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出版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问题和对策

2022-11-13周长河化学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财会学习 2022年22期
关键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

周长河 化学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引言

在我国经济走向多元化的形势下,出版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并且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也是出版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在高速发展的规划设计下,也有许多思想认识、体制构建和配套保障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尤其是在财务和会计管理方面。因此,必须持续加强对出版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提高财务会计管理的效率,减少或降低风险,全面发挥财务会计在出版企业中的作用。

一、新时期出版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作用

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在企业运营中通过筹集资本、分配资源、运行监控、辅助决策等职能,发挥着优化企业资源配置、规避企业经营风险、保障企业计划落实与战略目标实现的作用。当今时代,影响出版企业发展的因素越来越多,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互联网经济,都将对出版企业产生直接的冲击。所以,出版企业必须把投资、筹资及其他各种经营活动视为经营决策的重要内容,运用不同的财务预测分析手段,帮助企业提高经营收益,减少财务风险,从而达到最终的出版目的,推动我国出版产业以及文化产业发展壮大。

出版企业要提高自身的效益,必须从扩大出版规模、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等方面来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的潜能。在此过程中,运用先进的财务会计管理思想与管理手段,可以实现资金的筹划与资本结构的优化,从而为出版规模的扩大提供必要的资源保证。对于出版企业来说,让财务会计工作在编辑、印制、发行等环节参与,可以让财务会计人员更全面地了解各出版环节的实际需求,使企业资源得到更好的配置,使相应的经营活动更为规范化,促进实现经营收益最大化。

二、新时期出版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特点

在新的历史阶段下,出版企业需要不断地适应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获得并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从这一点来看,我国出版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无论从内涵上还是从外部的发展上,都处于一个崭新的时代。

(一)坚持社会效益为首、实现双效统一是必然要求

我国的文化产业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是由我们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我国的出版企业大多是国有企业,其所有制属性具有特殊性,其产品又具有市场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的“双重属性”,这些更加要求我们出版产业的发展必须坚持“双效统一”,我们的出版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在强调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注意社会效益、社会责任,实现“双效统一”。

(二)综合性和复杂性特征更加明显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出版企业的经营模式已经出现了传统与数字并存的局面。新兴出版形式的涌现,极大地冲击了传统出版企业,造成了激烈的竞争。对于出版企业而言,两种不同的出版方式,不管是在生产运营还是在市场营销上都有很大的差别。即使在传统的出版模式下,由于线上销售异军突起,线上线下两种发行渠道的运营管理也截然不同,并且竞争异常激烈。鉴于传统的出版发行渠道运行效率相对较低,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使得传统发行渠道规模日益萎缩。与此同时,我国数字出版的盈利模式仍在摸索之中,数字出版领域仍在产业初期投入阶段,产出效应不够明显,使得出版企业当前面临着内外双重的压力,风险越来越大、管理也越来越困难。

(三)投融资管理常态化

投资与筹资是两种不同的经营方式,它们的目标都是增强公司的力量和获得更多的利益。在我国出版事业迅速发展的今天,投资与投资管理将成为一种常态。在投资方面,由于政府的鼓励,一些出版社开始了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重组。在筹资方面,发行人的筹资渠道逐步增多,筹资手段日趋多样化;条件较好的出版媒体企业,尤其是跨区域发行的媒体公司,以发行股票为主要融资方式;在国家政策许可的情况下,我国出版行业的内部融资、行业融资、业外融资、发行公债、引进外资等都在逐渐增多。

三、出版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财务会计管理目标不明确、定位不准确

企业的战略目标是财务管理目标的方向,财务管理目标是为企业战略目标服务的。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出版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目标不明确,有的甚至没有目标,只是重复性完成日常核算工作,完成上级部门或企业管理层安排的具体工作任务。许多出版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定位更是不准确,没有找准在企业中应该担当的角色,在企业运营中以什么样的身份出现。财务会计管理目标要与企业经营战略相匹配,定位要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是提供服务、提供管理还是两者兼而有之。

目标和定位不明确、不准确必然导致财务会计工作职能不清晰,缺乏根本的方向性指导,不利于企业整体战略的落实和发展规划的实现。新时期,出版企业必须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双效统一”的指导性地位,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财务会计管理目标,为财务会计工作做好定位、把好方向,以便更好地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财务会计具体工作重管理、轻服务

出版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既有管理性的一面,也有服务性的一面,尤其是服务性的一面是较为重要的。但在目前出版企业实际工作中,财务会计工作更多的还是停留在从事管理性工作上,从事服务性工作较少。即使做了一些服务工作,大多也缺乏深入实际,还只是在程序上、形式上的指导或要求,没有设身处地地从解决问题、取得成果收益的角度提出建设性意见或解决方案。因此,当前很多出版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没有切中编辑发行等业务的需求点和企业发展的关键点,距离业务真实需求和财务应发挥的功能还有不小的差距。

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财务会计管理目标定位不明确,导致了工作职能履行不准确外,其一是管理性的财会工作便于开展,且容易出成绩,而服务性的财会工作往往难以入手,还处于幕后,这使得部分财会人员失去做服务的积极性,从而逐渐形成了重管理轻服务的状况。其二是绝大部分出版企业由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在其长期演变过程中积淀的机关官僚习惯和作风,也影响到了这一局面的出现。

(三)财务预算管理流于形式,且与绩效考评脱钩

受企业规模与能力影响,出版企业的预算多局限于财务预算,没有涵盖出版全部相关业务环节,甚至是仅限于费用支出事项的预算,还仅仅停留在应对上级检查的形式层面。预算编制的范围和基础与出版核心业务相脱离,没有涉及出版业务项目、重点运营环节、详细收入和现金流量预测等等,预算管理相对粗放。此外,个别出版企业的财务预算是为了预算而预算,在孤立地做预算。财务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结果没有纳入企业整体绩效考核体系,预算执行中缺少考核评价与激励,使得预算工作既缺乏动力又失去严肃性,继而将财务预算、全面预算、绩效考评运作成了三个独立事项,相互割裂、互不关联,没有综合发挥出其管理功效。

(四)部分财会人员风险意识较低,业务能力弱

虽然目前出版企业取得了一些发展成果,但还没有建立雄厚的实力基础,对未来的发展缺少科学规划。在经营过程中,管理层及有关部门对风险的认识不足,财务会计人员风险意识也不够充分,导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突发事件的干扰和冲击。大多数出版企业受实力薄弱、行业专业性强、领域空间窄等影响,导致高水平财务会计人员缺乏,后期引进与培养困难。行业内财会人员的专业技能不足是普遍现象,导致其在出版企业的财务核算过程中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日常繁杂的具体财务工作,使得现有财务会计人员已疲于应对,更是无暇顾及出版业务状况和实际需求,岗位轮换流动机会很少,出版企业财会人员的专业技术与业务结合能力整体偏弱。

四、解决出版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问题的对策

上述问题可见,在当今时代下出版企业要想取得进步和发展,以及做大做强,必须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突破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以应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挑战。

(一)明确企业战略目标,以发展为导向制定财务管理目标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这为出版企业明确了今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长远发展目标。出版企业的战略目标应以此为指导,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目标应与之相呼应,从企业角度出发,坚定不移地谋发展,明确以服务为主兼顾管理的角色定位。

出版企业首先要考虑社会效益,要履行社会职能,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作为市场主体,出版企业还要考虑经济效益,力求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因而很多出版企业顾此失彼的做法都是不对的。出版企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来确定“双效”财务管理目标。

(二)深入推进业财融合,以服务为宗旨实施流程再造

财务会计工作要想真正发挥其全面作用,必须与实际业务相结合。脱离出版业务,出版财务工作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实现财务与业务对接,推进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管理,是提升出版企业整体经营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财务会计工作应该从核算型走向业务型、服务型,跳出单纯财务思维,立足于出版企业整体,服务于业务前端。通过财务与业务融合,提高盈利水平和能力,提高信息传递效率,规范业务流程,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发生。

深入推进业财融合的措施有:一是让财务会计人员深入出版发行业务一线,参与编印发业务开展的全过程,及时了解和跟踪经营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业务需求,从专业的角度提出参考建议或解决方案。这样既可以促进业务开展,又能在事前做好风险把控。二是以出版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财务管理目标为导向,重新梳理核心业务流程,以服务为宗旨再造和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对业务的服务水平和能力,切实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三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业财一体化信息共享平台,消除信息的财务与业务界限,提高数据信息的传递效率,为分析与决策提供服务和支持。

(三)建立贴合实际的全面预算,统筹实施绩效考评和激励

要真正保证出版企业预算管理的效能,必须加强预算的编制、运行和考评,使其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强化各相关部门的参与性和协调性,突破单纯的财务预算,建立出版企业的全面预算。与之相对应,出版企业还要构建全面预算管理实施体系,即预算与绩效考核的管理机构、执行机构设置,预算与绩效考核职责的划分,预算与绩效考核工作流程设计和规章制度建设等。预算编制时,相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滚动、增量、零基、固定、弹性等多种预算方式,并运用联动机制,使预算与绩效考核挂钩。出版企业的预算除了应该全面、实际外,还需纳入企业整体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当中,做到初期有预算,期末有考评,预算执行中全程有监督和激励。预算与绩效考评可以设专门机构,职能与工作任务可以分摊履行,但需要在企业整体层面综合统筹,避免各自为战。

(四)积极学习财务会计管理的先进经验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要承担的各种风险也是多种多样的,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和各种挑战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出版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必须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模式,并不断吸取和吸收其他行业或者国外同行业企业的现代管理思想和经验。借助先进的财务会计管理思想和经验,使出版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通过对经营计划的优化,促进企业的发展,为出版企业提供最佳的经济发展路径。

(五)加强财务会计人员培训

为应对出版企业内外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风险的突发性和多面性,需要对财务会计人员不断加强培训和培养。首先,要加强培训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知识,培养管理意识和能力,增强职业判断能力,有效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发挥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反馈分析的作用。其次,要培训财务会计人员的出版业务知识,按照岗位分工分别掌握出版业务的编辑、印制、发行等各个运营环节知识,真正了解业务实际问题和实际需求,结合自身原有的财务知识技能融会贯通。最后,还要积极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尤其是注重培养和选拔优秀的年轻人才,增加历练的机会和平台,从而培养出德才兼备、思维创新、业务精湛的财务会计人员,以此提高整体财务管理的水平。

结语

通过对本文所述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财务会计对出版企业经营和发展所起的作用,同时,还掌握了提高我国出版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水平的若干措施:一是明确目标,准确定位,全面发挥财务会计管理作用;二是深入实现业财融合,对核心业务提供全面的财务服务,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效益提升;三是加强出版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将其纳入企业绩效考评,为出版决策当好参谋,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做好保障。在实际工作中,有关部门要不断地总结和探索财务会计的管理经验,不断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促进出版企业的各项业务发展。

猜你喜欢

财务会计管理工作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混合式项目化教学模式探讨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新形势下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发展
浅析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
不工作,爽飞了?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选工作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