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成本管理在制造业企业的应用研究
2022-11-14杨育平
杨育平
(南通高欣耐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南通 226001)
目标成本管理指的是目标管理在成本中的运用,是对企业前期已确认的目标进行有效的企业成本管控,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该模式更加关注企业的事前控制及对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管控,能更好地实现企业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分析自身的目标价格及利润,以研发设计为起点贯穿于各个部门及环节,与客户及供应商协作并扣除自身利润后获得期望成本,不断完善自身产品来提升利润,科学分解目标并降低制造业企业的风险,通过成本管理和控制使企业经营活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制造业企业在当今社会中对经济具有重大作用,但在实际成本管理工作中浪费了很多资源,目标成本管理在制造业企业的应用可以实现更高效的成本管理。
一、 制造业企业运用目标成本管理的应用环境
目标管理与成本预测方法相结合而产生了目标成本管理,主要指企业根据成本预测及决策设定的一种保证目标利润实现的预计成本。 目标成本中常见的有标准成本、计划成本或定额成本等,但是也应考虑在制造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开发设计成本、维护保养成本等资源消耗。 制造业企业的实际工作开展中,发现部分企业或产品不能适合目标成本管理,此管理模式的应用需要具备以下的环境条件。
(一)合适的外部环境
要有合适的外部环境,要在符合市场规律的前提下进行设计。 计划经济体制下制造业企业实施的基本都是以降低成本为目标的管理方法,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阶段,制造业企业又采取了市场价为主并以顾客为导向的目标成本管理,如今发展到以买方市场为主体,消费者需求决定了产品价值,利用售价推导成本的倒逼管理模式更加能够实现企业价值。
(二)完善的组织体系构架
要具备完善的组织体系及内部控制架构,这样能在快速组建企业各个部门时,使其具备清晰具体的工作职能,能够使各部门之间有效沟通,可以及时规避制造业企业的内部漏洞并预防风险。 制造业企业要明确成本核算的方法及原则,并具备健全的财务核算及成本核算制度,设立成本相关数据的原始记录,汇总整理及核算基础信息的完整真实性,规范工作流程。
(三)清晰的企业价值链的优缺点
价值链是制造业企业在进行生产的产品或服务增值的环节或链条,价值链中的每项活动都增加了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企业价值链是以企业内部价值活动为核心所形成的价值链体系,企业的价值活动可以分为两类,即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 制造业企业利用成本信息甄别对企业价值作用大或小的作业,尽量减少非增值作业,从原材料到终端销售,使制造业企业的各项活动,在价值增值最大化上得以实现。
(四)较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信息化系统的使用,在核算方面比人工核算更加简便快捷,能够及时获取财务及非财务的各种数据信息,然而在使用的过程中,也需要关注信息数据之间的传递途径,让各部门有效衔接,顺畅沟通交流,达到控制错误率上升的目标。 在成本管理过程中,使信息化管理处于较高水平。
二、 目标成本管理在制造业企业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成本的制定不准确,分解不科学
目标成本管理应用在制造业企业中,对企业来说是很大的考验,因为目标成本涉及企业的各部门,在设定目标成本时要根据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同时还需要考虑竞争激烈的市场价格和产品必要利润,但其中很多内容还具有不确定性。 如果企业只单纯地考虑生产产品的可行性或者成本效益原则,不科学合理地去做充分的市场调研,必然会影响目标成本的准确性。 目标成本的分解,并非只分解生产环节,还需要把产品各个环节考虑在内,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如批产环节注重生产环节成本管理却弱化了销售环节成本管理。 目标成本管理也是动态管理,需要按照制造业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实际使用制定的目标成本,批产一个阶段后不再进行重新设计,忽视了隐形成本和前期工作的重要性。
(二)成本控制仅重视内部控制,缺乏全面性
企业成本既和供应商及客户有关,也会受到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现阶段很多制造业企业更重视内部控制成本,而忽略外部价值链的关联影响,对客户及供应商也缺少关注。 目标成本管理强调的是企业要进行全过程控制,从产品的设计、采购、生产到销售一系列的实时控制管理,但是大部分制造业企业难以达到这些要求,更多注重的是控制管理生产过程中水电、包装材料等直接耗费,没有对产品的研发成本、采购成本及销售成本进行控制,致使成本控制的空间在缩小。 比如供应商直接关系到企业采购成本,企业为了调节资金而多选赊购材料,而采购人员又过度追求最低价格削减供应商的合理利润,议价能力的欠缺及不达标的质量,最终造成企业采购成本增加。 制造业企业的研发人员及产品设计只是对产品功能进行设计和开发,却没有对产品经济效益及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评判,造成研发成本超标,而消费者对此产品又无消费需求,导致不能提高收入。
(三)目标成本管理责任意识低,导致成本管控效率差
制造业企业管理层及员工的成本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目标成本管理意识也相对低下,所以造成目标成本管理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很难发挥应有的效用。目标成本管理的设计与制定需要全员参与,分解也需要工作人员落实到位,但在部分制造业企业管理中,即使管理层有成本管理意识,但也不能足够重视成本控制,为了中标而压缩成本,造成价格过低而影响企业利润率,甚至一些管理层也认为此模式为财务部门责任,忽略了成本管理而导致材料浪费。 制造业企业内部没有好的成本管控环境,不能根据目标成本管理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财务部门虽然制定了成本控制目标,但没有相应的责任制约束,各部门成本信息无法有效交流,在工序衔接、存盘点数据统计时经常有差错,致使成本核算不准确,出现问题时各部门不能及时解决,消费者的需求也不能快速反馈给企业相关负责部门及人员,出现基层与管理层上下不一致现象,给成本控制管理造成很多困难,致使成本管控效率差。
(四)缺乏完善的考核机制,不重视成本分析
制造业企业虽然制定了目标成本,但实际工作的运行中却缺乏一套相应具体的绩效考核机制,即使有也与真实情况相差较大,在员工中无法起到有效的奖惩作用,长此以往必然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大部分制造业企业中设置的成本评价不健全,一般都将便于考核和核算的财务指标设置为评价标准,这种片面性的指标评价忽略了非财务性指标的应用,不利于企业员工发挥积极性,而实际工作中的大多数员工又不具备目标成本管理意识,所以使得目标成本管理模式的效果一般,在推进的速度方面也很缓慢。 再者,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真实效果并不能在这种片面单一化的财务指标中体现出来,不能给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有更好的指导。 成本分析的目的是制造业企业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来实现目标成本,并讨论和解决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差异的原因及问题,但实际工作中此项分析结果在很多制造业企业中并没有被足够的重视。
三、 完善制造业目标成本管理在制造业企业中的对策
(一)完善目标成本管理的核算流程,科学分解目标成本
目标成本管理模式中,制定的目标成本是否具有科学合理性,直接关系到目标成本控制能不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有效作用。 制造业企业在制定目标成本时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要对相关市场信息进行充分深入的调研,要明确客户在产品上都有哪些具体需求,比如客户对产品的功能、价格或质量上的接受程度,竞争对手的产品特性及相关产品先进的资料等,这样可以对未来的销售产品在设计上重点研发。 目标利润的确定还需要把投资方的必要报酬率及股东期待的利润考虑在内,目标利润在分解过程中还要考虑市场预测的销售价格和数量,确定产品计划期内完成的目标利润,来初步确定目标成本。 制造业企业各部门实施讨论并论证此目标成本的可行性及进一步降低成本策略,确定最终的目标成本。 再者,制造业企业也需要科学合理地分解目标成本,从产品设计到全生命周期需要各部门及环节的协作,对其多方式、多层次分解,比如按产品的不同阶段分解或者按成本项目中各项费用分解等。 投产后还要定期改进目标成本体系,可以更科学地计量和核算成本对象所耗费的企业资源,能够提高成本数据的准确性。
(二)强化成本控制的全面性
制造业企业在应用目标成本管理模式时,要对管理的事前、事中及事后进行全方位的控制,企业前期就要加强对产品的设计及采购成本的管控,制定目标管理前做的市场调研结果有利于产品的设计,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度,生产前做好原材料采购工作来保障设计阶段的使用,与供应商交涉时利用合适时间采购并降低存储成本,保证能买到质优价廉的产品。 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生产部门要安排好生产工艺及流程,严格按照要求控制人工、物料的使用,财务部门也应当协同生产部门及时分析和核算成本消耗,记录并管理好各项产品的成本数据,保障生产成本的可控性,如发现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有差错,要及时对其进行解决。 产品生产完后还需要检查目标成本的完成度,分析数据是否全面,验证成本核算是否准确,为以后的目标成本制定提供参考。
(三)提升员工目标成本管理意识,提高管控效率
目标成本管理模式是企业全体人员全过程的管理,也要考虑到经销商及上下游的供销商的关系。制造业企业需要对全员定期培训专业知识,使其深入了解目标成本管理的意义、分解指标及工作中的操作设备或劳动技能的具体流程,在培训内容上要把目标成本管理与员工岗位相结合,重视成本控制要点,比如基层技师在设备、工艺流程等方面降低损耗成本时也能保障产品质量,提高员工的作业水平,让员工认识到此模式的重要性,主动理解并支持企业推行目标成本管理。 制造业企业的管理层也应当在工作开展中重视目标成本管理的理念,在企业执行过程中要以身作则,对企业全体员工起到示范作用,从而增强目标成本管理意识,为制造业企业内部创造良好的成本管控环境。 企业内部还应建立现代信息化办公平台,以提升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在共享资源中可以对各部门优势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使部门之间更有效地沟通,在发现问题后也能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进行对接,并能够及时解决,提高了目标成本管理工作的管控效率。
(四)设置健全的目标成本管理奖惩机制,重视成本分析
制造业企业需要有完善的目标成本管理奖惩机制和健全的指标评价体系来保证此管理模式的有效执行。 在确定目标成本后,对其科学分解并明确责任人,通过定期考核,检验员工的目标达成度,对员工要严格按照所规定好的制度进行奖惩,奖励完成目标好的员工,惩罚消极怠工的工作人员,可以实行奖罚工资、荣誉等方式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设置健全的指标评价,可选择具有可比性的便于收集和核算的代表性指标,不同的指标具有不同权重,指标不仅有财务指标还应有非财务指标,不仅有正向指标也应有反向制约或修正指标。 企业还需要重视成本分析,定期召开会议来对实际成本和目标成本进行差异比较,找出偏差原因并及时改正目标成本管理实施的不足。
四、 结语
总的来说,目标成本管理是对从产品设计至生产售后都进行管控,将企业的各部门及环节囊括其中,具有全程监控特点的管理方法,其在制造业企业的应用中可以控制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此管理模式结合了价值链管理,可使制造业企业的利润水平及成本控制更科学合理,在降本增效的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制造业企业管理的整体水平,对企业产生积极作用,提高经济效益并保持健康发展。制造业企业为了更好地运用目标成本管理,还应当促进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配合,让企业全体员工增强自身成本意识并积极参与到此模式管理中,明确责权分配并设置绩效考核奖惩制度,按企业实际情况科学分解目标成本,落实责任到相关岗位人员,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能有效提升制造业企业的整体成本管控水平,积极推动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长远、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