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史文化融入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的价值探讨

2022-11-13王玉苹

活力 2022年18期
关键词:党史辅导员思政

王玉苹 鲁 潍 王 茜 高 峰

(潍坊职业学院,潍坊 262737)

一、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一)关于党史文化的研究

目前,关于党史文化定义及外延的研究较少,尚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如李蓉认为党史文化起源于民主革命时期,并在其研究过程重点探讨党史文化的主要内容、特征、行程等内容。黄振寰等人将改革开放以来的党史文化的发展阶段进行划分,并进一步研究党史文化的新特质。吴侃民等人认为党史文化属于文化范畴,又具备不一样特点,如思想性、政治性,主要功能包含执政认同功能、经济助推功能等。郎烈指出,党史文化是对党史研究、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备指导性作用。郑丽天认为,党史文化是中国传统先进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成为世界政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领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张安滨认为,应从开发党史资源和拓展党史传播平台两方面开展党史文化建设。张世清提出,树立正确的党史文化产业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服务管理机制、制定扶持政策、人才队伍建设等几方面发展党史文化建设。

(二)关于党史文化融入高校辅导员的研究

国内学者关于党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研究较少,截至2021年5月,笔者在中国知网上以“党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为题名进行检索,发现目前只有5篇相关期刊论文。如穆标在《党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路径探析》中认为,高职院校应从提高思政课教师党史文化水平、强化学生党史文化认同、把握党史文化融入思政课广度和增加党史文化融入思政课实践等方面着手,使党史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充分发挥思政育人的作用,促使新时代青年学生成为党史文化的主动学习者与积极践行者;肖森、仲倩在《党史文化融入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认为,党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把党史文化融入社会实践中、课堂教学中和校园文化建设中。

二、党史文化和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的关系阐述

(一)党史文化的概念

2012年8月前,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办的党史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本次论坛主要围绕以“党史文化”为主题开展学术研讨。此后,学术领域开始涌现出众多关于党史文化的相关研究。通过多名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党史文化的主要关键点为如下几方面:第一,党史文化起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文化成果,也是中国先进文化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第二,党史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党在辉煌历程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党的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党的优良作风和思想路线等方面;第三,党史文化具备思想性、政治性、指导性、先进性等特点,主要分为物质、精神和制度等三个层面。总之,我们认为,党史文化指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下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改革、革命和领导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文化和伟大精神。

(二)党史文化与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之间的关系

高校辅导员岗位是负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党史文化则是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通过对于党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之间融合,在潜移默化中发挥党史文化的资政育人价值,从而继承和弘扬党的传统文化和优良作风。

党史文化融入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途径有很多种。从高校思想队伍建设者角度出发,深入辅导员队伍社会实践中、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合至课堂教学中等;从高校大学生角度出发,培育高校党史文化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党史文化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结合,依托学生社团、第二课程等方面强化党史文化教育。

三、党史文化融入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研究必要性和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一是进一步拓宽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范围,从而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理念。

党史文化是中国传统先进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文化范畴。鉴今育人是党史文化的根本属性,党史文化对高校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教育和警示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把学习党史、学习新中国史上升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在高校大学生中弘扬党史文化,从而加强思政教育,党史文化与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之间的有效融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且,目前当代高校大学生的三观尚不成熟,对于社会现象及认识不全面,对于一些社会问题解释不到位,对于党史文化不了解导致存在一些误区,这些问题都依赖于党史文化与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之间的相互融合。因此,将党史文化融入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

二是进一步壮大高校辅导员开展党史文化的研究队伍,深化关于党史文化的理论研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思政教育研究,高校造就和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高校辅导员队伍,但是关于党史文化的研究学者却是少之又少。党史文化的教育研究队伍在党中央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逐渐壮大,尤其是全国高校教师研究队伍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从少数到多数的变化过程,同时研究内容也在逐渐深化。党史文化融入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促进高校辅导员对于党史文化的研究力度,从而弘扬党史文化,提升高校辅导员的思政教育深度,强化当代大学生的党史文化精神的理解。

(二)实践意义

第一,党史文化作为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最直接和最主要的渠道,进一步提高高校辅导员的政治素养。

党史文化作为资政育人的文化资源,不仅具有其他文化的共同属性,而且具有政治性、意识形态性和时代性,将党史文化融入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过程中存在着深远的现实意义。高校应从提高思政课教师党史文化水平、强化学生党史文化认同、把握党史文化融入思政课广度等方面着手,充分发挥党史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的作用,促进大学生成为新时期党史文化的积极学习者和积极实践者。

第二,党史文化融入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研究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重要内容、途径,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研究党史文化,且最大限度地弘扬党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这是当代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高校辅导员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角色,是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促进高校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岗位。高校辅导员通过对党史文化的深入学习和研究,充分吸收党史文化的精华,在潜移默化中发挥党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应用于日常思政教育过程中。

四、党史文化融入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的价值研究

党史文化是中国历史赋予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的宝贵资源和财富。将党史文化融入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中,可以引导大学生认识历史、爱党、爱国,把个人的成长进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联系起来,努力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

一是帮助高校辅导员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成为高校大学生成长道路上合格的向导。

弘扬党史文化首要目的是坚定高校辅导员的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的理想信念不仅可以提高高校大学生的人生精神境界,还可以为高校大学生指引未来的方向。当代高校大学生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在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双重影响下,产生了如功利主义和消极情绪等众多思想问题,而且对于思政教育内容缺乏学习兴趣,从而忽视了自身的思想政治的教育和学习,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态度、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党史文化融入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一方面,促进了高校辅导员深入学习党史文化,真正了解党史和一批艰苦奋斗、爱国护国的人物事迹,感悟党史文化中勤劳苦干、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思政教育过程中传承党史文化精神;另一方面,通过高校辅导员的思政教育,促进高校大学生对于党史文化的深刻认识,领悟党史文化的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秉承党史文化的精神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高其政治素养,坚定社会主体的理想信念,成为未来国家的栋梁和社会的主人翁,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

二是有助于高校辅导员培养良好的价值素养,促进大学生继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实践进程中,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朴素、甘于奉献、勤俭节约、求真务实、不怕困难、不怕危险、正直顽强、坚韧不拔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开拓进取,密切联系群众,中国人民才取得了革命的最后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涌现了无数艰苦奋斗的领袖人物,如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也涌现了黄继光、董存瑞、赵世炎等革命先烈。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有良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操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党史文化传承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从而加强大学生革命传统教育。高校大学生对党的优良作风有深刻的认识,有助于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是有助于高校辅导员深入了解党的发展过程,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中华五千年历史和文明源远流长。从古代时期开始,我国凭借傲人的底蕴,在各方面发展迅速,甚至赶超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然而,近代以来,外国势力入侵我国。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和妥协,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这无疑是对当时政府的沉重打击。从那时起,我国逐渐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然而,面对亡国灭种,中国人民没有放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做出了无数次尝试和不懈的努力。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过程中,一大批爱国事迹和人物涌现出来,如董存瑞、方志敏、李大钊、邱少云等。他们的爱国精神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今天,西方反华、反共势力,一直加紧对我国实行和平演变战略,以及我国存在着综合国力、经济实力不够强大、人民生活水平不够富裕、祖国领土还未统一、民族分裂势力存在等国情。弘扬党史文化,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情感,促使他们更好地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四是有助于高校辅导员凝练党史文化精神,促进大学生继承和发扬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时代精神。

中华民族发展历程悠久。从古代时期开始就涌现出了一批勤劳奋进、自强勇敢的英雄人物和事迹,形成了传承古今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正是中国共产党在这一过程中坚持了这些精神,并始终保持着坚持奋斗的毅力,才能最终取得革命的伟大胜利。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国内外环境的变化,经济全球化浪潮袭来,当今高校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观、生活工作方式也受到诸多影响。在思政教育过程中,融合党史文化范畴和精神熏陶,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毅力,为当代大学生构筑起一道精神壁垒,帮助他们避开不正当的思想侵蚀;另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继承和发扬革命和建设中的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激励他们为国家的繁荣和富强而努力奋斗。

总 结

为将高校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促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充分发挥党史文化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融合,树立高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道德素养是首要任务。因此,只有重视宣扬党史文化,深化高校大学生对于党史文化精髓的理解与领悟,才能为未来祖国的建设做出一份贡献。

猜你喜欢

党史辅导员思政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发挥地方志作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党史篇
党史上的今天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