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风险管控思考
2022-11-14杨佳菱
杨佳菱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财务处,甘肃 甘南州 747000)
高校的财务风险是指高校在开展各项教育、行政、科研等活动中,由于无法管控的因素而导致高校财务资金在支出和管理过程中存在各种运营风险和管理风险。高校是我国事业单位的组成部分,其收入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和事业收入,因此经营管理与企业有所不同。但高校应树立市场经济理念,坚持成本效益,提高财务管理能力,规范和加强对资金的使用效益,及时管控高校的每一项教育经费的支出,并且及时追踪资金的流向,从而促进高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高校的财务风险的特点
首先,高校的财务风险具有强大的破坏性。高校的财务风险的出现,不仅会影响高校的科研、教育、行政、后勤等活动的顺利开展,还会导致高校无法稳定健康的发展。其次,高校的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这是由于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其他意外因素所导致的,所以要针对高校的各项资金支出情况来进行预测,并且及时的监控高校的资金收支情况。最后,高校财务风险是客观性存在的,具有不可回避性。高校的财务风险管控工作模式需要及时地对高校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并根据高校的预算管理对财务风险进行评估、优化,从而采取有效的策略降低经济损失,降低风险的发生。
二、高校财务风险管控的重要性
(一)提升管理能力,加强财务管控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的办学模式与管理方法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会计人员不仅应具备财务专业知识,为学校发展提供有效意见,同时财务人员应意识到财务风险管控的重要性,不断提升管理能力。高校财务管理的重点在于满足预算管理的需求,兼顾学校内部管理的需求,管好钱、用好钱,记好账,强化对学校的绩效评价,以促进办学质量的提升。因此,优化财务风险管控措施,不仅能够提高高校的财务风险管控能力,还能够加强高校内部的管控水平,从而推动高效的现代化管理体系的建立。
(二)提升抗风险能力,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由于高校的内部资源配置会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因此,需要针对市场经济所带来的风险提高警惕性,从而提高高校的财务风险抵抗力。首先,高校要提高认识,加强内部管理,明确责任,加强财务监控,逐步建立以学科发展为核心,以学校为导向的财务监控系统。从高校的现实出发,强化高校改革的系统性、协调性、整体性,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在此基础上,对高校实施有效的财务风险管控措施,不仅能够提高高校的抗风险能力,还能够推动高校的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高校财务风险的来源
(一)科研经费使用风险
为了有效地促进科研事业的发展,高校投入大量的科研经费。因此,在科研经费的分配、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较高的财务风险。为了保证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合理性,科研项目负责人需要根据科研的实际需要来使用相应的科研经费,不能编造科研活动来套取资金。因此就财务而言,科研经费的管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风险主要是:第一,科研经费超预算开支。由于科研负责人没有按照课题的预算来使用相应的资金,导致超预算使用了科研经费,从而造成财务风险。第二,科研中专家咨询费及劳务费支出不规范。各类专家咨询费及劳务费的发放是否属实有待考证。容易埋下审计隐患。第三,近年来高校对科研经费进行“放管服”改革,为科研人员简政放权,但因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存在制度不全面、政策宣传不到位,与财务报销口径不一致等问题,导致科研经费报销不能按照实际发生情况,最后只能妥协按照财务要求完成报销。
(二)“三公”经费使用风险
所谓的“三公”经费是指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为了确保经费的使用情况以及其使用的规范性,高校需要针对经费进行严格的监管,严格按程序和规定标准控制支出,并且对三公经费的使用定期进行检查公开,从而避免给学校造成严重的损失。对待公务招待应严格要求接待标准和随餐人员;对待因公出国(境)费,选派优秀教师出国学习,进行学术交流产生的费用应进行严格的把控避免出国学习变成公款旅游,防止其使用不当而对高校财务管理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票据审核风险
在高校财务报销过程中,原始票据是财务报销的原始依据,只有具有真实性、合法性的票据才能够进行财务报销。因市面上的假票仿真度较高,高校财务对票据防伪及鉴别技术手段滞后,这就加大了财务人员对发票真伪鉴别的难度,甚至会为学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高校财务票据审核过程当中会涉及多种发票,比如纸质发票和电子发票以及其他的发票。为了确保电子发票没有进行重复报销,以及纸质发票的真实性,需要提高审核强度,或借助税票防伪系统对发票的合法性、重复性报销进行查验。
(四)预算执行风险
合理的资金预算,不仅能提高高校的资源利用率,还能够避免资金闲置浪费。而在实际工作中,业务部门认为预算编制仅是财会部门的工作,预算编制粗放,在开展相关活动与高校实际财力支持相脱节。在预算执行中不能根据外部环境和学校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计业务计划与预算,不能严格区分轻重缓急,不能量力而出,容易造成资源错配,因此,部门负责人需要针对开展的各项活动进行严格的预算方案,同时财务处根学校总体规划汇总并统筹安排各部门预算管理,在预算执行中科学、细致、合理的安排资金的分配,避免出现超出预算、非重大、非刚性的盲目支出,从而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
四、高校财务风险管控中的局限性
(一)缺乏风险管控意识
高校的整体管控意识比较薄弱,不能及时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这是由于在高校财务部门工作过程中,财务人员没有接受系统的培训,无法提高自身的财务风险管控意识,并且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无法通过科学的方法,及时识别财务风险,也无法提出有效的策略来解决财务风险问题。同时,在面对财务风险时,财务工作人员无法选择有效的措施来降低财务风险,导致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二)风险管控机制不完善
树立风险意识,正确承认风险,是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应对风险的前提。构建完善的财务控制机制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所在。由于高校的财务工作人员的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高校无法形成良好的风险管控体制。为此,必须建立健全的财务预算和内部审计体系,提高会计信息公开的透明度,保证会计信息能够及时地公开,并使其发挥最大的监督功能。同时,建立财政风险的预警机制。对高校的财务风险进行预警,可以有效地预防和降低学校的财务风险。根据不同的财务管理职能,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指标,并通过各种方法进行分析论证,以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预警。高校在进行财务风险管控的过程当中,需要针对各个部门进行严格把控,并且落实每一步工作,使工作岗位上的工作人员能够知道自己的工作责任,并且严格地完成自己的财务管理工作,从而提高风险管控的能力。
(三)风险管控方法不灵活
风险管控的方法不灵活,会导致高校的财务风险提高。这是由于目前高校的财务风险管理方法过于单一,一般采用事后管控,缺乏事前、事中监督,而这种财务风险的管控方法无法降低风险管控成本,无法建立起财务风险的全过程控制机制,在应对高校出现的各种资金“缺口”时,不能及时的解决财务风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优化风险管控方法,使财务决策、实施到评价得到有效全面的监控。
五、高校财务风险管控对策
(一)加强财务人员风险管理意识
建立健全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是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的关键。高校财务人员要提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采取主动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在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的存在,尤其是在进行重大决策时更要提高警惕,参考以往经验,同时借鉴多方专家意见,将风险控制防患于未然。高校财务处平时要加强对财务人员内部控制的专业训练,多前往内控体制健全的高校进行交流学习,以提升自身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同时,财务人员要根据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经验,提前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将其防患于萌芽状态,确保高校的资金安全。当高校财务人员具备了良好的财务风险意识,掌握有效的财务管理技能时,就能够快速且全面地建立起财务风险管控机制,从而减少工作人员在财务风险管理上的疏漏,采取科学的工作方式来确保财务管理的规范化。
(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能为学校的财务安全、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创造良好的环境。高校要提高认识,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加大对内部控制的投资力度。首先,高校应成立内控领导小组,通过对学校日常运作方式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分析,确定内部控制的关键岗位,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职权,将不兼容的岗位分开,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制定详细的内控程序,并对内部控制进行培训,以提升内部控制的质量。最后,要健全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内审机构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内部控制进行审核,并将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员工,并就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高校也可建立和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把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内部控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能提高经费的利用率,又能有效地控制高校的财务管理风险。
(三)加强高校内部管理
在重大项目支出之前,学校需要根据学校的资金情况以及自身的管理能力来判断重大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从而避免出现决策失误。因此,高校需要进行科学民主的抉择,从而降低高校的财务风险。要强化对基建工程建设的监管,对工程的进度、工程质量进行严格审核,严格按照完工进度支付资金。加强高校内部审计监察与外部审计监察的联系,强化高校管理层的责任感。同时,高校可以建立领导干部考核制度,从而强化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要对财政工作尤其是重要的经济活动进行严格的检查,明确各部门负责人的职责。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强化预算管理,针对相应的款项要进行严格的管控,确保支出不超过预算,比如为了购买教学设备,需要根据学校的资金情况来购买相应的教学设备,从而减轻财政压力。最后,在大额资金使用方面,纪委、监察部门要会同内部审计部门重点抓好按照预算计划的预算外资金是否坚持“收支两条线”,是否存在“小金库”,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等内容的监督,大额资金的支出是否按照审批权限规定支出。
(四)落实责任制
落实责任制,主要是为了加强全校人员的责任意识,明确自身的权利和责任,避免在管理过程当中因责任划分不清而对风险的承担能力降低。因此,为了维护学校的经济利益,对每项存在风险的财务活动实行责任制,从而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各资金使用部门对是对各个部门管理的资产以及支出内容的合法性、真实性负第一责任。其次各个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预算编制及活动执行情况负第一责任。最后是各报销人对报销票据的来源真实性、合法性负第一责任。建立经济责任制是为了让学校的工作人员对各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负相应的责任,从而提高自身的责任感,降低风险的发生。
(五)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大数据时代为高校财务风险管控工作提供了更好的管控平台。因此,高校需要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搭建统一的财务平台。在进行风险管控时,可以采取大数据分析以及规律分析,从而让财务人员能够通过相应的信息分析,掌握相应的风险情况,及时的对风险的特征进行判断,并且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高校的财务风险。总体来说,财务的信息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财务部门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对各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并且与相应的教务系统、国有资产管理系统等实现数据共享,从而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其次,加强财务人员的信息化建设,培育信息化专业人才,借助智能化的信息技术减轻财务工作者劳动强度,使财务人员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思考财务风险管控,以更好的状态服务广大师生。最后,加大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资金的投入,同时建立网络安全防护墙,确保各项财务数据的安全。财务信息化建设可以避免人为环境的影响,有效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从而确保事业单位的财务安全,提高财务信息的安全性。
六、结束语
总之,高校财务风险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威胁着高校长久健康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风险管控意识的提高,也为财务不断优化发展提供机遇和挑战。因此高校应不断优化财务风险管控模式,及时的完善风险管控机制。同时,加强对财务人员风险管控意识的培养,熟练掌握财务风险控制的途径和手段,落实责任制,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从而提高高校财务的风险管控能力,确保高效的资金利用以及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