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管乐团发展对音乐传播的影响
2022-11-13张雪
张 雪
(南昌大学 艺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
如今,很多人都对管乐团感兴趣,他们开始对管乐团进行深入研究。以目前的发展水平来看,优秀的管乐团可以在表演过程中使现场气氛更加热烈。一些发达国家极其关注铜管乐队的发展速度,这些国家在多所学校举办各种铜管乐队演出活动。而对于我国来说,为了进一步促进音乐的传播,我们更需要选择一种经济、合理、有效的方式来推广管弦乐队,加强对管乐团的建设。
一、管乐团的训练及排练
管乐团源于传统的军乐。在17 和18 世纪,管乐团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提升作战士气,鼓舞军队成员。随着管乐器的持续发展和演奏艺术的逐步完善,从19 世纪开始,音乐家逐渐接受并开始强调军乐队在传统音乐中的作用,从那以后,管乐团逐渐形成。目前,人们对艺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管弦乐队培训的专业性也日益提高。
(一)团队精神的培养
从本质上来讲,管乐团专注于“团”这个字。很明显,在管乐团中整体需求远大于个人需求。因此,在日常排练中,乐团成员除主角外,不得产生不符合管乐团集体色彩的个人特点。成员的贡献、协调、轮换,最终都是为了保持团队的平稳运行。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通过长期的训练,成员最终可以对乐团有大致的了解,并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这会对其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另外,强烈的相互尊重感和音乐动机间接影响了成员积极性,最终增加了成员演奏管乐的兴趣,促进整个团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纪律的制定
就这项艺术活动而言,管乐器的结构越复杂,准备排练的参与者数量就越多,对整个团队的纪律性要求就越高。由于培训内容、培训时长、成员培训态度之间存在差异,所以,纪律的制定不仅是学习成果的真正保证,也是间接鼓励成员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一种保障。
二、管乐团的发展
西方管乐团是在军乐队的基础上组建的。第一支军乐队是由拿破仑的军队于19 世纪初建立的。这种表演形式于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在美国得到发展和改进,美国著名指挥家、作曲家为军乐队创作了多部管乐合奏的作品。此后,军乐队演变成交响乐团。19 世纪末,美国的学校开设了管乐的相关课程。1920 年,美国成立了一个全美器乐委员会,它主要负责曲目的选择、乐队的组织、乐器的演奏、教学方法以及乐器课程的技术方面的问题。美国现在是管乐团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几乎每所中小学都有自己的管弦乐团,而美国的大学有管乐团和管乐教育。管乐团与交响乐团一样,已经成为美国最常见的音乐表演形式之一。在欧洲,管乐队发展模式较为传统。在欧洲学习管乐的中小学生大多在当地的音乐学院学习,音乐学院根据学生的年龄、水平等关键因素,打造出同等水平的交响乐团。这种方式既调动了学生资源,又树立了管弦乐梯队建设的典范,让学生在学习管乐的同时又体验到了音乐的魅力,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形成自觉练习和主动参与的习惯。
中国管乐团的起步相对较晚。1990 年,管乐器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许多城市在大学、中学和小学都组织了一些自己的管乐乐队,随后举办了一系列的管乐训练、音乐会和相关的比赛,并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推广这种形式的音乐。进入21 世纪之后,许多大、中、小学的乐队都处于不稳定且发展缓慢的阶段。当然,其原因比较复杂,既有一定的社会原因,也存在师资短缺、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偏低、管乐理论知识储备不够等问题。这给管乐团的组织和排练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我们应如何更好地发展管乐团?从本质上来看,这是发展音乐表演艺术的问题。想要结合实际,真正地论证和研究这个问题,唯有让乐团的成员真正理解并掌握管乐的表演艺术,提高自身对管乐器的演奏技能。
三、管乐团建设的实施路径
(一)提高学校的重视度
首先,学校必须在政策层面为管乐团提供有力的支撑。例如,音乐学院可以把管乐合奏课程纳入学分体系,或者增设《管乐》和《管乐合奏》等选修课程。这样一来,除了获得学分外,学生将根据自己参加校园内部和外部表演所获得的结果来获得学校提供的激励报酬。关于管乐团教师和管理教师,学校可以根据其所教课程的时间和质量,提供适当的课时费,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其次,学校要切实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聘请专业音乐教师或优秀的表演团队进行教学和表演,合理利用校外资源。学校要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群体意识和责任感,在教育与管理有效结合的基础上完善教师团队的建设。
(二)推进组织管理的制度化
在管乐团建设的过程中,要健全学校管乐团的管理体制,该体制的建设是良好校园秩序的有力保障。如果要进一步对管乐团成员开展综合培训,就必须支持并落实高校管乐团管理系统。其中,管乐团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考勤制度、管理制度、评价制度、激励制度、惩罚制度。另外,要改善管乐团的硬件条件。因为学校管乐团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环境、乐器设备等硬件条件的支撑。所以,学校要提供单独的训练营,配备必要种类和数量的管弦乐器,对人数适当的个别团体提供单独训练设施,并提供必要的专项资金,用来购买一些表演服装、训练器材或用于相关广告宣传等。
(三)增强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教学设计方面,一是要支持教育机构建设。学校要更加重视建设管弦乐队成员的梯队模式,对不同音乐水平的成员要一视同仁,因材施教,精心培养。例如,对于音乐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要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具有深厚音乐基础的学生是整个团队的核心力量,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这进一步体现了管乐团训练的严谨性和系统性。二是提高管乐团的教学技巧。学校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管乐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拓展其知识和技能,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参加职业培训;鼓励教师提高教育的审美能力,更新传统课堂教学形式,促进学生传承团队合作精神,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四)选择合适的管乐合奏教材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管乐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可见,艺术和市场虽相互独立,但又相互影响。与过去相比,我国在训练教材的统一和使用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如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的《首套3D 式管乐队基础训练教材》、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管乐队标准化训练教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管乐队标准化训练教程》等优秀的管乐教材相继出版,但使用的时候我们要根据自身的需要来进行选择,比如学生演奏不同管乐器的技法相对欠缺,教师可以将《管乐队标准化训练教程》中的内容融入课堂,再结合一些著名作曲家为教材创作的中国管乐合奏作品,进行赏析教学。这样可以在高效提升学生管乐演奏技巧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标准,从而进一步提升管乐团成员对管乐的学习兴趣。
四、管乐团的建设对音乐传播的积极作用
(一)有助于学生音乐水平的提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对音乐的鉴赏以流行歌曲为主,很少欣赏国内外高雅音乐艺术。追溯管乐团的起源,在欧美国家它是一门优雅的艺术。管乐团将艺术与意识形态相结合,在校园里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艺术氛围,优美的节奏可以让人感受音乐的美,以微妙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对于欣赏和表演的学生来说,通过长期的学习,可以改变学生固定且单一的以流行音乐美为主的审美意识,促进学生与管乐等高雅艺术的交流,让学生整体的审美意识逐渐变得更加多元化,其整体的音乐演奏水平也会提高。这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音乐欣赏水平。此外,管乐不同于其他音乐,其表演者和欣赏者都要有一定的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参与的学生要有一定的演奏技巧和评价管乐的能力。所以,管乐团的建设意义重大,其可以让更多的参与者对所表演的音乐有新的领悟,促进音乐的进一步传播与发展。
(二)有助于学生音乐性情的陶冶
学校的管弦乐团成员由不同的专业、不同班级、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音乐水平差异明显,接触管乐的程度差异很大,管乐水平高的学生比较少见。因此,学校可以把管乐教育设置为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学生提供了解管乐要素、感受管乐音乐的感染力、获得足够管乐知识的机会,并通过管乐团的建设促进学生获得精神和情感的滋养。面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当今的大学生需要一股强大的力量来净化内心。而音乐恰恰可以作为陶冶他们情操的熔炉,为其创造更多的快乐。所有形式的音乐都包含特殊的思想和情感,例如生性浮躁者,可能是因为压力过大,通过聆听优美的管乐,可以舒缓情绪,缓解压力;心灵柔弱者,可以领略深沉美妙的管乐,使身心变得强而坚韧。此外,奔放型的音乐让人耳目一新,磅礴型音乐让人充满斗志,管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思想更加和谐,音乐情操更积极向上。
(三)有助于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
管乐团是一种精美的艺术形式,由许多不同的西方乐器组成,特点是气势磅礴,音色刚柔相济,有着较强的音乐表现力。管乐的乐器包括小鼓、大鼓、钹,相对活泼轻快,竖笛和长笛温柔如水,还包括风格强劲的大号和雄昂的小号,音色偏低的长号、低音号及音色柔和的萨克斯。管乐需要多种风格和音色的乐器,通过转化、组合,才能演绎出优美动听的音乐。要完成一首高质量的作品,乐团的每一位成员都必须具有高度的相互支持、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管乐队的演奏与单一乐器的演奏不同,它更需要整体的协调,任何成员的疏忽都会不可避免地影响整个管乐团的演奏。所以在演奏时,乐团成员必须配合指挥,拥有高度协调性和较高的合作意识。因此,加强学校管乐团的建设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纪律性,从而提升其音乐表演水平。
五、结语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我国需要加强音乐文化传播,而管乐团是我国艺术教育领域的新秀,其为音乐传播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因此,加强对管乐团的建设,促进其快速发展是美育的重要举措。管乐团的进一步发展可以丰富校园艺术文化,还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准和音乐情操,促进音乐传播和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