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财务管理机制研究
2022-11-14戴志杰温州肯恩大学
戴志杰 温州肯恩大学
引言
在高等教育事业创新发展过程中,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从外部环境来看,在市场经济背景下,高校经济活动产生较大变化,经费来源从国家单一拨款向财政拨款转化,形成了多渠道教育经费投入新格局。在教育体制的持续深入下,高校规模不断扩大,经费支出也越来越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难度逐步增大,所涉及的内容呈现多样化,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应当加大高校财务资金运转效率,明确当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现实问题,并认清当前形势下对于财务工作人员所提出的新要求。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应当发挥其应有作用,肩负起社会以及国家赋予的重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坚持走持续发展道路,结合中外合作办学实际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减少高校投资风险,不断壮大高校办学实力。突出财务管理在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经营管理中的优势作用,加强高校日常资金的使用效率,并担负起控制财务运营风险以及筹集资金的相关责任,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工作机制,从而为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持续发展稳固财务基础,创造发展优势。
一、中外合作办学中高校财务管理作用
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时代观念,作为一个适用于各个领域的时代价值观,其内涵以及特征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各个行业领域以及高校各个学科也从各自的发展角度对其进行不同的阐述。结合高等教育发展来说,可持续发展是高校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立足于自身发展的角度,找到适应当前社会发展要求的一个探索途径,既要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也要遵循其发展规律,由内而外制定科学合理的运营管理机制,并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教育也面临着重大条件,教育思想的创新发展是当前促进学校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如何保持自身发展优势并推进高校可持续发展是中外合作办学高校重点关注的问题。
从地方经济建设以及促进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承担着输送人才的重要责任,在地方经济发展以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当中离不开人才的强有力支持,这对于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来说,应当把握的社会发展形势明确教育局势,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要认识到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地位以及角色变化,明确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力度以及所获得的成就,在高校跨越式发展过程中,高等教育大众化力度逐步加强。与此同时,更要认识到当前高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教育经费紧张等问题,了解其中的主要矛盾带给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消极影响,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应当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并发挥社会化机制对于高校发展的作用。从实际来看,高校经济活动总量呈上升趋势,所涉及的内容以及领域也越来越丰富,在一定程度上说,这就要求高校财务工作人员能够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工作当中应实现财务资源合理配置,并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其个人工作能力以及财务管理水平,在此基础上,为高校财务资金合理运用以及高校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二、高校财务管理可持续发展优势分析
(一)独立自主性
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持续发展为其提供重要支撑,提升高校自主办学特色,突出其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优势,并利用其自身所长去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为国际化教育发展提供重要依据。从专家学者所提出的观点来看,对于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评价各有不同,但是综合来看,整体评价较高,从高校办学财务管理工作来看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对高校持续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结合实际情况来看,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大部分教育资金来自政府拨款,落实到高校当中成为独占性资金,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落实后,将此部分教育资金性质定义为非偿还性,也就是说高校可以结合自身发展模式来进一步提升资金的运用效率。在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经营管理过程中,竞争日益激烈,在财务资金预算上也呈现出一定差异,通过自主运用可以通过有效的举措来实现资金合理运用,其中所体现的独立自主性可以形成独特的资金管理方式,有利于高校形成自身的发展特色。高校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发展体,在一定程度上说其自主经营性以及独创性与企业大体相同,通过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能够为高校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也能够进一步展示高校的办学特色,为中外合作办学创造更多契机。
(二)可操作性强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当中,资金短缺以及资金充裕情况均十分常见,收支不平衡是高校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想要进一步提升资金的可操作性,应当明确其运用规律,提高财务资金使用的效率。以促进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持续发展为目标,在面临财务资金缺口较大问题时,可通过银行信贷方式予以解决,运用结余资金来偿还相应贷款,既能降低高校办学的社会风险,也可以形成一定的投资收益,为高校资金运转提供支持。在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经营管理中,预算执行者的自主权利体现较为明显,有利于实现预算透明,高校管理者可以明确预算结果,同时相关预算主体以及编制者都能够进行了解,预算管理以及预算考核更具执行性,对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持续发展创造优势。
(三)预算执行力度强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作为预算的执行者,可以有效行使其监督管理职权,让预算管理适用于高校的自身发展要求,从客观上说,高校的预算管理与企业的预算管理有相通性,财务预算管理作为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需要充分发挥各方力量。在实际工作当中,应当涉及管理、教学、科研等各环节内容,并组建专门的管理委员会对企业资金以及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提出规划建议以及决策方案,保证预算可执行性,从而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持续发展。
三、中外合作办学中高校实现财务管理机制可持续发展的优化建议
(一)构建多元可持续的融资渠道
1.树立节约意识,避免资源浪费
在当前教育形势下,为了缓解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成本支出过高的情况,应当树立节约意识,加强各高校以及学院的意识形态引导,高校应当加大资源节约宣传力度,让高校的全体师生都能够重视起资源节约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也要结合JIT理论、作业成本理论等来制定工作规划,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资源浪费情况,确保高校资源能够运用到有需要的地方,避免资源盲目运用。
2.扩大融资渠道,稳定收入来源
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经营发展来看,财政拨款以及政府职能部门的教育资金扶持依旧是其主要收入来源,高校的收入来源并没有实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想要突出其经营优势,体现高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应当有效引入生源,从而来增加一部分学费收入。发挥国际化教学优势,来进一步突出其社会价值,响应国家当前的“双一流”建设时,也发挥其自身的作用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以此来争取一定的政府支持以及财政拨款。高校管理者应当意识到单一的收入来源会影响高校的后续发展,也会给高校日常经营管理带来一定资金压力,所以想要实现高校自身发展优势应当扩大融资渠道,实现多元化收入来源。除政府合作外,也要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将国际化教学优势转化为生产动能,获取一定的科研收入,同时也要加强与国内外合作伙伴的联合力度,从社会渠道获取资金支持,借助于当前网络化平台来开设相应的捐赠渠道。除此之外,高校也可以同当地各大银行展开合作,构建良好的信贷机制,利用银行所提供的专业资金管理平台来实现高校资金的合理配置,并提升高校收入管理水平。对于高校来说,也可以面向社会,开放高校闲置资源,在合规基础上来开展继续教育和相应的社会化培训,增加一定的额外收入。
(二)整合各项资源,实现优化配置
1.突出规模经济优势,落实资源共享
在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经营管理中,想要突出其财务管理优势,也要借鉴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中所衍生的一些价值理论,例如合理运用规模经济理论适当降低高校的经营管理成本。
突出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优势来扩大招生规模,借助于网络化的便利来吸引更多学生,降低高校自身的招生成本,与此同时,也要改变当前高校采购环节以及资源利用上独立性过强所带来的弊端,适当降低高校采购成本。派驻专门的工作人员来进行实时统计,明确高校在各项资源上的实际需求,并经过招投标环节来选择适宜的供应商,以严格的标准执行采购计划,通过集体议价的方式既可以降低采购成本,也可以规避一些风险,充分落实资源的优化配置。
2.构建内部转移定价机制,加强优质资源整合利用
结合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来看,通过合理的内部转移定价机制可以实现其内部资源的合理运用,各学院的专业特色不同,在课程研讨过程中,可以实现跨专业合作,进一步促进教育资源的创新与优化。突出中外合作办学双方在教学理念、科研工作、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促进双方优势互补,能够降低一些外部资源引进的成本支出,与此同时,在后勤单位服务费定价过程中,结合多方因素来扩大竞争力度,能够实现效益最大化,既能够保证质量,也能够节约资源。
3.推进财务信息一体化建设,提升资源数据管理水平
从中外合作办学实际来看,资源数据运用不足,管理水平偏低是影响资源整合的主要原因,所以当前推进财务信息一体化建设,提升资源数据运用水平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在工作当中,应当加强各学院、各部门之间的资源整合效率,加强信息一体化程度,充分运用大数据等分析手段来降低信息收集成本,合理运用闲置资源,有效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三)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
1.落实新《政府会计制度》,优化成本核算体制
对于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财务工作人员来说,应当不断提升其自身的专业能力,将当前会计体制改革下的新要求以及新理念落实到实践工作当中,明确“权责发生制”以及“收付实现制”,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全面准确地反映高校经济收支情况,为高校经营决策提供准确的财务数据支持。与此同时,财务工作人员也应当正确核算高校应付未付以及应收未收的经济业务,优化高校固定资产折旧以及无形资产摊销等核算方法。引入当前较为适用的作业成本法来进一步分析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成本情况。
2.建立全面预算体制,提升资源分配水平
在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构建可持续发展财务管理机制过程中,应当以战略目标为导向,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制,结合高校长、短期财务管理目标来提升资源的分配以及利用水平,同时也要加强人才培养力度,为高校内部稳定经营提供保障。高校应当深入分析当前内外部发展环境,从长期发展角度来落实资源的合理分配,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当提升各学院以及各部门的参与力度,依照各项经济活动产生的实际原因以及特点来落实财务管理目标,优化财务管理流程。
3.做好财务分析,完善绩效评估与风险管理制度
在财务管理工作当中做好财务分析可以明确当前高校财务持续发展中的各项指标,并借助于数据分析技术为高校合作办学提供重要依据,将财务分析和绩效评估体系相融合,可以有效激励各学院各部门节约资源,促进其预算执行水平以及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与此同时,通过风险制度完善还可以明确高校当前财务工作中的风险点,制定相应的财务风险应急预案,从而为高校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
1.明确财务管理组织体系发展方向
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财务管理体系应当与高校办学模式相统一,在“一对多”办学模式下,各个学院都有其自身的办学特色,客观上来说财务情况相对复杂。若是各个学院独立进行财务核算,会给合作办学带来一定的阻碍。长此以往不利于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整体上的财务管理工作,也会存在一定的资源浪费或是人力成本支出过多的情况。基于此,对于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来说,财务管理工作中加强统一领导,实现分级管理,能够降低财务管理矛盾点,也可以保证校级层面集中财务管理以及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2.强化校级与学院财务协同力度
从校级财务以及学院财务管理工作来看,虽然职责分工有所不同,但其承担的责任重大,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前者是中外合作办学财务核算主体,财务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既要完成各类账务处理,也要组织全校预决算工作。同时还要对学院财务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业务培训,不断提升高校财务服务的整体质量与效率,而学院财务服务于办学主体,在工作当中要有效处理高校办学过程当中所产生的各类财务问题,并配合校级财务工作,院级财务在审计、预算、分析等各个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
结语
在当前教育形势下,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当重视起财务管理工作,明确财务管理是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是稳固高校经营发展的基础,依据办学要求适时转化学校教学管理方式,为学生学习成长创建良好环境。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为更好体现其发展前景,应当迎合市场发展需求,完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体现高校经营管理的特色,加快高校财务转型,促进高校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