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科背景下地方农职院校服务南亚东南亚校际合作研究
——以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11-14郭力
郭 力
(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 玉溪 653106)
一、合作背景和意义
自2017年下半年,农林类教育专家开始关注“新农科”概念开始,“新农科”建设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新农科”建设是一场农林人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高等农林教育对产业发展的适应过程。地方农职院校应加入农业、生态、人类发展的教育情怀与南亚东南亚国家进行教育联合,致力于服务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主动培养能够适应和引领未来农林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
二、校际合作的机遇
(一)政策的有力支持
不仅有“新农科”相关理论和政策的指导,在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教育合作上,也出台了《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中约有47%承诺开放教育服务市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教育对外开放迎来新机遇,同时在国际合作互联互通、国际产业协同新布局中的功能将更加突出。
云南毗邻东南亚南亚多国一直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留学生的首选。在云南学习的外国留学生超过60%是来自南亚东南亚国家。自2011年7月云南省政府就计划将用10年的时间,打造一个国际教育家园主要以东南亚南亚留学生为主体。2021年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缔结友城46对。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实施意见》、《云南省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规划(2016-2020年)》等系列规划和政策文件。
从市校层面来看,在玉溪市委市政府、玉溪市教育体育局的支持下,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简称:玉溪农职学院)利用“新农科”发展契机,优化和升级涉农专业,在涉农专业招生就业等方面给与一定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在学校“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新农科背景下,利用涉农优势,优先选择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涉农专业进行合作。
(二)人才的迫切需求
2021年3月,《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提到“人社部数据显示,技术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超过2,也就是说,一名技术技能人才至少对应2个岗位。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高等农业教育第一大国,并未进入高等农业教育强国行列。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其中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受教育程度的调查结果表明,有大专及以上程度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仅为1.2%。玉溪农职学院构建地方农职院校国际化发展平台,发挥自身涉农专业优势服务到南亚东南亚校际合作中去,不仅完善农业类学科的教育机制提升教学质量,也为培养技能型人才服务到“一带一路”做出积极贡献。
(三)院校的合作优势
云南省地处与南亚、东南亚三大区域接合部,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尤其在职业教育领域与南亚东南亚国家高校开展了多样的教育交流合作。据云南省教育厅相关统计,2020年已在泰国、缅甸、老挝、孟加拉国等国家建成职业教育中心,澜沧江—湄公河职业教育联盟(简称:澜湄职教联盟)的建设已初见成效。目前,在云南省留学的南亚东南亚国家留学生达1.93万人,建成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1个,孔子学院(课堂)15个,每年通过公派留学项目选派600余名师生到南亚东南亚留学。
玉溪市属滇中城市群中心地位,是面对南亚东南亚实施教育开放合作的桥梁和窗口。玉溪农职学院已成功同云南省科技厅共同举办了为期一周的南亚东南亚植物药适用技术培训班、与昆明理工大学共同举办了“创新跨境物流实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论坛”。作为澜湄职教联盟理事单位,与联盟成员之间资源共享,促进整体职业教育质量、产品水平和办学效益的共同提高。学校还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资质,定位培养技能型留学生具有一定经验和相关配套措施,在举办短期培训和学历提升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三、校际合作面临的挑战
(一)教育资源零散,机制体制不健全
主要表现在单一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尚不充足,校际之间了解不充分,合作理念尚未完全统一,很多高校还存在封闭的服务理念和管理模式,降低了教育资源的使用率,从而造成了教育合作的双方无法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甚至还形成了大量资源的低水平建设局面。同时,校际合作的顶层设计不够完善,双方或多方在政策制度体系、保障体系还是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体系都还存在缺陷,玉溪市高职院校知名度普遍还不够高,优势专业不多,品牌专业还未建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际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二)联盟成员之间沟通少,平台利用率低
澜湄职教联盟是联合国内和湄公河国家优秀高等职业院校、行业企业、政府共同打造6个国际化平台共同服务澜湄合作机制构建澜湄命运共同体,推进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出输出中国职业教育办学经验。但各联盟成员之间沟通交流走访的次数不多,各理事单位利用联盟平台发挥指导和带动作用不足。经调查,玉溪农职学院同联盟成员之间的深度沟通交流仅在每年举办的圆桌会议上,走访次数不到3次,经过联盟得到的资源和信息渠道还不够通畅,服务建设联盟的指标任务也还不够明确。
(三)师资队伍综合素质偏低,缺乏团队建设
经调研,昆明中远物流有限公司向玉溪农职学院物流专业教学团队表示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要“走出去”还缺乏具体的岗位培训,例如语言培训,昆明中远主要面对的是南亚东南亚,需要学生在入职前就会一至两门小语种,方便工作沟通交流。如果学生不会,那就需要长时间的岗前培训,会大大增加成本。通过访谈和相关调查资料表明,玉溪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实践技能还不能完全满足岗位需求,且服务企业“走出去”的成效几乎为零。主要原因在于玉溪市高职院校缺乏相关专业的“三师型教师”,即同时具备教学能力、外语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师资队伍较为短缺。
(四)保障力度不足,未实现常态化双向互动
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校际合作的统筹和指导帮助不够,政策资金扶持的力度还不足。针对高职院校的专项资助欠缺,很多与南亚东南亚国家进行校际合作的项目费用,高职院校只能自己负担费用或由学生承担,这大大地降低了合作的成功率。由于资金的缺乏,合作学校之间的双向互动减少,引发了信息滞后,合作项目推进缓慢,成效不显著等问题。
四、校际合作的有效途径
(一)促进对外教育资源整合,优化机制体制
地方农职院校应在南亚东南亚校际合作中,积极分享中国职业教育经验,为相关国家提供更优质的职业教育产品和服务。玉溪农职学院需要加强建设“游学玉农”品牌,与南亚东南亚国家高校合作整合国内外教育资源,深化教育国际合作,鼓励开展中外学分互认、技能证书互授联授,扩大在线教育的国际辐射力。同时,通过“互联网+”“智能+”等方式,丰富玉溪农职学院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通过与澜湄六国代表性职业类高校和知名企业的联合,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原则,优化教学模式,拓宽办学思路和途径,推进学校国际化办学,提升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促进校企联动、产教融合和科技创新,促进整体职业教育质量、产品水平和办学效益的共同提高。
(二)依托平台办培训,做好联盟建设
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政合作以及与行业合作、与协会合作共建机制,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充分利用澜湄六国的合作机制和云南民族大学澜湄国际职业学院的平台,积极配合建设与产业同步发展的职教园区。同时,依托教育信息化手段,参与到建立面向澜湄国家的师资培训中心和同步课堂中去。借助澜湄职业教育联盟平台,结合玉溪农职学院教学特色在农林、工程、中医药等多个行业领域进行“中文+技能”培训来自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等湄公河5国来华务工人员。迄今为止,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分布在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比例还不高,玉溪农职学院在汉语推广和汉语教学领域可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联合国外高校共同开发汉语岗位培训教材,培训外国汉语教师,开展留学生预科语言教育,与南亚东南亚国家高中建立合作关系。加强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培训,结合滇中城市区域发展和学校优势,着力规划和建设本地区“鲁班工坊”。继续加强与云南省教育厅、科技厅和云南民族大学的合作,开展短期多样化的培训。
(三)创建优质外事服务团队,深化国际影响力
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全面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工作。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加快培养一批优秀涉外教师和“三师型”教师,加强教育外事干部队伍建设。同时,加强国外智力引进工作,促进引进智力工作与学校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产业发展相结合。聘请具有合格资质的外籍教师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及管理,充分发挥外专外教在教学、教研和教材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大教育宣传和协调对接力度,积极推进与国内外优质学校、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不断优化学校教师体系和结构,进一步提升育人质量,切实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需求。
(四)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形成双向互动
发挥各级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带动学校与企业资金投入,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形成双向交流常态互动机制。围绕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产能合作等交流互访活动设立项目专项资金。对对外交流科研项目,以及合作共研等项目给予专项资金补贴。踏实做好后疫情校际合作工作,定期组织开展校内外事工作研讨会、校际交流合作视频会、国内外学生留学意向调查等,同时与玉溪市外事部门对接,形成有效联动机制,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
玉溪农职学院致力于提升在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影响力,打造国际职业教育校际合作“样板间”。使学校发展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区域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国际化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