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隐形冠军”企业发展对策思考
2022-11-13陶应虎
陶 雅,陶应虎
(金陵科技学院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9)
“隐形冠军”企业是在其从事的细分行业中具备强大的整体竞争优势或核心竞争力,市场份额位于世界前三或全国第一。中小企业是实施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的主体力量之一,从国内外竞争格局和发展形势来看,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革方向就是培育“隐形冠军”企业。中小企业的成长路径有两个重要方向,一是多元化经营、追求不断扩张规模,成长为“大而强”的大型企业,乃至世界500强;二是扩张速度不高但具有长期发展潜力和细分领域核心竞争力,成长为“小而美”的“隐形冠军”企业。
“隐形冠军”企业更专注于精耕细分领域,占据技术前沿,在细分领域具有较强话语权,引领先进制造业、高技术行业的发展。这些优质企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产品在国内外细分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是江苏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江苏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升国际地位以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江苏“隐形冠军”企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早在2013年颁发了«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企业〔2013〕264号)。2016年,工信部制定了«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工信部产业〔2016〕2105号),开展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旨在到2025年,巩固和提升2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的全球市场地位及技术水平;发现和培育600家有潜力成长为“单项冠军”的企业。
根据«江苏省专精特新产品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实施意见(2017—2020年)»(简称«培育实施意见»),江苏将“隐形冠军”的概念纳入科技小巨人企业的范围内,根据«培育实施意见»将科技小巨人企业界定为科技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质量效益优的“小而强”“小而优”企业以及行业“隐形冠军”。江苏省的科技小巨人企业与“隐形冠军”的内涵比较类似,但又有区别,主要是“隐形冠军”中的“冠军”特征不够明显,未能体现在细分领域的主宰力。因此,“专精特新”企业与“冠军”企业还有较大差距。
江苏采取省市县联动,培育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在技术、产品、市场、管理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隐形冠军”,成为推动江苏省经济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至今,江苏省省财政专项资金已达8.8亿元,对于精准化、个性化服务平台项目提供了资金补助,截至2021年7月,江苏省共创建了11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跃居全国第四)和1374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些中小型企业获取利润远高于全省制造业平均水平,对全省中小企业增长贡献率超过60%,是供应链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重要保障,对解决“卡脖子”等难题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我们以2017年国家工信部分两批遴选出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共计125家的情况来看,江苏入选15家。从江苏入选的单项制造冠军企业的主要产品细分领域来看,为太阳能级多晶硅;显示用光学膜;汽轮机叶片;精密轴承钢球;金属丝绳、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全液压转向器;轮式起重机;旋挖钻机;风电用齿轮箱;光伏组件;水泥回转窑;聚氨酯硬泡组合聚醚;双针床经编机;减水剂。产品细分领域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产品,而涉及技术含量高的先进制造关键领域的单项冠军企业还较少,特别如新材料产品、电信核心技术产品、生物医药产品、激光产品、集成电路产品、微生态制剂、生物燃料产品等一些前沿技术产品。因此,培育那些在先进制造业或高技术产业的某一细分领域,专注于某一或某几种特定产品的企业,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其精耕细作具有优势的细分领域,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冠军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江苏“隐形冠军”企业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和问题
(一)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企业研发能力有限
随着技术和产业的不断升级,以及产业全球化分工越来越细化,细分行业的研发与生产企业对上下游产业链的依赖逐步加深,由于相关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相关产业链发展水平制约了当前细分产业的发展速度、质量以及产品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具体来说,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智能装备在基础零部件、电子元器件、材料与工艺、开发设备、测试设备、集成软件等方面尚有较大差距,部分关键零部件、电子元器件、开发软件、关键测试设备等尚需进口,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行业的发展,如某科技公司所在的机器人产业。又如,某技术公司生产机房空调,核心部件压缩机必须从美国进口。由于受起步晚和资金实力的限制,中小企业研发和产业化生产方面的投资有限,相较于国际知名企业,国内企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低、综合实力有限。
(二)政策存在瑕疵,需要完善提高其效能
对于“隐形冠军”企业来说,因产品革新研发的需要,常常要引进操作能力强、掌握关键技术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但有些优秀的研发人才因在学历方面达不到要求(目前奖励政策一般针对的都是研究生以上的人才),就享受不到一些人才方面的优惠政策。又如,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企业花了很大成本在市外、省外引进紧缺高端人才,引才只是企业发展的第一步,还要想办法留住人才。这些企业员工平均年龄在28岁左右,买房、子女入学就读是他们生活中关注的重点,这也是目前企业如南京某科技公司遇到想留住人才但是靠自己的力量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又如,某科技公司反映,在总部企业扶持力度上,对新引进的总部企业扶持力度远远大于本土成长起来的总部企业,其中的自建办公用房奖励、经济贡献奖励本土企业都不能享受,这会挫伤本土企业的积极性。
(三)高端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匮乏
人才是“隐形冠军”企业发展的保障,也是其长期发展的基础,一方面技术更新和成熟度提高需要不断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同时,随着行业转型升级加速,各类适合行业发展的产品需求不断涌现,需要各类行业人才的加盟。
在高端制造业的技术人才方面,目前缺乏能够将理论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并能得到实际推广和应用的人才(即懂理论,还有丰富实践经验)。这样的人才往往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而后通过多年的实践磨砺而成。这样的人才到企业后往往会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缩短企业新品开发周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这类人才的缺乏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缺乏掌握相关技术基础的复合型营销服务人员。“隐形冠军”企业的产品多属于学科混合、技术密集型产品,且属于新兴产业,对于研发人才的技术水平的深度和广度均有很高要求;同时,为确保产品售后服务与安全运维,营销服务人员亦须掌握相关技术。因此有一定技术基础的复合型营销服务人员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行业的发展。例如,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电力巡检机器人属于多学科混合、技术密集型产品;同时,为确保电力产品售后服务与安全运维,营销服务人员亦须掌握相关技术。
(四)企业缺乏创新热情,顾虑多
一般而言,企业在创新方面踌躇不前的原因就是市场风险过大和资金投入过大。创新一般侧重于购买新的生产设备、转换营销模式、努力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创造销售价格的竞争优势等。企业大多数不会选择自己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成本来研发新的产品或精细化服务来提升企业发展空间。此外,当前国内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仍有待提高,并且企业创新具有高风险性和滞后性,中小企业在创新投入中更加谨慎。
(五)研发投产应用脱节
江苏很多企业都与国内外研究所建立了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但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着内部利益共享和协同创新机制不完善、创新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渠道不通畅、自我造血机能不强等问题,制约着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研究所的理论技术和生产应用之间脱节,研究所和企业的合作方式单一,无法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合作创新涉及地方政府和产业界等多方利益主体,怎样顾全这些主体的利益,是一个还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六)民营企业发展待遇需提高
目前在市场竞标、技术评比等方面的规则制订中还没能给予民营企业和“国家队”同等待遇;目前重大专项基本由大型国企组团包揽;国家有关部门对长期专注于实体制造业、承担国家重大战略(甚至牺牲企业效益)的民营企业没有给予倾斜支持;民营企业中活跃着一批没有高学历、没有通过正规职称评定的人才队伍,他们在民营企业长期工作实践中成长起来,对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政府在相关荣誉评比方面还没有给这些人才同等考虑。
三、当前江苏“隐形冠军”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江苏产业链梳理和完善,在解决“卡脖子”技术上下功夫
加快梳理、调研江苏产业链发展现状,力争全面掌握江苏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重点项目、重点平台、重点企业、制约瓶颈等情况。江苏相关部门应主动研究制定技术路线图、产业链图、区域分布图、应用领域图;研究制定做优做强做大江苏产业链工作计划、人才引进、技术创新、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重大事项,统筹推进江苏产业链企业发展。实施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自主创新技术产品转化、“隐形冠军”企业梯队培育、重点产业补链强链、产业生态优化。比如对南京人工智能产业链条进行梳理,哪些环节需要补充引进,哪些环节需要进一步强化要明确出来,同时形成一个产业链条的清单,可以把这个清单交给相关企业(可以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企业有了这个清单就可以针对性地去沟通和洽谈合作,不仅快捷高效,而且可以加强江苏企业的互助合作共赢,一起做强做大。如南京某科技公司为了开发机器人项目曾花了很多时间到处寻找合作专家,一个偶然机会知道南京某高校专家已开发成熟的技术,并和相关企业合作开发了生产线,如果有平台发布这方面的信息,该企业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
参照韩红梅研究[1] 结论,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评价:①治愈:不存在过激行为,生活方式同正常人相一致,也为出现打架、伤害他人、自杀等现象;②有效:偶尔产生过激行为,生活基本上恢复正常,偶尔发生打架、伤害他人、自杀事件;③无效:上述事项并未任何改变。
(二)进一步完善政策,改善江苏企业营商环境
人才引进应注意“多元化”,对一些企业需要的特别优秀研发人才、营销人才等,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可以放松学历等方面的限制。同时,对于人才应注重政策的连贯性与持续性,不仅要引进人才还要留住人才。为了支持江苏新兴产业、重点产业等的发展而留住人才,可以考核企业对江苏经济的贡献度,在优质教育、住房资源上向他们倾斜,每年分配一定数量的入学和购房名额给这些企业,给予员工子女入学和住房保障支持。
政府构建合作创新平台,将研发的供给与需求有效结合起来。一方面,为高校科研院所提供转化生产力的途径及寻找研究方向的机会;另一方面,给众多中小企业发布研发需求的渠道及寻求合作研发伙伴的机会。在重点发展的行业,政府和园区可以构建研发实验中心,解决中小企业研发资金不足、难以购买仪器设备及实验室的后续维护的难题。研发实验中心可以为众多相关行业的中小企业研发提供支持,提高实验设备等的利用效率及研发效率。
(三)深化江苏职业教育改革,培养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人才、研发人才
进一步强化江苏校企人才培养合作,政府应建立江苏校企合作平台,推动江苏应用型高校如金陵科技学院、南京工程学院、淮阴工学院、盐城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等加快与企业合作,推进订单式培养人才、高校与企业人才交流、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就业等工程。
要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江苏职业教育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是必然的。除此之外,与科创平台、研发机构的合作力度也要加大,如此才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为实现产业链提升、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人才堡垒和智力保障。同时,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建设、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职业技能竞赛选才、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等,使江苏劳动者中的高技能人才更上一个台阶。
(四)科学制定江苏“隐形冠军”企业发展战略,构建梯度培育发展体系
1.要高度重视“隐形冠军”企业对促进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一是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其标杆示范作用。推动更多江苏中小微企业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弘扬工匠精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专业化市场。二是充分认识“隐形冠军”企业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创新能力强、发展速度快等突出优势,发挥其在稳增长、促转型、调结构中的重要作用。三是要充分发挥其在产业协同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要借助于龙头企业的载体作用,积极推进数字化升级改造以及两化深度融合,提升制造配套和协同能力,增强产业集群和区域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
2.科学制定江苏“隐形冠军”企业发展的长远战略
一是要确立“隐形冠军”作为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江苏中小微企业工作的重点是“隐形冠军”企业培育。二是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谋划,提出更适合江苏省情的培育举措。三是为推动中小微企业跨越式发展,需要建立完善市区联动的长效工作机制,产生较大规模、较高质量的“隐形冠军”企业群。
3.科学制定实施江苏“隐形冠军”企业发展计划以及目标任务
要经过科学调研分析,制定江苏省中长期隐形冠军企业发展目标和发展计划,引导企业在更多的细分产品领域形成一批有广阔市场和较强技术竞争能力的中小微企业,聚焦产品创新、品牌竞争力提高、质量提升,最终将企业培育为隐形冠军企业,打造江苏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4.构建科学的梯度培育发展体系
一是加强集群式培育。在产业链中鼓励中小微企业围绕产业集群和块状经济,联合开展品牌共建、核心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市场拓展、人才培养等,推动上下游配套协作关系形成,从而产生更多“隐形冠军”。二是要制订科学的企业培育发展方案,实施企业梯度培育发展。促进中小微企业往“专精特新”冠军企业方向发展,培育一批“隐形冠军”和“小巨人”企业,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三是按照自下而上的原则,建立梯度培育工作方案。实现分级培育,形成目标清晰、保障有力、导向明确的培育机制。
5.确定江苏“隐形冠军”企业评选标准
从专注发展、精品制造、特色发展、持续创新等方面制定江苏“隐形冠军”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强调市场占有率指标,适当扩大产品创新度指标权重,让产品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尽快脱颖而出。加快优先评定和培育一批江苏“隐形冠军”企业,调整和优化江苏产业结构。
6.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
在培育提升“隐形冠军”企业工作中要认真总结成功经验,通过网站、报刊、微信公众号等新闻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宣传,除了宣传企业的典型案例和特色亮点,还要组织企业学习交流,构建企业间交流平台,扶持更多企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7.对“隐形冠军”企业进行动态考核管理
围绕江苏省主导产业及战略新兴产业,坚持梯次培育,对“隐形冠军”企业进行评估并实行动态管理。由政府相关部门提交培育评估报告和动态调整意见,对考核进位快的企业通报表彰,对达不到相关要求的企业按程序撤销或降低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