累更多的财务内控经验。
(五)监督机制不到位
事业单位在实施财务内控时,很少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一般是由财务人员负责这项工作,但一些财务人员掌握的审计专业知识不充分,监督力较弱,同时,这也会增加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他们不仅要负责财务上的工作,还要负责监督工作,会感到身心俱疲。一些事业单位为了减轻本部门人员的压力,会直接将这项工作交由第三方审计机构,这类机构虽然有很强的专业性,但单位在执行、落实制度时会存在一些问题。还有一些事业单位意识到了内部监督的重要性,设立了审计部门,但缺乏独立性,无法独立完成高质量的监督工作。事业单位的内控监督涉及多个方面,如资产管理、业务报表等,这些都需要接受系统、具体的监督,但当前事业单位监督的重点是财务工作,缺少对内控其他环节的监督,这不利于合理使用资金,也无法高效完成工作的对接,会对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产生影响。
(六)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信息化时代,各个行业都运用了信息技术,这能为工作人员开展财务工作提供较大帮助,有效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成本。财务内控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当前事业单位引入了信息化的概念,但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财务内部控制依然是依靠会计人员记录,财务信息化管理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第二,想要实现信息数据互通互享,就需要建立信息化平台,虽然事业单位会运用财务信息系统、OA 系统,但这些系统的建设时间较早,并且其他的信息系统还在建设中,这会影响财务管理的效果;第三,事业单位内控系统的更新和维护存在不及时的现象,覆盖范围小,这会影响内控监管职能的发挥,影响成本的管控和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优化措施
(一)完善财务内控机制
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点工作便是做好经费管理、资产管理,以便合理运用经费,保障资金安全。要实现这一目标,事业单位就要构建完善的财务内控机制。可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建立资金与票证管理制度,财务管理人员每日结清现金账,每月核对账目,确保钱账相符,还要派专人管理支票,重视原始凭证的保存;第二,将不同的职务分离,清晰划分每个岗位员工的职责,明确不同岗位的工作要点,使各岗位人员了解工作的范围和内容;第三,严格设置审批的权限和流程,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在财务内控体系的构建上遵循精细、严密的原则,根据最新的法律法规修订内部控制的规范要求,解决财务内控中存在的问题,各部门人员在上报工作内容时要遵循审批流程,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强化财务内控意识
财务内控工作是事业单位在开展内控工作时所涉及的各项资金活动,能保证资金安全,实现更好的运营发展。这需要管理人员深入理解财务内控工作,增强财务内控意识,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内控体系。事业单位可从两个方面出发:第一,领导者深化对财务内控的理解,可对领导者开展此方面的培训,深化他们的思想认知,以便他们能根据单位运营管理现状和实际情况优化财务内控实施效果,有效规避其中的风险;第二,资金是财务内控的重点,管理者在强化财务内控意识后,要注重培养员工的财务内控意识,将关注点放在与资金相关的岗位上,引导这些岗位的员工主动学习财务内控知识,使其在此方面有深刻的理解,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在开展具体工作时,能以财务内控为标准,与财务部门积极配合、沟通,提升财务内控的效率。
(三)适当加大执行力度
事业单位在制定财务内控制度后,还应将其充分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加大执行力度,使这项工作的效果得以充分展现。预算是预测、分析事业单位某一阶段的收支情况,需要有规范、可行的预算执行方案。内部人员要积极参与预算执行环节,共同完成预算管理、绩效管理,全方位把握资金使用的整个过程,如此才能充分发挥财务内控的作用,督促执行人员严格管理各项预算资金的使用,以免出现资金浪费、超出预算等问题。事业单位还可借助考核评价机制优化执行效果,综合评价工作人员的执行过程,在执行完成后,可将薪酬奖励与最终结果结合,鼓励严格执行财务内控工作的人员,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事业单位还要在执行过程中注重风险评估,从多个角度对财务内控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预测、评估,找到科学的解决办法,进一步落实财务内控制度。
(四)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事业单位要做好财务内部控制工作,需要建设梯形管理团队,重视培养财务管理人才,根据财务内控的特点,集中财务部的人力资源,做好预算编制、内控报告审核等关键工作。事业单位可在内部建立“师徒制”,形成一对一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经验丰富的老职工与一名专业知识丰富的新职工构成,新老员工之间可相互沟通、交流,老员工向新员工分享工作经验、管理方法,实现财务管理的互动化,这样也能增强财务管理的系统性、透明性。还可以搭建内部互动交流、信息共享平台,以便员工之间讨论交流。事业单位要为财务人员提供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借鉴优秀事业单位内控的先进经验,他们在学习后可根据自身单位特点,改变不合理的财务内控管理模式,这种方式也能拓展财务人员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经验,使他们获得阶段性成长,能在财务内部控制中充分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优化财务内控效果。
(五)完善监督机制
新时期,事业单位要做好财务内控的监督工作,需要成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派专人负责这项工作,还需要健全监督机制,保证内审的独立性、权威性。在财务内控体系建设中,应提升内审的地位,通过制度的形式落实内控监督,明确内审人员的岗位职责,使其按照流程完成这项工作。所建立的内控审计制度要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能展现内控审计的核心任务,以便人员根据审计制度完成监督和审查工作。事业单位还可利用审计部门完成财务内控的监督工作,使监督体制更健全,以便预防和把握经济活动中出现的各类风险问题,开展全过程监督跟踪,降低其中的风险。对事业单位来说,不仅需要内部的监督,还需要外部的监督,要适应和调整外部监督机制,加强内外合力的作用,以更好地监督财务内控活动。
(六)提升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事业单位要做好财务内控工作,其基础是全面翔实的财务信息。当前科技不断发展,出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将这些技术运用到财务内控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事业单位想要提升财务内控的效率,就需要完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可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提升财务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引导他们在工作中运用信息技术,减少工作量,使其能够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财务内控工作,不必重复开展基础性的财务工作;第二,在开展信息化建设时,要采购先进的系统,根据单位发展需求,实时更新、完善系统,保障数据的安全性;第三,打破“信息孤岛”,消除各岗位间的信息壁垒,使各方面的信息得以快速共享,以便财务人员整合、汇总、分析这些信息,更好地开展财务内控工作。事业单位还可根据员工的需求建立信息反馈平台,引导员工将自身的困惑、问题反馈到平台上,以便这些问题得到及时处理,使财务人员在内控工作上更加得心应手。
五、结语
新时期,事业单位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便是如何落实财务内控工作,有序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经济活动,降低单位经营成本。事业单位的领导要对财务内控有清晰的了解,看到当前财务内控存在的问题,通过多种措施解决问题,如健全财务内控体系、提升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以优化财务内控的效果,使事业单位得以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