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
2022-11-14姜育鹏
姜育鹏
(吉林省长春监狱五监区,长春 130000)
引 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对于社会和公众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在今天仍旧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因此,需加大对其重视程度,加大传承和保护力度,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本文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相关内容,指出新时代背景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并分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
(一)仁爱思想
儒家思想中的仁爱思想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在儒家思想中,孔子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仁者爱人”学说,孟子提出的“爱人者,人恒爱之”学说,都体现出了仁爱思想。当下,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中,也需沿用仁爱思想来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在仁爱思想中,“推己及人”也是一项重要内容,极大地体现出人文关怀的思想。
(二)民本思想
在周代,民本思想就已出现。从周公的“敬德保民”思想开始,发展到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思想中的君民理念。老子的“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荀子的“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均强调民本思想。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是其在政治观念上的重要体现。例如:汉朝的休养生息政策使得战乱所导致的民生凋敝现象得以快速恢复,出现“文景之治”盛世;唐朝也将臣民置于君主地位之上,使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位于世界前列,出现“万国来朝”的盛况。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本思想也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清末,梁启超提出民主制度,指出民主制度是天下公理。由古代的民本思想转变为民主制度,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大内生力量的体现。
(三)公平正义思想
我国古代,尤为重视一个人的德行,并将其作为评价一个人的重要参考标准。而在德行中,公平正义思想和诚实守信思想是重要内容。《论语》中的“言必信,行必果”“驷不及舌”等,均将诚实守信当作为人处世的根本。而在传统美德中,公平正义也是重要内容,古人对其追求一般体现在大公无私、公私分明,以及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上。孙中山先生对《礼记》中的“天下为公”做出解读,提出民权和“公天下”的思想,提倡民主权利。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内容,也体现出危急时刻中华人民的奉献精神和使命意识。
(四)和合思想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合思想是其中的最高境界和核心理念,从“天人合一”思想起,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再到《孟子》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更强调了古人对于大同社会的追求,对内“天下一统”,对外“协和万邦”,极大地体现出和合思想。
二、新时代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一)对于国家而言
文化凝聚着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长期发展的精神财富,是一个地区或民族的风土人情的最佳体现。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基础,更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内容。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底蕴,文化资源丰富且呈现兼容并包的特点,给予每个中国人强大的文化自信。而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凝聚我国人民的思想,树立其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对于社会而言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受儒家文化影响最为深远,而儒家文化中倡导的忠孝仁义等发展到今天仍有着较大的借鉴意义,可潜移默化地提升人们的思想认识,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当下,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相较从前均发生较大的变化。人们更应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提升思想道德水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对于人民而言
当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教育的重要意义也逐渐凸显。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将其与教育相结合是新时代民族文化的活化应用,要加大对人们思想教育的力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的仁义礼智信等观念有利于人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人们形成健全人格,更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御外来诱惑,促进人民身心健康发展。
三、新时代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教育角度
近年来,教育界不断推动改革,来适应当下快速发展的社会形势对人才的更高要求。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校园,可以创新教育模式,优化教学流程,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文化育人更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更高需求,有利于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推动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首先需改良文化课程,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今后发展目标,围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来重新设计课程安排,提升文化课程占比,加大文化课程教学力度,形成具有特色的文化课程体系,提升文化育人效果。其次要完善相关考核评价体系,将传统文化课程的考核纳入评价体系。更要创新考核形式,可引入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来对院校运用中华传统文化开展文化育人的教学成果进行综合分析,提高全校师生的重视程度,促进教学成果和学生文化修养的提升。
为了更好地开展文化育人活动,学校还需注重在校园中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可利用各类社团活动来加大宣传力度,也可举办传统文化艺术主题展,以各种形式来提升师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加大校园传统文化建设力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促使学生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更好地践行学校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营造出良好的民族文化氛围,除了将民族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还可举办一系列以民族文化为主题的竞赛类活动或者其他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氛围,提升学生对其重视程度,自觉形成保护意识和传承意识。以陕西地区为例,其作为我国汉唐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可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以汉唐文化为主题,举办一系列摄影活动或征文活动,还可引入当下流行的角色扮演活动,在校园中举办学习古礼等活动,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趣味性和文化内涵。活动更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
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道德素养对于教育成果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在开展文化育人的过程中,若不注重打造专业教师队伍,就会导致教学成果不高。基于此,学校在组建教师队伍时,应拓宽招聘门槛,提升薪酬福利待遇,实行准入制度,招聘专业水平较高且思想态度端正的教师来充实教师队伍。对于已有的教师,需重视培训的作用,加大培训力度,在培训中不仅要加入专业知识,更要加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提升教师的认知程度,促使其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将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相联系,提升教学成果。
(二)社会角度
在社会发展中,也需积极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指导社会的正常发展。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过程中,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占据关键地位,需提升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提升对其的保护力度、传承力度和弘扬力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在保护的过程中,可大力推进相关立法工作。我国很多地区虽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但仅仅将其进行商业上的发展,这就使得传统文化商业化的现象十分严重。尽管也是对其的一种保护,然而商业化过重会使得传统文化失去原有的内涵和底蕴。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完善保护法规,规范商业化行为,提升保护力度。还可以在保护的过程中引入计算机技术,推动数字化建设,在提升保护力度的同时延伸出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文化产物,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保护和传承。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过程中,站在地区和国家的层面上来说,可积极开展各类对外交流活动,借鉴他国优秀成果来取长补短;还可开展文化贸易,鼓励文化产业与国际接轨,将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提升文化产业内涵和质量;更要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提升人们的重视程度。近年来,我国将一些传统节日列入法定节假日中,在增加公众人文情怀的同时,更宣传了传统文化。另外,可开展传统文化的主题类宣传活动,利用媒体和网络等展开宣传,提升全民的重视程度,促进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快速实现。
(三)媒体角度
当下,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互联网已经广泛运用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更使得信息的传播方式和传播范围相较以前有了较大的改变,促使我国进入新媒体时代。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弘扬的过程中,需发挥媒体的积极作用,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提升人们的认知程度,促使人们形成弘扬意识和传承意识,使新时代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长远流传。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博物馆、文化馆等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需加大合作力度,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宣传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可举办各类知识讲座,鼓励人们参加,大力宣传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也可举办一系列主题活动,提升人们的积极性,促使人们在活动中更好地提升认知程度,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有效传承和弘扬。
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们追求的根本利益不同,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也有着较大差异,这不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提升各个阶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程度,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民主法治原则,维护群众的政治利益,构建科学的传播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促使各个阶层和不同文化程度的人都可以全面理解并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其认可度,扩大其影响力,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
结 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内容,在新时代也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因此,需加大对其传承和弘扬的力度,提升社会公众的认知程度,在社会上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在教育的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内容,提升学生的认知,还需在社会上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氛围,更要利用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构建传播机制,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影响范围,提升对其保护和传承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