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绿色校园理念下高校垃圾分类工作实施策略研究

2022-11-14蔡兴权缪晓琴

市场周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垃圾桶分类垃圾

蔡兴权,缪晓琴

(南通理工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1)

一、 引言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倡导资源的节约与对环境的保护。促进绿色生态的发展,建设美丽而伟大的中国势在必行。 而学校作为能耗大户,“绿色校园”的建设与发展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层面的广泛关注。 当前社会,网络发达,网购、外卖等包装垃圾迅速增加,生活垃圾量与日俱增,环境压力在变大,垃圾分类工作应引起重视并贯彻实施,特别是作为能耗大户的高校,垃圾分类问题更加不容小觑。 将垃圾进行分类且回收循环利用不仅可以大幅降低校园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优化校园环境,节约利用可再生资源,降低学校在垃圾处理方面的支出,还可以唤醒学生的绿色意识,明白自己所肩负的责任,能够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并且积极推广,他们在不久之后步入社会后,对社会的生态环境建设必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二、 关于绿色校园建设的现状

目前我国已有不少学校进行校园绿色规划,开展了绿色更新,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规划。 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的《绿色学校创建行动方案》中提到,作为“绿色学校”,不仅要实现学校最基本的教育功能,还要在此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将有利于改善环境的各项管理措施纳入全面日常管理工作之中,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抓住一切机会全面提高师生的环境素养。2019 年相关部门颁布GB/T 51356—2019《绿色校园评价标准》,为我国绿色校园建设提供评价依据,使得校园建设工作也开始真正从节能校园建设向绿色校园建设转变。 该标准要求,在保证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同时,大力推广绿色人文、注重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培养,将绿色理念贯彻到实践中。 美国的LEED 标准、英国的BREEAM 标准、日本的CASBEE 标准都是国外极具影响力的绿色校园评价标准,这三个评价标准都是以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为基础,评价对象是学校里的独立建筑,鼓励在建筑上采用重点绿色策略。 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提出绿色校园的建设标准,对绿色校园的整体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如今,世界各国都在关注碳减排,然而,据统计,在日本东京的能源消耗及碳排放量排行榜中,东京大学的排名远远超过很多中型甚至是大型企业。就美国而言,仅仅学校建筑的总能耗就与其他各种办公类建筑的总能耗之和相差无几。 而在中国,各高校学生的人均能耗竟是全国人均能耗的数倍之多。 由此可见,学校在节能问题上有巨大的进步空间,绿色校园建设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垃圾分类工作则是绿色校园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绿色校园建设最基本的要求。 垃圾分类工作在国内外都得到极大重视。 2019 年9 月,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发布的《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价参考标准》,要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导精神,推动国内公共机构对废弃物进行分类的工作。 2019 年12 月1 日,最新版本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标准正式实施,“垃圾分类”一词更是成为“2019 年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之一。 在德国,采取“连坐式”的处罚方法推动垃圾分类,并建立“双向回收系统”保证资源反复利用;在美国,很早就制定了详细的法律,对资源回收规定了“4R 原则”,对垃圾的处理问题要求事先预防,从根本上减少污染;在比利时,在垃圾分类方面的处罚力度很大,如果有人违反垃圾分类条例,就会面临高额的罚金。

为促进绿色校园的建设,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将垃圾分类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并将其视为责任与使命。 垃圾分类是指依照一定的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进行储存、投放和搬运,进而将垃圾转变为可利用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垃圾分类的目的是使得垃圾能物尽其用,提升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作为能耗大户,高校垃圾分类工作对整个社会的垃圾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们的生活垃圾中必然有一部分是不易降解的,如果不进行垃圾分类,它们被运往回收站之后大多是采用卫生填埋甚至简易填埋的方式,会占用大量土地,还会使土壤受到严重侵蚀。 垃圾中的废塑料或是有毒有害物质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可能对人类或动植物产生严重的危害。而学生的生活垃圾中有很多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资源,如纸张、书报、饮料瓶、易拉罐等,若是不进行垃圾分类处理,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宝贵资源便得不到有效再利用。 同时校园内垃圾不进行分类,加大了处理的难度,如餐厨垃圾会滋生蚊蝇,产生不良气味,污染学校的环境,影响老师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甚至会传染疾病。 所以对绿色校园建设来说,垃圾分类工作迫在眉睫。 近些年来众多高校为推动绿色校园建设顺利进行,都自发行动起来。 比如北京多所大学的学生将校园内的各种废品回收起来集中处理,所获经费全部用于学校区域的植被建设,扩大校园的绿化面积。 现在很多高校都通过开展垃圾分类环境科学教育活动,增长学生关于环境保护和绿色校园建设方面的知识,增强学生自主进行垃圾分类的意识,推动师生齐心协力共建绿色校园的进展。

三、 高校在绿色校园建设垃圾分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绿色校园的建设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首先是校领导对绿色校园的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主管机构不能认真对待绿色校园的建设,因此出现了相关组织机构不够完善且执行力较差等问题。 类似于节能减排,校园垃圾分类、校园绿化、污水排放等重要项目还只是后勤集团的工作范围,没有针对性地建立相关组织机构来一对一地管理这些项目。 调查发现一些学校并没有较为完备的管理制度,不管是规章制度、管理人员还是执行人员都比较缺乏,学校并没有考虑设置行政专职岗位管理绿色校园建设,没有形成真正的绿色管理体制。 就垃圾分类方面来说,学校十分支持并且采取了相关措施,例如举办相关绿色教育活动、在不同地点安放分类垃圾桶、雇佣人员督促等。 这些措施对垃圾分类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实地走访及问卷调查,发现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相关垃圾分类管理措施既不系统也不完备

执行人员积极性不高,存在一定的管理与监督漏洞,这直接导致垃圾分类相关工作不能完全落实。通过查询高校官网以及实地走访,发现没有专门的绿色校园建设或垃圾分类管理部门,在常见的基建或后勤保障部门没有设立相应的管理岗位,也没有针对绿色校园建设或垃圾分类的规章制度。 所以从根本上就不具备系统完善的管理措施,这也导致了其他问题的产生。

(二)经费投入比例较少

在节能减排方面,学校投入大量的经费建设相关基础设施,并且后续投入了充足的人力物力,为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在校园绿化方面,学校组织种植了大量的绿色植物来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并且花钱雇佣工人来养护这些绿色植物,而在垃圾分类这一绿色校园建设项目中相较于其他建设项目投入比例较小,经费不足,导致从事垃圾分类的专职工作人员较少,且垃圾分类基础设施也较为缺乏。 通过走访发现,校园内,仅主干道两侧分布部分垃圾桶,且未进行分类。 教学楼及宿舍区仅每层卫生间放置一个垃圾桶,也未进行分类。 基础设施的匮乏导致师生无法进行垃圾分类,进而校园产生的未分类垃圾将会给社会垃圾处理造成很大压力。 此外,学校的各项文化传承可以通过教育教学以及各项校园活动来开展,这些都有制度和经费保障,而绿色校园的建设,由于缺乏充足的保障,只能是在原有传统模式框架内抽出一点经费来开展绿色教育活动,所以出现了上层管理者和相关教师不重视、活动规模较小、学生参与度较低等各种问题。

(三)学校管理者没有起到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学校管理者对垃圾分类不够重视、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对垃圾分类的宣传不够主动、不能很好地做出正确决策等,导致一些学校垃圾分类经常出现各种问题,比如有些职工在放置垃圾桶时并没有按照类别投放,就导致出现了一排垃圾桶全是同一类别、部分区域缺少垃圾桶等情况,或者是垃圾桶比较陈旧,不能够及时换新,垃圾处理工人、垃圾车、垃圾分类场地的不足等。 调查还发现,行政管理部门工作区域也没有垃圾分类场所及分类垃圾桶,所以作为管理者本身,他们自身也未真正实施垃圾分类工作。

(四)学校宣传不彻底不到位

学校每年都会招收大量的新生,因此需要长期不断开展垃圾分类相关的宣传活动,但是通过我们在校园里的随机采访调查发现,约有70%的学生表示并没有接受过学校的宣传教育,即使是同届同学院的学生,受到垃圾分类相关宣传教育的比例也参差不齐,甚至出现相同专业的不同班级受教育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大部分学生表示,其垃圾分类知识是从网络媒体等渠道获得,而非学校宣传。 通过查询历年讲座等活动,发现学校组织的讲座等活动从未有过与垃圾分类相关的,在辅导员班主任的班会活动中,也很少有垃圾分类相关主题。 所以就调查结果而言,学校的常态宣传机制还需要不断完善更新,宣传方式也需要进一步地优化。

(五)教师不够重视

在绿色文化创建活动中,没有专职负责的主导教师,活动指导者只是其他专业或活动的教师来兼职管理,所以教师与校方管理者在垃圾分类这一事项上并没有达成统一的路径,教师的积极性普遍偏低,因此不能正确指引学生进行垃圾分类,相关工作很难有效地实施。

(六)分类不科学

通过在学生间的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大家虽然十分支持垃圾分类,但是垃圾分类的意识还比较模糊,对垃圾的种类并没有准确的认识,因此很难实现垃圾的精准投放。 许多学生抱着那种“垃圾分类跟我有什么关系”的心态去对待这件事,并不能做到正确地分类。 调查结果显示,近80%的学生不了解垃圾分类标准,有近30%的学生不知道有何种分类标准,近25%的学生并没有注意到垃圾桶上的分类标志,还有大概10%的学生就根本不想分类,这就导致学生在投放垃圾时不能做到科学分类,也给学校后续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

(七)学校没有关于垃圾分类详细的奖罚制度

缺乏奖惩制度,这直接导致了垃圾随手乱扔现象频繁出现,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或者老师不能很严肃地对待垃圾分类,空教室里甚至校园道路上,随处可见学生将各种垃圾随处乱丢乱放,丝毫不考虑这种行为给环境带来的危害。

四、 高校开展绿色校园建设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

针对目前在绿色校园的建设中垃圾分类工作存在的问题,高校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

(一)做好宣传工作

1.在对大一新生发放的学习手册中编制高校垃圾分类意义以及垃圾有哪些具体的类别,使得学生从大一就开始养成垃圾分类的意识以及习惯。

2.鼓励学生建立垃圾分类社,鼓励学生主动地去践行垃圾分类活动以及宣传工作。 学长学姐们要身体力行去给新入学的学生做个榜样。

3.定期地去评选在垃圾分类中表现突出的宿舍以及班级,并对其颁发锦旗、全校进行表彰等。

4.定期地组织垃圾分类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垃圾分类活动中。 也可以定期举办垃圾分类的赛事,可以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考核,表现优异的队伍可以获得奖品、荣誉等。

5.鼓励食堂内就餐,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也更有利于后期的厨余垃圾分类。

(二)提供经费支持

1.配备全种类分类垃圾桶以及增加其数量,为学生更好更便捷地进行垃圾分类营造良好的环境。

2.增加人员的投入,及时快速地处理垃圾,不影响垃圾后续的分类投放。

3.向学生提供两种不同颜色的分类垃圾袋,将生活垃圾以及可回收垃圾进行初步分类,减少后期垃圾分类工作的工程量。

4.为有关的垃圾分类项目投入更多的资金,并做好前期的宣传工作,为后期表现优异者提供一定的资金奖励。

5.邀请专家重新规划垃圾桶的分布,合理投放垃圾桶,使垃圾桶实现利用最大化。

(三)制定相关制度和规范

1.允许某些商户进入校园回收垃圾,给予他们和学生自由贸易的权利,回收纸张、塑料瓶等,给学生带来一定收入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有效减少了学校对垃圾分类的经济投入。

2.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考核,对垃圾分类工作表现良好的宿舍,可以给予一定的学分。 对那些垃圾不分类的个人或集体,进行批评教育,扣除相应的学分并且取消各项评优资格。

3.定期维护并且及时修理损坏的垃圾桶。

4.成立相应的主管机构来监督以及督促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为广大师生起到带头作用,让全体教职工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即有义务为学校垃圾分类建设添砖加瓦。

(四)进行分区管理

1.学校分为宿舍区、教学区以及就餐区,这三个区的垃圾类型大不相同,宿舍区大多都是生活垃圾,所以应该增加生活垃圾桶。 教学区放置更多的纸篓,对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垃圾,比如废电池、实验废水,交由专业人士处理。 就餐区主要产生的是生活垃圾及厨余垃圾,应放置两类不同的桶进行分类。 此外厨房垃圾如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由后勤部工作人员安排专人负责清运,能喂猪的喂猪,不能喂猪的由工作人员拖运到垃圾站集中处理。

2.对学校的超市以及快递站点等,实行承包制,给予他们一定的自由,让他们自主地分类区域内的垃圾。 他们产生的大部分垃圾都是可回收的,所以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去处置,因为这可以给他们带来一部分额外的收入。

3.对学校的建筑工作区,在建筑或者修缮过程中产生的砖瓦陶瓷、渣土等建筑垃圾,交由承建单位妥善处理。

(五)鼓励学生内部“垃圾分类”

1.建立QQ 群或者类似于高校公告墙之类的公众号,用于交流处置学生平时闲置不用的物品,将垃圾变废为宝,重新利用。

2.定期地开展跳蚤市场,使同学们闲置的物品相互流通,同时也有利于即将迁校区及毕业的学生轻装上阵。

五、 总结

针对当下高校大学生缺乏垃圾分类意识从而导致严重的生活垃圾资源浪费现象,通过对南通理工学院学生及老师垃圾分类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目前在绿色校园的建设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措施,需要学校提供保障,老师带头引导,学生自觉执行,多方位促进校园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保证绿色校园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

保护环境,当从点滴做起。 希望学校注重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这能够激发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律己精神,从而打造“绿色”校园。 到了社会上,新一代青年要有环境保护责任感,谨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目标,建设更加美丽的中国。

猜你喜欢

垃圾桶分类垃圾
垃圾去哪了
垃圾桶等
飞进垃圾桶
倒垃圾
垃圾桶的华丽“变身”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给塑料分分类吧
可拆分的分类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