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金融支持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的思考
——以四川苍溪县为例

2022-11-13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2年7期
关键词:信贷贷款金融

杨 敏

(中国人民银行苍溪县支行,四川 苍溪 628400)

0 引言

绿色发展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我国重要的国家战略。县域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城市与农村、工业和农业的交会点。绿色经济是遵循经济规律与生态规律,以实现经济的生态化为目标的经济。绿色经济的本质特征决定了绿色经济应有自己的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方式。而绿色金融又有别于传统金融活动,绿色金融实际上是一种综合化解决方案,其目的是以市场化手段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它更强调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它通过金融活动引导社会资源流向环保、节能、低碳等领域。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绿色经济的时代背景下,绿色金融发展成为支持经济绿色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如何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科学合理协调分配社会生产资源,利用绿色金融有效推动县域经济绿色转型,是笔者思考的重点。

1 县域经济视野下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1.1 苍溪县基本情况

苍溪县位于四川盆地北缘、秦巴山脉南麓、嘉陵江中游、广元市南端,面积2 334 平方公里,辖31 个乡镇464 个村(社区),户籍人口74.29 万,农业人口61.43万,因嘉陵江一段河道两岸高山壁立,峡谷幽深,江水流经其间呈碧绿色,形成“树浓夹岸,苍翠成溪”的美景,称为苍溪谷,故此地取名苍溪。苍溪是农业大县,先后培育出苍溪红心猕猴桃等4 个地理标志商标,18 种农产品获得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是世界红心猕猴桃原产地、中国红心猕猴桃第一县、中国雪梨之乡,是国家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1.2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2020 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9.76 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全县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8.3∶29.5∶42.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50.93 亿元、52.97 亿元、75.86 亿元,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7.0%、26.2%和36.8%,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4 个百分点、1.0 个百分点和1.4 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4 512 元、14 532 元,打工经济和务农收入是县辖经济主要支撑。

1.3 县域绿色金融发展情况

近年来,苍溪县在绿色产业、绿色能源、绿色建筑、生态环境、生猪养殖、粪污处理上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绿色金融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创新推出肉牛、肉羊等特色养殖保险和价格指数保险,以及核桃、花椒、水果等特色种植保险,近三年来,累计理赔政策性保险7 456 万元。截至2021 年6 月末,全县绿色贷款余额10.69 亿元,占全县贷款总额2.85%,较年初增加0.45 亿元,增长4.39%,占比与增量总体呈下滑趋势。

2 县域绿色金融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2.1 信贷结构单一,贷款投向同质化

苍溪县绿色信贷投向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与生态环境产业方面,分别占绿色贷款总量的51.82%与41.81%,部分重点支持行业占比为零,如康养旅游业完全没有投入,信贷结构单一化较为明显。一方面是重点产业过度依赖项目贷款,如: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货物运输与铁路建设运营方面)贷款中南渝铁路项目贷款5.25 亿元,占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贷款余额的94.61%。另一方面是对绿色企业与个人支持力度不够,背离了支持地方实体经济、民营小微企业绿色发展初衷。绿色贷款中,对公贷款占绿色贷款总量94.91%,个人贷款占绿色贷款总量5.09%,贷款主体以公司为主,金融机构对个人绿色产业发展支持力度明显薄弱。

2.2 业务创新能力不够,绿色信贷增长缓慢

目前,苍溪县共有银行机构9 家,其中县级法人机构1 家,其余均为分支机构。按占比看,苍溪县10.16 亿元绿色贷款中,县级法人机构绿色贷款占全县绿色贷款总量的30.28%,接近三分之一。按增量看,县级法人机构绿色贷款较年初增加1.03 亿元,贡献了全县绿色贷款增量的半壁江山,而非法人机构较年初仅增加1.02 万元,部分机构绿色贷款甚至出现下滑。究其原因,除法人机构外,其他机构都比较注重开展自身的传统信贷业务,在绿色金融的推动上不够重视、进度缓慢,绿色贷款存在增量缓慢、不增反降等问题。同时,这些机构未细分任务、内部考核浮于表面,监管机构压力传导不够也导致银行机构重视传统信贷业务,忽略创新业务发展。

2.3 自动识别体系缺乏,绿色金融发展后劲不足

绿色金融的发展并不仅仅涉及金融行业,还包括环保法律法规、环境风险评估、环境损害鉴定等,而苍溪县熟悉金融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综合类高素质人才并不多,投资者不知道哪些是绿色项目或绿色资产,即使想投资某个领域,也很难识别投资标的,由此产生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绿色信贷增量不及预期。而苍溪县现有的咨询公司等中介服务机构对绿色金融相关领域涉足较少,缺乏绿色认证、绿色核算、绿色定价、环境风险评估、环境损害鉴定等方面的中介机构,也缺少对相关企业和项目绿色程度的判断依据,绿色贷款的识别完全依靠信贷人员,当绿色贷款存量达到一定规模后,贷款后续增长受阻。

2.4 绿色主体实力偏弱,外部环境有待优化

一是县域企业盈利能力整体偏弱,缺少抵质押担保。对辖内11 家使用绿色贷款的企业调查显示,除项目贷款外,受疫情和经济下行影响,90%的企业大幅亏损,2020 年净利润大幅下降,部分企业难以归还贷款。同时此类小微企业难以提供土地、房产等传统抵押品,未来收益权质押等创新信贷产品适用性较差。二是经营风险较大。部分企业实力较弱,技术不够成熟,难以达到信贷准入门槛,部分已获贷企业经营风险较大。如某有机猕猴桃种植企业受猕猴桃溃疡病影响,产量大幅下降,导致贷款劣变为不良贷款。同时,由于环保信息等披露不够充分,部分企业可能出现政策套利,将获得的绿色贷款用于非绿领域。三是政绩考核对绿色发展关注不够。GDP 仍是政绩考核的关键指标,环境绩效考核力度和刚性不够强。四是环境保护制度不够完善。由于生态环境的公共性和外部性,环保监督成本高,加之部分环保制度未落实,不能有效约束污染排放。

2.5 激励措施缺失,银行投放积极性有待加强

一是财税激励政策有待加强。目前未设立绿色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和财政奖补政策,信贷风险完全靠放贷银行识别、分担,银行在投放绿色贷款时更加谨慎也不够积极。且未出台税收减免、税前计提拨备等优惠政策。二是金融支持政策有待加强。人民银行未专门设立绿色贷款,未实施差别准备金率,且MPA 考核权重较低,监管部门未在资本计提、不良贷款等方面实施差异化考核。如人民银行MPA 考核中,绿色信贷考核权重仅5 分,而涉农、小微考核权重设置为15 至20 分。三是内部激励支持不到位。大部分银行未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绿色支行等专营机构,未将绿色信贷纳入内部绩效考核(或权重较低),未匹配专项奖励资金,难以调动基层人员放贷积极性。如某国有银行经济增加值考核中,绿色信贷考核分值仅0.5 分,而普惠小微贷款考核分值高达11 分。

3 下一步思考与建议

3.1 切实发挥绿色金融引导作用,助推绿色产业发展

(1)支持传统农业提档升级。引导县域传统农业产业开展绿色转型,积极探索“林下养殖+粪污养肥”绿色发展模式,积极对接相关部门梳理禽畜粪污处理项目,指导银行机构实施信贷支持,鼓励发展绿色畜牧业,推动绿色信贷多元化发展。充分发挥绿色金融作用,推动生态农业、智慧农业、低碳农业快速发展,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兴农业业态。助推红心猕猴桃、苍溪梨、道地中药材等产业发展,助力龙头企业同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户间建立利益联结,打造农业产业联合体。

(2)支持传统工业创新升级。增加工业绿色发展资金供给,补齐绿色发展短板,聚焦清洁能源、食品医药、机电轻工三大工业主导产业,实施重点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推广应用高效节能、节水技术和装备,实施能效、水效和环保提升改造,推动形成新型工业园区产业布局。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覆盖范围广、可持续的县域工业绿色发展产业体系和金融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县域工业绿色发展。

(3)支持康养旅游和现代服务业结合升级。借势乡村振兴,大力支持全县加快发展生态服务业,探索发行有关信贷产品,支持文化旅游、康养旅游、医养结合、森林康养、休闲疗养、体育休闲、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旅游+”“康养+”特色产业,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支持服务业减少一次性用品等资源消耗型、塑料制品等能源使用,以信贷创新推动服务业使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产品。

3.2 切实发挥绿色金融杠杆作用,助推经济转型发展

(1)强化环保政策调控。建立绿色项目、绿色企业、绿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录库,在授信、利率等方面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对污染性项目进行限贷或停贷,对企业环保转型升级、节能减排资金需求给予优惠利率支持,加大对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投融资支持力度。

(2)促进社会节能减排。进一步夯实生态资金来源,加大投放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贷款,引导金融支持全县污水处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土地增减挂钩等环保项目建设,支持天新、青龙、三会等绿色农业现代园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3)推动淘汰落后产能。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注入绿色金融新动能,推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限制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引导资金流向高端产能。支持老旧园区改造升级和低效园改造,助力推动武当工业园区“退二进三”。

(4)增强企业实力。引导企业练好“内功”。引导绿色企业专注本业,提高经营稳定性和盈利能力,提升绿色信贷资金承载能力。同时依法合规经营,避免出现政策套利行为。多渠道提高项目收益率。积极利用清洁能源、森林资源等禀赋,引导绿色项目用足碳资源带来的附加效应,提高项目整体收益率。如交易碳排放权、用能权等环境权益获利。

3.3 切实发挥绿色金融机制作用,助推经济绿色发展

(1)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成立绿色金融工作组织机构,定期研究绿色金融发展相关工作,定期更新绿色项目、绿色企业、绿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准入名录,充分运用信贷大数据系统、“天府信用通”等平台,充分发挥信息在引导资金投向中的基础作用,实现线下信息共通共享、线上信息精准对接。

(2)完善激励支持政策。针对部分绿色金融项目投资回报率较低,部分社会效益不能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的特点,进一步完善绿色信贷风险补偿基金机制,引导金融机构运用央行再贷款资金投放绿色信贷,降低绿色信贷融资成本,加大财税政策支持,有效发挥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作用,建立绿色发展基金,建立完善贷款担保、贷款贴息、保费补贴、税费减免、税前计提拨备等财税政策。加大金融政策倾斜支持。创新绿色货币政策工具,提高绿色金融考核权重,对绿色信贷投放好的银行实施定向降准,并在资本计提、资本补充、不良贷款等实施差异化监管政策,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领域倾斜。同时强化银行内部支持。引导所有银行将绿色信贷纳入经济增加值等考核并提高考核权重,设置绿色信贷专项奖励资金,调动基层人员发放绿色信贷积极性。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绿色支行等专营机构,优化人才配置,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并实行利率优惠。

(3)打造绿色支付体系。建立与绿色金融发展相配套的支付系统,改善金融服务,推动金融创新,推广“移动支付+”农村应用、城镇应用、生活应用、公共交通应用模式,形成多元化、更快捷的支付手段,不断提升绿色支付服务效率,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支付服务需求。

(4)健全融资担保体系。加快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引导和带动其他融资担保机构重点支持小微企业、“三农”发展,鼓励农业担保公司为绿色企业项目提供增信担保,实行担保费率优惠。坚持保本微利原则,不追求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增幅最大化,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聚焦支小支农、降低费率水平。

(5)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体系。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提升自身在环保技术、法规和金融兼备的复合型能力,加强对融资对象环保信息的判断、环境风险的评估和金融产品的定价,不断健全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要开通绿色金融快贷通道,创新绿色信贷品种,创新与养殖有关的政策性绿色保险,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双向保障。

3.4 切实强化绿色金融环境建设,助推防范金融风险

(1)大力推进绿色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体系,将环境、社会、治理要求纳入授信全流程,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和流程管理,将生态环境部门对企事业单位环保信用评价结果作为授信决策的依据之一。建立绿色金融环境信息系统,将企业环保违法违规等信息纳入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企业、项目信用认证以及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信贷和投资决策提供专业依据。

(2)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引进第三方绿色评估机构,加强绿色金融发展监管。建立绿色融资审查体系,从绿色项目的备案到绿色投融资资金的使用方向都要建立考核体系,严格监督资金的使用方向和影响结果,确保绿色融资资金投在真正的绿色项目上。建立绿色金融信息交流交易平台,解决绿色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成立绿色金融工作风险防控专家组,建立涵盖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的专项统计、监测评估和责任追究“三大机制”,切实防范绿色金融风险。

(3)强化宣传引导力度。定期组织召开“银政企”三方对接会议,深入研究有关工作,扎实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积极引导企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合法合规运用信贷资金,营造绿色金融发展良好氛围。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广播、电视、微博、微信等渠道,积极宣传绿色金融领域典型案例、绿色企业、绿色金融支持政策等,大力倡导绿色消费,提升社会环保观念,推动形成发展绿色金融的广泛共识。

4 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的绿色发展尤为重要,金融在支持经济绿色发展中应当积极作为,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信贷贷款金融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还贷款
P2P金融解读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