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民族歌剧《木兰诗篇》男主角刘爽的性格特征

2022-11-13李佳敉

戏剧之家 2022年13期
关键词:诗篇木兰人物形象

李佳敉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音乐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一、歌剧《木兰诗篇》的特色

(一)情景与交响音乐相结合的特色

《木兰诗篇》之所以会成功,不仅因为作曲家作曲技法娴熟新颖,剧情感人,更因为它整齐的演员阵容和舞台表现形式的创新。“情景交响音乐”是这部歌剧全新的舞台表现形式,所谓情景交响乐,就是“情景剧情”与“交响音乐”的紧密结合。这种歌剧上新的艺术形式是在新的艺术理念指导下产生,它的创作并非作曲家的心血来潮,而是河南文化面临国外文化冲击下的产物。《木兰诗篇》利用本土文化优势,使河南豫剧这种中国旋律与西方艺术形式相结合,东方风格与西方色彩相融合,华丽与朴实并存,刚柔相济,既保留了中国歌剧原来的民族特色,又汲取西方歌剧的艺术经验,显示出当下中国歌剧的表达真正达到了“情景”与“交响音乐”的完美结合,“情”为“乐”而动、“乐”为“情”所生的美学效应。这是一次伟大并且勇敢的创新,这种结合意味着《木兰诗篇》这部歌剧的艺术水准和文化理念将中国歌剧推上一个高格调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歌剧表现形式。

(二)男主角刘爽在《木兰诗篇》中的特色

1.刘爽唱段鲜明的音乐素材

歌剧《木兰诗篇》的音乐保留了我国传统戏曲中河南豫剧的音乐特点,有浓厚的五声音阶色彩,同时《木兰诗篇》也借鉴了交响乐的套曲框架来创作音乐,由序曲和四个音乐篇章构成。其中,第三乐章刘爽的咏叹调《假如你是个女人》中运用了河南豫剧的音调,刻画出刘爽幽默开朗的大哥形象。作品中还添加小提琴作为配器来表现音乐旋律,时而抒情动人,时而活泼俏皮,为后面即将到来的交响伴奏咏叹调《忘得了天地忘不了你真情一片》做了充分的情绪铺垫。

在配器上,《木兰诗篇》也在交响伴奏中加入我国民族乐器,如琵琶、二胡等,增添不少韵味。德彪西以五声的手法脱去了德国和奥地利和声的上衣,而结果是产生大量实验色彩厚重的后现代作品。而《木兰诗篇》这种中西结合的音乐题材既有中国特点又有国际特色,尤其是在刻画刘爽这一男主角时,旋律优美流畅,感情充沛,极富表现力,使人物的性格更加生动、鲜明,深受歌剧爱好者和声乐爱好者的喜爱并在国内外广为传唱。

2.刘爽在剧中体现的人文精神

作曲家借鉴了瓦格纳的“主导动机”创作了《木兰诗篇》的主题,使之贯穿全剧并统领四个乐章。这部歌剧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将作品的主题上升到了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上,无论是经典豫剧《花木兰》,还是古代诗词《木兰辞》,它们的主题基本都定格在木兰替父从军的视角上,而本剧添加刘爽这一人物,展现中华儿女甚至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真善美的和平生活,渴望阳光、渴望爱情,刻画和塑造的英雄人物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其中,刘爽的音乐主题不仅与“和平主题”有着密切联系,而且时常出现在咏叹调中,反复冲击人们的听觉。剧中刘爽英姿飒爽、英勇善战,战争胜利后回到家乡,刘爽发觉朝夕相处的好兄弟竟然是个女子,和木兰之间的兄弟情谊最终发展成为美好的爱情,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使该剧增添许多浪漫主义色彩。刘爽作为歌剧中的男一号,赤诚尽忠,热爱兄弟姐妹,战场上骁勇善战,一片真心戍守疆土,这也是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

二、刘爽形象的性格特征

(一)英勇无畏、爱国爱民的英武气质

刘爽首先具备“男子汉”的气概,具备一个将军的能力和气质,但他同时也是一个随和、亲切、重情义的大哥。比如在《木兰诗篇》的第二乐章“塞上风云”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第二乐章的开始部分,采用了一种急速的快板方式凸显特殊的气氛特征,然后音乐的力度与速度都突然转到了一种瞬间紧张的气氛中,刘爽常年经历沙场的情景瞬间出现,场面上不仅有浓厚的战争氛围,在最为柔和的弦乐组中也出现了密集的三连音音型。这种特殊的音型可以作为特殊的气氛以便烘托背景,结合管乐器与打击乐器的演奏,不仅可以很好地塑造出沙场的冷酷,也可以凸显刘爽兵戈铁马、战火连天的从军生活及面对残酷血腥场面时的人性考验。

从这个乐章可见,第一次出现的男主角刘爽是如何进行阐述的——运用音乐场面暗示战争的残酷性与长期性,运用情景描写的方式象征刘爽常年征战在外的将军形象,更凸显了刘爽在征战过程中英勇无畏的英雄气质。此外,他与其他战友一样,拥有一腔爱国爱民的热血豪情。这个歌剧中关于刘爽的人物形象塑造、性格分析以及角色功能等,都需要笔者从歌剧中不同幕中的男主角人物——刘爽的具体戏剧形象、人物形象和音乐形象等方面入手,通过上述几个方式的结合,对其歌剧的内涵做一个明确的、系统性的深刻分析与透视。

在这部歌剧中,刘爽的音乐素材与形象保持的一致性特点体现在几个不同的方面。

其一,刘爽唱段中具有鲜明的豫剧音乐特征。这些唱段不仅具有豫剧作品中的主题特征和形态特点,还具有河南当地民间音调中的很多特点。比如运用了很多大跳与小跳结合进行,运用了上下大幅度的滑音,运用特殊色彩的调式音进行,都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音乐的民间性、地域性特征。

其二,刘爽演唱的音乐唱段中还融入了很多富有二度创作空间与可能的素材。无论是针对刘爽个人形象描述的素材、对于刘爽性格特征描述的素材,还是对于刘爽不同时期的不同神态、性格的描述材料,都体现出乡土气息、战场情景以及不同的场面特点,因此这些素材也都具有普遍性。

其三,刘爽的个人性格特征、形象是满怀抱负、爱国爱民的青年,需要采用更优秀的音乐素材对其进行最后部分的装扮,因此对其进行富有新意、创意性地表达,也是建立在传统、民俗与特色情景基础上的诠释方式之一。

(二)正义凛然、骁勇善战的坚韧品格

歌剧《木兰诗篇》中,刘爽还具有北方汉子所特有的骁勇善战、睿智正义的性格特点,针对刘爽这个人物形象进行音乐塑造的素材非常生动鲜明,因此很容易给人留下深刻、明确的印象。在进行音乐表达时,突出了他对敌人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对比对待战友、亲人时亲切随和的特点,也同时体现出他的成熟稳重,以及对朋友、战友情深义厚的态度。所有这些,都需要音乐素材和创意,才可能很好地表达出刘爽直来直去、粗中有细的性格特征。尤其是刘爽不是中原所生人士,他是北魏军中的将军,塞外环境与性情形成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刘爽的性格不仅直率而且还很爽朗,不仅正义还很善战。刘爽被第一次正式交代出来之外,还在他的戏剧形象之余,点明了他的“将军”身份与军人特征。在第二乐章“塞上风云”中,音乐很好地烘托和描述了刘爽第一次出场时的英姿勃勃、气宇非凡的人物形象特点。但是在后半部分则陈述了边疆战事告急、刘爽不得不紧急率众将士踏上风雨征程的情景,体现出刘爽部队的作风严明、军纪严谨、训练有素、常年在外野战的情形。

通过这些音乐的描述,也暗示出刘爽作为一名将军的伟岸与刚正不阿的形象,揭示出他在塞外边关抵御外侵的英雄壮举,体现出了“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英雄人物形象特征。

这部歌剧作品中的不少戏剧人物形象、戏剧音乐特征和人物形象特点都是歌剧表演中最为重要的几个因素。这些不同的因素之间除了相互渗透、融合外,也在歌剧作品中形成了人物形象的对比性效果,成为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的不同特质的骨架和血肉元素。

(三)情爱兼备、敦厚至诚的坦荡情怀

友情转变为爱情这一戏剧性场面,主要是战争胜利之后木兰重新表现出女儿身的形象,刘爽对木兰的好感顿时流露得淋漓尽致。这首短小而精美的咏叹调虽然只是刘爽与木兰的情感历程的戏剧性的一种铺垫,真正的音乐形象是在木兰嫁给刘爽的那一幕剧情中,这里只是描述一个真挚而又美好的开始。

歌剧的第三乐章表现了敌军偷袭我军,木兰为了救刘爽身中箭伤后刘爽的痛彻心扉,在这个乐段中,起伏性的乐句展现出复杂的情绪特点,而且渐弱渐强与特定音型的结合与运用,更加凸显了刘爽心系木兰、担心木兰的心情。

战事告捷后,木兰在帐中暗示刘爽,如果自己是个女子,刘爽会有怎样的反应和表现,常年的征战使得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对兄弟肝胆相照的刘爽并没发现木兰就是个女子,性情敦厚的他认为两人是生死之交的战友,丝毫没有察觉到木兰早对他种下爱意的苗种,生根并已发芽。由此可见,刘爽的敦厚坦荡和至诚至忠。

当战争结束,将士们凯旋而归,大家纷纷疑惑木兰去了哪里。当木兰换上女儿装出现在众人眼前时,刘爽瞬间恍然大悟——木兰之前对自己所作种种暗示的用意和心意,朝夕相处的纯洁情谊在此刻转化为浓浓的爱意。有“兄弟情”,有战友情,有纯真的爱恋,有牵挂的情爱。有情有爱,有情人终成眷属,我想这也是作者与原作《木兰辞》相吻合的用意。

《木兰诗篇》是一部借鉴西方歌剧文化特点,结合了中国本土歌剧的发展特征而搬上舞台的一种综合表达方式。这部歌剧不仅是由戏剧、交响乐、舞蹈、合唱等多种具有独立意义的艺术元素综合构成,还是由多种不同的表达形式综合构成的作品。在这部歌剧的舞台表现与艺术要素中,除去构成形式的多样性外,还具有非常重要的情景与交响音乐结合的特点,这些都衬托了刘爽与木兰在战斗与军旅生活中将友情转变为爱情的坦荡情怀。

猜你喜欢

诗篇木兰人物形象
木兰剧片段展示
中华诗篇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春天的诗篇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雪峰山诗篇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若是木兰能网购
律诗篇法体式