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算绩效管理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的探讨

2022-11-13简琪淄博市张店区民政局

财会学习 2022年22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行政事业单位

简琪 淄博市张店区民政局

引言

伴随着国内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在不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获得了一定的成效。预算绩效管理能够有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效率,进而助力政府职能转变。因此把绩效管理贯彻到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实施、决算与审核各环节当中,并探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的作用机理与联系,是很有必要的。

一、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背景下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表现

(一)提升预算编制精准性

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出现,让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上将重点从事后逐步向事中与事前靠近。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年度预算编制以及年度发展规划,来确定单位总体的预算绩效目标和各项目的预算绩效目标,有效进行预算工作的事前绩效评估,并把绩效评估的结果当作预算申请的必要条件。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与绩效目标会同期批复,在根源上提升预算编制工作的精准性、合理性、规范性与可行性,增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成效。

(二)促使资源最优化配置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其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管理是工作的难点,而预算绩效管理改革重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源互享与优化配置,能够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对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进行统筹管理,促进单位资源的优化配置。关注的着重点在于预算项目的绩效评估,把年度工作重点进行梳理,保障重点工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避免资源的分散和浪费,同时要把短期绩效与长期绩效进行整合,共同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资源利用长效体系的构建,解决单位的财务管理困难的问题。

(三)增强决算结果应用激励性

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出现,能够增强决算结果应用激励性。根据决算结果,能够客观地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以及带来的效益,也能够切实反映出预算绩效目标执行的成果。对未能够有效实现绩效目标或制定的绩效目标存在严重缺陷的,需要及时分析原因且做好相应的优化对策,实现反馈、改进、完善绩效管理的有效循环。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绩效自评工作,把预算工作与绩效自评结果联系到一起,对绩效结果差的项目统一裁撤、对绩效结果普通的项目敦促整改,对绩效结果良好的项目提供保障。

二、行政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分析

(一)预算绩效评价中指标设计的基本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是评价单位绩效目标完成状况的衡量指标,是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具体化表现。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评价中指标设计需要遵循下面几个基本原则。第一,可行性原则。指标体系的设计要服务于评价,因此对于指标的设计首先要能够执行,能够对预算绩效目标进行准确的测定,即设计的指标能够在评价过程中获得相应数据,并能够通过定量的方式表现出来。第二,全面性原则。设计的指标需具备全面性的特征,能够涵盖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方面各个要素与重要节点,能够有效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所有重要预算管理数据。第三,指标不重复覆盖原则。该原则指的是指标设计的过程中,各指标间在内容上需存在明显差异,避免同样的内容重复评价的情况发生,提高工作效率。第四,定量与定性结合原则。在实际预算绩效评价的过程中,很多绩效评价内容无法只通过数据量化进行有效评价,需要定性的分析进行补充,让预算绩效评价更加合理与科学。

(二)预算绩效评价中的目标设置

预算绩效评价中的目标设置指的是行政事业单位在规定周期内对预算项目执行情况的目标的设置,这一目标具体包括周期内单位预计取得的成效与产出。目标设置对于预算绩效评价来说至关重要,是开展工作的基础与先决条件,也是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能力的前置要求,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合理性,还能够在单位预算管理中的事前、事中、事后阶段和各项工作的开展中提供支持。预算绩效评价中目标设置应包括以下内容:第一,行政事业单位周期内预计产出,具体包括行政事业单位提供公务服务与公共产品的数目、品质、支出、收益等要素的规划。第二,行政事业单位周期内预计成果,具体包括社会方面的成果、经济方面的成果、环境方面的成果与可持续性的成果。第三,行政事业单位周期内群众满意度、政策执行程度,这对社会保障类性质的行政事业单位尤其重要。第四,行政事业单位周期内预计产出与成果所需投入的成本。第五,能够体现出行政事业单位周期内产出与成果、群众满意度等的各项绩效指标。此外,预算绩效评价中的目标设置还需要满足以下三个要求即内容具体、目标明确、科学可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中的目标设置会上报财政部门审核,一经通过原则上不能修改,如果需要修改,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根据相应规定进行申请。

(三)预算绩效评价中评价方法的选择

预算绩效评价中评价方法指的是行政事业单位得出绩效评价结论所用到的各类方法。预算绩效评价中评价方法具体有最小费用法、比较研究法、成本效益分析法、专家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等。第一,最小费用法。该法指的是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对象费用支出进行比较,确定评价对象最低费用支出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第二,比较研究法。该法指的是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进行不同时期纵向比较、相似项目横向比较以及预计结果与最终结果的比较,来达到评价绩效对象执行状况的方法。第三,成本效益分析法。该法指的是行政事业单位在周期内取得的成果和预计效益展开分析与对比,来评估预算绩效目标的完成状况,该方法是社会保障性质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绩效评价的主要方法,力求在达成政策目标的前提下高效利用财政、公共资源。第四,专家调查法。该法指的是行政事业单位引进领域内专家、专业机构来进行预算绩效评价,得出单位的绩效成果。第五,问卷调查法,该法指的是根据面向公众的调查问卷,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进行评价,从而得出预算绩效的结论。各单位在选择评价方法的时候要联系工作实际,围绕工作目标进行。以上评价方法往往配合使用、相互补充,使得绩效评价结果更全面和客观。

三、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改进的思路

(一)深化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

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深化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首先,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通过重塑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职能与规划、基于“计划—目的—方针—项目”这一成熟框架,拟定单位合理的绩效标准,来指导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强调单位的实际履职成效。其次,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强预算绩效工作在目标方面的管理,完善单位的事前绩效评价,制定科学的目标管理审核表,按照适用性、相关性、可行性、科学性以及相关基础工作这几个方面展开细致的审核,以单位的绩效作为导向,重视成本支出,在保障目标管理的方向正确的条件下,对目标管理工作进行细化与量化,让目标管理工作科学合理,互相匹配。最后,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强预算绩效工作在结果方面的管理,对单位该年度各项预算绩效评估的结果进行充分利用,对有用的绩效评估结果利用到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工作中去,并把预算绩效评估的结果当作完善单位支出结构、合理进行预算、健全财务政策的重要依据,促进单位各项职能工作有效运行。

(二)增强预算刚性约束

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增强预算刚性约束。首先,需要加强单位自身的统筹水平,尽量避免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各类事项的调整,山东省制定的2022年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要求以单位的3%至5%整体支出为标准,设置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机动费用,来解决年度统筹工作实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新添支出,避免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各类预算调剂。其次,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进度展开高标准的考核,并把进度考核的结果应用到单位的年度预算管理工作去,通过考核总结预算进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性执行各项应对策略,及时解决问题,规避单位年底加快用钱的情况,促进单位的预支平衡。

(三)提升预算管理效益

1.注重项目库建设

项目库的建设是行政事业单位有效完成预算编制的基础,是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起点,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注重项目库的建设。首先,对项目库中的项目制定统一的命名标准,按照代码加名称的方式进行统一的命名与管理。其次,按照规范对项目库中的项目进行分类,基于项目的特点以及支出的特性,把项目分为民生类项目、专项类项目以及业务发展类项目,并针对各项目的特点与差异给出具体的准入标准,做到项目的精准管理。再次,优化项目储备,要保持项目库中的项目规模,构建项目储备池,并根据储备项目的可行性、缓急轻重来选择执行顺序,做到储备项目管理最优化。最后,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的用款计划,研究执行按季度用款管理体系,在年度执行的过程中强化计划管理。

2.注重财政资源的科学配置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源配置普遍不合理,各项财政资金,零散分布、效益低、结构固定、各自为政,无法有效整合。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注重财政资源的科学配置。首先,强化零基预算,改变以往单位专项资金以增长加基数为主的编制方法,需要对预算项目的经济性、社会性与可行性展开严格评估,并根据实际财力来展开选择与修正,突破以往项目支出加而不减的情况。其次,增强对专项资金的整合,杜绝可行性低、效用低、乱而杂的专项资金。按照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与所开展的各项工作,来整合科学、合理、可行性高的专项资金,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支结构,做到集中资金做大事。最后,增强事业单位的资金统筹,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机制,增强所有相关的预算管理工作。

3.注重财政资金管理规范性

行政事业单位需注重财政资金管理规范性。首先,根据山东省政府的要求,对转移支付项目进行有效的清除、整合、合并,并依照相关配套政策的要求,精准计算补助,落实到个人之间中,只要满足整合的要求统一进行整合。其次,按照要求,对预算评估机制的设计、实施与退出进行严格的管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出现的新任务与新工作,依靠调动单位的存量资金以及扩大单位现有专项资金规模的方式来处理。如果确实需要新增,则需要按照单位的财政政策与评估政策进行申请与评估,按照单位的审批程序进行。最后,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分配机制,重视竞争激励要素,有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积极性。除此之外,还需对审批权限进行授权,确定主体责任,增加项目储备规模,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应对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水平,做好激励互容、权责一体。

(四)完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预算绩效评价是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改革的关键与核心所在,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进一步完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首先,要制定科学与规范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为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在执行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中提出更高的标准,帮助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认清内外部各类风险,找出问题所在,并及时提出解决措施。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预算绩效评价的过程中,要制定决策议事制度,将实施过程中项目遇到的问题与事项,进行集体决策。再次,加强对项目支出的绩效评价管理,预算绩效评价的对象主要包含两部分,即项目支出与基本支出。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中,需要将项目支出作为主要工作,特别是部分资金规模大、有高影响力、与单位密切相关的项目,需要重点关注。在行政事业单位条件允许的状态下,单位可以适当进行总体支出绩效评价的尝试。最后,行政事业单位要完善预算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开展随机抽查考核与定期抽查考核,尽早找出预算绩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解决措施,尽早处理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国内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在不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也更趋于科学与合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预算绩效也逐步成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工作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与之联系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也逐步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深化应用,对行政事业单位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益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为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背景下,不断深化改进单位财务管理模式。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行政事业单位
关注《行政与法》方式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对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探讨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索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问责的困境与出路
论行政和解中的行政优先权行使
从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谈行政行为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