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2022-11-13马淑媛四川省金玉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财会学习 2022年2期
关键词:准备金财务人员财务

马淑媛 四川省金玉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引言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更好地缓解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中央和地方相继出台政策推动融资担保行业发展,融资担保行业迎来新的机遇。但与此同时,由于融资性担保公司高杠杆经营的特殊性,其财务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不妥善解决,不仅会使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管理出现漏洞,更会给企业和行业发展带来不可忽视的风险。

一、融资性担保公司概念界定及发展趋势

融资性担保是指担保人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债权人约定,当被担保人不履行对债权人负有的融资性债务时,由担保人依法承担合同约定的担保责任的行为。根据是否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我国担保公司分为融资性担保公司和非融资性担保公司。自2015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融资担保行业加快发展的意见》以来,为发挥政府支持作用,提高融资担保机构服务能力,各地大力发展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融资性担保公司又分为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和一般融资担保公司,两者主要区别在于,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不得为政府债券发行提供担保,不得为政府融资平台融资提供增信,不得向非融资担保机构进行股权投资,而一般融资担保公司则可在合规经营范围内提供上述担保服务。由于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业务开展受限,本文研究对象为一般融资担保公司。

融资性担保是破解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抓手,从市场前景看,近年来为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策,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国家相继出台多种减税让利政策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对比中小微企业实际融资贷款需求,融资担保需求的市场巨大。从政策支持看,2018年银保监会1号文发布了《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四项配套制度,更加明确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发展方向。但同时,融资性担保公司内部一些弊端也逐渐显露,而财务管理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二、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管理存在问题

(一)人才队伍建设待加强

融资性担保公司高杠杆的经营模式需要高质量的财务管理人才,但实际是现有财务人员水平无法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企业尚未意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大多数融资性担保公司在发展中,由于企业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未充分认识到行业高杠杆对企业带来的潜在的、巨大的金融风险和经营风险,未充分认识到财务管控对防范风险的作用,不重视财务人才的引进以及对现有财务人员的培养,因此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专业人才,导致财务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二)内部控制管理待优化

内部控制是融资性担保公司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纠正的动态机制和过程。部分融资性担保公司内控缺位主要表现在:一是未制定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或虽已制定内控管理制度,但未制定内控监督与评价制度;二是内控职责不清晰,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之间,相关部门之间、岗位之间职责不清晰,未形成相互监督制约机制;三是业务活动内部控制不全面,对事前、事中有控制,对事后无控制或控制不严;四是对内部控制中发现的问题未及时沟通,得不到迅速有效纠正。

(三)会计核算方法待统一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第八条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有关保险公司财务报表格式规定,结合公司实际,编制财务报表并对外披露相关信息,不再执行《担保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财会〔2005〕17号)。融资性担保公司发生的担保业务,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处理规定》(财会〔2009〕15号)等有关保险合同的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上述企业会计准则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会计核算规定只有指导意见无具体核算办法,实际业务处理时各公司在担保收入确认、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计提、担保赔偿准备金计提等会计核算上存在不同理解,导致财务报表不能客观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甚至还存在税收风险。

(四)预算管理思维待转变

实际情况中,大多数融资性担保公司认为业务活动比较单一,盈利模式相对简单,在预算编制时只简单地做业务预算、成本费用预算编制,粗略估计年度业务发展规模和经营利润目标。后续未按部门、按月分解目标数,也未进行目标数与实际完成数对比分析,剖析差异原因;另由于担保或有负债,担保业务发生时不体现为公司资产,只有当发生担保代偿后,担保业务才会转化为应收追偿权债权体现在公司资产负债表中,正基于此原因,融资性担保公司在编制全面预算时也易忽视现金流量编制,不能较好预测未来的代偿风险及清收回款能力。故融资性担保公司预算编制不同于一般企业预算编制,必须转变预算管理思维。

(五)业务财务融合待加强

业务与财务融合,是指业务发展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将业务和财务融为一体,从企业整体角度考虑业务开展是否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在融资性担保公司,业财融合待加强主要表现在:一是财务缺乏与公司战略的有效结合,导致实际工作中容易脱节;二是企业未建立业财融合的管理制度,财务人员未能参与业务项目前期尽调及保后管理;三是业务人员缺乏相关财务知识,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容易对财务人员产生误解,既不利于财务管理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也不利于企业经济发展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相关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思路

(一)打造高效专业团队

根据2017年发布的《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第十五条规定,融资担保公司的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0倍,高杠杆使融资性担保公司对财务风险管控的要求会更高,需财务人员兼具金融、法律等相关知识,才能保证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具备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打造高效专业的财务团队,首先要把好人才引进关,招聘具有融资担保行业工作经验或具有复合型知识的优秀财务人员;其次是加强各种内外部培训,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财务人员需要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账务处理、风险分析,故除进行财务专业知识培训外,还应提供法律、业务、信息技术等专业培训,提升现有财务人员综合能力;最后是企业要重视财务管理的作用,注重团队文化建设,让财务人员切实感受到团队凝聚力,才能在工作中保持战斗力。

(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融资性担保公司具有重要意义,应作为融资性担保公司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的前置性工作。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在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方面采取必要制度、程序和方法,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培育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为全体员工创造充分了解内部控制要求,忠实、勤勉、合规、审慎履行职责的环境和氛围。首先,要制定权限管理制度,明确划分各管理层级职责,授权要适度,对重大项目审批应执行集体决策,避免个人权限过大出现道德风险;其次,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制定全面完善的业务政策和相关管理制度,规范项目从受理、评审到审批、签约、保后监管以及代偿、追偿等全业务环节的工作流程、操作规则和运行机制;最后,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建立内部控制评价和纠正机制,相关部门和人员应经常对各项业务经营状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并将信息顺畅传递到管理层,使问题得到迅速有效纠正。

(三)统一会计核算方法

融资担保行业肩负着金融服务职能,鉴于其行业特殊性,在会计核算方面既不能完全按照一般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也不能完全按照保险公司会计核算办法执行,因此需要制定统一的融资性担保行业会计核算管理办法,具体解决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人员在实际核算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1.统一收入确认核算方法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相关条款,公司担保费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予以确认:担保合同成立并承担相应担保责任;与担保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与担保合同相关收入能够可靠地计量。通常情况下,一次性收取担保费的,签订合同时会收到担保费,即意味着相关经济利益已经流入;分期收取担保费的,签订合同时会收到第一期担保费,其他各期担保费是否能够收回,需结合是否承担担保责任进行判断,若担保期间履行代偿义务,则后续担保费收回可能性较小,此种情况收入确认时点是在收到后续担保费时。所以针对期限在两年以上、按年计费的担保合同,不论是否提前收取担保费,在整个担保期限内分期确认收入更能体现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在这一点上与保险公司收入确认方式略有不同。

2.统一准备金计提核算方法

2010年七部委出台《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融资性担保公司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担保赔偿准备金的提取方式。办法中两金提取方式的规定参照保险合同准备金提取方式,但融资性担保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对准备金提取这一风险补偿措施有着不同于保险行业的理解。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是担保人对尚未终止的融资担保责任提取的准备金。从性质上讲,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属于未赚取的担保费收入,确认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就是确认未赚取的担保费收入。随着时间往后推移,担保责任风险在逐渐减少,未赚取的担保费收入也慢慢转化为已赚取的担保费收入。若公司在确认融资担保费收入时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按年进行收入确认,收取的归属于以后年度的融资担保费做预收账款处理,在以后年度发生担保责任减少或提前解除担保责任需退费时,为退还预收账款,不涉及已确认收入调整。另根据财税〔2017〕22号文,符合条件时本年计提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允许在税前扣除,同时上年计提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余额要转为当期收入,即第二年要冲回上年度计提的准备金,故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提取意义有待商榷。

但由于担保业务高杠杆的经营模式,若减少一项准备金的提取则会弱化风险补偿。故对准备金计提可以转为参照银行模式对担保业务进行五级分类,按照五级分类结果提取风险准备金。即将现有的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担保赔偿准备金修改为提取担保赔偿准备金和按照五级分类提取风险准备金,更符合融资担保业务实质。

(四)更新预算管理思维

全面预算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模式。它通过整合业务与资金、信息与人才,适度明确的授权等,实现企业资源合理配置并真实反映企业实际需要,进而在业务协同、战略执行与价值增长等方面提供决策支持。融资性担保公司转变预算管理思维,除要建设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外,还须细化预算管理工作,使预算管理工作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一是年度预算方面,做好年度目标任务分解、存量业务测算、新增业务测算、资金收支测算和人才规划,并将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预算编制分解到每月。二是季度预算方面,要按季度编制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预算进度、资产分级等情况的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分析预算执行进度与差异原因。三是月度预算方面,每月要编制预测当月经营情况和资金情况的简化预计情况表,将结果传递公司各部门以及经营管理层,以便及时调整业务方向。当然,精细化的财务预算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将财务核算系统与预算管理系统对接,可进行预算数与实际数的实时分析,使预算管理工作更加方便快捷。

(五)加强业务财务融合

业务财务融合是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管理适应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业务部门而言,业财融合即在业务开展全过程中要有经营思维和风险意识,要清晰地认识到业务开展需为公司创造价值和利润,要对业务开展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降低财务和运营风险;从财务部门来说,是要将财务管理深入到业务活动中,特别是将财务管理前移到业务前端,在业务开展阶段,通过对客户经营数据进行预测和分析,将结果反馈给业务部门及管理层,使决策更加科学;在业务审查阶段,财务人员通过对客户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指标进行分析,评估目标客户资产状况、盈利能力和现金流状况,将财务风险与业务风险进行相关性分析,为业务开展提供财务意见;在保后管理阶段,财务人员通过与业务人员、风控人员充分配合,定期核查被担保客户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资金流状况,分析被担保企业负债比是否正常、经营是否稳定和贷款资金是否按用途使用,以便及时发现被担保企业的风险迹象,最大限度保证及时、充分地应对风险,降低形成不良资产的概率。

结语

综上所述,融资性担保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有效缓解了中小微企业等普惠金融领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但高杠杆、高风险的经营模式同时也给融资性担保公司带来较大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对此,融资性担保公司在经营过程中要加强财务管理来进行风险防范,通过打造高效专业的财务团队、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统一会计核算方法、更新预算管理思维,才能实现业务财务融合,增强融资性担保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猜你喜欢

准备金财务人员财务
特朗普集团“财务大管家”认罪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心理契约在企业财务人员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具体运用探讨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成都推出研发准备金补助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探究
新形势下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好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