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2022-11-13郭金钊
郭金钊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济南 250031)
0 引言
2006 年,财政部出台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其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2018 年,财政部根据IFRS 9,对金融工具准则进行了调整和落实;2019年,根据IFRS 16 修订了租赁准则,逐渐和国际会计准则衔接,我国逐步实现了会计准则和国际趋同。
1 国际会计准则的形成
1973 年6 月,法国、荷兰、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德国、美国等国家的会计职业团体共同组建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但其只是一个不具备约束力的民间组织。对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而言,其组建的目的是建立一套国际通用的会计准则并进行发布,进而让世界各国和地区承认,然后执行。当然,这实际上是无法实现的。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于2001 年4 月进行了改组,成立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美国会计专家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就1973 年成立的那个不具备约束力的民间组织而言,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通过改组之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并提出:首先,构建一套国际通用的、质量和透明度等均较高的国际会计准则,旨在协助资本市场参与人员以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国际会计准则科学地进行经济决策;其次,促进世界各国和地区应用国际会计准则;最后,希望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会计准则,可以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美国与欧盟最先表明态度,即支持改组之后成立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方面付出的努力和工作,随后澳大利亚、英国等也表示会运用国际会计准则。对于美国和欧盟而言,两者作为当时最发达的经济体,他们做出的表达,有利于促进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同时,这也反映出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逐渐成为发展必然趋势,各个国家与地区运用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发达国家则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方面走在了前列。
2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趋同的必要性
2.1 提升我国国际地位
现阶段,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会计准则不断靠近国际会计准则,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同时,会计准则和国际接轨之后,可以增强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对外开放,提高国际地位。会计准则没有和国际接轨之前,受准则不同的限制,我国很难较好地投入到国际会计领域的讨论之中,话语权不强。同时,因为财务报告编制有所区别,妨碍了我国企业海外扩张以及吸引海外企业来华发展。
2.2 有利于跨国企业的管理
不断深入的经济全球化程度,跨国企业、集团等演变成了诸多企业扩张海外市场的主要途径。但是,跨国、跨地区经营企业在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若会计准则存在较大差异,那么就会遇到许多困难与障碍,进而让企业报表折算和合并成本升高,若错误理解某个国家的准则,那么还会出现报表合并错误的情况,甚至做出违规违法行为。所以,推动会计准则趋同,能够让跨国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并让企业会计信息互相转换成本减少,防止由于折算问题引起合并报表不准确。另外,还能够避免跨国企业利用不同准则涉及的差异性,做出舞弊等不当行为。
2.3 有利于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
资本市场在实际运转的过程中,需要企业提供可靠、真实的财务会计数据,如果我国会计准则不和国际趋同,那么企业所编制的财务报告就不符合国际财务报告标准,并难以在海外上市和发展;而准则趋同后可以使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成本得到最大化控制,同时对国际资本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使其选择在我国市场投资,进而以坚实的基础促进全球资本市场良好发展,为资金流动提供重要保障。另外,全球会计准则趋同之后,能够将会计作为通用商业语言的作用展现出来,推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交流,消除数据标准不一形成的贸易壁垒,减少企业交流方面投入的成本,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3 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分析
3.1 导向性差异
我国对规则导向更加侧重。其原因是若是市场运行时间较短,则会造成我国市场体系缺少完善性、信息不真实。以规则为导向,可以防止不规范的问题出现,进而使会计信息质量得到保证。但目前世界范围内的会计准则制定以原则导向为主。
3.2 体系性差异
国际会计准则与我国会计准则二者层次结构存在着不同。其中,国际准则包含概念框架《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其属于制定国际会计准则的概念基础,这一概念框架并不是国际会计准则,也不作为任何计量与列报问题标准。我国会计准则主要由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组成。在国际会计准则中,概念框架和基本准则的地位相同,也就是会计准则的内容涉及我国会计准则“概念框架”。
3.3 机构性差异
国际会计准则由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制定,即由机构制定。当前,我国法律规定由财政部编制会计准则,政府也需参与其中。而国际会计准则由民间组织制定。
4 引起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差异的原因分析
导致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出现较大差异的原因较为多元化,归纳起来主要有经济、政治和法律法规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经济原因。经济是制约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重要原因,和西方发达国家比起来,国内经济环境正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市场监督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监管机制有待健全,资本市场规模还需要不断扩大。同时企业管理机制不完善,为避免舞弊问题,我国会计准则需要持续调整和修订,但如此一来必然会对会计准则的稳定性带来影响。
其次是政治原因。国家的政治制度很容易给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带来影响。基于实际情况而言,各个国家都会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基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制定会计准则。在政治权利较为集中的管理模式下,会计工作的主要作用在于监督经济活动,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诸多干预可能导致忽略会计目标。会计目标的不确定性也容易导致会计准则和会计目标产生偏差。但在政治权利较为分散的管理模式下,国家往往不会主动干预和影响经济活动,如此一来会计具备更多的发展空间,民间会计事业也能够得以飞速发展。会计目标并非某一个人制定,它需要通过更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定位,也正是如此,会计准则和会计目标具备更强的逻辑性。
最后是法律原因。法律环境的差异会对会计准则制定的具体形式与内容范围带来影响。比如说美国和我国的法律环境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美国是英美法系,一般来说存在一定的保守性,以判例法为突出表现形式,针对国内经济活动的管理相对宽松灵活,一般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规范,所以会计准则更加完善且具备逻辑性。在这一法律环境下不会对特定会计业务给出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法,会计实务处理有更大的空间,会计权力通常来说是民间指定机构行使。综合而言,英美法系国家会计准则更加注重信息的公开透明,但大陆法系国家往往更多的是对债务人合法利益予以保护。
5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对策建议
5.1 明确现存差异的客观性
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有所不同,这种不同主要形成于长时间的经济、文化、法律与历史等背景,各国在经济环境以及法律规定等方面的不同,这种不同具有客观性,难以避免,对此,会计准则自然也会有所不同。针对此种差异,除了需要加深对其客观性的认识之外,同时还需要注重不能强制性否定其价值,进而直接对国际会计准则进行套用,避免对会计信息可靠性产生损害。同时,就我国和国际会计准则衡量标准的差异导致报表信息不同而言,需要对衡量标准差异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确保衡量标准相同,为投资者提供帮助,使其在做决策分析的过程中,不会因为会计信息的不同受到误导。
5.2 重视趋同的原则性
为了使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需要避免简单照搬,而是需要在借鉴中考虑我国具体状况。针对符合我国经济环境和国情,同时经济实质与国际会计准则一样的项目准则而言,可运用国际会计准则规定的方式。受我国特殊会计环境影响,经济实质不同,亦或是刚刚开始规范的项目准则,需避免急于完成和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而是需要正视此种差异性,给予一定的时间,立足于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之间的协调、交流,获取认可,同时积极研究创造趋同的条件,协调趋同的方法。
5.3 维持趋同中的差异性
尽管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已经表现为大势所趋,各个国家与地区也均在向着统一的方向发展,但因为不同国家在经济发展情况与国民经济结构等相关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在接轨融合国际会计准则时,我们需要以国情为基础,实现有差异的国际趋同。制定企业会计准则的目的在于对企业会计行为进行规范,推动经济市场稳定、持续发展,若一味地求同,不重视我国企业发展的特点,那么就无法对我国企业会计工作予以规范,促进会计水平提升,并容易引起市场经济出现混乱的情况。因此,在制定我国会计准则的过程中,不能完全套用欧美国家的规则与体系,而是需要在深入研究的前提下,维持我国特殊性,然后再分析怎样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并且,准则的实施也需要分布有序地进行,以便各类企业更好地将新准则逐步落到实处。
5.4 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现阶段,我国会计从业人员均能以我国制定的会计制度为基础开展工作,并结合会计准则处理各项账务,但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适应方面,还存在部分问题。对此,要想使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能够良好趋同,需要注重促进会计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夯实趋同的人力资源基础。对此,企业和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使会计人员将我国会计准则要求牢牢掌握好,同时加深对国际惯例、国际会计准则业务处理的了解,为会计准则完成趋同后的有效落实提供保证。
5.5 加强我国会计体系建设
在国内会计准则和国际准则逐渐趋同的形势下,为更好地和国际会计接轨,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必须要促进我国会计专业能力的不断提升,如此才可以真正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同。
一方面是政府相关部门以及会计行业要努力促进会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应当由政府部门主导推进,如此一来能够有效提升会计准则的权威性。制定与贯彻执行会计准则时也必须要依靠会计行业的积极支持,会计行业应当真正挖掘并发挥自身优势,配合政府相关部门推进会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另一方面应当开展好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会计人员属于会计制度与准则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在国内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逐渐趋同的背景下,社会对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是基于政府、企业还是会计工作人员的角度出发,都必须强调人才培养和专业水平的提升,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会计人才队伍,从而增强国内会计专业的影响力,在与国际准则接轨中真正发挥作用。
5.6 合理组建会计智库
在我国综合国力持续加强的背景下,我国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工作中的话语权持续提升。并且,通过财政部的努力,我国会计准则咨询论坛、监督委员会、理事会、解释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受托人委员会均派了代表,直接投入到了国际会计标准的制定和咨询之中。但是我们也需要认识到,由于受语言地位、跨国公司数量、文化传统、国际人才储备等方面因素的限制,我国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影响力不足,同时因为并未构建会计智库,进而导致仍由欧盟和美国掌握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话语权。
对此,财政部需要给予会计智库建设更多的关注,借鉴欧洲财务报告咨询组的方法,吸引大型企业、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学术界的优秀人才,构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研究智库,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度研究。积极针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与概念框架的讨论稿(DP)、征求意见稿(ED)提出建议,加大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的沟通力度,给予我国在国际会计组织的代表帮助,使其更好地将自身职责落到实处,从智力上加大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支持力度,增强我国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方面的影响力与话语权。
6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世界经济一体化得到了迅猛发展,对可靠的通用会计准则进行构建已成为诸多国家的重要任务。但是,我们需要了解,会计准则变更,会影响国民经济与人民生活的诸多方面,其不只是技术问题,还是对综合国力的衡量。所以,我们需要为实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竭尽全力,顺利实现此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