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保护背景下河南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路径研究

2022-11-14王书丽

市场周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文化公园河南黄河

王书丽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一、 引言

河南沿黄流域作为中华文明诞生地及发展的核心区,在文化资源层面为沿黄九省之最。 国家政策层面,河南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 建立河南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既可以保护河南黄河沿线的生态环境,又可以传承黄河文明。 目前其建设路径还处于初探阶段,以河南黄河文化资源为核心吸引力,探索适合河南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路径,既是打造一流生态环境、促进河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又是助力国家创新高地和现代化河南建设的重要手段。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以“国家文化公园”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搜索,剔除不相关文献后,共搜索到168 篇论文。2006 年知网上首次出现“国家文化公园”。 其后十多年间几乎没有“国家文化公园”的相关研究。学者对国家文化公园的关注始于2017 年,究其原因,2015 年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2016 年的“十三五”规划均明确强调要建立国家公园。 2019 年中央审议通过了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至此国家文化公园的研究呈爆发式增长,研究对象主要聚焦在大运河、长城、长征等方面。 2017~2019 年研究者多用定性研究的方法从规划、开发的角度对大运河、长城提出建设建议。 2020 年学者开始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多角度对国家文化公园进行研究,出现了探讨国家文化公园的概念与类型定位、与乡村旅游的融合路径、与区域旅游的创新发展路径、游客满意度、传播路径、旅游流网络结构等相关论文。 如王学斌从国家、文化、公园三个层面解释了国家文化公园的内涵。 白栎影和王秀伟从国家性、协同性与在地化三个维度提出建设国家文化公园的路径。 龚道德从国家文化公园概念起源的角度切入,梳理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意义,并从国家、文化、公园三个层面提出建设建议。 王克岭在梳理概念的基础上从主体、内容、客体和渠道视角对我国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出建议。 付瑞红从政策创新的角度切入,提出“文化+产业”的融合机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建设路径。 这些文献中对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研究不多,以“黄河”和“国家文化公园”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共得到有效文献6 篇,主要集中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方面。 李云鹏从黄河水利文化方面提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张凌云分析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意义和作用,从黄河学研究体系、文旅融合的理论视角提出建设路径。 戴有山、张枚等从弘扬黄河文化、推动黄河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提出建设建议。董二为从保持原貌、挖掘文化、突出教育、强调休闲是个角度提出黄河文化国家公园的建设。

总体而言,国家文化公园的研究日益多元化,理论研究逐渐深入,研究方法开始将定性定量研究相结合,但还没有出现较强的量化研究特征。 对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关注度还不够高,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专题研究较少,所以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三、 国内外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启示

“国家文化公园”的概念由我国首次提出,但国家公园在世界范围内并不罕见。 自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建立后,多个国家和地区陆续建立国家公园。 这些国家公园的建设经验及公园管理体系为河南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了一些参考。

(一)国外国家公园的建设经验

对国外国家公园的经验,可从三个方面进行梳理:第一,公园建设首先以资源保护为目的。 多数国家公园以资源、生态环境、遗产地保护为目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国家公园模式。 第二,建设路径多元化。 国外国家公园的建设中,多以国家为主体,和地方结合,建立公园保护机构。 以伦敦国家公园城市为例,在建设路径上首先通过多种形式促使公民树立全民自然保护价值观,在定位目标上强调实现野生动物福祉和保护野性自然环境,在治理体系上自下而上发动全民参与,在活动策划上创造人与自然联结的机会,以此来促进全面参与,达到全面保护、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的。 第三,管理形式多样性。 有地方自治型国家公园管理体系,如德国;有自上而下的国家公园管理体系,如加拿大;有综合型国家公园管理体系,如日本、韩国。 一般情况下国家为管理主体,成立专家咨询小组,采取公私结合、社区参与、民主管理等方式作为政府管理的补充手段。

(二)国内国家公园建设路径

国内从1956 年开始陆续建立以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为主题的自然保护区。 2015 年1 月国家发改委等13 部委联合通过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 至今,中国已建立多个国家公园。

这些已建立的国家公园在管理上首先按照《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2017 年9 月发布)及《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2019 年6 月发布)等文件精神的要求进行管理,遵循差异化原则,因地制宜、因“园”制宜,实行“一园一策”的差异化管理,建立省级直属的国家公园管理局或管理机构。 结合大数据,在园内建立资源检测平台,时时检测资源变化动态,及时采取调控措施。

结合国内外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经验,河南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应以保护生态文明与遗产文化、传播河南黄河的根魂文化为目的,在国家主导下,建立不同等级的管理机构,公私结合,自上而下的采用全民参与建设管理的模式,形成全民建设、全民管理、全民营销的理念。 因地制宜,结合文化和资源的不同实施“一园一策”的管理模式。

四、 河南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路径

(一)生态引领,规划先行

生态保护是我国当今发展的重要战略,2021 年10 月8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从国家的角度提出大黄河文明的保护与发展纲要。 2021 年1 月,河南省文旅厅与河南发改委从指导思想、价值分析、总体思路、重点展示、文旅融合等九个方面提出河南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规划方案,涉及开发、保护与管理等层面。 这些纲要的出台为河南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河南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规划方案要以生态为引领,以黄河文化为灵魂,以“大黄河”为理念,利用功能分区,轴带贯通,规划面向世界、面向民众的方案,着力打造河南黄河沿线寻根之旅,人与黄河相生相斗精神之旅。 振兴乡村文化,提升乡村旅游的内涵,塑造“黄河故土”旅游体验地,提高河南黄河沿线的乡村旅游的自我循环能力,为实现城市反哺乡村、促进共同富裕做出贡献。

(二)文化铸魂,特色创新

建立河南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关键是锚定黄河文化的灵魂。 以中华文明的根魂文化为核心,打造全球性的生态文明地、遗产保护地、文化传承地、休闲游憩地,将河南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科学的、生态的、具有教育性的重要场所。

利用科技创新,通过文物修复、文化品牌化、符号具体化等形式,探索河南黄河流域考古资源、文化遗产资源的价值,寻找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的新路径,打造一批具有标志性的文化旅游产品。

(三)产研融合,多元推进

国家文化公园由我国首次提出,建设才刚刚起步,诸多概念和问题不清。 因此需要政府牵头,利用科研机构从理论角度丰富河南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各要素的内涵,深度挖掘文化资源的价值。 借助企业从实践的角度提高公园建设的可行性。 多元推进在河南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概念、定位、特征、功能及运行机制、管理模式方面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方面为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提供更多的参考。

(四)智能管理,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及信息化的建设应用不仅在旅游行业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且已经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2021 年9 月24 日河南省政府的“构建一流创新生态 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新闻发布会更是提出为国家建设创新高地出力。

国家文化公园是一个开放性的休闲游憩空间,在保护黄河沿线生态文明、传播中华文化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河南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要把科技贯穿到决策的制定、产品的打造、服务及营销宣传的过程中,实现信息畅通的智能管理。

河南黄河文化公园管理部门建立科技信息系统及信息网,借此了解国家公园的社会市场运行规律及内部的发展状况,借助数据动态分析对公园的管理进行适时调整,确保河南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内部管理决策的正确性。 由于河南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担负着保护生态平衡、传播河南黄河文化、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使命,同时又是一个开放性的、全民参与的游憩空间,因此,对公园中各个景点的打造,不仅要突出当地黄河文化,赋予产品文化性,让其具有观赏性、人文性和直观感受性,还要让产品具有科学性、趣味性,以利于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无形中受到黄河文化的熏陶,自觉地传承河南黄河文明,传播黄河文化精神。 因此,在产品打造过程中,就要进行科技创新,强化景点的科技创新性,以此来实现玩赏功能到教育功能的转变。

科技创新不仅体现在旅游产品的打造和环境的营造上,还体现在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方面。 目前大部分景区已在管理中融入科技,如门票售卖、景区景点讲解等方面采用智能化管理,但缺少既有科技管理能力又有旅游管理能力的人才,导致科技与管理的融合度尚浅,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 因此,在河南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管理过程中,应引入具有科技创新意识、科技管理能力、了解河南黄河文化发展史、具有旅游产业背景的跨行业跨文化的复合型人才。

科技创新还要融合到景区的营销宣传方面。政府从制度方面规范各参与方,调动参与方的积极性,利用科技创新及信息技术手段保护当地遗产,进行全面营销宣传,进一步推进河南黄河文化国家公园系统性的建设和宣传。 如,依托高校参与方,组织各种宣传黄河文化的活动,积极探索河南黄河文化的传播。 利用交流生的社交平台,如微信朋友圈、Tiktok、微博等社交媒体,向海内外讲好黄河故事,提高河南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依托技术手段建立游客信息联动机制,提升河南黄河文化传播效果的反馈机制,结合游客反馈合理改进展示方法和提高服务质量。 依托当地社区和居民的参与,借助当地居民自媒体的影响力,深度挖掘河南当地黄河文化资源,借助各种新媒体形式,如哔哩哔哩、学习强国、微信、头条等进行传播,引出话题,引爆热点,提升河南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影响力。

(五)国际品牌,旅游胜地

品牌国际化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河南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也必将走国际化发展道路,这既是全球一体化的结果,也是把河南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打造成国际品牌的旅游胜地,传播黄河文明的必然道路。 因此,以郑州商都、洛阳隋唐古都、开封大宋古都为核心吸引力,连通鹤壁古城、商丘古城,打造国际知名的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连廊旅游品牌;依托河南境内治理黄河的水利景观,组成黄河治理国家文化公园景观廊道;依托黄河文化遗址,打造具有保护遗址、展示古代文明作用的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群;以国家文化公园的形式阐释文化价值,使黄河的根魂文化在新时代得到切实的彰显与传承,让河南成为全球华夏文明的精神家园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高地。

五、 结语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是保护生态文明、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途径。 本文结合国家政策及河南在大黄河文化中的地位,梳理出河南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意义,总结出国内外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经验,结合河南特有的“根魂文化”及古都群文化、黄河治理文化等,从生态、规划、文旅融合、产研结合、科技创新等方面提出河南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具体建设路径,为河南黄河文化公园的建设提供参考。 但因课题中调研数据的局限性,关于打造国际品牌的文旅胜地,本文只提出了具有代表意义的,并没有囊括河南所有的黄河文化遗产及黄河文化的旅游产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为后期继续研究河南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指明了努力方向。

猜你喜欢

文化公园河南黄河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积极推动江苏国家文化公园立法
Jokes Today
浅析城市文化公园景观设计
乡村文化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河南广电设立河南广播电视台
黄河
基于场所理论的城市文化公园建设的研究
《时代青年》(原《河南青年》)创刊60周年大事记
渡过黄河看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