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数字化转型: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
2022-11-13龚雅娴
龚雅娴
一 引 言
伴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国数字经济持续稳步发展。《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总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断开启数字化变革。2019年,红蜻蜓与阿里云签署了全面上云和数据中台合作协议,推动全链路业务和数智化升级。2020年初,中华财险与阿里云合作全面建设新一代核心系统。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因此,企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当今时代的必然趋势和热门议题。在这一趋势下,企业如何完成数字化转型?转型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转型成功后会产生哪些经济影响?这些都是亟待讨论和分析的问题。本文通过梳理现有文献,总结和分析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经济学问题,进而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首先,本文认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指企业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改善生产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活动。据此,可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分为三类:(1)利用互联网技术改进生产营销和管理方式;(2)企业入链(这里指的是企业成为供应链上的一个节点),与其他企业的数据形成完整链条;(3)企业上云,实现整体的数据化。现有文献对第一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讨论较多,因此本文详细梳理和分析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改进生产营销和管理方式的研究。对于第二种企业数字化转型活动,已有文献更多地讨论区块链整体结构和区块链金融对企业融资活动的影响,因此本文着重从这两个层面对文献进行综述,进而提出未来应关注的问题。而第三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方式,经济学相关文献提及不多,本文将以案例结合文献的方式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研究方向。
后文内容安排如下:第二部分讨论互联网技术对企业生产营销和管理方式的影响;第三部分对企业入链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第四部分讨论企业上云这一议题;第五部分为结论与研究展望。
二 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改进生产营销和管理方式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2017 年 10 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说明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影响经济活动的关键因素。企业在实现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改善生产营销和管理方式。例如,阿里巴巴根据消费者在天猫、淘宝上的消费数据帮助天猫小店(一个线下实体店)选择销售的产品;飞鹤奶粉成立营销数据中台,使其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焕然一新”;很多企业使用APP、微信小程序等方式向消费者推荐相关产品和服务等。这些依托于互联网的生产、营销、管理活动都在深刻地改变当今的交易方式和经济关系。
(一)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改善生产活动
第一种企业数字转型体现在企业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替代传统生产工具,提升生产效率。学者根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从多方面度量企业数字化程度。黄群慧等(2019)使用包含互联网普及率、互联网相关从业人员、互联网相关产出和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四个维度的互联网综合发展指数度量数字化程度,并进一步证实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内在机制为:互联网技术降价了交易成本,减少资源错配以及促进企业创新。何帆和刘红霞(2019)整理了46978份临时和定期公告。如果企业当年实施数字化转型,则代理变量transformation
取1,否则取0。他们将transformation
作为自变量,并加入反映信息化水平、公司特征、产权性质、投资机会、治理特征的控制变量进行回归估计,发现数字化改革显著提升了企业经济效益,实现机制也与成本降低和创新能力提高有关。由于企业创新活动会对生产产生直接影响,很多文献也从企业创新角度探讨了互联网技术的影响。沈国兵和袁征宇(2020)、吴非等(2021)研究得出互联网技术对企业创新能力有正向影响的结论。沈国兵和袁征宇(2020)使用企业是否拥有微博以及是否拥有邮箱和主页来定义企业的互联网化程度,实证分析发现互联网技术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会间接促进出口。吴非等(2021)通过Python爬虫功能归集整理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全部A股上市企业的年度报告,从Java PDFbox库提取所有文本内容,根据特征词进行搜索、匹配和计数,并形成最终加总词频,从而构建出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发现互联网技术与企业创新之间的正向关系可以提高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另外,节能减排也是企业生产活动中的重要问题。张三峰和魏下海(2019)使用企业信息与通信技术在生产运营方面的应用程度(ICT)作为数字化指标,该指标是根据2012年中国制造业企业调查问卷中关于信息与通信技术在企业生产和运营活动中的应用程度问题所构建的。其分析指出企业在生产运营中应用信息与通信技术的程度和能源强度之间存在显著且稳健的负向关系,说明“互联网+”有利于企业节能减排。以上文献利用互联网综合发展指数、是否采用了相关互联网技术或工具、构建数字化指标等方式,从相对宏观的层面研究了互联网技术对企业生产活动的影响,主要结论为:企业数字化有助于企业提升生产率、提高创新能力和节能减排。现实中,某些数字化的微观行为也会影响企业的生产活动。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微信平台以及APP等与客户产生联系,了解客户需求进而为客户定制产品,企业的这一类生产活动具有明显的利用数字化技术的特征,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常使用的方式。已有很多文献从微观层面集中讨论了企业为客户定制产品的行为。Dewan et al.(2003)讨论了企业同时提供产品定制服务和标准产品的策略行为。其建立Salop圆环模型,消费者均匀分布在这个圆环上,圆环上的每个点表示每个消费者的偏好。他们假设企业可以向消费者提供两类产品——定制产品和标准化产品,且可以对定制产品索要不同的价格。同时,企业可以向特定范围内的消费者都提供定制服务,即:对于圆环上某个范围内的消费者都提供完全符合其要求的产品。研究发现:定制产品的技术和收集用户信息的技术提高会使垄断企业提高标准产品的价格并扩大定制产品的范围。当定制产品的成本较高时,企业对于产品定制技术的投资不足。Syam和Kumar(2006)引入了消费者二维的异质性——对产品的偏好不同和对产品性质的敏感程度不同。研究发现:提供定制产品后,企业不仅可以扩张市场份额,而且可以提高对标准产品的定价。同时,若企业已经提供定制产品,那么再提供标准化产品成为占优策略。这为企业同时提供标准化产品和定制产品的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由于企业提供的定制产品越符合个人需求,产品差异化会越小,进而导致竞争加剧。Syam和Kumar(2006)研究表明,为了避免激烈竞争带来的利润损失,企业提供的定制产品不会完全满足个人需求。Zhang(2011)在一个动态博弈模型中讨论了企业定制产品带来的影响。其在模型中设定有竞争关系的两家企业可以获取消费者第一期购买产品的记录,并以此设计产品在第二期销售,得出定制产品所引发的两个作用及其机制:首先,当第二期企业获得了有关消费者偏好的信息后,为了提高自己的市场份额,企业会将产品设计成更符合大众需求的形式,进而导致两家企业提供的产品的差异性减小,竞争加剧,企业利润下降。其次,当企业知道第二期定制产品的策略行为会导致利润受损,每家企业都有动机在第一期阻止企业获取有关消费者偏好的信息,此时可以采取的策略是在第一期向消费者提供一个符合大众需求的产品,这样企业就无法通过消费者在第一期的购买行为来判断消费者的偏好。因此,第一期企业提供的产品的差异性较小,竞争也会加剧,企业利润进一步受损。由此可见,现有文献主要从消费者信息、定制产品和标准化产品之间的关系以及消费者异质性等角度讨论了产品定制对企业利润、消费者福利以及市场竞争程度等方面的影响。
(二)互联网技术改变企业销售模式
这一部分主要讨论数字技术对企业销售模式的影响,大致从线上线下销售、大数据时代的价格歧视和平台推荐三个层面展开陈述。
首先,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电子商务蓬勃兴起。2020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1.7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9.76万亿元,同比增长14.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24.9%,较上年大幅提升4.2个百分点。线上销售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手段。有关线上销售的文献主要讨论了线上和线下销售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特征。在线上线下竞争初期,面对网店的入驻,许多实体店倒闭并退出市场,进而影响了市场竞争关系。寇宗来和李三希(2018)认为面对网店竞争优势的增加,实体店可以通过降低价格和退出市场两种方式做出反应。当网店所带来的冲击导致很多实体店选择退出市场时,实体店之间的竞争会减弱,进而导致实体店的价格上升。其次,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当线上和线下企业数量达到稳定时,消费者行为会因为线上线下渠道并存而发生相应变化。消费者可以优先拜访实体店获得产品相关信息,然后再去网上购买。这一现象被称为“展厅现象(Showrooming)”。Loginova(2009)研究认为当展厅现象存在时,对产品更加偏好的消费者会在线下实体店直接购买,而对产品偏好较低的消费者会选择线上购物。这使得线下实体店提高自身价格。此外,消费者也可以选择“网络体验(Webrooming)”这一消费模式,即消费者在网上查询产品信息之后再去线下实体店购买。Wang(2017)建立理论模型讨论了这一现象,发现企业通过网络披露的信息与消费者去线下实体店获得信息的成本有关。另外,线上销售有助于提高消费者搜寻次数、降低搜寻成本,因此势必会对交易结果产生影响。孙浦阳等(2017)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发现,消费者通过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搜寻商品效率对商品市场均衡价格会产生影响:对价格低于一定水平的商品, 消费者的搜寻效率提高会使商品均衡价格上升; 而对价格高于一定水平的商品,消费者的搜寻效率提高会使商品均衡价格下降。此外,当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并存时,公司销售需要对线上线下渠道进行选择。马述忠和房超(2020)研究得出市场分割程度会对企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选择产生重要影响的结论。Wang和Wright(2020)讨论了企业在搜索平台上交易和直接交易两种模式,重点讨论了交易平台的定价问题,认为搜索平台可以提高消费者的搜索效率,有利于消费者搜寻到更符合自身需求的产品,进而导致搜索平台上的企业竞争更激烈。但是由于搜索平台按成交量向各个企业收取费用,因此搜索平台上企业的相对价格会更高。
再者,企业通过数字技术获取消费者信息后可以对消费者实行价格歧视,这一行为被称作“基于消费者行为的价格歧视(Behavior-based Price Discrimination,以下简称BBPD)”。已有文献对BBPD进行了深入研究。Chen(1997)、Fudenberg和Tirole(2000)首先在寡头模型中讨论了BBPD这一问题。在其基本框架中,消费者第一期购买哪家企业产品的购物信息会被企业获得,因此在第二期,企业可以根据消费者是否购买了自己的产品对新老客户进行差别定价,即进行三级价格歧视。他们发现:企业的这一行为会降低利润和社会福利。在数字经济时代,伴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cookies等网络追踪工具可以帮助企业获取更精准的消费者信息,进而针对每个消费者制定不同价格,即实现一级价格歧视。Choe et al.(2017)发现在BBPD框架中,企业对消费者实行一级价格歧视会导致企业利润和社会福利下降。此外,很多文献考虑了消费者主动规避企业获取消费者信息的行为,例如:删掉cookies、注册新账号等等。这部分文献假设消费规避企业获取隐私信息的时间点不同——在首次交易之前(Taylor, 2004;Villas-Boas, 2004;Acquisti 和Varian, 2005)、首次交易和第二次交易之间(Conitzer et al., 2012; Belleflamme和Vergote, 2016)以及在第二次交易中(观察到企业第二次交易的定价之后)(Chen et al., 2020),并且重点讨论了消费者这一主动行为对均衡的影响。
最后,伴随着平台的日益发展,平台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很多企业选择加入推荐平台,希望通过平台将自己的产品推荐给更多消费者,以扩大市场份额。因此,推荐平台与企业之间的连接也成为企业数字化的重要环节。平台推荐时,会出现有偏推荐,即过度推荐某些企业的产品。de Corniere和Taylor(2019)讨论推荐平台有偏推荐对消费者的影响发现:当企业与消费者的利益一致时,受平台偏好的企业有动机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交易,消费者因此受益。另外,当消费者进行交易搜索时,处于平台推荐首位的企业更有可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一些文献关注了企业处于推荐首位对均衡结果的影响。Armstrong et al. (2009)运用传统的搜寻模型研究了这一问题,发现处于平台推荐首位的企业会设定较低的价格。Armstrong和Zhou(2011)讨论了企业付给推荐平台的佣金对均衡的影响。结果显示:(i)平台会引导消费者购买价格更贵的商品;(ii)消费者会按商品价格由高到低逐个搜寻商品。Chen和He(2011)在拍卖的框架下研究商品的推荐位置与消费者搜索词的关系发现:与消费者搜索词更相关的商品会为了更靠前的位置而付出更高的价格。因此,处于推荐平台靠前位置的商品确实与消费者搜索词更加相关。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正深刻地改变着企业的营销模式,实行各种数字化策略将对企业销售行为产生更多影响,因此多样化的数字化策略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
(三)互联网技术改变企业的管理模式
数字化转型会对企业管理层面产生重要的影响。戚聿东和肖旭(2020)指出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用户价值主导和替代式竞争推动着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的一系列变革,包括组织结构趋于网络化、扁平化,营销模式趋于精准化、精细化,生产模式趋于模块化、柔性化,产品设计趋于版本化、迭代化,研发模式趋于开放化、开源化,用工模式趋于多元化、弹性化。祁怀锦等(2020)指出企业数字化会降低信息不对称,进而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李春利等(2021)将分工理论引入数字平台组织演进分析中,认为企业数字化分工促使企业管理模式和平台向数字平台生态系统融合。由于企业数字化是新兴主题,因此目前对数字技术与企业管理的相关讨论依然很少,这也是后续研究亟待完善的部分。
三 企业入链
2016年10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其中对区块链做了明确定义: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区块链上的交易数据具有多方共识性,即:一笔交易或者合约必须在多个记账节点的参与下,由共识机制认可后,才能记录到区块链上。另外,区块链上的数据具有完整性和可追溯性,即在区块链上,篡改前序区块的内容,就必须重新调整所有后续区块的内容,而随着区块链长度不断增加,对前序区块内容的修改会愈加困难。同时,由于链式数据结构是按照时序链接在一起的,因此很容易实现对交易历史的追溯。本文中,企业入链是指企业成为区块链中的一个节点,链上企业将交易信息在区块链上进行登记和确认,即企业资产的数字化。对于选择入链的企业,其交易数据将被自动记录,很难篡改。
国外对区块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比特币的分析(Cong et al.,2021; Easley et al.,2019),对企业入链的讨论较少。Chod et al.(2020)建立了一个信号传递的理论模型,指出企业通过自己的库存交易来发送有关企业质量的信号更加有效,而使用区块链可以增加企业供应链的透明度,进而使得企业以较低的信号成本获得较好的融资机会。国内对企业入链的研究也相对较少。龚强等(2021)着重讨论了入链后企业数据的共识性、不可篡改和可追溯性对企业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供应链上的入链企业数量达到一定规模且信息质量较高时,可以促使银行为链上企业提供成本较低的融资服务。因此,企业入链会对企业的融资条件产生重大影响。目前这部分的实证文章相对较少,原因可能在于:(1)区块链技术本身还处于不断完善和发展中;(2)相关数据的可获得性较低。因此,加入区块链会对企业管理、营销、资本结构等产生什么影响,链上企业之间关系如何变化,区块链金融与传统金融之间的关系等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关注。
四 企业上云
企业上云是指通过自建云服务或通过一些“云组织”基础服务商,实现业务流、人才流、资金流等的在线化、网络化、智能化,即企业信息的数字化。伴随着企业上云,生产和销售方式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阿里巴巴旗下的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科技公司——阿里云为例,以往的生产方式更多是基于历史数据,对未来预测不足,而阿里数据中台可以实时掌握海量动态数据,并且通过数据分析预测未来趋势,从而具备了预测爆款的能力。同时,阿里云可以为“上云”企业传递市场变化信息,进行客群分析,从而提升企业的营销精准度。早在2016年,波司登便携手阿里云,打造了一个1.0版本的“零售云平台”。此外,红蜻蜓通过阿里云的数据中台,打通了前端的销售和后端的生产,实现了C2M(客户直连制造)。现有文献较少直接谈及企业上云这一问题,但是很多文献讨论了企业通过数字技术获知用户需求进行产品定制的行为(Dewan et al.,2003;Syam和Kumar,2006;Zhang,2011)。此外,企业上云之后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提高营销的精准度。Pazgal和Soberman(2008)讨论了企业获取消费者信息后的精准营销行为。其模型中,第一期交易结束后,企业可以获取消费者偏好的信息,对老客户实行精准营销,从而提高老客户第二次购买企业产品的效用。研究发现:对老客户的精准营销有助于企业在第二期向老客户索要更高的价格,促使企业在第一期用较低的价格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多客户群体。因此,竞争中的企业利润会因为精准营销功能而下降。受企业上云发展阶段及数据积累程度等影响,现有文献较少直接对企业上云问题进行经济学理论与实证分析,而这也是研究中亟待完善的部分。
五 结论与研究展望
本文从互联网技术改进生产营销和管理方式、企业入链和企业上云三个方面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简要综述。研究发现:(1)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实行数字化会对企业的生产、营销和管理等多个层面产生重要影响。现有文献在这方面的讨论已经很多,但是仍有些问题需进一步考虑,例如线上和线下销售融合、数字化对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影响等;(2)直接研究企业入链和上云的文献较少,而企业入链上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在企业竞争策略中的重要体现,也是理论与经验研究热点;(3)企业数字化转型会对企业、消费者和整个市场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议题。结合已有研究,仍需进一步关注的问题有:
1.现阶段,新零售提出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融合成为热门话题。而线上销售渠道也是企业数字化转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有文献还未深入分析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融合。线上和线下销售渠道应该怎样融合?融合之后市场竞争结果如何?消费者福利和企业利润发生什么变化?这些问题都需进一步探讨。
2.大数据时代,消费者隐私保护成为热门话题。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21年8月20日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其中明确规定:处理敏感个人敏感信息,应取得个人同意。然而数字化过程不可避免地涉及消费者信息,企业可以通过获取和分析消费者信息,运用产品定制和精准营销等方法提高消费者效用,但是也有可能对消费者实行价格歧视并导致消费者隐私泄露。因此,如何使用消费者信息是学术界很关心的问题。但是现有文献一般假设企业可以获取消费者信息或者完全不可以获取消费者信息,没有对消费者信息的获取程度进行细分探讨。因此,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消费者信息的获取和使用程度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拓展方向。
3.文献较少涉及数字化对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影响。企业数字化程度加深后,企业分析数据的能力会更强,有助于企业更加灵活准确地进行决策。同时,数字化也会使得企业信息透明度更高,有助于减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便于企业获得更好的融资条件。因此,数字化势必会对企业的资本结构(债务股权比例)、债务期限结构(长期债务和短期债务比例)、资产类型等产生重要影响,这也是后续研究的重要议题。
4.直接讨论企业入链和上云的文献较少。什么样的企业会选择入链或者上云?入链上云后会对企业的营销管理和融资模式产生何种影响?伴随着更多的企业入链和上云,消费者福利和市场均衡会如何变化?因此,研究企业入链和上云的策略性行为也是未来文献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5.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动态过程,数字化程度由浅到深。然而,现有文献未聚焦企业进行数字化的动态过程,都只讨论数字化完成后对企业创新、绩效、生产活动等产生的影响。因此,具体讨论企业实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和途径是未来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