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探究

2022-11-13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2年10期
关键词:企业管理者企业会计审计工作

林 洁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审计科,福州 350000)

0 引言

市场环境下,企业经营发展中所面临的内外部压力逐渐增大,这给企业的成本控制和效益增长带来较大影响,因此应注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手段来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经营效益。会计审计是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时代,企业会计审计的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且受市场经济和现代管理理念影响,会计审计的内容不断丰富,审计越来越严格,这大大增加了会计审计的难度,也增强了会计审计的风险性。出于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经营效益的考虑,企业应重视会计审计风险的规避与处理,并深化信息技术在会计审计中的融合应用,以此来发挥会计审计的积极作用。

1 企业会计审计的作用

作为企业财务高效化、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会计审计的目的在于高效、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资产和财务状况,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企业经营发展中资金、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利用,实现企业经营发展的最大效益。从企业经营发展过程来看,实施会计审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会计审计本身就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会计审计工作能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确保财务管理人员全面、准确、客观、合法地进行财务事项的分析、审核,这能为企业资金、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应用创造良好条件,确保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性、经济性及有效性。另一方面,传统管理模式下,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较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财务信息统筹管理不到位有较大关系。新时期,开展会计审计工作不仅能深化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系统管理,而且能实现企业财务管理手段的全面创新,从而有效规避企业财务经营管理的风险,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质量。此外,从长远发展效益来看,落实会计审计制度能在改善企业财务管理环境、质量的基础上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在一定程度上,会计审计还实现了企业利润最大化,促进了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2 企业会计审计风险因素

2.1 审计内容增多

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发展的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这对其财务管理、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造成较大影响。仅从财务会计审计层面来看,会计审计的风险因素表现出多元性特征,这一问题的形成与企业会计审计内容增加有较大关系。市场经济下,企业经营发展中所需要考虑的经济事项不断增多,除筹资、投资活动外,资金运营和利润分配等都是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利用系统开展这些内容要素的审计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多元要素的审计管理具有不同的审计标准和方法,间接地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

2.2 企业审计体系缺失

市场环境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平台,同时也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企业就必须在参与市场竞争的同时,做好自身的财务管理。会计审计是企业实施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现阶段,复杂的市场环境倒逼企业做好自身会计审计风险管理,但仍有企业管理者未能充分认识到会计审计的重要性,使得企业会计审计体系制度缺失,阻碍了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并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另外,在会计审计落实中,有较多企业采用人工审计的方式,这种审计方式与信息时代的企业会计审计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如在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处理层面,采用人工方式处理这些信息效率低下,且极易出现数据偏差。新时期,企业有必要在创新企业审计体系的基础上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此来减少会计审计信息处理层面的误差,降低会计审计风险的危害。

2.3 会计审计流程标准风险

企业会计审计工作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综合性及复杂性,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和信息多元化的双重影响下,会计审计较之前发生较大变化,应在现代管理理念的指导下,结合企业的财务实际,制定系统完善的会计审计标准和流程。目前,基于信息技术开展企业会计审计工作时,仍有企业在审计目标、审计标准设计层面有所欠缺,影响了会计审计工作的落实,降低了企业审计工作的规范性、标准性,间接地增加了企业会计审计的风险。企业会计审计流程标准不规范不仅与企业体系制度有关,而且受审计人员自身专业素养的影响。目前,有部分审计人员在信息技术与财务会计审计融合层面存在一定困难,不能灵活应对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给企业审计工作开展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3 企业会计审计风险规避措施

3.1 制定完善的会计审计标准

现阶段,企业会计审计中的风险较多,要有效规避企业会计审计风险,就必须制定严格的标准,实现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有效约束。第一,在企业会计审计目标层面,要通过审计标准的制定,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优分配和利用,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第二,在审计标准制定过程中,企业管理者要系统考虑自身经营实际,以企业发展为出发点,以审计准则为依据,以信息化技术应用为手段,降低企业的会计审计风险。第三,在会计审计执行标准层面,要对审计工作人员的资质能力进行规范,要求所有的审计人员持专业等级证书上岗,确保企业会计审计工作规范落实。需要注意的是,在审计标准制定层面,应通过管理制度的方式说明审计标准,要求审计制度与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内控管理制度相统一,真正发挥会计审计的积极作用。

3.2 开展会计审计定期检查

新时期,企业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会计审计工作中定期检查的作用,规范落实审计中的检查工作,以实现会计审计风险的有效控制。在企业会计审计定期检查中,企业管理者应注重以下要点。第一,在信息化时代,依托计算机系统开展企业会计审计和检查工作时,工作人员会使用较多的会计软件、审计软件,在会计工作审计检查中,应做好对会计软件、审计软件的审查,及时地发现软件自身漏洞,为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应重视会计审计人员的检查考核,通过财务工作大比武等方式检查审计人员的专业实施与审计能力,并实现审计人员信息技术操作水平、职业素养的准确判断。第三,在会计审计定期检查中,应重点就企业财务、业务数据库进行检查,借助互联网技术对企业财务数据库中的所有信息进行校准核对,在保证数据全面性、消除数据误差的基础上降低会计审计的风险。

3.3 加强会计审计过程控制

传统管理模式下,企业会计审计风险问题突出与自身内部控制不完善有较大关系。新时期,为进一步提升企业会计审计工作开展质量,消除企业会计审计风险,企业管理者还需重视会计审计过程的控制。一方面,在会计审计工作开展中,要构建系统完善的审计工作管理制度,然后在计算机、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对所有的数据传输、核算过程进行约束,以此来减少会计审计过程中的风险。另一方面,开展会计审计的最终目的在于优化企业财务管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规范程度,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新时期,在对会计审计过程进行控制管理的同时,企业管理者同样需重视自身内控管理体系的优化,要通过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提升企业全体员工的责任意识,从业务、财务两个层面进行企业管理优化,进而在保证财务管理规范性、标准性的基础上降低财务会计审计的压力和风险,提升企业经营的综合效益。

4 企业信息化审计的主要策略

4.1 构建信息化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实现信息技术与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融合能有效地提升会计审计的效率和质量,最大限度发挥会计审计在企业资源配置和经营发展中的作用。在信息化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中,企业管理者首先应大力宣传信息化技术应用于企业会计审计的优势,使企业全体职工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会计审计结合的重要性,创造良好的审计质量控制环境。其次,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中,要建立系统完善的信息化审计管理制度,并且在该制度的指导下,编制企业信息化审计质量控制方案。在具体方案中,要明确信息化审计质量控制和风险防范点,同时设计合理的审计工作流程和质量控制策略,以此来深层次挖掘企业各类数据,保证会计审计结果的准确性。最后,为实现会计审计工作有序开展,要建立独立的会计审计部门,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为信息化审计质量控制工作开展提供智力支持。

4.2 重视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环境的持续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使企业会计审计模式和方法发生转变。基于此,在新时期的企业会计审计中,企业应将信息技术融入企业会计审计项目的各个环节,实现各审计项目质量的有效控制。在具体的会计项目审计中,企业应从审计计划、审计执行、审计完成等环节出发,进行审计质量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这样不仅创新了会计项目审计管理方式,而且实现了会计审计过程风险的有效控制。另外,在会计审计信息化发展模式下,针对具体审计项目的管理,企业还要注重项目电子数据库的建设。在数据库的作用下,管理人员能提升审计工作中基础数据的管理水平,有效减少审计过程中因人为数据处理而导致的偏差,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及财力损失,降低审计工作的风险性。

4.3 优化信息化审计流程标准

信息化背景下,严格按照审计准则开展工作是企业会计审计的内在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审计流程、审计标准的控制能降低企业审计工作中的随意性,消除企业审计的风险。在企业信息化审计流程标准控制中,应做好以下3 方面内容。第一,应系统了解和评估审计对象的信息数据,在数据分析中,除考虑企业部门设置、经营状况,还需对企业的经济性质、财务信息内容的先进性进行有效分析,同时应全面了解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信息传递流程,以此来实现企业审计思路和重点的有效把控。第二,数据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审计流程标准管理的重点,在信息管理中,要求企业管理者从数据采集、分析、验证、整理及复核等环节进行系统管理,以此来规范企业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确保会计审计工作的规范程度。第三,企业在会计审计信息化发展中,还应结合审计过程、审计结果建立系统完善的审计档案资料,并将这些审计档案资料纳入信息化的质量管理系统,实现企业审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4.4 控制信息化审计风险

信息技术的应用给企业审计工作开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极大提升。同时,其也给企业审计工作带来一定风险。对此,在新时期的会计审计信息化管理中,企业管理者应注重信息化审计风险的控制。一方面,企业管理者本身应具有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在审计工作中深化审计人员风险意识教育,使其在工作中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及时发现可能影响审计结果的风险因素,并积极地进行预防处理。另一方面,要提升审计人员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减少信息技术操作不当带来的审计风险。此外,在企业信息化审计中,应重视网络因素所带来的信息安全管理风险,可通过局域网、防火墙、访问设限等方式消除企业网络信息安全隐患,提升企业的信息化审计质量和综合效益。

5 结语

会计审计对企业经营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信息时代,企业管理者只有深刻认识到会计审计的作用,系统分析会计审计风险因素和应对措施,并深化信息技术在企业审计中的应用,才能保证企业审计信息化水平,提高企业的审计质量,进而在保证企业效益的同时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企业管理者企业会计审计工作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企业管理者纵论品牌建设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强化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途径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对策
现代企业会计的内部控制策略探讨
试论企业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中国企业管理者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企业管理者要为社会奉献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