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分析
2022-11-13胡芳任妍娜夏远
胡芳 任妍娜 夏远*
(1.内蒙古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110;2.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1 前言
食品安全一直是备受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1-2]。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数据表明,食品受污染的情况依然普遍存在,当前食品安全形势仍较为严峻[3]。食品抽检是评判食品安全形势、探究食品安全风险因素、引导监督工作重点、推动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黄湘鹭等[4]通过对全国抽检数据进行分析,发现2016—2017年的食品抽检合格率呈现稳中向好的趋势;汤健[5]通过对2015—2017年安徽省的食品抽检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省内食品安全总体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牛丽丹[6]对2017年重庆市食品抽检不符合标准的检验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法与监管建议;于艳艳等[7]和张坤等[8]分别对山东省和贵州省2016—2018年的食品抽检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合格率偏低的食品大类与主要存在的食品问题。
此外,陆续有四川省和江苏省等地的食品监督抽检统计分析结果被发表,为当地食品安全提供参考[9]。本地区抽检已持续多年,但目前还未有相关报道。因此,本文根据2015—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食品安全抽检通告公布的数据,对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尝试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以期为我区食品政策导向提供参考依据。
2 材料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2015—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通告,食品质量合格与否以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作为判定依据。
2.2 实验方法
应用Microsoft Excel 2019软件,按照检验项目、食品大类、样品来源等,对抽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对各年度的抽检合格率进行比较,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与分析
3.1 监督抽检基本情况分析
2015—2019年,本地区各级食品安全监管单位共抽检样品202 750批次。各年度抽检样品数和不合格数等见表1。经χ2检验发现,各年度食品抽检合格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整体呈增长趋势。
表1 2015—2019年食品监督抽检结果
3.2 食品大类抽检不合格情况
2015—2019年,本地区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共涉及34个食品大类,问题食品主要集中在餐饮食品、糕点、肉及肉制品等,各类食品抽检情况见表2。2017—2019年,淀粉及淀粉制品、餐饮食品的不合格率呈逐年增长趋势,2019年分别为11.58%和5.84%,其余几类则呈下降趋势。
表2 2015—2019年各食品大类抽检情况
(续表2)
3.3 不同大类不合格项目情况
通过对2015—2019年不合格项目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大类食品表现出不同的安全问题,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2015—2019年不合格项目情况
4 讨论
2015—2019年,内蒙古地区各级食品监督抽检不合格率约为2.4%,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约1.9%)[11],可见本地区食品安全情况有待提高。抽检结果发现,餐饮食品、糕点、肉及肉制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淀粉及其制品和饮料是本地区问题较为突出的食品大类。
铝残留量超标是本地区的糕点、淀粉及淀粉制品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而同一时期,青海省抽检发现水产品和油炸食品中也存在该类问题[12],说明不同地区生产工艺可能存在差异,本地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过量含铝泡打粉可能是导致其超标的主要原因[13]。餐饮食品的主要问题是大肠菌群数超标,而山东省抽检发现,餐饮具大肠菌群超标问题最为突出[14],分析可能与原材料污染、制作环境污染,加工人员卫生习惯及食品储存运输等因素有关[15-17]。
氨基酸态氮是评价酱油等调味品质量的重要指标[18],调味品氨基酸态氮不达标能够直接反映出产品质量的优劣。肉制品的菌落总数是国家重点关注和监测的抽检项目之一[19-20],内蒙古地区是国家肉制品的主要产区之一,菌落总数超标问题较为突出,这与2016—2019年国家肉制品监督抽检发现的问题基本一致[21]。饮料安全方面主要表现为铜绿假单胞菌超标,类似问题在河南省等地区也有发现[22]。此外像酒类酒精度、食用油、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过氧化值不合格等问题,可能是由于产品原料质量把关不严、样品包装密封不当、运输及销售环节储存条件不佳引起[23]。
综上所述,当前内蒙古地区的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分为共性问题和地区性问题。在日常监管过程中应根据问题属性,对监管、治理方向与抽检力度做出适当调整。建议各级市场监管机构,进一步加强对食品经营企业的日常监管,督促经营者严格按照卫生规范和操作流程保障食品安全[23]。此外,监管机构可以推动从单纯的行政监管向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方向转变,如开展“你点我检”行动,调动和发挥公众的积极性,对食品生产、加工、营销等环节进行全方位管控[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