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开拓创新历史经验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

2022-11-13陈雪峰赵翊帆

活力 2022年18期
关键词:经验思政政治

陈雪峰 赵翊帆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抚顺 113000)

党的第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将党奋斗历程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凝练为“十个坚持”,在党和国家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在这“十个坚持”中,坚持开拓创新历史经验,对于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更好开展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青年作为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责任,应该使其树立为国家的繁荣富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奉献终生的崇高理想。高校作为培育新时代青年知识分子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重任。为此,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十分重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社会飞速进步,只有顺应时代需求不断创新发展,才能保证高校思政工作的高质量开展,真正办好为国家培养人才的社会主义大学。因此,深入学习领会坚持开拓创新历史经验,对于更好推进高校思政工作创新意义重大。

一、党的开拓创新历史经验的内涵

所谓开拓创新,究其浅层含义,就是在追求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人们使自己的思想观念紧随时代步伐并付诸实际行动,不断运用“已知”来探求“未知”,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事物。“开拓”就是开辟新道路,拓展新天地,走前人从未走过的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纵观我国历史,每一次革命,每一次改革都是开拓精神的体现。“创新”就是利用现有条件创造新的事物。创新不仅包含科学发明等的实物创新,更包括理论、制度、文化等思想层面的创新。例如,我国基于马克思主义与具体实践,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创新精神的鲜明体现。我们追求的事业是伟大而又充满挑战的,党带领人民在自己的发展道路上披荆斩棘。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开拓创新则是走自己的路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因此,开拓创新精神始终贯穿于前进的道路中,并在实践中逐渐丰富了开拓创新的内涵,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开拓创新历史经验。我国追求的开拓创新不仅包含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探索精神,更包含体现人民利益,以人民为中心,高度重视人民要求的为民情怀,以及勇于从自身发现问题,不断推进改革的政治魄力。这就是具有新要求、新内涵和中国特色的开拓创新历史经验。

《决议》中指出:“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历经百年依然保有旺盛的生命力,能够在危急存亡之际挽救中华民族于水火,并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不断取得胜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在百年来的探索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开拓创新,以创新推动我国的实践不断开辟新境界。敢为天下先,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所独有的宝贵品质。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带领人民在理论、实践、制度、文化等各方面都进行了大胆探索。从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当时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最终提出了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正确革命道路。改革开放后,又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命题。这些伟大创新凝聚起强大合力,推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奋斗历程中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开拓创新,才能更好地推动各项工作的发展。

二、坚持开拓创新历史经验对于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

开拓创新历史经验是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经验财富,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在时代迅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不断提高的今天,深刻学习领会开拓创新历史经验对于提升思政工作质量,激发思政工作活力,推动时代进步与思政工作创新相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推动高校思政工作方式创新,提升思政工作实效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高校开展各项工作的重点领域,承担着坚守高校思想阵地的重要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想要做好高校思政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新、因势而新。为保证思政工作的开展真正发挥实效,其工作的形式、方法都必须与时俱进,适应当今的环境和学生群体。开拓创新经验要求我们开展工作要紧跟时代潮流。因此,将开拓创新历史经验融入高校思政工作有利于增强思政工作队伍在思想和行动上的创新意识,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开辟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激发思政工作新活力,推动思政工作与发展相统一。例如,顺应网络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思政工作,完善优化学校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网络平台等,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备的思政教育服务,使思政工作及时乘上时代发展的东风,依托网络技术变得更完善、更人性、更具吸引力。在开拓创新经验的激励和指导下,高校各部门在探索思政工作方式创新上共同发力,使思想政治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发挥出更大效力。

(二)有利于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完成思政工作任务

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就是实现立德树人,要以帮助学生立德为途径,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使当代大学生成为拥有崇高理想信念,可担当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对高校的思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坚持开拓创新的历史经验有利于高校在开展思政工作过程中拥有推动改革创新的意识和勇气,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重点、工作体系始终顺应时代潮流,从而保证工作质量及效果,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一方面,推动工作方向与社会环境、时代发展方向相适应,使高校开展思政工作的重点始终符合现阶段的教育需求和目标。思政工作具有鲜明的时效性。因此,不同时期开展思政工作具有不同的任务和重点。开拓创新经验有利于推动高校思政工作时刻把住方向,找准重点,切实发挥思政工作的影响力。在建党百年之际,广大高校顺应时代热潮,大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极大增强了广大学生对我们党和国家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激发了学生努力成才报效国家的热忱,就是将创新精神融入思政工作,及时把握当前思政工作重点及方向的良好体现。另一方面,深刻领会开拓创新经验有利于增强高校自检意识,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空缺,推动思政工作体系不断完善,从而更加适应当代学生的发展需求。在顺利开展原有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上,探索思政工作新可能,将思政工作拓展至除课堂教学以外的其他环节,构建出包含理论教育、实践锻炼等多方面内容更加完备的工作体系。从而以更加完备的思政工作体系为支撑,更好地开展高校思政工作。

三、党的开拓创新历史经验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

只有创新才能给事物发展带来无尽动力。创新精神在各领域工作开展中都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开拓创新历史经验对于高校更好地开展思政工作,不断完善思政工作的创新具有重要启示。

(一)推动思政课建设与时俱进,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政课堂

思政课作为传播主流思想,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手段,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致力于将创新精神融入思政课建设,使传统思政课不断焕发“新活力”,提高思政课质量和吸引力。开拓创新历史经验指出,创新应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创新,是回应人民需求的创新。因此,高校在谋求思政课创新上需要以新的时代潮流为导向,以新时代青年学生的特质为导向,以高度的责任意识,着力打造备受学生欢迎的思政课堂,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作用。

第一,加强课堂内容建设。内容始终是决定课堂好坏的灵魂所在,而思政课与其他课堂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内容更新速度快,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因此,开展好思政课应注重内容建设,决不能一成不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课堂内容。及时将各类重大会议成果、讲话精神融入课堂内容中,使广大学生通过思政课堂了解时政、了解国家大政方针,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将成功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及第三次决议内容融入思政课堂,使学生深刻了解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程中的奋斗和成就。通过思政课树立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培养其作为当代中国青年人应有的使命感。此外,课堂内容应紧跟时事,通过现实发展状况展现我们党、国家、制度的优越性,使思政课更加生动,更具有说服力。

第二,丰富课堂开展形式。如今大学校园学生主体,已是“00后”的一代。由于成长于时代高速发展的年代,他们更易接受新兴事物,也更易被新兴事物吸引。因此,打造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除保证课堂内容紧跟时代潮流外,还需开辟更加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留出部分课堂时间,将讲台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演讲、小品等形式展示自己的所学所想,加强师生互动及学生的参与感。注重丰富课堂实践内容,使社会实践活动成为课堂的一部分。带领学生参与敬老院慰问等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其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定期组织参观学校当地红色纪念馆,使教育突破书本,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学好中国故事,更好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推动传统课堂与实践活动形成合力。

(二)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推动思政工作同向发力

第一,广大教师是高校开展教育活动的主力军。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在于创新,而创新的主体在于教育工作者。高校要搞好思政工作,教师队伍必须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崇高的思想品德,因此应重视教师思政培训工作。专业思政课教师及其他专业学科教师,都应定期参加思政教育培训活动。通过组织教师定期到党校参与铸魂育人培训,邀请本校优秀思政教师为全校教师开展专题讲座等方式,提升广大教师政治素养。教育重在“言传身教”,只有广大教师自身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理想信念,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对于其他专业教师,鼓励其在各类专业课堂中创造性地融入思政教育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在提升专业素质的同时也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广大思政课教师,作为学校完成思政教育任务的主要承担者,更应注重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和教学素养,使思政课变得生动有趣,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

第二,加强各领导部门合作,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开展。除教师队伍外,高校各级行政领导部门在开展思政工作中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将思政相关工作摆在全部工作中的重要位置,提高开展思政工作的意识。一方面,各部门各司其职,在开展思政工作中谋求创新,通过组织开办各类活动,打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将思政工作真正落实到学生身边。例如,举办诗词文化节、汉服文化节等活动,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实学生文化底蕴,坚定学生文化自信。创办读书会、志愿者联盟等各类社团,鼓励学生积累真才实学,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锻炼个人本领。另一方面,各领导部门把握好管理尺度,尽可能激发高校思政工作者的创新活力,使思政教育队伍有更充分的空间和自由探索思政教育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此外,领导部门也可以通过举办思政教师评比等活动,以荣誉鼓励教师更加积极地投入探索教学创新之中。

(三)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利用新媒体创新思政工作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领域蓬勃发展。各类新媒体技术已成为高校学生生活及各类教育活动的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开展思政工作应吸收党的开拓创新历史经验,应紧跟时代潮流,极大程度地借助新兴技术力量,使思政工作不断焕发新活力。

第一,充分利用新媒体拓宽教育途径。将新媒体技术合理运用于教学中,顺应互联网时代潮流,将传统思政课与网络技术相融合。例如,教师在课堂中可采取“弹幕发言”等学生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与学生互动,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重视网络课堂建设,积极使用慕课等新兴教育软件,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第二,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打造校园思政文化环境。打造具有实用性的网络思政育人平台。建立校园宣传网站、微信公众号、校园论坛等,并开展专题活动、专题讨论。例如,在校园论坛发布“当代青年应如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话题,开展优秀青年网络评选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评选。使学生在思考、交流中增强责任意识,在评比中感召积极进取的榜样力量。以知促行,强化青年学生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理想信念;运营具有教育、科普意义的公众号,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使学生能够在使用网络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政治素养和思想品德。利用新媒体技术,使思政教育工作融入校园生活每个角落。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脊梁,当代青年只有德才兼备才能扛起新时代发展的重任。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始终是高校开展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深刻总结领会党的开拓创新历史经验,将创新经验融入思想、落到实践,不断开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境界。

猜你喜欢

经验思政政治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政治呵护只盯“短处”?——乾 县“政治呵护”重在政治激励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办公室政治
乐淘淘“先进”经验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乐淘淘“先进”经验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