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数据背景分析食品安全管理的创新及其面临的挑战

2022-11-13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2年10期
关键词:管理工作食品生产

李 辉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太原 030001)

0 引言

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及整个社会发展的和谐与稳定。当前,食品的流通速度与其他货物相比更快,如果出现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对其进行追溯处理十分困难。食品安全事故具有明显的特征:影响力和影响范围大、受害人群广泛、重塑信息困难。近年来,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使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不断加深。同时,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还会引起环境污染、公共卫生恶化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打消消费者的顾虑、提升食品安全性、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公共卫生情况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当前,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创新思路,对于解决食品行业信息不对等、食品风险难控制问题也有一定帮助。应用大数据技术后,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对食品生产及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数据进行监测,整合并展示各类数据,辅助食品安全管理,实现对其管理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高。基于此,为了确保大数据背景下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优化,本文对其管理方面的创新与挑战展开研究。

1 食品安全管理当前处境与存在的不足

食品生产的具体流程包括生产、储存、包装和烹饪,最后被消费者食用。对于每一个环节,若没有进行合理管控就会产生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以往的食品安全管理,常采用的方法是抽样。具体而言,是由政府作为直接管理者,在其他市场相关部门的辅助下组建一个第三方机构,完成对食品安全质量的综合把控。在这一机构中,各个部门能够实现相互协作,并将社会管理作为重要支撑来完成各项管理任务。但在管理过程中,个体消费者很难全面掌握与食品相关的质量信息,只能通过食品包装或超市公示栏中给出的信息获取与食品质量相关的内容,这就导致消费者获取的食品质量信息缺少客观依据,信息内容的准确性无法得到保障。同时,食品生产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可能会通过以次充好、过度包装等方式吸引消费者购买商品,食品质量得不到保障。当食品生产企业从中牟取到利益后,将会不断循环这一过程,这样发展的最终后果是优质产品被淘汰,而大部分存在质量问题的食品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导致逆向选择现象出现,严重威胁人体健康。

2 大数据背景下食品安全管理的创新策略

2.1 利用数据运转代替日常食品管理

为解决当下我国经济市场中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辅助管理。例如,在工作中,以数据运转工作模式代替食品安全生产企业对产品生产的日常监管工作、以机械化作业代替人工作业,此种方式能降低食品生产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并实现人力工作负担的减轻,可从多个方面降低食品安全管理成本。在落实此项工作时,通过对食品生产环节重点监控、定量投料、全透明电子设备操作管理等方式,将现代化辅助作业技术与食品安全生产作业全过程进行集成。此时,终端管理部门可以利用大数据操作平台实现食品安全生产车间作业流程透明化,建立一体式“阳光生产厨房”,将所有部门作业行为与生产中产生的数据通过集成的方式在可视化界面显示,借助数据存储、处理、调度、分析工具实现对食品的安全管理。同时,技术人员也可以在此过程中通过对相关数据的集中分析,发现生产线作业存在的不足,定位食品安全隐患集中位置与安全检测爆发位置,发现可能对食品安全造成影响的威胁因素,并基于宏观角度进行生产链与食品生产线的调整,保证安全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专项性。在此过程中,借助计算机设备与数字化工具进行生产中繁杂数据的处理与加工,实现管理工作量的全面减少,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工作岗位多而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

2.2 树立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理念

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主要是指借助大数据技术、辅助信息化手段与智能化工具保证地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可以在此项工作领域发挥更有效的作用。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应树立管理工作全过程信息化理念。例如,管理岗位人员需要先正确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确定监管的对象与服务的群体,明确食品安全问题可能会对个人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从而根据监督管理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食品安全管理与综合把控工作。又如,在监管企业食品生产链路时,需要先进行生产环境与生产车间整体工作环境的安全评估,确保生产作业环境足够安全,监管部门的工作理念需要从“重监管”向“重服务”转变。根据企业实际生产规模,应逐步提高对生产食品的安全要求,并保证生产方与社会需求群体之间的信息实时交互,保证企业可以及时与市场交流,掌握不同群体对食品安全管理的需求。此外,管理人员应增强“放、服、管”的综合管理意识,其中“放”是指对企业生产“全面放手”,“服”是指要求生产单位服从地方政府与地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管理要求,“管”是指对生产数据与食品数据的综合管理。只有全面落实此项工作,才能保证生产的食品满足大众需求。

2.3 提升食品安全管理透明程度

为进一步保证食品安全管理的效果,需要从提升食品安全管理全过程透明度入手,借助多元化技术与手段,搭建安全质量监管平台,明确生产方与监管方在此项工作中的责任,划分多个参与方的权限,实现食品生产中相关数据以无缝衔接的方式在平台内相互联通,保证不同参与单位与工作部门之间分工明确,避免生产方出现责任推诿的现象。同时,借助社会公共平台进行食品安全管理,可以实现管理参与方的增加,无论是社会上专业的管理机构,还是市场内公共群体,都有权利指导食品安全管理,此种方式可以有效解决食品安全信息在流通时存在的不对称问题。当社会受众群体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时,可以认为生产方在接受管理时直接面向社会受众群体。对于企业而言,其会受到更多的生产行为约束。与此同时,食品的安全生产工作也更加规范。总之,利用上述措施能实现管理信息的透明化、流通化与共享化,真正意义上做到对卫生安全问题的预防,实现安全监管工作的重心转移,消除与食品安全相关的顾虑与疑虑,消费者更加放心,生产方也具有更有利的市场竞争优势,从而彻底解决食品安全生产中的隐患。

3 大数据背景下食品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

3.1 食品安全管理数据标准有待统一

尽管我国食品生产单位已针对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但笔者在深入市场研究中发现,食品安全监管单位在执行管理工作时仍受到安全管理数据标准不统一的限制。无论是现代化思维认知下的大数据管理,还是大数据技术的集成与应用,其基础工作都是搜集生产线中不同类型的食品数据,以此种方式形成一体化的“食品安全数据库”,再通过对数据的调取与分析处理,进行食品安全管理。但基于大数据技术获取的食品安全生产数据具有庞杂、无序等特点,需要做好对数据格式的规范化与统一化处理,如此才能实现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显而易见的是,食品生产单位截至目前尚未制定与之相关的数据统一标准,导致生产管理工作因此存在滞后问题。而生产数据获取渠道的多元化、数据标准的多元化也对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想进一步落实此项工作,还需要进行数据的联通,通过各系统业务的交互,积极应对此项挑战。

3.2 食品安全信息碎片化和分散化现象严重

为优化食品安全模式,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构建全新的数据模式,在此过程中监管方的首要工作是实现对海量安全生产数据的规范化监管,在获取数据时,技术手段、采集渠道、获取范围、数据集成方式都会对终端管理造成影响,而通过此种方式获取的食品安全生产数据来自社会各个经济领域。因此,采集的数据必然呈现分散化与碎片化状态,不同属性与不同结构的数据在终端不仅存在管理难度高、集成工作量大的问题,还会因数据过于分散造成生产管理工作冗余的问题。对此,需要在采集数据后对食品安全信息进行集成,但在进行生产数据集中处理时,又会发现不同类别数据之间具有冗余性,其中大量存在的干扰数据可能会对食品安全后续管理工作造成威胁。如果使用常规的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在联网时一些具有隐私性的数据将以公开的状态暴露在网络中,一旦出现数据处理异常行为,就极易造成企业食品安全生产隐私数据曝光。因此,实现对食品安全碎片化与分散化数据信息的处理,也是一项难度较高的工作。

3.3 食品安全企业核心数据保密性差

由于目前缺少专门的法律制度与政策标准对大数据技术在该领域的运用进行约束,监管方在进行食品安全信息的搜集与处理时没有企业核心数据搜集程度和范围的固定标准给予支持。因此,一旦开发企业数据,就很容易造成食品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失真、信息被篡改、信息泄露等风险加剧。为了解决与之相关的问题,尽管有关单位提出了食品安全企业核心数据专项保护措施,但缺乏行动标准,导致保护措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例如,当数据保护过度时,会导致信息的清晰度与完整度下降;当食品安全企业核心数据保护不当时,会出现食品生产数据泄密风险。因此,相关工作反映出的问题也是现有食品安全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面临的主要挑战。

4 结语

本文探讨了当前大数据背景下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引入大数据及相关技术后对其创新措施与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入探究。研究得出,大数据技术应用到食品安全管理中能够实现信息的对等,以此让消费者购买到更加安全的食品,保障消费者的个人利益和身体健康不受威胁。与此同时,大数据及相关技术融入食品安全管理中也使得其挑战性进一步提升,因此相关领域人员及部门在实现对大数据应用的同时,还应当考虑到适度性问题,避免大数据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产生负面影响,进一步增大食品安全风险。

猜你喜欢

管理工作食品生产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用旧的生产新的!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食品造假必严惩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Сварочное Проμзвоσсmво(《焊接生产》)2012年第5期要目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