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审计风险与对策

2022-11-13王益明

审计与理财 2022年2期
关键词:专项资金高新技术人员

■王益明

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动下,一大批身处高新技术产业内的企业进入到了快速发展时期。为了让高新技术产业担负起强国富民的重任,在政策扶持和专项资金方面给了更多支持。但是,监管模式与法规体系建设的滞后,导致资金的使用绩效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所以,有必要针对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开展审计监督,借此提升产业运行绩效和企业发展水平。本文基于对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的客观认识,对资金审计现状进行了分析,审计风险进行了识别,并给出了风险形成的原因,最后从多个层面给出了可供选择的风险规避的策略。

一、对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的认识

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指的是政府出于激励高新技术企业进行高新技术和相关产品的研究、开发、制造、销售以及服务的提供等,为其无偿提供的财政资金,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提升外部投资水平。专项资金的支持不但可以增强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还能产生明显的外部性效应,这对增强投资者信心是大有裨益的;(2)提高技术创新层次。对国家还是对地方政府,针对高新技术企业予以资金扶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技术创新,借此还能够为社会发展带来更多动力;(3)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需要高技术人才,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予以资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才培养的力度和层次。

二、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审计现状与风险识别

在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过程中,政府借助拨付专项资金的形式对高新科技企业予以扶持。但在实际操作中,相关企业如何使用专项资金,其使用效果如何,需要得到业内和理论界的高度关注。也就是说,只有让审计监督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加以规范,才能促进这一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1.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审计现状分析。

高新技术产业内的企业管理者一般为产业技术人才,在风险管理方面却并不擅长,甚至缺少对专项资金审计风险的正确认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身处审计风险之中,就会由于基于风险导向的专项资金审计的系统防范机制趋势而让诸多弊端即刻显现出来,那些依赖管理者本身经验给出的风险应对措施是无法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控的。此外,我国部分高新技术产业时至今日已经初具规模,无论是组织结构还是市场竞争模式都相对完善,更出于防范风险的考虑组建了审计机构。可是,在审计内容方面,却依旧以传统审计任务为主,专项资金使用和审计风险管理之间匹配较差。

2.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审计风险识别。

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审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资产价值确认风险。高新技术产业有形资产被视作利润之源泉。在对专项资金进行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一般只是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先进性和排他性等重要因素有粗浅了解,无法对重要资产的价值予以准确认定,极有可能由此引发错报风险;(2)内控机制缺失风险。高新技术产业一般都未构建起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这就让高新技术产业内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无法对审计风险与财务运行的偏差进行有效控制,而这是会引发财务报表错报风险;(3)价格认定风险。大多数高新技术产业都处在发展期或者培育期,在核算收入的过程中一般由于缺乏活跃的交易市场,使得审计人员无法确认能够参考的公允价值。这样一来,企业管理者就会在主观上调整产品交易价格与存货价值,这势必会让存货的计价分摊认定与营业收入的准确性认定处在高审计风险之中;(4)成本核算风险。对高新技术产业技术领域而言,较强的科技性和专业性导致了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出现,这不但会增加审计人员区分资本化与费用化问题的难度,还会在成本核算方面无法对研究费用、开发费用等进行严格而正确的区分。

三、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

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持续扩大,政府投入其中的专项资金规模不断增多,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水平与核心竞争力。可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还是引发了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的审计风险,甚至严重影响到了政府对投入资金的有效评价与监督。

1.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达标扩大审计风险。

在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从事专项资金审计的工作人员习惯采用账项基础审计模式与制度基础审计模式。但是,在现代风险导向下,专项资金审计对审计人员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不但要具备扎实的审计专业知识,还应充分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业务链条属性、行业特性以及较高的审计风险管理技能。现实情况是,一些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达标”,在扩大审计风险审计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负面效应。由此可知,审计人才培养的滞后与高新技术产业审计经验的匮乏是制约审计绩效的重要因素。

2.审计思想观念滞后延伸审计风险。

审计人员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的管理者、决策者未能深刻认识到专项资金审计的深度和广度,相关工作没有做到位。比如,对部分审计问题的线索敏感性缺失,对违规问题的发现意识较为迟钝,对不合法、不合规的资金使用缺少关注力度,对资金使用偏差的认识相对肤浅,如此等等。所有这些都会让审计人员无法在审计实践中得出有针对性的意见与结论。

3.高新技术产业融资压力滋生审计风险。

在高新技术产业中,企业融资要求出资方对企业财务报表表现出来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估。在这一过程中,即便政府补贴到产业内的专项资金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资金的重要来源,可是政府提供的资金补贴和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直接相关,相关企业出于持续得到政府扶持资金甚至会对其财务报表予以“粉饰”,以“财务造假”的形式套取专项资金,而这就会滋生出隐蔽但十分严重的审计风险。

4.产业治理结构缺陷引发审计风险。

在我国,很多高新技术产业的治理结构都缺乏规范性,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性相对较差。究其原因,是因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项目知识面较为狭窄,产业治理结构存在缺陷,使得审计工作的开展难以取得真正的成效,甚至会因此而导致专项资金审计的判断失误。可以说,治理结构的缺陷被认为是影响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审计效果的重要因素。比如,在2017 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内从事3D 打印的企业就超过30 家,其中在A 股上市的企业就有22 家之多。可是,其中有超过半数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四成,可谓股权结构高度集中。在这一股权结构下,就极易产生管理层舞弊与利益输送,更会强化财务造假的动机。

四、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审计风险的规避措施

为了规避专项资金审计风险,让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新兴市场的主力军,有必要借助其较高的科技含量和良好的成长模式,为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强化对高新技术产业审计风险的识别。

当前,在大数据、云计算等诸多数据技术场域中,为了更好的规避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审计风险,除了要构建建立基于风险导向的专项资金审计信息系统外,还应强化对高新技术产业审计风险的识别,以便让专项资金审计信息能够与产业信息数据库、信息技术分析平台和审计信息数据库等关联在一起。同时,相关企业的领导者和决策者需要将有效的风险导向审计融入到内外部环境当中,借此对专项资金审计风险进行客观识别。然后,要借助产业信息数据库平台实现审计信息的共享,以此提升专项资金审计的风险识别与整体分析能力。

2.注重高新技术产业审计风险评估。

高新技术产业需要提升专项资金审计部门在组织内的地位,使之可以直接隶属在董事会的领导之下,以此提升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同时,要按照风险导向的审计要求,构建与专项资金审计风险管理有关的制度,借此明确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地位、作用、价值、权利与义务。唯有如此,才能让审计人员以客观公正的姿态提供真实的审计报告。

3.构建现代化审计信息系统。

为了提升专项资金审计绩效,除了要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强化产业发展外,还应构建现代化的审计信息系统。在这一过程中,产业内的龙头企业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的审计信息素养。同时,要确保审计人员能够灵活操作计算机软件、能够熟练应用新媒体工具、能够让审计工作与移动互联网结合在一起,在确保审计信息安全的同时,提升信息化审计的绩效。此外,为了让信息系统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关键性作用,还应借助信息化手段让专项资金审计流程简约化,借此提升审计效率,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内部控制和分析的准确性。

4.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治理机制。

对高新技术产业来说,优化其内部治理结构对于规避专项资金审计风险是大有裨益的。为此,需要在企业管理层选拔不同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借此构建起相对严密的内控体系,增强专项资金审计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同时,要让相关人员认识到专项资金审计是一项长期、综合性的活动,需要将其常态化,要不定期的对其开展审计风险评估工作。

五、结语

针对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开展审计工作被认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为国民经济保驾护航的关键性任务。在实际操作中既要确定审计重点,正确处理和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还应对审计风险加以识别、研判、分析和定性,并以此寻找可以规避的措施。此外,对于专项资金审计人员来说,要进一步树立现代风险导向的审计观念,全面强化风险意识,将其贯穿到产业管理体系之中,让基于风险导向的专项资金审计工作能够在高新技术产业内发挥出最大效益。

猜你喜欢

专项资金高新技术人员
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的监督及管理
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研究
贵州省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增长40%
全省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6%
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现状及审计对策
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首次突破2000家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跟踪导练(四)
海宁:推动专项资金管理出成效
加强专项资金审计监督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