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2-11-14杨丹
杨 丹
(聊城大学,山东 聊城 252000)
一、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其市场化改革有利于经济发展。 商业银行在调节经济、创造信用、金融服务等方面起关键作用,是宏观经济运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然而,伴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商业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受到了冲击,促使商业银行不断调整自身经营结构,积极进行非利息业务创新,向轻型化的发展方向迈进。但商业银行在发展非利息业务时仍存在问题,制约着非利息业务的创新与多元化发展。 因此,商业银行应转变发展观念,优化业务结构尤其是非利息业务结构,更好地推进非利息业务的拓展与创新,增加商业银行盈利来源。
二、 非利息业务定义
非利息业务与利息业务是两个相对的概念,非利息业务是一种广泛的金融服务业务,比中间业务范围广,其运行依托于传统的利息业务。 非利息业务顾名思义就是不利用利差获取收益的业务,主要通过劳务、信息、技术等方式获取收益,是一种比较安全的业务模式,有利于拓展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
相比于传统利息业务,非利息业务的特点如下:一是资金占用少。 传统贷款业务(如房地产贷款、绿色贷款等)需要商业银行进行大量的资金投放;而通过提供劳务、设备等方式的非利息业务服务时一般不需要银行提供资金,获取投资收益时需要提供一部分自有资金,总体来说相比于贷款业务,投资业务占用资金少。 二是需要与客户沟通合作完成。传统贷款业务仅需要客户根据银行合约规定完成双方交易;非利息业务需要商业银行了解客户需求,例如信托、咨询等业务,在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提供针对性服务,更注重管理客户关系。 三是业务风险水平存在个体差异性。 商业银行的咨询业务、代理业务等风险较低,而部分交易业务风险较高。
三、 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现状
(一)非利息业务发展迅速
近年来,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发展迅速。 到2020 年末,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非利息收入达12990.63 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5.79%,比2012 年增加7550.38 亿元,增长1.39 倍。 其中,大型银行中农业银行、邮储银行以及股份制银行中华夏银行、渤海银行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以下简称非利息收入占比)低于20%,其余14 家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在20% ~55%之间,已成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比于2012 年,大型银行中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变动较大,分别增加了19.25%和7.18%,其余4 家银行占比变动不大;股份制银行中渤海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降低,其余11 家银行占比均增大,且招商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浙商银行等5 家银行占比增加了10%以上,分别为28.55%、18.21%、17.76%、12.91%、10.80%。
(二)不同业务类型发展极其不平衡
非利息收入主要由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投资收益、汇兑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其他非利息业务收入等组成。 手续费及佣金业务不需要商业银行提供自有资金经营,是一种既满足收益又兼顾安全的业务模式,已成为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主要来源。 到2020 年末,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总和占其非利息收入总和的比重为60.43%、投资净收益比重为18.46%、汇兑净收益比重为1.64%、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比重为1.45%、其他非利息业务收入比重为18.02%。
(三)不同类型银行获取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策略存在差异
到2020 年末,大型银行中交通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非利息收入的比重为48.55%,其余5 家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非利息收入的比重(以下简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均在50%以上;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为25.66%、恒丰银行为39.32%、浙商银行为40.06%,其余9 家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均在50%以上。 其中,就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业务的具体项目而言,大型银行中银行卡业务收入、支付结算收入、委托代理收入、理财收入等占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比重超过10%,分别为18.54%、16.10%、14.20%、11.63%,表明大型银行中传统型手续费及佣金业务仍是收入的重要来源,但创新型业务如理财业务发展较快;股份制银行中银行卡业务收入、委托代理收入、托管收入等占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比重超过10%,分别为37.16%、18.81%、17.64%,说明股份制银行中传统型手续费及佣金业务是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创新型业务如托管业务发展较快。
四、 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现状的分析,可以得出:在非利息收入的构成中,商业银行可适当减少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比重,增加投资收益比重;在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中,可在银行卡、委托代理等业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理财与托管业务。 但商业银行在发展非利息业务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各种业务发展不平衡、同质化现象、价格机制不完善、人才及技术问题、风险管控薄弱等仍制约着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的发展。
(一)产品种类少且同质化现象严重
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我国银行业非利息业务种类偏少且产品附加值低。 受制于分业管理以及重视规模扩张等因素,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发展较晚,业务创新性不强,导致金融产品种类单调,传统非利息业务如银行卡、结算清算、代理等业务收入占非利息收入比重高,新兴非利息业务如托管、投行等业务收入比重低且种类少。 商业银行在开展非利息业务的过程中,其内部对非利息业务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科学地实地调研客户需求、偏好,往往按标准化、大众化等准则提供金融产品,虽然基本满足大众的购买需求,但不符合客户预期。产品附加值不高,导致金融产品容易被模仿,同质化现象严重,不具备产品特色,商业银行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二)产品定价机制及价格披露机制不健全
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利率的波动性加大、风险的关联性增加等都会影响到非利息业务定价模型的准确性,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定价难度加大。 另外,我国商业银行在部分非利息业务定价方面缺乏相关理论经验,定价的科学性较差,没有按照产品成本、人员投入、需求状况或售后管理等方面合理设置价格,导致定价机制不健全。
为了抢占有限的客户资源、扩大自身规模,少数银行针对非利息业务采取免费甚至垫付资金的营销模式,比如部分商业银行将办理某种非利息业务作为办理利息业务的赠品等。 价格信息不透明,没有按照业务价格流程执行,商业银行出现非利息业务乱收费的现象,不利于非利息业务的可持续发展,破坏了银行业市场竞争和金融市场的有序运转。
(三)缺乏专业人才及科技服务
非利息业务涉及的领域较广,比如金融、科技、经济、法律等,是高技术含量的业务。 业务人员要具备综合素质以及对金融市场变化有较强的观察力。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存在短缺现象,不能满足非利息业务创新发展的需要。一是商业银行内部人员缺乏足够的培训,业务人员知识更新速度跟不上非利息业务快速发展的步伐,对部分金融衍生产品不熟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附加值金融产品的发展;二是在高复合型人才引进方面也存在着问题,部分商业银行为高层次人才创设的优惠条件不高,考评机制不够灵活,很难吸引和留住人才。 另外非利息业务的发展要依托金融科技。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利用水平不高,与互联网企业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机制不够健全,人工智能仍处在摸索阶段,创新产品服务有限,智能化服务水平不高,不利于商业银行的转型升级。
(四)非利息业务风险管控薄弱
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有别于传统的利息业务,种类多,存在量化困难、披露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法律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种风险时有发生。管理、业务人员很难准确衡量和判断潜在风险,导致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风险管控困难。 另外,相关监管机构对部分新兴非利息业务监管过弱或监管指标不健全,无法全面监管其业务;部分业务存在监管重叠现象,导致监管界限不明确和监管机构责任不清。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法律法规仍不完善,制度指引不到位,制约了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也不利于非利息业务的风险防控。
五、 推动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发展的对策
随着金融市场化的改革,利率波动的幅度变大,传统存贷业务的风险变大,为商业银行转向发展非利息业务提供了契机。 非利息业务的拓展,能够为企业和个人带来多元化的投资便利,也成为商业银行提高盈利的突破点。 基于此,商业银行要在发展战略上发挥人才和技术的作用提供特色化产品与服务、完善定价机制,银行监督和外部监管一起发力,调整非利息业务结构,增加新型非利息业务比重,促进手续费及佣金业务与其他非利息业务协调发展。
(一)创新产品种类,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
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种类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没有质的改善,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且产品、服务附加值不高。 虽然在短期内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利润总额,但不利于商业银行长期竞争力的提升。一是商业银行应积极进行非利息业务创新,分析客户的需求、习惯以及风险承受能力,针对金融市场非利息业务供求现状及市场风险,提供特色化、多元化的非利息业务产品,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提高业务层次,向高附加值、高技术产业转移,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 二是商业银行应利用自身渠道的优势开展与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的合作,积极拓宽业务渠道推进跨业合作,以取得更高的营业收入。
(二)完善非利息业务的定价机制和规范收费行为
随着非利息业务收入逐渐成为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银行意识到了非利息业务的重要作用。 当前,非利息业务发展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商业银行如何避免恶性竞争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是按照服务与收益相匹配的原则,根据服务内容、复杂程度、成本等设置收费标准,制定合理的市场定价原则,正确利用会计原理,将价格结构设置作为新产品开发及投产的必备部分。 商业银行应将收息与收费业务区分开来,不得以“息转费”的方式虚增非利息业务收入。 二是要不局限于单个产品单个价格,根据客户需求形成套餐化的价格模式,多种产品搭配组合,节约双方交易成本,促进综合收益的最大化。三是规范收费行为。 员工应严格执行价格规定,确保服务价格的透明度,保障客户获取价格信息的权力,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开展业务服务、收取相关费用,正确引导客户对商业银行合法收费的观念,保护金融客户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非利息业务人才的培养和高科技的运用
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发展的关键是拥有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人才。一是提高内部员工的综合能力,如增加业务岗位与技术岗位相互交流,加强对法律、税收、网络知识等的培训,特别是要邀请专家讲座,提高员工复合型业务能力。 同时,鼓励员工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参加会计、证券、基金等执业考试,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 二是要采用多种方式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综合人才。 制定有吸引力的薪酬体制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条件;利用晋升或其他灵活的方式锻炼人才,为人才职业发展创造机会,为商业银行发展增添活力;建立良好的、公平的环境,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促进人才自我价值的实现。 另外,在互联网时代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愈发重要。 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区块链、物联网、安全技术等金融科技,建立金融网络平台,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预判,提高金融业信息化程度,实现产品供给与客户参与的动态协调,积极向数字化、信息化、轻型化转型。
(四)坚守合规合法,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的长期发展,其自身合规合法经营是不能逾越的底线。 一是商业银行内部必须高度重视非利息业务,坚决不触碰监管红线,建立一个与当前非利息业务发展水平相匹配的业务规章制度、具体操作流程、内部审计、监督管理方案,形成银行业发展非利息业务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利用金融科技建立数字风险防控模型,进行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与事后监督全流程操作,完善非利息业务监督体系,支撑非利息业务良性发展。 二是相关监管部门应健全监管指标和提高监管技术水平,明确监管范围,全面展开监管,以不违背银行业自身的发展规律为基础,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注意把握监管的度,为商业银行留有一定发展空间,激发其非利息业务活力,避免破坏金融市场的有序竞争。三是法律部门应根据现行非利息业务现状特别是新兴非利息业务现状,加快出台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引导商业银行合法合规开展非利息业务,使得非利息业务的开展得到法律的保障,降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
六、 结语
长远来看,非利息业务是商业银行向“低资本消耗、可持续发展”转型的重要引擎,对商业银行的战略发展至关重要。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化以及资本监管要求的严格,倒逼商业银行盈利结构调整,非利息业务应当承担起重要的角色。 同时,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现状要求商业银行积极进行业务转型,转变经营发展理念,探索非利息业务高质量发展模式。 建立非利息业务总体规划,加强高技术含量产品与服务设计,实现业务创新、转型,是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